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突发事件具有突发性、广泛性、复杂性等特征,应对不当,将对高校甚至社会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应提高高校应急管理能力,完善高校应急管理机制。本文分析了当前高校应急管理能力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提高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能力的建议。
关键词: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能力建设
高校突发事件如高校群体性事件、校园贷、校园盗窃等事件,严重威胁到了校园的安全稳定。2020年 1月初,我国爆发了新冠肺炎疫情,这对高校来讲,也是一个新的挑战。同时,高校应急管理体系需要逐步完善,以应对新冠疫情等突发事件。
一、概念界定
应急管理是对于重大事故灾害的危险问题提出的。应急管理是指政府及其他公共机构在突发事件的事前预防、事发应对、事中处置和善后恢复过程中,通过建立必要的应对机制,采取一系列必要措施,应用科学、技术、规划与管理等手段,保障公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的相关活动。
西方学界对于应急管理的研究,始于危机管理,主要集中在自然灾害方面,直到现在,美国高校的突发事件预警机制的预警,也主要集中在自然灾害因素。我国对于应急管理的管理,2003年以前,主要集中在灾害研究方面,2003年“非典”事件的发生,使得2003年成为中国全面加强应急管理研究的起步之年,强调要建立健全各种预警和应急机制。
高校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是指突发事件发生的前期、中期、后期,高校及其主管部门为减轻或减缓事件的影响、恢复自身正常运行秩序所采取的具体行动和措施。高校建立应急管理体系的目的在于:一是避免突发事件的发生,二是减少突发事件所造成的影响和损失。
二、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研究现状
国外,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最初以公共关系学的相关理论为出发点对高校突发事件的潜在问题和危机进行研究。如美国学者库姆斯,他从宏观角度对20世纪80年代世界高等教育的危机进行研究;美国学者Lerner在其著作《校园危机反应实战指南》中对美国校园中出现的一些诸如自杀暴力、滥用药物等“急性精神创伤”开展对策研究和教育培训。国内关于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研究起步较晚,开始于20世纪末期。周贝隆是国内最早研究高校突发事件的学者,他于1994年提出“中国教育的危机" 代表高校危机管理研究的开始。国内对于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突发事件演化逻辑方面;二是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方面;三是突发事件诱因分析方面。
总之,西方发达国家对于高校突发事件的研究较早,并且国外学者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无论理论研究还是在实践方面都较为成熟、完善。
国内学者已经认识到突发事件对高校声誉和形象、生存和发展的重大影响,并已做了初步的研究,但对高校危机管理研究关注度不够深入,特别是高校突发应急管理机制中的预防和应对研究不够完善,评价方法和对策建议也不够系统明确。
三、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
1. 高校应急管理体系中忽视日常预警系统的构建和执行
高校突发事件通常经历潜伏期、发生期、消退期,如果在潜伏期能够及时防止突发事件的发生,就会避免不良影响的发生。但高校突发事件案例中,较多集中在校园打架斗殴、火灾、自杀等,这这或多或少说明高校管理者在潜伏阶段风险意识的缺失,预警工作的不重视,同时也暴露了高校应急管理体系中日常预警机制的缺失。
2. 忽视应急组织建设
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中忽视应急组织的建设,体现在:应急管理组织临时成立,比较松散,处置措施需逐级上报,浪费时间和精力;应急临时组织缺乏应急培训和教育,处理突发事件时,难免出现心理恐慌,不利于突发事件的处理。
3. 应急协同联动机制不健全
高校应急管理体系中,由于综合协调和决策部门的缺失,应急协调联动机制不完善,各部门责任分工不明确,导致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和结果不理想。
4. 高校应急管理体系中信息反馈机制不完善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高校学生主体活跃,往往通过BBS、微信等社交网络平台发表个人言论,因此,网络舆情引导十分重要,一定程度上降低突发事件造成的影响。目前高校突发应急管理体系中信息反馈机制不完善,思想教育形式单一、内容单薄。
四.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能力建设的路径
1. 增强高校师生危机意识,将突发性事件预警制度纳入日常管理
突发事件的预防,在于高校师生危机意识的增强,所以要加强高校师生的危机意识教育,首先让高校师生学会辨识危机,了解各种危机可能发生的原因,培养早期察觉危机意识;其次,加强高校学生危机意识宣传,要让师生知道在面对危机时怎样控制、怎样避免盲目心理和恐慌心理,例如编写危机管理手册,以使他们全面、有效地掌握危机管理的相关知识与技巧;最后,根据危机处理手册,定期演练,将预警工作纳入日常管理工作。
2. 完善高校应急治理体系
