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加强创业教育已成为世界教育发展和改革的趋势。谈创业教育,首要的问题就是引导学生树立强烈的创业意识,如果连想都不敢想,处在一种消极、等待状态,就不可能取得成功。德育课堂作为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的重要阵地,教师需要负责什么呢?那就是充分发挥德育课导向功能,不断激发学生创业意识。
关键词:中职教育;德育课堂;创业意识
一、关于创业教育
中国经济发展最大的难题之一是人口太多,导致就业问题成为我们发展中沉重的负担。笔者认为,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办法是通过创业教育,激发国民的创业激情,把巨大的人口负担转化成全世界最大的人力资源,把数以千万计的待业人群或大中专毕业生转化为浩浩荡荡的创业大军。
谈创业和就业,首要的问题是树立强烈的创业意识,这一点非常重要,实际上每一个成功创业者首先应该要有强烈的创业意识,具备足够的自信心,相信人“无限”的潜能。就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而言,心理处在不稳定的特殊阶段,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影响和激发学生创业成功的非智力因素,主要是动机、兴趣、情感和意志等,这些品质在创业活动中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对于所有的学生来说,不管是创业还是不创业,都应该接受创业教育。因为如今的任何工作,都是需要创造力的。对于毕业后计划自己创业的学生而言,创业教育更是必不可少。俗话说:观念是行动的先导。在中职教育的德育课上,教师要转变学生就业观念,把创业教育作为课程重要的核心内容,引导学生思考上学到底为什么,是只为取得一纸文凭,还是从上学之初就考虑培养自己创业能力、实战能力,掌握一定的创业技能,激发创业的热情,为以后谋求更大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走上岗位前多一分把握,多一次机会,才有可能创造奇迹。
二、关于德育课堂激发学生创业意识的实践与思考
如果学生毕业时只能从业,不能创业,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我们的教育是片面的,因为培养人的创业意识比教知识、教原理更重要。创业意识即创业实践中对人起动力作用的个性倾向,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等,是主体对创业这一实践的正确认识、理性分析和自觉决策的心理过程。有了创业意识引领,还用别人去灌输知识吗?德育课教师要强化“德育”和“育德”的功能,需要负责什么呢?那就是激发学生创业意识。正如华南理工大学就业指导中心副主任李石槟所指出的:“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再提供平台和环境。真正创业成功的人可能并不多,但是可以培养一大批有创业意识的人。”
1.引导学生创业需要
现在德育课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基本上都会安排“新闻播报”。这是一种让学生走出书本,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自身成长,进一步感受和理解知识原理的重要学习方式。但从学生收集的材料看,发生什么就讲什么,这样会造成学生在学习中抓不到重点。为了使新闻播报更具实效性,引导学生产生创业需要,笔者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选择播报内容的方法指导,特别要求学生重点收集就业、创业方面的典型事例。于是北大才子卖猪肉、清华学生种蔬菜、复旦学生卖盒饭……这样的事例被学生屡屡播报。当然,不能把类似新闻当作讲故事,介绍事件的时间、地点、经过、结果,而没有分析与此事件相关的前因后果,把时事孤立起来,要引导学生用联系的、发展的和全面的观点进行分析。所以,随之播报的重要跟进内容就是学生们的社会调查。比如让学生调查目前的创业现状,学生们了解到:当被问到“为什么要创业”时,绝大多数创业者或拟创业者表示,现在就业形势十分严峻,毕业往往就要面对找不到工作或是短时间内找不到合适工作的困境,在这种情况下选择创业是无奈之举。如何适应未来的社会,如何更好地促进自身的发展?学生意识到:必须在了解国情的基础上,自觉培养创业意识,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与其几百个人一起去抢一个工作岗位,也许还不如自己创业当老板。这是非常关键的第一步,是从无到有的跨越。
2.激发学生创业动机
