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度中国葡萄酒行业在一个看似温和的气氛中平稳过渡。岁末年初,又到了盘点行业“是非曲直”的时候。本文回顾本年度的中国葡萄酒市场,分析2007年带给我们的新思考,并试图预测行业下一步的发展趋势,与大家共享。
品牌运营角色,初现端倪
究竟是做产品品牌还是企业品牌,是衡量一个企业进否进入品牌运营商竞争层次的显著标志之一。如果说前期张裕和长城一直关注于概念营销的产品层次,那么现在两个重量级的领军品牌已经从先前的“与竞争对手竞争”转向“与自己竞争”的较高竞争层次,在本年度,两家巨头均有较大的市场动作,并且有向品牌运营商层次转变的趋向。
● 动向一:
2007年6月6日,北京张裕爱斐堡国际酒庄开业,并且用“期酒”模式来开启了酒庄的豪华之旅,同时也标志着张裕“4+1”品牌高端国际化战略布局完成(烟台张裕酒庄,北京张裕爱斐堡酒庄,辽宁张裕冰酒酒庄,新西兰张裕酒庄和张裕解百纳)。2007年前三季度张裕实现销售收入20.5亿元,净利润4.1元,超过2006年全年销售量,充分说明张裕近5年来在品牌高端化运营中取得的成绩。在张裕4大酒庄中,以北京张裕爱斐堡酒庄为首,定位最高,围绕北京商圈的高端商务政务消费,该酒庄凸现了高端小众人群的生活形态和价值取向,将成为中国葡萄酒市场上的新的标杆。
● 动向二:
2007年,另一巨头长城葡萄酒,作为中国市场上干酒销量最大的品牌,也动作频频。首先,作为北京2008奥运会的葡萄酒独家供应商,2007年7月,中粮酒业长城葡萄酒在北京启动了主题为“相约长城、相约奥运”的人文奥运新战略,正式开启了奥运品牌营销之旅。其次,2007年9月23日,长城葡萄酒的母公司中粮酒业与山东隆华共同组建的中粮南王山谷君顶酒庄开业,其借助蓬莱的天然旅游资源更加突出了葡萄酒庄的旅游休闲功能。至此,中粮集团形成了君顶酒庄和长城品牌3大产区和4大系列的产品矩阵。
● 市场展望:
本年度张裕和长城这两个领军品牌在酒庄领域的“大手笔”运作,从整体上代表了中国葡萄酒行业的下一个发展方向,即酒庄综合性功能的开发和利用。与此同时,张裕高端国际化战略、中粮3家长城的资源整合和奥运营销也都进入一个实质性的阶段,两个品牌也面临如何向真正品牌运营商角色转换的一个过程,成就企业品牌,甚至向多品牌化发展,将是他们共同面对的挑战。
产区营销推广,开始启航
在中国十大酿酒葡萄种植基地中,聚集了400多家葡萄酒生产企业,并且几乎每一个产区都拥有自己的强势品牌。然而,进行酿酒葡萄产区营销,原先产区内品牌在市场上的互相倾轧行为能否转变为整个产区的葡萄酒企业集体突进,是个不可回避的话题。关于这个难题,在2007年我们找到了初步的答案。
● 事件一:
早在2000年,蓬莱市47家葡萄酒企业自愿成立蓬莱葡萄酒商会,成员企业还共同签署《自律承诺宣言》。2007年12月28日,蓬莱产区葡萄酒商召开“蓬莱产区葡萄酒产品专用标志”正式启用新闻发布会(2008年1月1日正式启用),标志着蓬莱产区葡萄酒由“单打独斗”的产品推广转向整个产区的品牌推广,我们相信在先前成功运作“蓬莱·世界七大葡萄海岸”之后,蓬莱的产区营销将向纵深迈进。
● 事件二:
2007年12月9日,由通化市东昌区葡萄酒协会授权的通郁葡萄酒专卖店正式落户吉林省松原市,该专卖店销售的所有葡萄酒产品均来自通化市东昌区范围内6大葡萄酒厂家,并将专卖店在其他城市的扩张纳入运营计划。2007年12月,吉林长白山酒业集团有限公司的“长白山”葡萄酒注册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 市场展望:
像蓬莱产区那样通过规划葡萄观光旅游带和产区标识启用等具有长远战略眼光的产区推广模式还没有被其他产区行业管理部门和葡萄酒企业所重视和采用。如果行业协会、产区主管部门、葡萄酒企业和酿酒葡萄种植经营者等等所有利益有关人能够像在国内推广“法国波尔多”产区那样,整合资源,集体亮相,利益均沾,那么,中国葡萄酒的产区品牌也会在全球版图上占据自己的一席之地。
复合渠道涌现,专卖变革
目前的国内酒水市场上,茅台和五粮液两大酒业巨头开设了以同一个品牌的酒类商品为唯一销售品的专卖店。葡萄酒也进入了这个领域。代表性的专卖店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进口葡萄酒在国内的代理商所开设的,是以盈利为主要目的完全商业化的业态;另一类是国内主流葡萄酒企业所设立的,在更多意义上兼顾了“品牌展示”与“分销配货”的功能,主要目标是推动和完善传统渠道销售。从2005年开始,张裕、新天、华东、怡园、池之王和御马等国内品牌就开始涉足葡萄酒专卖领域,只不过没有在整体上形成较完整的格局。但是,到了2007年,这一格局发生了变化,并且逐渐成为国内外葡萄酒企业竞相开展的业务模式之一。
