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校教育中渗透德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来源 :中国教育探讨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oyang2009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德育的重要地位是由教育的目的、作用等内部规律决定的。然而,在学校德育实践中,德育工作的首要地位却得不到很好的落实。本文试图从德育的理念,德育的途径,德育的评价等三个方面对德育进行思考和探索。
  关键词:整合;渗透;德育;思考
  德育,历来是教育传统中最重要的内容。中国的教育,自其发端,历孔孟而至其后之诸哲贤,无一不把德育置于重要的地位。
  孔子从培养治国安民人才的目的出发,特别重视思想品德和伦理道德教育,在教育内容中有关这方面的科目占突出地位,一般文化的学习服从于道德教育的需要。《论语·述而》载:“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又载:“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孔子总结的德育原则和方法,如立志乐道,克己内省,改过迁善,身体力行等,对后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今天,我们强调“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使知、情、意、行和谐统一,最终实现提高全体国民素质,提高全民族素质的目的。”在德、智、体、美诸育中,同样突出了德育的首要地位。陶行知先生说:“道德是做人的根本一环,纵然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出。否则,没有道德的人,学问和本领愈大,就能为非作恶愈大。”
  当前,如何落实德育的首要地位,是德育工作者面临的现实问题。笔者认为,要解决这一现实问题,有必要在途径和方法上对德育作全面的审视和深刻的思考。德育实践,其途径主要有:①直接途径(思想品德课);②间接途径(各科教学、活动、劳动教育就是人格、校风等隐蔽课程的影响)
  一、德育的直接途径
  德育的直接途径,采用的主要是宣教、灌输的方法,通过专门的课程形式来实现,形成学生对于德育内容的系统的理性认识,并通过一定的情境创设,获得初步的道德情感体验,逐步内化为学生自觉的道德认识,这是非常必要的。但因为它是直接的途径,宣教、灌输的方法,教育的轨迹特别明显,是对受教育者来自外在的明确要求,再加上这些要求带有较多的理想性内容,与现实生活有较大一段距离,因此,其局限性和有效性程度不高是不可避免的。
  二、间接途径
  除了德育的直接途径外,我们更应该高度重视间接途径的渗透与熏陶。没有大量的渗透和熏陶,没有道德情感的体验,没有道德意志的磨练,道德认识也就无从内化和构建。
  上海市特级教师冯恩洪先生一九八五年就提出了“淡化教育轨迹”的观点,并进行了强化隐性课程——强化德育的渗透的可贵尝试,让德育贯穿于学科教育中,行进于春风化雨中,取得了“润物细无声”的显著成效。可见,在学校的德育工作中,渗透是全方位的,是最广泛的途径和最有效的方法。
  (一)日常行为规范的渗透。
  学生日常行为的管理和教育,是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进行不断的矫正和规范,使之形成良好的习惯。这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养成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必须是管理与教育引导相结合。在管理中要引导学生逐步树立是非、美丑、善恶、爱憎等意识,既明白哪些不能做,又要明白为什么那些不能做。在日常行为的长期规范养成中,渗透道德观念、道德思想,不断增强其道德意识,把管理者的要求逐步变成学生自觉主动的行为习惯,使社会道德规范逐步内化为学生自觉的道德认识,形成主动的道德行为,形成终身受益的行为习惯。
  (二)课堂教学的渗透。
  课堂教学是学校最主要的活动,学生每一天的时间,除睡觉外,绝大多数在各学科的课堂中度过。加强课堂教学的德育渗透,是每一位教师都不能忽视的。如果忽视了,“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那么他的教育任务就完成得不好,或者没有完成。课堂教学的德育渗透,一是教学组织活动的渗透,二是教学内容的渗透。良好的班级学习秩序,认真的学习习惯,严谨的治学精神,克服困难的意志磨练,平等合作的人际关系等等,均是课堂教学活动中必须渗透的内容。优良的民族文化传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人道主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正义与邪恶、崇高与卑下、美好与丑陋、善良与凶恶、是与非、爱与憎等等,均需教师在教学内容特定的具体情境中让学生领会、体验和感悟,实现德育的渗透。对于社会人文学科来说,教材中大量可挖掘可渗透的德育理念是不言而愈的。对于自然学科而言,亦有可挖掘的德育因素,如科学的精神,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方法等,这些理念渗透到课堂教学内容中,都将给学生以熏陶和积极影响。
  (三)文体、科技活动的渗透。
  文体、科技等活动,是学校教学活动的延伸和必要补充。活动的组织者,要充分认识活动的德育意义和目的,自觉地把德育目的渗透于活动之中,使活动富有思想性、教育性,具有灵魂,而不致于为了活动而活动。
  (四)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实践教育的渗透。
  “在家做个好孩子,在校当个好学生,走上社会当个好公民”是三方教育中德育渗透的目标和要求。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这样一些家校联系机构,各学校大抵都有,但有些问题还须予重视。一是学校必须加强与家长的联系、沟通和交流,对学生的表现,多一些理性的分析,少一些简单的指责;对学生的发展,多一些激励性的具体措施和要求,少一些否定性的情绪,以求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顺利推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渗透,形成教育的合力。二是帮助家长在家庭教育意识和教育方法上的确定和完善,提高家庭教育渗透的质量。三是社会实践教育,目的明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不失为德育渗透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之一,但由于过多考虑安全因素,学校均多顾忌而很少开展此项活动,诚为憾事。摸索出既安全又符合学校、学生、当地社会发展实际的社会实践教育活动,则是教育工作者认真考虑的大事。也是学校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
  (五)教师人格和校风的熏陶。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教师的道德风范,才智学识,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教师的人格、才识,是学生心目中的旗帜,是学生向往的境界,是学生理想的直观标杆。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高度注重塑造良好的教师队伍形象是学校德育不可或缺的须臾不容忽视的关键环节。
  总而言之,学校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德育又是教育构成中居首要位置的有机组成部分,实现这个系统工程的首要部件的最高目标,就必须转换教育思维范式,整合教育概念,树立科学的德育理念,通过突出“渗透”这一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以德育为学校所有活动的灵魂,在学校的所有活动中渗透德育,构建德育评价体系。这样,学校德育工作才会得以走出困境,切实开展;才能取得令人欣喜的上系实效。
  参考文献
  [1] 季羡林.21世纪文化瞻望——“天人合一”新解[C].21世纪中国战略策划.大国方略.北京:红旗出版社,1997.