高校突发事件的处理不能只依靠经验,还要法制,通过健全法律法规明确责任,减少突发事件应对中任意和无预期现象,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另外,积极构建基于网络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应急治理体系,以新冠疫情肺炎事件为例,无论是网络教学,还是云端办公、云端答辩等都体现了网络技术的贡献,因此,要构建信息技术治理体系,提高突发事件管理能力。
3. 积极构建应急管理新模式
美国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方面有着丰富经验,坚持预防为主是美国应急管理理念。因此高校构建应急管理模式时,应注重预防教育,增强高校师生的忧患意识,增强危机预见性。同时高校所在地政府部门做好指导工作,指导本地区高校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应对。
4. 完善高校应急决策机制
高校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中,及时、正确的决策至关重要,这直接决定了应急管理的成效。高校突发事件应急决策,要谨慎、科学,一般按照以下程序:首先确定凭什么做决策,其次是如何做决策,最后采取什么样的决策。所以高校主管部门及时掌握信息,了解情况,做好各项预警准备,租后做出宏观决策是成功应对突发事件的前提。
5. 增强应急管理能力
应急管理能力提高的前提是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具体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应急管理体制方面,可以建立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部门全面落实的应急管理工作体制;第二,应急预案方面,从应急指挥、应急响应到应急处置,都要制订详细具体的工作措施和工作方法。此外,提高师生的危机应对能力。通过讲座、演习等对高校师生进行危机教育,增强他们的危机意识,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孙彩霞,余宏亮.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探析[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5):100-104
[2] 靳諾,完善重大突发事件下的高校应急治理体系[N].光明日报,2020-6-1
[3] 周立新.高校危机管理现状及对策[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7(2):63-66.
[4] 魏宁海.刍议提高高校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能力[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11(3):7-9
[5] 杨霞,何涛.基于F-AHP法的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能力评价研究[J].价值工程,2019(6):19-21
注:项目基金:沧州市科技局课题阶段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83000010
关键词: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能力建设
高校突发事件如高校群体性事件、校园贷、校园盗窃等事件,严重威胁到了校园的安全稳定。2020年 1月初,我国爆发了新冠肺炎疫情,这对高校来讲,也是一个新的挑战。同时,高校应急管理体系需要逐步完善,以应对新冠疫情等突发事件。
一、概念界定
应急管理是对于重大事故灾害的危险问题提出的。应急管理是指政府及其他公共机构在突发事件的事前预防、事发应对、事中处置和善后恢复过程中,通过建立必要的应对机制,采取一系列必要措施,应用科学、技术、规划与管理等手段,保障公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的相关活动。
西方学界对于应急管理的研究,始于危机管理,主要集中在自然灾害方面,直到现在,美国高校的突发事件预警机制的预警,也主要集中在自然灾害因素。我国对于应急管理的管理,2003年以前,主要集中在灾害研究方面,2003年“非典”事件的发生,使得2003年成为中国全面加强应急管理研究的起步之年,强调要建立健全各种预警和应急机制。
高校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是指突发事件发生的前期、中期、后期,高校及其主管部门为减轻或减缓事件的影响、恢复自身正常运行秩序所采取的具体行动和措施。高校建立应急管理体系的目的在于:一是避免突发事件的发生,二是减少突发事件所造成的影响和损失。
二、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研究现状
国外,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最初以公共关系学的相关理论为出发点对高校突发事件的潜在问题和危机进行研究。如美国学者库姆斯,他从宏观角度对20世纪80年代世界高等教育的危机进行研究;美国学者Lerner在其著作《校园危机反应实战指南》中对美国校园中出现的一些诸如自杀暴力、滥用药物等“急性精神创伤”开展对策研究和教育培训。国内关于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研究起步较晚,开始于20世纪末期。周贝隆是国内最早研究高校突发事件的学者,他于1994年提出“中国教育的危机" 代表高校危机管理研究的开始。国内对于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突发事件演化逻辑方面;二是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方面;三是突发事件诱因分析方面。
总之,西方发达国家对于高校突发事件的研究较早,并且国外学者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无论理论研究还是在实践方面都较为成熟、完善。
