山水之恋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11555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沿着李白的诗路,一路东去,便可以到达这座宁静诗意的江南小城。按照地理位置来说,它在长江之北,曾经是重要的军事堡垒。但它的文化氛围却向江南的城市靠拢,让人感觉它是苏杭文化圈的外沿。这座偏居江北、遥望金陵的江都,因运河而兴起,曾经得到过隋炀帝的青睐,也曾占据过全国第一的经济地位,南来北往的盐商、诗人曾在此驻足、评点。
  扬州应该感谢隋炀帝,他是最早为扬州下江南定义的人。开皇八年(588),来自关陇武川的少年杨广破阵江南,粉碎了陈家王朝胭脂井里的半面江山,从此开启了与扬州的一生缱绻。这位毁誉参半、予智予雄的帝王迷失在扬州,死在扬州,葬在扬州,以他自己的方式永远留在了他最爱的土地上,也许他早已化为他的江都遗爱——雷塘的琼花,注视着他所钟爱的运河柳岸。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看吴山依旧,听酒旗风卷。感叹陈隋江南,不过两度梦,一场空。扬州是隋炀帝的乌托邦,亦是他的失乐园。
  杨广曾统治富庶的隋朝,为封建时代最令人瞩目的唐朝奠定了基础,而他自己与崩溃的王朝仿佛一场宿命的契约,走上了与覆亡不久的陈王朝相同的道路。且不说东征高丽谁是谁非、西巡北狩谁功谁过,抑或是建造东都洛阳、开挖大运河、完善科举制,一个墓就令人惊叹当时的精巧工艺制作水平及对外交流的开放程度。这个字小孩的李静训头戴闹蛾冠,颈佩金项链,手戴金手镯,在一个精致又冰冷坚硬的石质殿宇里安眠,那上面还保留着长辈们含泪刻下的爱的宣言。随着尼姑的祝祷渐渐远去,已经风化的白骨安静地躺在金枝玉叶的包围中,俨然长寐,无数的金银陪葬却依旧熠熠生辉,吉光片羽中记录着隋唐盛世的荣光。昙花一现于世界的小墓主就像昙花一现的隋王朝,在最绚烂琳琅的韶光时刻须臾收场,在人的无限遐想中留下刹那的芳华。
  从大明寺几乎能远望到扬州全景,远处的东关古渡、近处的瘦西湖,幻想着唐子城、唐罗城、宋夹城的三城水运繁华,交织在多层遗址的覆盖之上,迷城、迷楼的幻影也就真的消逝在楼台雨雾中,看不太清楚。明月之下的二十四桥,是纸醉金迷处寻找“小楼吹彻玉笙寒”的清冷天地。此时,美丽月色与吹箫佳人共度,春风十里柔情的广陵沉醉在流浪诗人的梦里,给予他“表里俱澄澈,肝胆皆冰雪”的安宁慰藉,这就是平山堂的由来。如今,古树苍翠、庭院深深的平山堂为纪念北宋文坛领袖欧阳修和他的学生苏轼所建,还保有北宋诗坛的些许古风。不远处,鉴真大师还在黯然注视着梁思成设计的唐風庭院里,日本赠送的象征友好的长明灯炉。清风拂过红枫,一切史与诗好像从未走远。
  夜晚的扬州更加动人。那些形似“螺丝结顶”的陋巷还点着暗红的灯笼,独立在清明的朦胧细雨中,哀悼许多年前谷雨时节“扬州十日”的惨案现场。雨不大,却从屋檐上静静淌下来,摔打在坎坷的东关古路上,我感受到一种莫名而强大的力量。此时,江南的水变得刚毅起来,我以为江南最动人之处就在这里:刚柔并济。柔中带刚的江南人在历次南北冲突时,都以柔中带刚的精神抗击至生命的最后一刻。扬州史可法的孤城独守与苏州的五人墓碑以及近代以来的数次战争等,都是“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的最佳诠释。
  春江花月夜里的故人事,伴着共潮生的明月,在纤尘不染的江天中投下命运的叩问。人生无穷,江月永远在等待,等待的亦不是归人,而是过客,就像钟情江南山水的过客杨广写下“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后,便倏然消失在雷塘墓田上青山隐隐、绿水迢迢中。草木如人,人亦草木。在经历户庭尘杂的纷繁后,山水间的驿站始终接纳着人生失意旅途上隐隐现现的过客,任凭他们写下寄往桃花源的回乡偶书。人与自然造化,从来都是藕断丝连。
  风住尘香花已尽,烟花三月却不是蜡梅的主场。花褪残红,春日迟迟,我看到的只是绿叶成荫。这也不是去年立秋时的叶,而是新陈代谢后新发的枝芽。迟暮的西风激起叶家埭前绿波的涟漪,大有众芳芜秽、时光倥偬之感。清明的午梦堂遗址前,金黄的油菜依旧灿烂地笑着,天真烂漫不知今夕事。我向它问询,四百年前可曾在这里遇到一位登月乘鸾的美丽少女,在多梦的年纪种下一株蜡梅,之后便在烟霞之端独立——为此我多次不远万里来问梅花的消息。趁着清明,我不惜花重金舟车前行,用几瓣落红祭奠风雅。这种“戏捐粉盒葬花魂”的方式,私以为有隋炀帝于景华宫觅萤火,“须臾放之,光遍萤谷”的诗人气质。我到这里探寻天才诗人的痕迹,却看不到堆积的书籍卷帙,闻不到想象中的满门墨香,因为这里只剩下一片荒芜的废墟。不过,即使是沧海桑田、情随事迁,也依然能闻见那株蜡梅繁茂木叶的清香。或许,现在能代表午梦堂闺秀叶叶生辉笔墨精灵的,只有这株不朽的草木吧。