仅有创业需求,还不一定有创业行为,想做老板、想成为中国盖茨的人大有人在,但多数人只是想入非非,只停留在想法阶段。创业需要必须上升为创业动机,才有可能发生创业行为,这才是一种竭力追求最佳效果和优异成绩的心理动力。宛如一个儿童被某一样玩具迷住一样,本来只是“想摸摸看”的心情,结果变成“要买”的意愿。这就需要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创业,不仅解决自己的生存问题,而且还可以为别人提供就业岗位,通过努力,为社会提供更多的物质产品、精神产品或各种服务。如何克服学生对创业的畏难情绪,激发学生创业的深层次动机呢?笔者在德育课教学中,和学生就创业的“难”与“易”的问题进行过多次研讨。师生们得出结论:创业失败的原因有千万种,但成功的因素无外乎就那么几条,具有专业的技能、独到的管理能力、敏锐的眼光、坚强的毅力、宽大的胸怀、诚实守信、踏实稳重等。按照倒推的方法,这些完全可以在三年或者再稍长的时间里逐一完善和提高。创业难不难?难。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但并不是不可能。就像韩国泛业汽车公司的总裁在其著作《成功并不像你想象的那么难》提到的观点:他在留学前被一些成功人士欺骗了。那些人普遍把自己的创业艰辛夸大了,也就是说,他们在用自己的成功经历吓唬那些还没有取得成功的人。这本书鼓舞了许多人,推动了韩国经济的腾飞,因为它从一个新的角度告诉人们,只要你对某一事业感兴趣,长久坚持下去就会成功,因为上帝赋予你的时间和智慧够你圆满做完一件事情。
3.培养学生创业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是成功的开始,是创业行为完善、持续的动力,能推动人们积极寻找创业途径,努力实现创业目标。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师在上好《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这门必修课的同时,要适当增加“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通过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辅导,加强就业、创业指导。在笔者的教学中,一般会安排学生在课堂上展示收集的事例。一次,学生例举了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副院长李家华教授在美国留学时的一次经历:他看上了一辆二手自行车,询问价钱时,卖货的妇女指指一个六七岁的男孩说:“这个是他的,你问他卖多少钱吧”,孩子的回答是“20美元”,李教授试探性地还了一下价“5美元怎么样?”“OK。”从表情上看,一旁的妈妈一定觉得儿子的出价太便宜了,但是却笑着对李家华教授说:“今天是你的幸运日”。“从表面看这个孩子少赚了15美元,但这15美元却为他交了学费”,李家华说,他体验了和一个成年人的讨价还价的过程,实践了一次交易,“经营的观念在他的头脑中逐渐形成,为他今后的创业提供了可能”。因此,在德育课堂实施创业教育中,教师一方面引导学生自主收集各种创业实战案例及创业实务知识,让学生了解社会、建立成本意识、风险意识、资源意识等,在分析、研究中挖掘创业潜质和兴趣;另一方面,教师要注意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通过开展各种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创业兴趣。例如成立各种兴趣小组,组织各类竞赛和技能比赛,带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参观各种展览会等,使学生根据各自的性格特点和爱好,明确自己的职业兴趣和创业方向。
4.深化学生创业理想
哈佛大学研究发现:一个人若成功做某件事,85%取决于他的态度,15%取决于智力和他所知道的事实和数字。因此,职校生同样可以将创业作为自己对未来奋斗目标的向往和追求。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应该树立大德育观,在德育课堂内外通过形式多样的创业教育,不仅让学生相信“我也可以创业”,更可以让学生实践“我也可以成功”,从而深化学生创业理想。一是通过收集、调查本校学生成功的创业典型,以榜样的力量促使学生树立创业理想,明确当前学习生活的努力方向。二是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兼职活动,比如做推销员,通过自己的实际职业性劳动体会职业人的酸甜苦乐。三是建立校内创业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创业实践的便利。如在校园内建立薄利多销、凸显个性的微利店、小超市、饮品吧、动漫社等等。学校对建设创业实践基地给予人力、物力、财力上的保障,充分调动师生参与实践基地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四是借鉴美国成功经验举行校园创业计划大赛。美国学校经常组织各式各样的创业实践活动,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商业计划大赛,也称创业计划大赛。除了创业计划大赛,美国还经常组织创业交流会、报告会等活动,把全球有影响力的创业家邀请到学校与学生座谈交流。举行校园创业大赛不仅为学生创业者闪亮登场提供舞台,更重要的是提供了锻炼能力、转变观念的宝贵机会,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创业意识,深化学生创业理想,营造校园创业文化氛围。
