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需求为导向打造儿童文学精品图书

来源 :新闻研究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q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优秀儿童文学作品对于少年儿童的成长是十分有益且必要的,打造优秀儿童文学作品更是每个少儿图书出版工作者的职责所在。“中国孩子阅读计划·名家原创”策划的遴选国内儿童文学名家原创作品的精品出版项目,一经面世便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这说明只有切实从少年儿童需求出发,从内容到形式都下足功夫,才能打造儿童文学精品图书。
  关键词:少儿图书;儿童文学;名家原创;内容与形式
  中圖分类号:G23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04-0193-02
  一、项目策划缘起
  一个人的精神成长与阅读息息相关,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很大程度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1]。少年儿童的阅读问题关系着文化的延续与民族的未来,一直备受各界关注。在各类网络媒体和电视、报刊上,常常可以看到众多专家、学者奔走呼吁:应更加关注少年儿童的阅读,认真思考孩子们究竟该读什么书,把健康、有益的读物推荐给他们,对他们进行科学的阅读指导,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提供科学、全面的精神食粮。
  放眼当下的少儿读物市场,存在着两种现象:其一,国内原创作品的同质化、平庸化问题严重。很多作品缺乏个性化艺术风格,在语言和叙述上惊人的相似,甚至陷入了某种套路,缺失“自己的美学”。甚至还有一些作品凭借丑化变形、恶俗搞笑来取悦审美阅读心理尚未成熟的小读者,市场上充斥着不少思想性、文学性低下的作品,这些作品必然导致小读者审美能力和阅读兴趣的降低,进而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其二,缺乏真正优秀的作品,即便是最畅销的书籍,其销量和中国儿童人数这个庞大的数字仍无法比拟。遴选出优秀的国内原创儿童文学精品,成系列地推荐给少年儿童相当必要。基于上述思考,“中国孩子阅读计划·名家原创”这一选题的设想与策划得以逐渐成形。
  儿童文学,对于提高孩子的审美能力、人文素养乃至塑造健康向上的人格心理至关重要。因此,策划该系列的宗旨是:通过精心遴选国内优秀的原创儿童文学精品,对少年儿童的阅读进行指导——引导少年儿童在良莠不齐的图书市场中挑选、阅读可为终身打下坚实精神基础的优秀读物,使之真正对阅读产生兴趣,把阅读视为自觉需要,让自己身上多些书卷气,成为有高尚品质和情操的人。
  二、选名家的原创,做孩子的文学
  2011年,编辑以最初的蓝图为出发点,铺开了“中国孩子阅读计划·名家原创”系列丛书的成形之路,精心组织了国内优秀儿童文学作家的原创作品。这些作品贴近孩子生活,立意健康向上,充满了爱与美的教育。同时,该系列还积极邀请国内优秀的插画及设计团队加盟,以最美的文字加最美的图画,为小读者奉上最精良的精神食粮,让大作家牵手小读者,开启中国孩子阅读的美好人生。
  该项目立项以来,坚持向纵深发展,不断推出国内有分量的儿童文学作家的原创精品。丛书自立项起便被列入重庆出版集团及市局重点项目,并成功获得基金资助。项目计划推出25册,经过反复研讨、沟通、精心打造,最终成功推出李东华、汤素兰、孟宪明、杨鹏、张国龙、赵菱、汪玥含、王巨成、肖定丽、许廷旺、韩宏蓓、周志勇等目前国内知名儿童文学作家的原创精品,如,2012年推出的《远方的矢车菊》《初夏的橙色时光》《布鲁斯的芨芨草》;2013年推出的《银杏路上的白果》《红丘陵上的李花》《不得不另类》《神秘的后花园》《我的花样同学》《逆光的精灵》;2014年推出的《闪亮的日子》;2015年上半年推出的《桃源战记》《勇敢吧,一可》《胆小鬼的梦想漂流》《嘉嘉的四驱车》;2015年年底推出的《麻雀为邻》《背包为家》《成长的故事》《独个历险记》《今冬水瘦》《少年棋王》,2017年、2018年推出的《大荷花小荷花》《纯白心事》《黄想想的别样生活》等。
