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之余,把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又读了一遍,再一次感受到桑迪亚哥与自然搏斗的无与伦比的勇气时,忽然生出这样的疑问:这部作品为什么能够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按照诺贝尔评奖委员会的说法:“勇气是海明威的中心主题。”作者把勇气在小说中表现到了无可与敌的地步,得到了举世公认,于是那一代表着无上智慧和荣耀地位之奖项——诺贝尔文学奖就该授予他了。
其实对于诺奖委员会的见解,海明威还有自己的说法。海明威说:“这本书描写的是一个人的能耐可以达到什么程度,描写人的灵魂的尊严。”这种说法当然比诺奖委员会的勇气说更广泛得多,它把小说的主题从一个侧面扩展到更为宽泛的层面上。因为有关人的表现永远是小说家高举的大旗,在这面旗帜下涌现出了无数人物形象。
桑地亚哥也算得上其中的一个人物。可是,我觉得只是按照上述两种意见来解读这个人物或者这部作品,似乎不能让人很满意。按照诺奖委员会的勇气说,桑地亚哥的勇气表现在他能够面对大海,风浪鱼群,特别是鲨鱼的攻击。这些构成了整个大自然,凭借独自一个人的力量与大自然抗衡,是需要几分勇气的。虽然桑地亚哥最后以精疲力竭的胜利者的姿态躺在他那简陋的茅屋里,这只是小说要告诉人们桑地亚哥并不是什么英雄人物,正像作者所说的,他是一个人而已。
文学的解读是有局限性的。这种途径去思考问题往往会被所谓人物形象诸因素所限制,本来很能够发挥思想的空间被限制在狭小的范围内。或者换一个角度,英雄和人在我们的生活中都是需要的,同样在作品中也是不可否认的。可是从文学的角度来看人,我们会停留在这个人身上,被他的光鲜所吸引。同样的,桑地亚哥在于大海搏斗的生活中,是如何守候着那一条大马林鱼的到来,凭自己一人之力捕获它,又为了保卫自己的战利品不断地与大鲨鱼做生死较量。于是我们说,啊,人在与自然的斗争具有多么雄厚的力量啊!
这是何等的简洁啊!人们的认识如果只是停留在这样的阶段,这与我们的先祖们钻木取火的生活有多大差别呢?我虽然不能就这样下结论,这样的认识或许只是人们希望把很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吧!推荐一部作品总是需要理由的,即使用一个最简单的词语来评价某部优秀的作品,也会吸引旁观者的眼球。好在海明威把自己对这部小说创作的原委做了说明,似乎显得他自己比委员们理解更深刻一些。
这恰恰又会误导我们。要回答这个问题,还是必须回到桑地亚哥这个人物形象身上。桑地亚哥是一个人吗?在小说中可以肯定地回答这个问题。他绝不是一个神,作者也没有要从神的角度去表现他。可是在我看来,他确实又是一个神,是一位把精神和肉体紧紧地与自然结合在一起的神。
不错,在小说中,他的身份是一位渔民,一位与大海朝夕相伴的老渔民。我以为之所以把他看做一位神,是因为在小说中,海明威把桑地亚哥性格的矛盾揭示得简洁明显。桑地亚哥是一位矛盾的人物,他在穷困面前坚持着一份执着,真是这份执着让他等到了机会;但是机会绝不是天上掉下馅饼,即使是馅饼掉下来,也要人们去伸手接住。桑地亚哥还得凭自己去接这块馅饼——大马哈林鱼。可是要真正享有自己的成果必须付出艰辛甚至生命,面对鲨鱼不断地攻击,桑地亚哥拼死反击,他杀死了那么多的鲨鱼,可是最终也没有享有自己应得的战利品。