关键词:中职教育;德育课堂;创业意识
一、关于创业教育
中国经济发展最大的难题之一是人口太多,导致就业问题成为我们发展中沉重的负担。笔者认为,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办法是通过创业教育,激发国民的创业激情,把巨大的人口负担转化成全世界最大的人力资源,把数以千万计的待业人群或大中专毕业生转化为浩浩荡荡的创业大军。
谈创业和就业,首要的问题是树立强烈的创业意识,这一点非常重要,实际上每一个成功创业者首先应该要有强烈的创业意识,具备足够的自信心,相信人“无限”的潜能。就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而言,心理处在不稳定的特殊阶段,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影响和激发学生创业成功的非智力因素,主要是动机、兴趣、情感和意志等,这些品质在创业活动中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对于所有的学生来说,不管是创业还是不创业,都应该接受创业教育。因为如今的任何工作,都是需要创造力的。对于毕业后计划自己创业的学生而言,创业教育更是必不可少。俗话说:观念是行动的先导。在中职教育的德育课上,教师要转变学生就业观念,把创业教育作为课程重要的核心内容,引导学生思考上学到底为什么,是只为取得一纸文凭,还是从上学之初就考虑培养自己创业能力、实战能力,掌握一定的创业技能,激发创业的热情,为以后谋求更大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走上岗位前多一分把握,多一次机会,才有可能创造奇迹。
二、关于德育课堂激发学生创业意识的实践与思考
如果学生毕业时只能从业,不能创业,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我们的教育是片面的,因为培养人的创业意识比教知识、教原理更重要。创业意识即创业实践中对人起动力作用的个性倾向,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等,是主体对创业这一实践的正确认识、理性分析和自觉决策的心理过程。有了创业意识引领,还用别人去灌输知识吗?德育课教师要强化“德育”和“育德”的功能,需要负责什么呢?那就是激发学生创业意识。正如华南理工大学就业指导中心副主任李石槟所指出的:“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再提供平台和环境。真正创业成功的人可能并不多,但是可以培养一大批有创业意识的人。”
1.引导学生创业需要
现在德育课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基本上都会安排“新闻播报”。这是一种让学生走出书本,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自身成长,进一步感受和理解知识原理的重要学习方式。但从学生收集的材料看,发生什么就讲什么,这样会造成学生在学习中抓不到重点。为了使新闻播报更具实效性,引导学生产生创业需要,笔者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选择播报内容的方法指导,特别要求学生重点收集就业、创业方面的典型事例。于是北大才子卖猪肉、清华学生种蔬菜、复旦学生卖盒饭……这样的事例被学生屡屡播报。当然,不能把类似新闻当作讲故事,介绍事件的时间、地点、经过、结果,而没有分析与此事件相关的前因后果,把时事孤立起来,要引导学生用联系的、发展的和全面的观点进行分析。所以,随之播报的重要跟进内容就是学生们的社会调查。比如让学生调查目前的创业现状,学生们了解到:当被问到“为什么要创业”时,绝大多数创业者或拟创业者表示,现在就业形势十分严峻,毕业往往就要面对找不到工作或是短时间内找不到合适工作的困境,在这种情况下选择创业是无奈之举。如何适应未来的社会,如何更好地促进自身的发展?学生意识到:必须在了解国情的基础上,自觉培养创业意识,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与其几百个人一起去抢一个工作岗位,也许还不如自己创业当老板。这是非常关键的第一步,是从无到有的跨越。
2.激发学生创业动机
