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势凶险鹞子峪
游完黄花城,可去相邻的鹞子峪城堡。
古时传说那里有鹞鹰出没,甚至住栖山崖,让人生出诸多联想。悬崖峭壁,险峰高耸,蓝天白云,鹞鹰盘旋,自然生态,人迹罕至,又有几分险恶。
去鹞子峪的路有点儿怪,九次渡过同一河流,不可思议,路绕弯儿或水徘徊,总之没走回头路。为何这样曲折,天下黄河,绵延几千公里,穿过多少名山,才拐了十八弯,而怀柔城向西,仅十几公里就拐了九道,得了九渡河之名。
水随山形,山势复杂。峰峦高耸,有谁能生出双翅飞过,要飞也会如雀鸟撞壁,比不上山峰盘旋的鹞鹰。令人想起危乎高哉的蜀道,只有通过鸟道登上山巅。这里也有几座山口可以穿越,撞道口、西水峪口、小长峪口、鹞子峪口……险要之地,拦起高墙,各口再建起关城,真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向北通往四海冶的大道,竟拦起三道关城,密不透风,插翅也难飞过。何况关口附近还建起城堡,相互呼应,相距不远,却有六座,撞道口堡、小长峪堡、西水峪堡、二道关堡、鹞子峪堡、黄花城,形成体系。古人防御,费尽心机。只可惜,那几座城堡已经消失,惟鹞子峪堡较为完整。
两山之间平地谓之峪。鹞子峪口,山在南北。两侧过往行人的峪口,正是敌人进攻的要道。鹞子峪紧临二道关,道路宽平,能通众骑,极为重要。光绪《昌平州志》记得详细,于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建起城墙,拦住通道,那时正是北方鞑靼侵扰频繁的时候。城墙建有关城,《西关志》载:鹞子峪口,正城一道,城楼一间,水门二空。梢墙二道,敌台二座。关城建筑复杂,地形可想而知。筑城楼便有规模,可驻守官兵。关口不仅走人,还要走水,水有涨时,开有两道水门。现今,关口遗迹全无,只有隘口处的烽火台屹立在山顶。
峪口溪水常流不断,称鹞子峪沟。溪水向东北,正好流经不远处的平地,不仅生活方便,还能灌溉田地,当地人奉为龙沟。有山有水,是和平时期难寻的自然风景,优美之地。然而战争年代,为了国家安全,少了闲情逸致,关口建成几十年后,又建起城堡。北方威胁严重,果然出现战事,据《四镇三关志》记:北方游牧民族入犯,由莺查儿犯西三道关,由韩家川老长城犯鹞子峪,聚黄花镇一带地方。未雨绸缪,也就有了胜算,心血没有白费。
远处打量鹞子峪堡,北面五座山峰,中间三座连起来,看上去也像展翅的猛禽,不知峪名是否与山形有关。中间山峰正对城堡,当地人称羊鼻子梁。山顶上建有烽火台,城堡内的人抬头便见。台没随山势,而为南北正向,堡内人把它作为山顶的时钟,只要烽火台西侧一着太阳,正好中午12点。
随山势而建的城堡
依山傍水处,建筑多随地形。城堡不成正向,而随山势偏向东南,倚山面水,后背有靠,冬天北风刮来,大山阻挡,面南朝阳,无寒有暖,适宜居住。古人讲究风水,选址定位一定精心设计过。城堡地势,北高南低,一旦山上有水也不会存留,流到堡外的龙沟。
城堡砖石材料筑成,就地取材,牢靠结实,南开一门,上有汉白玉门额“鹞子峪堡”。长年风雨侵蚀,前面二字已漶漫不清。借助木梯,攀上看去,两边有小字,上款有“钦天黄花镇……”,下款有“万历二十年囗秋吉旦立”等字样。堡应是明代1592年建成。按理,城门前应该有影壁,不知古时如何,现在新建了一道,借此正好把刻有1984年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卧碑嵌在上面。当地人说,没有影壁,村里人“不得已”。我明白,这话在指住着不顺。
城墙现在经过整修,门两侧包了灰色新砖,而门洞基础还是原来大块石条,顶上券砖也是旧物。大门两侧门栓砖孔还在。门轴下面有石础。门轴上有横木,虽已陈旧,却依然完好,让人感到意外。一般的城门,损失较早,很少存有木料。细问,果然此门拆去并不久远,20世纪50年代还在,松木制成。
城比旧时矮了许多,约五六米高,却还完整。城里,于旧马道处新修了几层石阶,可以登城。站在上面,全城尽在眼前。城堡不是正方,而呈梯形,南墙长102米,北墙长91米,东西墙各长78米。城墙上经过整修,全用石块铺平,可以环绕一周。当地人说,城上还有门楼,墙中间有垛口,四角还有砖垒的垛,要高些,俗称“炮楼”。看来,城堡虽小,功能完备。有人说建堡为养马,其实也可屯兵,与西南面关口相距很近,正可相互照应,加强防御。
古堡人的生活
走进古堡,正中有一棵古槐,树干下,那巨大空洞在证实足有几百年历史,而树冠高大,枝叶繁茂,长势良好,又令人揪心树干难承重负。幸好枝杈上已戗了铁管,很是牢靠,一定来自园林部门的专业支撑。
街上散落着石磨、石碾,还能看到石阶、石门礅、石块垒,堡内也是石板铺就的小路,石头成就了城堡的特点,这是山的赠与。城北旧时有观音庙,现在已无遗迹,而老院落存留不少。城堡为二道关下属的行政村,以前住有几十户,这些年能走的都走了,只剩下十几户,多是老弱病残。故土难离,老人守望老家,才使老房子得以存留,延续着古老城堡的脉搏。
古时,城外曾有一井,井水甘甜清洌,足够城堡人饮用,而洗洗涮涮就到南门外龙沟。如今,龙沟已干涸20多年,村民用着更为方便的自来水。秋季,山上的树叶开始泛出色彩,红与黄点染出山色。每家每户院里亮晒着栗子毛壳。怀柔栗子,遐迩闻名,毛壳也是好东西,为大山的子民熟饭、取暖。山里物产丰富,养育村民。
遥想古人,戍守边关,过起山居生活,假如没有战争,平和生活,虽不比世外桃源,却也是宜居良地。不觉踱回城门,恍惚中几位妇女迎面,身着明代服装,自溪边浣衣归来,望着现代都市人羡慕的目光,流露出不解的眼神。
TI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