  《少年儿童读物编辑学初探》指出,在编辑儿童文学类作品的过程中,“无论是哪一类作者的作品,编辑都要以审视的心态,仔细审读,把住内容和语言的关口,进行认真的加工,这是编辑的职责,不可放弃”[2]。这一点非常有道理,具体落实到项目中,主要需注意两点:第一,项目名称虽为“名家原创”,但遴选时始终应将作品放在第一位,不单纯追求作家名气,如果没有合适的作品则坚决不列入计划。该系列入选的所有作品,主题都高度关注少年儿童的精神成长和内心世界,力图以健康向上的思想格调、清新质朴的文字风格、朴实真切的叙事语言,让更多的孩子从中得到心灵的滋养和文学艺术的熏陶,从而真正实现“中国孩子阅读计划”的初衷——推出有思想、有内涵的作品,为中国孩子铺好精神底色;第二,在编辑作品的过程中,应更加注重对创作的认识、对选题的设想、对作品人物的分析、对文本的讨论等方面,与作家建立深层次平等的沟通,而非唯唯诺诺的单纯仰视,简单充当文稿二传手的角色。例如,该系列中一部作品的某一段描写家庭矛盾,父母吵架、训斥孩子,经过反复审读,编辑认为其中语言有些过火,既没有文学美感也不太适合孩子阅读,需要整体修改。于是,便细致耐心地与作家沟通,作家对此表示很认同,并积极配合修改,修改后的文稿整体质量令人非常满意。至于与作者沟通作品中故事情节的设置、人物形象的塑造等方面,作品来回退修可以说是家常便饭。
  三、内容与形式都要下足功夫
  用沃土铺好了花园,精心挑选了种子,接下来便是开展编辑最本职、最细致的工作——在作品原稿的文字基础上,用编辑的细致努力和悉心照料,让这颗卓越的种子在深厚的土壤上生根发芽,开出绚烂的花朵来。具体来说,儿童文学是由“儿童”与“文学”两个词组合而成,需要编辑更多地从儿童与文学艺术的视角去设计和打造作品。除了作品内容本身要具有文学性,适合少年儿童阅读外,还需要在装帧设计、内文插图排版等方面考虑少年儿童的心理和欣赏能力,将色彩、线条、图画等方面进行有机结合,使图书的外在形式成为图书的有机组成部分,让读者们不仅能从中获得文学的熏陶,也能获得艺术和美的享受[3]。   “中国孩子阅读计划·名家原创”系列丛书,从文字质量到图画质量,都力求深刻意涵和唯美精致,可以说是最美的文字与最美的图画的强强结合,力图呈现给读者一种全新的文本阅读体验。
  创作期间,无论是策划还是责任编辑,他们对每一本书都是同样的尽心尽力。从文本内容、思想内涵、文学艺术、故事情节去细细品读和编辑修改,精心体会内容的风格,寻找适合的插画师和设计者,在插画和版面设计环节一步步试稿、上色、设计,最后再一点点进行细节调整,使之逐渐成形。记得有次,当编辑把经过再三修改的内文插图拿给作家看时,作家非常惊喜地说:“这和我写故事时想象的景致一样啊!”再比如,《大荷花小荷花》因其作品中呈现的浓郁的民族特色与乡土气息,经过编辑精心选择与各方努力,延请著名国画家王一汀绘制了精美而灵动的国画风格插图,加之精心设计与排版,使整本书呈现出雅致隽永的整体风格。
  四、出书获奖和社会影响
  “中国孩子阅读计划·名家原创”系列自立项起便受到业内的瞩目,收获了广泛的好评,被列入重点项目,并获得优厚的基金资助。图书出版后,这些作品不但市场反响良好,广受小读者的欢迎,获得作家及业内人士的一致认可,更收获了一系列荣誉:如《初夏的橙色时光》成功入选国家新闻出版署第四届“三个一百”原创书目;《远方的矢车菊》被评为冰心儿童文学优秀图书奖;《银杏路上的白果》入选全国新闻出版总署向青少年推荐的百种图书;《大荷花小荷花》获重庆市“五个一工程”奖、全国城市出版社优秀图书一等奖;《红丘陵上的李花》获重庆市“五个一工程”奖、全国城市出版社优秀图书二等奖等。此外,还有多种图书入选全国农家书屋书目,其中有半数以上实现加印,整套书总体印量近50万册。并且,该系列的全部图书均输出国外版权,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儿童文学与中国故事的独特魅力。
  国内著名的专家学者对“中国孩子阅读计划·名家原创”给予了充分肯定: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中心主任王泉根参与了该项目初期讨论,他指出,“只有心系高远,才能有高度的责任心与使命感,去做好儿童文学阅读推广这件事。于此相照应的,本系列入选的作品都是能为中国孩子打精神底色的精品,内容贴近孩子的生活,主题健康向上,文字充满了美感,另外这套书的装帧和插图也做得很有特色,非常期待这个系列能顺利出版,能为更多的中国孩子带去更丰盛的文学阅读大餐”。
  著名文学评论家樊发稼这样评论:“这次,重庆出版社推出‘中国孩子阅读计划·名家原创’,我觉得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它不仅仅是优秀作品的资源整合,里面入选的作家都是秉持着严肃而认真负责的創作理念,他们的作品也都是文学性、思想性和趣味性俱佳的精品。而且这个系列的编排我感觉是站在比较高的理论基础上的,并且融入了编辑选择和审美的理念,能让读者认识我们优秀的作家,优秀的作品,把优秀的作品推荐给孩子们,让他们快乐地阅读,快乐地成长。”
  五、结语
  2018年,“中国孩子阅读计划·名家原创”系列顺利结项。可以说,无论是经济效益还是社会效益,该项目都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对于少儿图书编辑尤其是儿童文学编辑而言,为孩子们奉献出健康有益的优秀读物,是工作最基本的要求和准则,应当兢兢业业地关注少年儿童成长,关注他们的精神需求,精心地为孩子们编好每一本文学读物,使每一本好书犹如一颗富有强大生命力的种子,在他们的心中开花结果,温暖他们的心田,为他们的成长助力。
  参考文献:
  [1] 朱永新.改变,从阅读开始[M].天津教育出版社,2007:2.
