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次在法国喝红酒,已经是二十几年前的事了。当时曾听到这种说法:喝到每瓶酒的最后一滴者,会获得好姻缘。那时我既未婚又年轻,所以常有幸获得朋友好意留给的最后一滴红酒。
初学喝红酒,对这种说法感兴趣是极其自然的,但久而久之渐渐无感觉亦是必然。试想,三五好友在座,一瓶酒怎够喝?于是一顿饭下来,往往人人有份交上好运了。好运交多了,各个都早已身在福中不知福。
日前搭机旅行,亲眼见识到这则俗说被巧妙运用。这才明白,原来老套不死,只是懂得讲的人太少。
当时飞机正飞跃西伯利亚群山,舱内乘务员们则正忙着为乘客送餐。餐点发毕,空中小姐二度巡行,而此时手中所持乃红、白二酒。
长长的机舱过道,乘务员一趟走下来,沿路有人要红酒、有人要白酒,当然也有人不要。空中小姐走到我这里来了,我一瞥她手中,白酒还有半瓶,但红酒几乎已见底了。我身旁是位法国老太太,自然是要让她先发言。她要了红酒。空中小姐不慌不忙,把最后的红酒全斟给她,尽管如此,也不过三分之一杯。
“Vousavezlachance!(您真幸运!)”空中小姐笑容可掬地对法国老太太说。她听了显然很开心。
红酒已空,我乖乖地要了白酒─尽管我盘子里是一块牛排。
空中小姐离去,我一边吃,一边等着她回来。我一直以为她会回来,将法国老太太的酒杯填满!
一分钟、两分钟、三分钟……时间慢慢走过。空中小姐的倩影始终不再出现,而法国老太太似乎也忘了她只喝到三分之一杯红酒。我先是感到困惑,直到想起关于最后一滴红酒的俗说才恍然大悟!老太太已经有了幸运,还添什么酒!谁会为了贪两口酒而放弃幸运呢?
我不禁想象,这则俗说的源头,会不会是某个寒酸的主人,在某次酒樽空虚的筵席上急中生智、脱口而出呢?千百年来,这则俗说赐福予无数人,也丰富了红酒文化。
初学喝红酒,对这种说法感兴趣是极其自然的,但久而久之渐渐无感觉亦是必然。试想,三五好友在座,一瓶酒怎够喝?于是一顿饭下来,往往人人有份交上好运了。好运交多了,各个都早已身在福中不知福。
日前搭机旅行,亲眼见识到这则俗说被巧妙运用。这才明白,原来老套不死,只是懂得讲的人太少。
当时飞机正飞跃西伯利亚群山,舱内乘务员们则正忙着为乘客送餐。餐点发毕,空中小姐二度巡行,而此时手中所持乃红、白二酒。
长长的机舱过道,乘务员一趟走下来,沿路有人要红酒、有人要白酒,当然也有人不要。空中小姐走到我这里来了,我一瞥她手中,白酒还有半瓶,但红酒几乎已见底了。我身旁是位法国老太太,自然是要让她先发言。她要了红酒。空中小姐不慌不忙,把最后的红酒全斟给她,尽管如此,也不过三分之一杯。
“Vousavezlachance!(您真幸运!)”空中小姐笑容可掬地对法国老太太说。她听了显然很开心。
红酒已空,我乖乖地要了白酒─尽管我盘子里是一块牛排。
空中小姐离去,我一边吃,一边等着她回来。我一直以为她会回来,将法国老太太的酒杯填满!
一分钟、两分钟、三分钟……时间慢慢走过。空中小姐的倩影始终不再出现,而法国老太太似乎也忘了她只喝到三分之一杯红酒。我先是感到困惑,直到想起关于最后一滴红酒的俗说才恍然大悟!老太太已经有了幸运,还添什么酒!谁会为了贪两口酒而放弃幸运呢?
我不禁想象,这则俗说的源头,会不会是某个寒酸的主人,在某次酒樽空虚的筵席上急中生智、脱口而出呢?千百年来,这则俗说赐福予无数人,也丰富了红酒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