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优质发展时代的质量评价与提升

来源 :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llg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8年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了新时代学前教育的发展方向,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在这一背景下,确立什么样的质量观,如何评价和提升学前教育质量,成为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时代诉求。2019年11月18~20日,由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与中国教育学会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系、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华东师范大学分中心共同承办的第二届学前教育质量评价与提升学术论坛在华东师范大学隆重召开。来自海内外的七百多位学前教育专家学者和实践工作者参加了本次论坛,围绕学前教育质量评价与提升问题展开了深刻且富有成效的探讨。
  一、学前教育质量及其评价理论的再探讨
  1.学前教育质量及其评价理念的多重阐释
  对学前教育质量的认识和要求, 催生了相应的质量评价理念与评价体系。与会专家从国际与国内、历史与现状、理论与实践等不同角度,对学前教育质量及其评价理念进行了多维度分析。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克莱尔·布鲁克斯(Clare Brooks)教授认为质量是基于价值观产生的。她主张用多元化的方式来看待质量问题,并以对话的形式不断建构、完善质量的内涵界定。日本御茶水女子大学小玉亮子教授强调质量评价中背景及体系的多样性。她通过引用比斯塔(Biesta)的问题——“到底是我们测量的事物本身有价值,还是我们在测量有价值的事物”,引发与会者对身处的测量主义时代的思考。上海华幼教育科技负责人刘昆博士从横纵两个角度阐释质量的内涵。从横向上看,质量是以价值和文化为根基的。从纵向上看,质量的内涵随着时间推移而不断变化。东北师范大学严仲连教授梳理了我国学前教育政策的实施效果,提出质量是多元的、动态的、发展变化的。幼儿园课程是学前教育质量的重要落脚点。华东师范大学钱雨副教授指出,幼儿园课程评价可以为学前教育发展提供事实依据和理论基础,最终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太原师范学院贾宏燕副教授强调,对学前教育质量的评价应当兼顾其依存性与独立性。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黎安林副教授指出,游戏化是学前教育质量提升的方向,是活动共同体中各主体对更为愉悦而有意义的生命状态的趋近。在实践层面,浙江省长兴县教育局基础教育科董云副科长介绍了长兴县“课程生活化”的实践经验与探索成果。
  2.学前教育质量及其评价的儿童观基础
  学前教育质量的内涵可以从多个维度予以解析,但其最终指向应当是儿童的生存和发展。对学前教育质量及其评价的儿童观基础的再探讨,有助于与会者进一步明晰学前教育的本质。
  华东师范大学刘晓东教授强调,要从社会历史和文化的角度理解儿童,只有理解了儿童,才能抓住学前教育质量的本质。基于此,刘晓东教授倡导成长取向、儿童本位的过程性学前教育质量评价观,提倡重视对学前教育质量背后的理论高度、文明高度的分析、监测和评价。基于生存论、心理学、童年社会学的相关理论,华东师范大学李召存副教授指出,幼儿园去“小学化”背景下课程质量的提升必须以科学的儿童观为基础,即学前儿童是有着特定年龄特点的发展者,学前儿童是有着当下生活意义体验的生活者,学前儿童是有着后继学习与发展任务的成长者。李召存强调儿童早期发展关键经验与后续核心素养学习的内在关联性,重视课程政策上的课程一体化设计。贵州师范学院黎平辉教授强调,家庭教育是学前教育的基础,必须从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上加强当代家庭教育的公共精神建设。
  二、学前教育质量评价与提升的政策支持
  学前教育政策及相关标准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政府对学前教育质量发展的政策导向和基本要求,具有较强的规范性和指引性,是学前教育质量评价与提升的政策保障。