  [2] 雪岗.少年儿童读物编辑学初探[M].北京: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2006:85-86.
  [3] 咏梅.当代儿童书籍装帧设计研究[J].内蒙古艺术,2015(2):106-108.
  作者简介:李云伟(1981—),男,江西南城人,硕士,研究方向:古典文献学。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针对融媒体环境下2019年的内蒙古春晚,对传播者和接受者多方位全角度互动的春晚空间的构建进行初探,力图将电视内容的传播形成线上线下立体互动场,从而使得传统的品牌电视节目以多维度、高渗透的形象语言嵌入公众生活,以传统电视媒体自身内部的多向流动和与新媒体平台的深度互动共同完成传播过程,从而塑造“春晚生态”的新形态。  关键词:媒介生态;线上线下;融媒体;构建  中图分类号:G229.2 文献
期刊
摘要:随着电力行业的蓬勃发展,电力新闻宣传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电力企业主动利用各大短视频平台为其宣传工作注入新的活力,取得了较好的传播效果。本文分析抖音在电力新闻宣传工作中的潜力,分析电力新闻短视频的传播特色,并对电力新闻抖音号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电力新闻;抖音;“电网头条”;“南网50Hz”  中图分类号:G21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04-0
期刊
摘要:本文分析医学科普期刊微信公众号实际运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结合“抗癌杂志”公众号的具体实践,讨论在人力物力俱缺的情况下,如何最好地整合利用现有资源,提升醫学科普期刊微信公众号的影响力,为权威科普知识传播贡献更大的力量。  关键词:医学科普期刊;微信公众号;困境与突破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04-0161-02  微信公众号上线以来,借助
期刊
摘要:宏大的主题宣传如何精准找到切口“化大为小”?近年来,《厦门晚报》深耕爱心主题宣传,通过新闻报道、线下活动、公益实践等重要切口,优化传播效果,让宣传“走向”市民。  关键词:主题宣传;主流媒体;《厦门晚报》;传播效果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04-0187-02  一、引言  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中,主题宣传是重要抓手之一,同时也是主流媒体
期刊
摘要:科技期刊竞争日益激烈,《环境工程技术学报》由于创刊时间较短,面临社会关注度低、学界不了解、稿源不足等一系列问题,在现有科技期刊评价体系中不占优势。为尽快提高《环境工程技术学报》的学术影响力,编委会及编辑部采取了调动编委积极性、充分利用新媒体等一系列措施,这些措施的实施使《环境工程技术学报》的影响因子不断提升。  关键词: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新媒体;编辑;《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要:本文运用20世纪60年代联邦德国康斯坦茨学派主张的接受理论,剖析《一剪梅》在新媒体端的爆红现象,进而诠释新媒体传播的“受众为王”特性,为研究新媒体传播的规律性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一剪梅》;受众为王;新媒体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04-0159-02  一、引言  从YouTube(油管)到Instagram(照片墙)再到Tik
期刊
摘要:从大屏到小屏,到两者并行,技术的进步极大地改变了传媒生产流程,而即将到来的5G时代,必将加速这一进程。但5G能否成为划时代的里程碑式的技术革命,目前还不得而知,因为在前沿通信科技领域,6G的研發已经开始。在技术的推动下,媒体的工作方式、传输渠道、受众消费模式,已经有了颠覆性的变化。传统媒体从业者纷纷在多平台表达、多形态跨界、多角色互动以及语言样态转变的形式内容中进行多方位尝试。本文以5G技术
期刊
摘要:《百姓影事》是长治广播电视台2004年创办的栏目化电视短剧,它的前身是《上党夜线生活版》,自创办以来深受当地观众喜爱,拥有一大批忠实观众。作为上党地区品牌栏目的《百姓影事》始终把剧本的选题、创作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严格筛选选题,杜绝低俗之风,避免盲目追求高收视;第二,积极拓展选题,充分发挥地域特色,让栏目剧更有生命力。  关键词:地方栏目剧;选题;思考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要:互联网时代,传统电视新闻栏目通过连接激活并整合各类资源,集纳、创作了海量短视频作品,形成关注点,对推动自身发展意义重大。一方面,收获了一大批“铁粉”,使内容得以拓展;另一方面,与受众建立了彼此心领神会的情感联系,创造了新型传播社区。本文以重庆本地民生新闻栏目“天天630”开播的“天天随手拍”栏目为例,探讨传统电视栏目的短视频实践之路。  关键词:“天天630”;短视频;连接整合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要:《盐阜大众报》主动顺应媒体发展的潮流趋势,通过精心策划、积极创新,产出了一批有深度、有品质、有影响的重大主题报道,使之成为提升媒体价值和引领主流舆论的重要路径。  关键词:重大主题;《盐阜大众报》;新闻报道;融合传播  中图分类号:G2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04-0185-02  一、引言  重大主题报道是党报彰显权威性、提升影响力的有效路径。近年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