仅有创业需求,还不一定有创业行为,想做老板、想成为中国盖茨的人大有人在,但多数人只是想入非非,只停留在想法阶段。创业需要必须上升为创业动机,才有可能发生创业行为,这才是一种竭力追求最佳效果和优异成绩的心理动力。宛如一个儿童被某一样玩具迷住一样,本来只是“想摸摸看”的心情,结果变成“要买”的意愿。这就需要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创业,不仅解决自己的生存问题,而且还可以为别人提供就业岗位,通过努力,为社会提供更多的物质产品、精神产品或各种服务。如何克服学生对创业的畏难情绪,激发学生创业的深层次动机呢?笔者在德育课教学中,和学生就创业的“难”与“易”的问题进行过多次研讨。师生们得出结论:创业失败的原因有千万种,但成功的因素无外乎就那么几条,具有专业的技能、独到的管理能力、敏锐的眼光、坚强的毅力、宽大的胸怀、诚实守信、踏实稳重等。按照倒推的方法,这些完全可以在三年或者再稍长的时间里逐一完善和提高。创业难不难?难。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但并不是不可能。就像韩国泛业汽车公司的总裁在其著作《成功并不像你想象的那么难》提到的观点:他在留学前被一些成功人士欺骗了。那些人普遍把自己的创业艰辛夸大了,也就是说,他们在用自己的成功经历吓唬那些还没有取得成功的人。这本书鼓舞了许多人,推动了韩国经济的腾飞,因为它从一个新的角度告诉人们,只要你对某一事业感兴趣,长久坚持下去就会成功,因为上帝赋予你的时间和智慧够你圆满做完一件事情。
3.培养学生创业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是成功的开始,是创业行为完善、持续的动力,能推动人们积极寻找创业途径,努力实现创业目标。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师在上好《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这门必修课的同时,要适当增加“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通过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辅导,加强就业、创业指导。在笔者的教学中,一般会安排学生在课堂上展示收集的事例。一次,学生例举了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副院长李家华教授在美国留学时的一次经历:他看上了一辆二手自行车,询问价钱时,卖货的妇女指指一个六七岁的男孩说:“这个是他的,你问他卖多少钱吧”,孩子的回答是“20美元”,李教授试探性地还了一下价“5美元怎么样?”“OK。”从表情上看,一旁的妈妈一定觉得儿子的出价太便宜了,但是却笑着对李家华教授说:“今天是你的幸运日”。“从表面看这个孩子少赚了15美元,但这15美元却为他交了学费”,李家华说,他体验了和一个成年人的讨价还价的过程,实践了一次交易,“经营的观念在他的头脑中逐渐形成,为他今后的创业提供了可能”。因此,在德育课堂实施创业教育中,教师一方面引导学生自主收集各种创业实战案例及创业实务知识,让学生了解社会、建立成本意识、风险意识、资源意识等,在分析、研究中挖掘创业潜质和兴趣;另一方面,教师要注意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通过开展各种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创业兴趣。例如成立各种兴趣小组,组织各类竞赛和技能比赛,带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参观各种展览会等,使学生根据各自的性格特点和爱好,明确自己的职业兴趣和创业方向。
4.深化学生创业理想
哈佛大学研究发现:一个人若成功做某件事,85%取决于他的态度,15%取决于智力和他所知道的事实和数字。因此,职校生同样可以将创业作为自己对未来奋斗目标的向往和追求。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应该树立大德育观,在德育课堂内外通过形式多样的创业教育,不仅让学生相信“我也可以创业”,更可以让学生实践“我也可以成功”,从而深化学生创业理想。一是通过收集、调查本校学生成功的创业典型,以榜样的力量促使学生树立创业理想,明确当前学习生活的努力方向。二是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兼职活动,比如做推销员,通过自己的实际职业性劳动体会职业人的酸甜苦乐。三是建立校内创业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创业实践的便利。如在校园内建立薄利多销、凸显个性的微利店、小超市、饮品吧、动漫社等等。学校对建设创业实践基地给予人力、物力、财力上的保障,充分调动师生参与实践基地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四是借鉴美国成功经验举行校园创业计划大赛。美国学校经常组织各式各样的创业实践活动,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商业计划大赛,也称创业计划大赛。除了创业计划大赛,美国还经常组织创业交流会、报告会等活动,把全球有影响力的创业家邀请到学校与学生座谈交流。举行校园创业大赛不仅为学生创业者闪亮登场提供舞台,更重要的是提供了锻炼能力、转变观念的宝贵机会,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创业意识,深化学生创业理想,营造校园创业文化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