  诚然,草木脱胎于山水间,不像人一样追逐烟火与繁华,在岑寂中常常流露出自然的香气。环太湖水域的清明是在茶叶的清香中度过的,碧螺春产于太湖东洞庭山,也是一味自然之礼。最好的明前茶是独属于春分至谷雨间的清明馈赠。想必只因茶“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的灵秀独具,所以茶圣陆羽才会舍弃浮华,达到“不羡黄金罍,不羡白玉杯”的超然物外境界。亲临茶园,在层层新绿中,绿色枝叶的白色绒毛被来自太湖的蒸汽唤醒,释放出青春的江南气息。取来杯子,抚摸白瓷的纹路与青色茶匙的光泽,滚烫的水倾泻进去,看叶片轻柔地舒展,仿佛沐浴在江南春雨后的微醺中。品味碧螺春,就像品读江南17岁小家碧玉的清纯内心一样,灵气独绝。
  太湖不仅馈赠了苏州人茶香,也赐予了其乐水乐山的文化内涵。苏州沉浸在太湖的波心荡漾、冷月无声中,选择了天人合一的生活方式。审美与诗性的江南课题在这里表现得更加明显,也使得苏州成为最像江南的城市。苏州有许多大隐于世的园林,如艺圃、环秀山庄、网师园、留园、耦园等几乎都是退隐文化的衍生品。政治的角逐与军事的失势使得这里的人们沉浸在一片温婉绮丽的自然山水之中。蕉窗听雨、嘉实竹影、海棠春坞、曲苑回廊的尽头往往是幽微的不如意心事,除却这一庭月,除却这四时景,再无人知。
  于是,在孤独中,为了使天人合一、境生象外,园林恨不能把四季都容纳进来,希望打通时间的局限、空间的隔绝,不断扩展、延伸有限的时空。心园问月,即是希望在有限的生命中获得更多的余欢,从而实现某种意义上“与天地同寿,与日月久长”的永恒。虽由人造,宛自天开,以空间之观反映时间之发。人情世故,尘世纷杂的郁郁不平得到充分释放,这可以说是国人的精神后花园,是诗意栖居的重要情感补给站。
  夜晚,独步拙政园,文学经典中的二十四诗品就在这时空的统一体、美学的集合体中展现出来。三十六鸳鸯馆内的笛声“摇曳出翠微间,而涧瀑自墙外来,应节相和”,伴随着香洲画舫上温软的水磨调登场,箫声与雨声逐渐隐去。
  昆曲,一种“醉里吴音相媚好”的典范,浸泡着烟雨化梦的诗意情愫。丽娘吟咏着人与山水庭园的深厚情感,“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突然感慨“原来姹紫嫣红开遍”,这意味着在这片万紫千红的生机里,人的自我意识正开始悄然觉醒。
  再次凝望着四时的山水,伫立在夜晚迷灯幻影中,文徵明亲手种植的紫藤树下,我发现,无论朝代更迭、世事变迁、得失荣辱,山水的环境氛围永远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这方水土上人们的思维与情感,而同样地,山水草木之恋也似乎从未离人而去。
其他文献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且具有璀璨文明的特殊时期,许多艺术形式和文化都发展到了顶峰,作为“六艺”之一的书法艺术,更是经历了更迭变化。  著名美学家李泽厚在他的美学专著《美的历程》里把书法誉为“线的艺术”。“后世‘文’的概念便扩而充之相当于‘美’。汉字书法的美也确乎建立在从象形基础上演化出来的线条章法和形体结构之上,即在它们的曲直适宜、纵横合度、结体自如,布局完满。甲骨文开始了这个美的历程。”李
期刊
虹影和方方作为长江边的作家,都在记录、书写着当地人的生活,展现人们的生存境况,并引发思考。本文通过分析、比较虹影《饥饿的女儿》与方方《风景》的写作视角,指出两部作品在写作视角上的相同点,即以家庭中最小孩子的视角来叙述故事,以及两位作家的不同之处,即虹影的个人化视角与方方的全知视角。  虹影,重庆人,在重庆长江南岸的贫民区里长大,1997年,她的长篇自传体小说《饥饿的女儿》出版,引起轰动;方方,武汉
期刊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通过在陕甘宁边区开展新秧歌运动,引领、推动秧歌舞、秧歌剧、歌剧的快速发展。新秧歌运动宣传了党的主张,鼓舞了民众士气,密切了军民关系,塑造了中国共产党良好的形象。  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开展的新秧歌运动是延安各类文艺活动中一道亮丽风景。广大文艺工作者在陕北地区流传的传统秧歌、民间秧歌基础上,通过利用、改造的方式,逐渐发展成秧歌舞、秧歌剧、歌剧等艺术形式,在各机关团体、广大师生民众