显然,在与大海的搏斗中,桑地亚哥是一位勇敢者。可是这位勇敢者恰恰又有性格懦弱的一面。他不时地怀疑自己的行动,怀疑自己杀死了大马哈林鱼,杀死了过多的鲨鱼;他不断地表白,自己是爱它们的。有时还为自己的勇敢而残忍的行为寻找理由,以为正是因为爱它们才杀死它们。
在我看来,在与大自然生死搏斗中,能够具有如此的精神世界是令人十分佩服的,也是让人无法想象的。茹毛吮血的年代里,人们集体围猎,公平分获战利品,大家一起享有劳动成果,是因为认识到集体协作才能获得生存的机会,桑地亚哥的生活环境与那种年代相隔多远呢?这从他简陋的房屋和捕鱼工具以及微妙的收获可以得到一定的解答。
一位在温饱中苦苦挣扎的人具有耶稣基督那样的精神境界,这是令人无法想象的。我曾经在一篇文章中推测过最早产生人类情感的条件。情感的产生与人的欲念是分不开的。一个人饥饿的时候,他看见挂在树上的果实,毫不犹豫地爬上树把果实摘下来放进口里,那甜滋滋的味道在他口中,此时,他的心理是超出世俗俗念的那种爱,还是身体五官感受得到极大享受的愉悦(这种愉悦应该是产生爱的基础之一),虽然不能绝然作出判断,但是,可以从某种情感占主导地位来做出选择。
很明显,桑地亚哥首先要解决的是自己和家人的温饱问题。小说中也有这样的表现,每当他感到有愧疚的时候,不是冒出爱这些鱼,就是爱自己的家人。前者的爱超脱了人本身的俗念,它会引导人们去欣赏美丽的大海,哪怕面前突然出现一条令人可恶的鲨鱼,想想蓝蓝的天空和蔚蓝的大海,大海里悠游着活泼自由的鱼儿,即使一个贫者,就像中国古代的庄子一样,产生的就不只是鱼梁之乐,而是大海之乐了。可是桑地亚哥具有这样超脱的情感吗?我很怀疑。在还没有开发成熟的年代,一位生活在南美洲岛屿上的渔民,他心中的大海本身就是获取生存物质的地方,他的情感首先表现在每天如何能够早一点躺到那张可爱的床上,他是不可能做到把人的情感主体转移到另一面——鱼的上面去的。
所以,在这里,并不是小说中所宣扬的那种爱,让桑地亚哥具备不惜疲劳地战斗的精神的。除了因为生计所迫,另一个很重要的条件就是孤独。孤独的桑地亚哥,孤独简陋的小屋,孤独的小船,面对浩瀚的大海,捕获了一条大马哈林鱼;面对鲨鱼的不断的多轮次的攻击,桑地亚哥孤独地奋战,最后他拖着一具鱼骨架船孤独地回到小屋,一个人孤独地等到天明。
如果我们承认桑地亚哥是一位具有大勇的人的话,问题既在于它表现的程度,还在于这勇气产生的根基是什么?从哪儿来?面对大海具有一种不屈不饶的精神,首先是因为他只有一个人。一个人要解决生存所面对的一切问题。鲁滨逊漂流时还有一个星期五来陪伴,桑地亚哥就全得依靠自己,就是在靠独自一个人的力量解决了生存问题后,他的大勇现出了人性的光辉。由此看来,这种勇气是由孤独产生的。不孤独不能成就桑地亚哥。就是这样的孤独中,桑地亚哥把自己的潜能挥洒出来。
这种孤独是和生存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人们为了得到更多的生存空间和时间,必须从自己身边最基本的事情做起。我想起了大草原上猎豹追逐羚羊的情景,猎豹如云朵飞动的身姿固然是千百年来自然渐化的结果,这潇洒的身姿具有令人叫绝的锐气;羚羊呢,它登动的四肢与身体形成互动的协调,只要它能够坚持相当的速度和相对的时间,它也能死里逃生。