  多伦多大学安大略省教育研究所应用心理学和人类发展系隆达·马丁努森(Rhonda Martinussen)副教授介绍了安大略省支持学前教育发展的两个项目,一是“学习是如何发生的”(How Does Learning Happen),二是幼儿园项目(The Kindergarten Program)。刘昆通过对经濟合作与发展组织(简称OECD)国家学前教育质量监测体系的政策与标准分析发现,OECD国家将学前教育质量监测上升至国家高度;以质量监测为手段,质量保障与提升为最终目标;重视质量监测数据的连续性整合。云南师范大学曹能秀教授等人分析了英国的“早期教育专业教师资格”(EYPS)培训项目和“早期教育教师”项目,认为英国的教师培养是以能力提升为主的,旨在培养卓越取向的幼儿园教师,使教师的理念、知识和技能转化为行动。小玉亮子介绍了日本的《幼稚园教育纲领》,强调日本个性化学前教育的基础在于通过环境展开教育,关键在于符合儿童发展特点,以游戏为中心。温州大学宋占美教授分享了对美国以政府为指导,以家庭为基础,以社区为单位,以教育为核心的三位一体育人同盟的相关研究成果。
  三、学前教育质量评价的标准建构与工具研发
  构建科学、完善的学前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对提高学前教育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健全质量评估监测体系是提升幼儿园保教质量的必然要求。
  华东师范大学姜勇教授等人通过剖析普惠性学前教育的科学内涵,分析普惠性学前教育现状,构建了普惠性学前教育5A指标公共服务体系,从五个角度理解和澄清普惠性学前教育发展内涵,并以此为依据对我国目前普惠性学前教育的发展做了阶段性评价。
  课程评价是诊断幼儿园课程适宜性和有效性,提升幼儿园课程质量的重要途径。上海市长宁区教育学院幼教科研员汪光珩博士分享了“童趣”活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经验,强调在指标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应当注重理论框架与实践经验的结合。上海市黄浦区荷花池幼儿园宋青园长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确立了小社团艺术活动中好奇、合作、坚持、创造、责任等五项评价指标,编制了《荷花池小社团艺术活动学习品质评估表》。在幼儿园参观环节,上海市安庆幼儿园温剑青园长介绍了个性化教育支持儿童发展的评价体系,强调评价的真正价值是为儿童的个性化发展服务。   幼儿园教师与儿童既是学前教育质量评价与提升的对象,又是学前教育质量评价与提升的主体。华东师范大学左志宏副教授等人编制了两个针对幼儿园教师专业伦理困境的IAT内隐联系测验,从内隐视域测查幼儿园教师在专业伦理困境中的判断与选择。华东师范大学李莉博士编制了5~6岁儿童数学问题解决的认知诊断测验,测查儿童是否能够借助已有知识经验来理解问题情境,正确提取和加工信息以解决问题,也测查儿童解决问题背后调动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情况。
  四、学前教育质量提升的影响因素与提升路径
  1.学前教育质量提升的影响因素
  学前教育质量受多种因素影响。华东师范大学柳倩副教授以上海市10所幼儿园的137个班级为研究对象,对幼儿园运动环境中的不同因素进行考察,发现137个班级的运动环境质量在运动环境的4个维度上表现不均衡;不同办园水平的幼儿园运动环境质量在部分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年龄班的运动环境质量在部分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研究所潘月娟副教授研究了幼儿园组织资源的交互作用对班级教育质量的影响,指出幼儿园内部的资源分配和利用是影响班级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而幼儿园管理者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华东师范大学苏雪云副教授研究了亲子互动的不同模式对儿童社会情绪能力发展的影响,认为亲子互动质量是以亲子关系为基础的,早期的亲子关系是儿童日后社会能力发展的基础。上海师范大学李燕教授对两孩家庭中的协同教养、亲子关系、同胞关系以及儿童的社会行为四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和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发现家庭系统内部各子系统间会通过“溢出”或“交叉”的方式产生内在联系和相互影响,从而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儿童在同伴关系中的行为表现。首都师范大学刘昊副教授等人强调巡班指导工作需要注重指导之后的交流反馈,同时应当关注教育质量评价和质量提升工作中的非理性因素。
  儿童的良好发展是学前教育质量提升的价值所在。隆达·马丁努森重点介绍了影响儿童早期学习的关键因素——自我控制能力,认为自我控制能力很大程度上受环境的影响。此外,自我控制能力、工作记忆、执行功能、意志控制在促进儿童的学习和行为發展方面存在重要的内在联系。华东师范大学张莉博士考察了儿童的执行功能、早期数学和语言学业成绩以及学习品质之间的关系,发现执行功能能够显著预测儿童的学习品质以及早期数学和语言学业表现,学习品质对儿童早期数学和语言学业表现具有显著预测作用,学习品质在儿童早期执行功能与早期数学及语言学业表现关系中起中介作用。