期刊
高科技的发展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人类不再是宇宙中的弱者,而是经过几亿银河年的进化,变成了新人文明。  ——题引  我从身后一把抱住他,虽然他身上的超级防御系统让我有些硌手,但是我仍然能够感受到他的温暖,以及他身上流淌着的人类血脉。  “瑞米,我们很快就到了,小机灵鬼,想家了吧!”帕克转过身,宠溺地看着我,用手轻挠我的红色小卷发,“瑞米听令,帕克命令你和他一起重回地球,不再分离!”一阵嘻嘻哈哈环绕在
期刊
山水画在魏晋南北朝时逐渐从人物画中分离出来,形成了独立的画科,于唐代发展成熟。明清时期,人们对于山水画有着不一样的看法:一种是忽略对自然景色的观察,一味地去学习模仿古人的笔墨构图;另一种主張以师造化,重视对自然的深切感受,代表人物之一就是龚贤。  一、龚贤其人其画  龚贤,字半千,号镜遗。龚贤以贤为名,以半千为字,这与《旧唐书·文苑传》中关于员半千的记载有关:“员半千本名余庆,晋州临汾人,少与齐州
期刊
“大伯好!大伯母好!二伯好!二伯母好!二叔好!二婶好!小姑好……”  冷卿终于将坐在巨大圆桌边的所有面庞按照顺序叫了一遍。尽管母亲不停地在她耳边提醒,她仍觉得将十几张人脸与称谓一一对应是比做奥数题更难的事儿,更何况这十几张脸一年才见一次。她只觉得仰了快五分钟的脖子有点儿酸、酒店的大吊灯刺得她眼疼。  冷卿听到四周传来一片赞美声,皆是关乎她的——乖巧、懂事、有礼貌,市级三好学生,期末考试得了双百,“
期刊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以及新媒体的普及,中国电影产业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中国电影评论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媒体语境下,网络影评这一评论形式开始进入大众视野,并引发了学术界的探讨。在新媒体时代,网络影评尤其是短视频类影评,在各类影评中显示出不俗的潜力,对其的研究需要更加深入。本文对如今有关网络影评的研究成果进行深入分析,根据网络影评的起源、发展、特点进行探讨,浅析新媒体语境下,网络影评的发展现状及
期刊
陶渊明被称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伟大诗人,他创作的文学作品时至今日仍然散发着耀眼的光芒。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诗者,持也,持人情性。”陶渊明创作的诗歌作品总是用质朴自然的语言阐释深刻的人生哲理,给人们以启示。  一、內心矛盾与苦闷  陶渊明的诗文作品有《饮酒》《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等。很多人初读这些作品,会认为陶渊明是一个无欲无求、潇洒超脱的“仙人”。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在阅读完陶渊
期刊
艺术表现形态随着社会意识形态和文化的发展而变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不同的风格面貌,在题材的选择上同样也表现出这一特质。东北地区作为老工业基地,对我国的发展与建设发挥过重要的作用,由此衍生的工业文化涵盖了以工业生产为题材的艺术创作。东北工业题材的绘画是以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生产生活为素材或母题的艺术创作。  一、多元化的艺术表现  新中国成立后,东北地区在自然资源上有优势,重工业所占比重较高,工业生产
期刊
纪录片是独特的艺术形式,其创作需要将真实性和艺术性相结合。解说词是纪录片中非常重要的声音要素。声音与画面构成和谐统一的整体,充分展现了纪录片的艺术魅力。纪录片的解说词不仅要与画面一致,而且要令观众在观看过程中产生思考。解说不仅完善了视觉体验,而且是提高纪录片艺术性的重要方法。本文将纪录片解说词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纪录片解说词的创作策略。  一、纪录片解说词的内涵  (一)解说词的概念  解说词是伴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