动物的本能在自然竞争中达到极限,由此而得到进化,繁衍下去。在桑地亚哥身上,我们似乎也看到了这种和动物一样的属性。当然,在桑地亚哥身上还表现着动物所没有的东西,那就是人类所特有的思维活动。在前面我已经说过,海明威在心理上把桑地亚哥赋予了神的东西,这里就不再多说了。
作者单位:武汉市第十四中学。
其实对于诺奖委员会的见解,海明威还有自己的说法。海明威说:“这本书描写的是一个人的能耐可以达到什么程度,描写人的灵魂的尊严。”这种说法当然比诺奖委员会的勇气说更广泛得多,它把小说的主题从一个侧面扩展到更为宽泛的层面上。因为有关人的表现永远是小说家高举的大旗,在这面旗帜下涌现出了无数人物形象。
桑地亚哥也算得上其中的一个人物。可是,我觉得只是按照上述两种意见来解读这个人物或者这部作品,似乎不能让人很满意。按照诺奖委员会的勇气说,桑地亚哥的勇气表现在他能够面对大海,风浪鱼群,特别是鲨鱼的攻击。这些构成了整个大自然,凭借独自一个人的力量与大自然抗衡,是需要几分勇气的。虽然桑地亚哥最后以精疲力竭的胜利者的姿态躺在他那简陋的茅屋里,这只是小说要告诉人们桑地亚哥并不是什么英雄人物,正像作者所说的,他是一个人而已。
文学的解读是有局限性的。这种途径去思考问题往往会被所谓人物形象诸因素所限制,本来很能够发挥思想的空间被限制在狭小的范围内。或者换一个角度,英雄和人在我们的生活中都是需要的,同样在作品中也是不可否认的。可是从文学的角度来看人,我们会停留在这个人身上,被他的光鲜所吸引。同样的,桑地亚哥在于大海搏斗的生活中,是如何守候着那一条大马林鱼的到来,凭自己一人之力捕获它,又为了保卫自己的战利品不断地与大鲨鱼做生死较量。于是我们说,啊,人在与自然的斗争具有多么雄厚的力量啊!
这是何等的简洁啊!人们的认识如果只是停留在这样的阶段,这与我们的先祖们钻木取火的生活有多大差别呢?我虽然不能就这样下结论,这样的认识或许只是人们希望把很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吧!推荐一部作品总是需要理由的,即使用一个最简单的词语来评价某部优秀的作品,也会吸引旁观者的眼球。好在海明威把自己对这部小说创作的原委做了说明,似乎显得他自己比委员们理解更深刻一些。
这恰恰又会误导我们。要回答这个问题,还是必须回到桑地亚哥这个人物形象身上。桑地亚哥是一个人吗?在小说中可以肯定地回答这个问题。他绝不是一个神,作者也没有要从神的角度去表现他。可是在我看来,他确实又是一个神,是一位把精神和肉体紧紧地与自然结合在一起的神。
不错,在小说中,他的身份是一位渔民,一位与大海朝夕相伴的老渔民。我以为之所以把他看做一位神,是因为在小说中,海明威把桑地亚哥性格的矛盾揭示得简洁明显。桑地亚哥是一位矛盾的人物,他在穷困面前坚持着一份执着,真是这份执着让他等到了机会;但是机会绝不是天上掉下馅饼,即使是馅饼掉下来,也要人们去伸手接住。桑地亚哥还得凭自己去接这块馅饼——大马哈林鱼。可是要真正享有自己的成果必须付出艰辛甚至生命,面对鲨鱼不断地攻击,桑地亚哥拼死反击,他杀死了那么多的鲨鱼,可是最终也没有享有自己应得的战利品。
显然,在与大海的搏斗中,桑地亚哥是一位勇敢者。可是这位勇敢者恰恰又有性格懦弱的一面。他不时地怀疑自己的行动,怀疑自己杀死了大马哈林鱼,杀死了过多的鲨鱼;他不断地表白,自己是爱它们的。有时还为自己的勇敢而残忍的行为寻找理由,以为正是因为爱它们才杀死它们。