国内学者已经认识到突发事件对高校声誉和形象、生存和发展的重大影响,并已做了初步的研究,但对高校危机管理研究关注度不够深入,特别是高校突发应急管理机制中的预防和应对研究不够完善,评价方法和对策建议也不够系统明确。
三、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
1. 高校应急管理体系中忽视日常预警系统的构建和执行
高校突发事件通常经历潜伏期、发生期、消退期,如果在潜伏期能够及时防止突发事件的发生,就会避免不良影响的发生。但高校突发事件案例中,较多集中在校园打架斗殴、火灾、自杀等,这这或多或少说明高校管理者在潜伏阶段风险意识的缺失,预警工作的不重视,同时也暴露了高校应急管理体系中日常预警机制的缺失。
2. 忽视应急组织建设
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中忽视应急组织的建设,体现在:应急管理组织临时成立,比较松散,处置措施需逐级上报,浪费时间和精力;应急临时组织缺乏应急培训和教育,处理突发事件时,难免出现心理恐慌,不利于突发事件的处理。
3. 应急协同联动机制不健全
高校应急管理体系中,由于综合协调和决策部门的缺失,应急协调联动机制不完善,各部门责任分工不明确,导致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和结果不理想。
4. 高校应急管理体系中信息反馈机制不完善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高校学生主体活跃,往往通过BBS、微信等社交网络平台发表个人言论,因此,网络舆情引导十分重要,一定程度上降低突发事件造成的影响。目前高校突发应急管理体系中信息反馈机制不完善,思想教育形式单一、内容单薄。
四.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能力建设的路径
1. 增强高校师生危机意识,将突发性事件预警制度纳入日常管理
突发事件的预防,在于高校师生危机意识的增强,所以要加强高校师生的危机意识教育,首先让高校师生学会辨识危机,了解各种危机可能发生的原因,培养早期察觉危机意识;其次,加强高校学生危机意识宣传,要让师生知道在面对危机时怎样控制、怎样避免盲目心理和恐慌心理,例如编写危机管理手册,以使他们全面、有效地掌握危机管理的相关知识与技巧;最后,根据危机处理手册,定期演练,将预警工作纳入日常管理工作。
2. 完善高校应急治理体系
高校突发事件的处理不能只依靠经验,还要法制,通过健全法律法规明确责任,减少突发事件应对中任意和无预期现象,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另外,积极构建基于网络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应急治理体系,以新冠疫情肺炎事件为例,无论是网络教学,还是云端办公、云端答辩等都体现了网络技术的贡献,因此,要构建信息技术治理体系,提高突发事件管理能力。
3. 积极构建应急管理新模式
美国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方面有着丰富经验,坚持预防为主是美国应急管理理念。因此高校构建应急管理模式时,应注重预防教育,增强高校师生的忧患意识,增强危机预见性。同时高校所在地政府部门做好指导工作,指导本地区高校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应对。
4. 完善高校应急决策机制
高校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中,及时、正确的决策至关重要,这直接决定了应急管理的成效。高校突发事件应急决策,要谨慎、科学,一般按照以下程序:首先确定凭什么做决策,其次是如何做决策,最后采取什么样的决策。所以高校主管部门及时掌握信息,了解情况,做好各项预警准备,租后做出宏观决策是成功应对突发事件的前提。
5. 增强应急管理能力
应急管理能力提高的前提是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具体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应急管理体制方面,可以建立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部门全面落实的应急管理工作体制;第二,应急预案方面,从应急指挥、应急响应到应急处置,都要制订详细具体的工作措施和工作方法。此外,提高师生的危机应对能力。通过讲座、演习等对高校师生进行危机教育,增强他们的危机意识,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孙彩霞,余宏亮.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探析[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5):100-104
[2] 靳諾,完善重大突发事件下的高校应急治理体系[N].光明日报,2020-6-1
[3] 周立新.高校危机管理现状及对策[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7(2):63-66.
[4] 魏宁海.刍议提高高校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能力[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11(3):7-9
[5] 杨霞,何涛.基于F-AHP法的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能力评价研究[J].价值工程,2019(6):19-21
注:项目基金:沧州市科技局课题阶段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83000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