● 市场回顾:
2007年,葡萄酒专卖店得到了愈来愈多品牌企业的关注。例如法国薄若莱产区典岸葡萄酒、阿波罗尼奥(APOLLONIO)葡萄酒、欧洲原装葡萄酒、澳洲虎(Aust Tiger)品牌葡萄酒等都有专卖店开业。2007年11月18日,张裕先锋酒业市场部联合张裕广东营销中心在东莞启动3家张裕葡萄酒专卖店, 2007年的中粮集团的高端葡萄酒企业君顶酒庄也将专卖店作为自己将来的主要渠道策略之一。2007年10月,香港卡斯特聂高酒业有限公司宣布成立,其一项重要的战略目标就是预计未来3年内发展由集团直营或管理的连锁门店数量为1000间以上。
● 市场展望:
大品牌大规模地进入葡萄酒专卖店这种业态,将会在品牌展示、葡萄酒文化培育和推广、渠道多样性等方面取得进一步的突破。在这个过程中,文化营销、体验营销和俱乐部营销等营销模式将会得到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但是,葡萄酒专卖店要继续壮大并焕发出独特的营销魅力,对于企业资本、品牌实力和人力资源等方面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而国外葡萄酒品牌通过专卖店形式与国内品牌展开竞争,国内品牌通过自建或者合营的模式来对原有的渠道进行补充,也标志着整个行业竞争水平将随着专卖店业态的丰富和成熟迎来一个新的竞争路径,多渠道营销体系的逐渐形成,标志着行业向较高的竞争层次转变。
洋酒中国行动,另类生存
2007年前9个月我国进口葡萄酒12.291万千升,已经超过了2006年度的总和,其中大包装的葡萄原酒进口9.189万千升,小包装瓶装葡萄酒进口3.102万千升。可以看出,进口葡萄酒在中国市场的表现稳中有升,发生了较大改变的只是生存模式。
● 事件一:
国外葡萄酒企业在中国是建立自己的品牌,还是通过原酒售卖的方式实现利润,是摆在他们面前的一个现实难题。2004年下半年,广州龙程酒业与西班牙菲力斯酒业合作,成功运作了本土化“金蝴蝶”这一品牌,其在2006年的销售量大约在8万标准箱左右(12瓶/箱),2007年的销售额也早已超过了6000万元。国内经销商通过其强大的分销能力,推出自有品牌来运作进口葡萄酒,可以说金蝴蝶的模式将成为今后进口葡萄酒中国市场生存的主流经营模式之一。
● 事件二:
2007年8月28日,通化葡萄酒股份有限公司与加拿大皇家冰酒酒庄签订了战略收购协议,收购加拿大皇家冰酒酒庄70%的股份,取得将近2000亩的优质冰葡萄酒种植园和先进的酿酒技术。这是中国葡萄酒企业首个通过并购手段整合全球葡萄酒产业资源链条的成功案例。今后是否还会有类似的国内品牌收购国际上主流葡萄酒生产国品牌的案例,相信不会有太大的疑问。
● 市场展望:
以什么样的模式合作并展开竞争,是国内外葡萄酒品牌一直在尝试的领域。2007年度形成了进口葡萄酒中国化生存的全新另类格局。简单来说,通过中国国内葡萄酒企业或者酒类经销商的分销网络来推广自己的品牌或者进口原酒,成为他们认为更为稳妥的阶段性生存模式,而原先依靠贸易公司来进行市场推广的方式并不会消失,只是作为多元化生存的一个补充而存在于市场上,因为国外葡萄酒品牌深知,要在中国市场成长和成熟,就必须拥有自己的品牌。另外,更为重要的是,中国国内葡萄酒品牌或者其他酒种品牌作为品牌运营商,然后通过自有品牌来运作国外进口酒也呈现出良好的势头。而且很有可能通过资本化运作,国内品牌收购国外葡萄酒企业或者国外葡萄酒企业收购国内二线品牌,将会成为下一步洋酒中国生存模式的新路径。
2007年度,中国葡萄酒行业在“平静”中收获了一个相对健康的市场竞争环境。虽然也有像2007年2月蓬莱和民权产区出现的葡萄酒质量事件,但在总体上并没有影响整个行业向着积极、健康、沉稳的方向来发展。整个年度的市场发展迹象表明,中国葡萄酒行业的竞争层次正在进入一个新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企业对于市场趋势的把握,新业务模式的介入与开发和与国外竞争对手暂时性的温和共存等等,都向人们展示出行业竞争层次的转型。这一切都为今后中国葡萄酒行业的稳健成长奠定了基础。相信进入2008年度的中国葡萄酒会迎来下一个“急速奔跑”的竞争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