在我看来,在与大自然生死搏斗中,能够具有如此的精神世界是令人十分佩服的,也是让人无法想象的。茹毛吮血的年代里,人们集体围猎,公平分获战利品,大家一起享有劳动成果,是因为认识到集体协作才能获得生存的机会,桑地亚哥的生活环境与那种年代相隔多远呢?这从他简陋的房屋和捕鱼工具以及微妙的收获可以得到一定的解答。
一位在温饱中苦苦挣扎的人具有耶稣基督那样的精神境界,这是令人无法想象的。我曾经在一篇文章中推测过最早产生人类情感的条件。情感的产生与人的欲念是分不开的。一个人饥饿的时候,他看见挂在树上的果实,毫不犹豫地爬上树把果实摘下来放进口里,那甜滋滋的味道在他口中,此时,他的心理是超出世俗俗念的那种爱,还是身体五官感受得到极大享受的愉悦(这种愉悦应该是产生爱的基础之一),虽然不能绝然作出判断,但是,可以从某种情感占主导地位来做出选择。
很明显,桑地亚哥首先要解决的是自己和家人的温饱问题。小说中也有这样的表现,每当他感到有愧疚的时候,不是冒出爱这些鱼,就是爱自己的家人。前者的爱超脱了人本身的俗念,它会引导人们去欣赏美丽的大海,哪怕面前突然出现一条令人可恶的鲨鱼,想想蓝蓝的天空和蔚蓝的大海,大海里悠游着活泼自由的鱼儿,即使一个贫者,就像中国古代的庄子一样,产生的就不只是鱼梁之乐,而是大海之乐了。可是桑地亚哥具有这样超脱的情感吗?我很怀疑。在还没有开发成熟的年代,一位生活在南美洲岛屿上的渔民,他心中的大海本身就是获取生存物质的地方,他的情感首先表现在每天如何能够早一点躺到那张可爱的床上,他是不可能做到把人的情感主体转移到另一面——鱼的上面去的。
所以,在这里,并不是小说中所宣扬的那种爱,让桑地亚哥具备不惜疲劳地战斗的精神的。除了因为生计所迫,另一个很重要的条件就是孤独。孤独的桑地亚哥,孤独简陋的小屋,孤独的小船,面对浩瀚的大海,捕获了一条大马哈林鱼;面对鲨鱼的不断的多轮次的攻击,桑地亚哥孤独地奋战,最后他拖着一具鱼骨架船孤独地回到小屋,一个人孤独地等到天明。
如果我们承认桑地亚哥是一位具有大勇的人的话,问题既在于它表现的程度,还在于这勇气产生的根基是什么?从哪儿来?面对大海具有一种不屈不饶的精神,首先是因为他只有一个人。一个人要解决生存所面对的一切问题。鲁滨逊漂流时还有一个星期五来陪伴,桑地亚哥就全得依靠自己,就是在靠独自一个人的力量解决了生存问题后,他的大勇现出了人性的光辉。由此看来,这种勇气是由孤独产生的。不孤独不能成就桑地亚哥。就是这样的孤独中,桑地亚哥把自己的潜能挥洒出来。
这种孤独是和生存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人们为了得到更多的生存空间和时间,必须从自己身边最基本的事情做起。我想起了大草原上猎豹追逐羚羊的情景,猎豹如云朵飞动的身姿固然是千百年来自然渐化的结果,这潇洒的身姿具有令人叫绝的锐气;羚羊呢,它登动的四肢与身体形成互动的协调,只要它能够坚持相当的速度和相对的时间,它也能死里逃生。
动物的本能在自然竞争中达到极限,由此而得到进化,繁衍下去。在桑地亚哥身上,我们似乎也看到了这种和动物一样的属性。当然,在桑地亚哥身上还表现着动物所没有的东西,那就是人类所特有的思维活动。在前面我已经说过,海明威在心理上把桑地亚哥赋予了神的东西,这里就不再多说了。
作者单位:武汉市第十四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