  [2] 汤一介.世纪之交看中国哲学中的和谐观念[C].21世纪中国战略策划.大国方略.北京:红旗出版社,1997.
  [3] 张立文.和合学——21世纪文化战略的构想与对话[C].21世纪中国战略策划.大国方略.北京:红旗出版社,1997.
  [4] 朱永新.困境与越境——当代中国教育述评[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0.
  [5] 顾明远,孟繁华.国际教育新理念[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
其他文献
【摘要】我国农村中小学的数量占全国中小学数量的半数以上,搞好农村中小学的体育教育是至关重要的。为此,笔者就农村中小学体育教育的现状进行了一些调查分析,本文着重指出农村中小学体育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一 些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农村 中小学 体育教育 存在问题 措施  我国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国,虽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是,在教育的普及方面,仍与发达国家有一定差距。教
期刊
【摘要】我们学校在实践过程中,将专业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这三种校本教研的基本力量进行有机整合,以学习课程改革理念为先导,以校本教研活动为依托,以促进师生共同成长为目,开展了一系列切合学校实际的教研活动,丰富了教育教学的实践内容,促进了学校课程改革的实施与发展。  【关键词】校本教研 教师发展 专业引领 同伴互助 自我反思  我们学校在实践过程中,将专业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这三种校本教研的基
期刊
【摘要】良好的意志品质,是在后天的教育与实践中形成的,加强对中学生优良意志品质的培养,是体育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体育教师应充分利用体育课堂,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提高自身的思想和业务水平,树立新理念,努力探索出体育课改的新天地,以有利于更好地完成学校体育的目标。  【关键词】体育课堂 意志品质 培养 措施  根据大量的调查显示,现代中学生的意志力出现较大的问题。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越来越高
期刊
【摘要】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努力探索“激发兴趣”的途径,使之“寓体育于兴趣之中”,孩子们就会感受到体育活动的无限快乐,从而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种体育活动,这样有利于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陶冶美的情操。  【关键词】小学 体育教学 激发兴趣 途径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兴趣,调动情感,完成课的任务,是每位体育教师所关注的重要问题。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兴趣呢?下面,谈几点教学
期刊
【摘要】学校要发展,教师、学生都需要发展,这就需要采用行之有效的措施,使体育教学更加科学、有序、合理、健康的发展。因此,加强对体育教师的文化学习,促进体育教师素质的提高,完善的教师教学体系,更好地做好学校的体育工作。  【关键词】体育工作 教师素质 观念 教学方法  学校要发展,教师、学生都需要发展,这就需要采用行之有效的措施,使体育教学更加科学、有序、合理、健康的发展。因此,提高教师思想认识和业
期刊
摘 要: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的提升离不开文化软实力的提高,在文化软实力视角下,梳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软实力建设的关系,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的教学理念和模式,做到在教育方式、教育内容上的富有时代特点的创新。更新传统教育,加强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对大学生文化素养的提高以及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完成实现中国梦的伟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摘要】体育游戏是按一定目的和规则停止的一种有组织的体育活动,具有文娱性、智力性,能够激起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能够熏陶情操,开发智力,加强体质。本文阐述了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作用和体育游戏选择的办法,在此基础之上对体育游戏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做了剖析和讨论。  【关键词】体育游戏 体育教学 身体素质  体育游戏是按一定目的和规则停止的一种有组织的体育活动,具有文娱性、智力性,能够激
期刊
三岁左右的幼儿,即将离开父母的怀抱,进入幼儿园生活,在新生宝宝入园的第一天,有的孩子跑,有的孩子哭,比较混乱,大多数才入园的孩子情绪都非常低落。为什么孩子会有如此表现?这不仅是孩子个性的差异,也是家长是否有做好孩子入幼儿园前的准备工作的问题。幼儿第一次入园表现的现象,心理学上叫做“分离焦虑”现象。所谓分离焦虑,是指孩子与自己的亲人分离形成的烦躁、忧伤、紧张、恐慌、不安等情绪。有的紧缠父母不愿离开,
期刊
【摘要】在高中数学复合函数的教学中,复合函数的性质与构成与它的函数的性质密切相关。复合函数的定义、定义域、奇偶性、单调性和解法精选所涉及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要理解法则,掌握步骤,善于应用。  【关键词】高中数学 复合函数 解法 应用  1.定义  复合函数: 一般来说,如果y是u的函数,而u又是x的函数,即y=f(u),u=g(x), 那么y关于x的函数y=f[g(x)]叫做f和g的复合函数.其中
期刊
摘 要:按劳分配是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社会的消费品分配方式,是马克思经济理论的重要内容。改革开放后,我国依据马克思的按劳分配理论进一步构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按劳分配制度,二者既存在共同点又存在差异。对二者进行比较研究,一方面有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与理解按劳分配理论,另一方面推进当前我国分配理论更趋科学性和理性。  关键词:社会主义;按劳分配;比较  马克思按劳分配思想的形成是一个发展过程,正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