  2.学前教育质量的提升路径
  与会专家在不同研究领域展示了学前教育质量提升路径方面的研究成果。
  一方面,以课程和游戏为抓手。华东师范大学华爱华教授以安吉游戏为例,重点解析了“一日生活皆课程”的核心观点。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孟宪煜博士通过游戏进行教育干预,提高了集中养育机构中儿童的情绪调节能力。西北师范大学龙红芝副教授发现表演游戏有利于增加藏族儿童使用表达性词汇的频次,增加藏族儿童日常交流的频次。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李量副教授对中国社会文化背景下的概念性游戏世界进行了探索,旨在寻求一种符合中国国情和社会文化特点的教学模式,以提升学前教育质量。
  另一方面,注重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华东师范大学韩春红副教授提出要关注幼儿园教师的“小写理论”,为教师提供专业发展中的个性化支持,同时要发挥教研员的力量。克莱尔·布鲁克斯认为教师的持续性改变需要经过观察、调整和实施三个阶段,应当为教师创造以质量提升为中心的支持环境。李量强调,要从社会、机构、活动情境以及个人等层面来帮助教师推进以游戏为基础的教学活动。
  五、学前教育质量评价与提升的新领域
  3岁以下婴幼儿托育服务是近年来学前教育界备受关注的新领域,一方面是因为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凸显了建立和完善0~3岁婴幼儿托育服务体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另一方面是因为家庭对0~3岁婴幼儿托育服务的需求日益突出。在本次论坛中,与会专家展示了托育服务工作的外部支持与内部提升方面的研究成果。
  一是托育服务工作的政府支持。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托幼工作处颜慧芬处长回顾了上海“1 2”文件实施后的工作进展,从总体思路、主要任务、管理体制及保障措施等方面介绍了上海市3岁以下婴幼儿托育服务工作的新要求。上海市妇女联合会家庭儿童部顾秀娟部长介绍了上海市社区幼儿托管点的建设经验,认为项目推进是积极探索的过程,是加强运营组织审核和管理的过程,是加强督导培训的过程。上海市浦东新区妇联王丽蓉副主席介绍了浦东新区对家庭科学育儿综合指导模式的探索经验,强调构建多层次服务体系,开展全方位的教养指导。昆明学院李树燕博士介绍了云南省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建设的一系列相关举措,如启动云南省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体系建设示范项目,启动政府民生事项“春芽工程”等。
  二是托育服务质量的内涵提升。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玛丽莲·弗勒(Marilyn Fleer)教授研究了概念性游戏世界是如何将游戏与认知结合并促进0~3岁婴幼儿的STEM教学的,探讨了概念性游戏世界的五大特色,强调教师与儿童的同等重要性。李量强调了教师在与若干低龄儿童游戏时的角色定位,以支持儿童的发展。洪秋芸考察了新加坡幼儿园托幼班教师在不同情境中与婴幼儿的互动,发现教师的敏感度等对婴幼儿的参与度和幸福水平有着重要影响,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策略促进婴幼儿的深度学习。上海市普陀区早期教育指导中心公益早教部王红主管展示了婴幼儿家庭玩具的开发与使用,强调好玩的玩具离不开家长有准备、尽心、引导式的陪伴。
  本次论坛从不同视角展开了深入的对话交流,提出了诸多令人深思的观点,进一步深化了与会者对学前教育质量及其评价的理解,强调了政府支持引导下学前教育质量提升的必要性,促进了与会者对相关评价体系和工具的深入思考,拓宽了与会者对学前教育质量提升路径的探究思路,对我国学前教育质量评价的发展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Assessment and Improvement of the Quality of Preschool Education Development Era: A Review of the Second Forum on Preschool Education Quality Assessment and Improvement
  Xu Zhaoyuan, Li Zhaocun
  (Faculty of Education,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62)
其他文献
词语王国决定举办“超级女生”大赛。真是无巧不成书,经过层层筛选,站在冠军PK台上的竟是“分辨”与“分辩”俩姐妹!  当俩姐妹上台一亮相,台下的粉丝立刻沸腾起了!她俩除了长相几乎一模一样,连粉丝的口号都惊人地相似,这下可有好戏看喽!  这时主持人亮出了决赛的第一题——找座位。  “这件坏事绝对不是我做的!”明明 (1) 着。  初次出海的亮亮简直 (2) 不清哪里是水,哪里是天。  只见“分辩”毫不
【摘 要】在任务驱动式教学中,挑战性的任务设计是关键,它能有效驱动学生学习,并能驱使学生坚持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的教学内容应该有不同的任务设计,为学生量身定做的任务设计才能保证任务作用最大化。  【关键词】任务驱动式教学 挑战性任务类型 学习的有效驱动  曾经在杂志上看到一篇题为《幸福蜥蜴》的文章:杰恩斯教授养了一只稀有的亚马逊蜥蜴。头几个星期,蜥蜴不肯吃东西,给它吃生菜、坚果、肉馅,甚
1 屋子暖气里传出水流声,冰箱发出的电流声,屋外喇叭里模糊不清的播音声,小区车辆驶过的声音,行人走过的脚步声,空气里的声音在汇集。  新的一天开始了。  花是什么时候盛开的,又是什么时候凋零的,没有留意过,我无从谈起。  2 我记住了,我又忘记了。如果还有玫瑰,如果还有江湖。  3 春日里写字。  有白云蓝天,阳光明媚,有春花含苞,春草吐绿。  一切都透漏出迫不及待的生机。欣欣然。  4 奔向你。
【摘 要】除法教学是小学计算教学的一块基石,要有效突破除法教学的难点,必须在整体观照的理念下厘清知识序列,精心处理好前置性教学的内容。就“同数连减解决问题”的教学而言,它在整个序列的推进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依托课始孕伏,唤醒知识储备;梳理核心策略,助力模型建构;抓住关键问题,有机渗透要点”等有效策略,让学生慢慢体悟由减法过渡到除法的演变过程,为后续系列教学除法打好了扎实的基础。  【关键
【摘 要】由“分数和除法”的教学难点引发思考,尝试研读分数概念的上位知识,把握分数概念的本质;解读学生学习分数的认知障碍,厘清分数概念的教学体系;引领学生经历规定“单位量”的重要性,体验“单位量”的相对性和动态性,从而优化分数概念的教学。  【关键词】分数概念 认知障碍 单位量 优化教学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单元的第二节新授课“分数和除法”是一节难上的课。用学生的话来描述:本来我有点懂
【人物简介】Mrs. Elizabeth,美国加州Lindsey Middle School教师,有着16年的教龄,长期从事小学高年级和初中各门学科的教学。  【访谈地点】美国,加州长滩市  【访谈时间】2015年6月29日  关于教师生涯  陈近:您当教师已经几年了,您当初为何选择当一名教师?  Mrs. Elizabeth: 已经有17年了。在成为教师之前,我曾是一名助教。當我还是小女孩时,就
【摘 要】要做好书面测验评价,首先要做好试卷命题工作。那么,如何用恰当的方式评价学生的“四基”达成情况?如何评价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如何编制出一份高质量的测试卷呢?本文将从“关注四基,恰当评价学生理解和掌握情况”“关注现实,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关注读图,重视多元表征间的转化”“关注过程,挖掘知识背后的内涵”及“关注能力,重视数学素养的形成”等五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命题 评价 思考
培养思维能力是由“问题”开始的,又是在问题解决中发展的,这也是学好数学的前提。学生在课前预习中产生的疑问往往是其与新知对话的结果,它实际上可以为学生走进课堂提供良好的学习准备,基于预习状态下的“问题诱导”教学,抓住学生在预习中产生的问题进行设计,并通过和谐的互动诱发学生持续思考,促使他们去发现新知、探索新知,进而提高数学思维能力。下面笔者以苏教版三年级上册“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教学为例,来谈一
2011年3月,笔者接到通知要在“浙派名师暨全国小学数学名师经典课堂教学艺术展”中上一节数学课。能在这样的大型活动中得到历练,笔者在高兴之余,又有一丝担心。因为上课的具体内容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用连乘解决问题”,这一内容笔者曾在2007年学校50周年校庆时上过。如果现在采用原先的设计再上一遍,肯定没有新意;重新进行设计,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如何将同样的内容,上出不一样的精彩?笔者对此进行了一番思考和
当前,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对教育产生着深刻的影响,特别是大数据技术让教师对学生学情进行全程动态数据分析成为了可能。借用相关平台和移动学习终端设备提供的精准数据分析,不仅能够使学情数据化,也可以促进思维可视化和学习的个性化,这也是未来数字化教学的发展方向。那么教师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实现智慧精准的课堂教学?本期特刊登相关文章供大家参考。  【摘 要】当前的互联网 时代,大数据、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