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心理团体辅导课评价标准引领课程发展\指导教师成长

来源 :北京心理卫生协会学校心理卫生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ixiaoliyanqi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面对青少年成长需要,运用心理团体辅导课程,发挥学生探索体验、相互影响的团体心理学知识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是当前中小学校教育中普遍做法。运用评价机制对辅导全程进行评价、对辅导教师成长进行引导是实施这一课程体系的重要保障。但目前,较为全面的评价体系还有待进一步探索,本文根据笔者对团体心理辅导课程的理解,进行了评价体系的尝试性思考,并与大家商榷。
  关键词:评价 指导
  
  随着青少年的问题层出不穷,人们对心理辅导的需求日益迫切,学辅导和作辅导的人与日俱增。目前,如何在这个基础上建立既具有中国特色又符合国际脉动的学校心理团体辅导体系是我们所极为关注的,而心理团体辅导评价体系成为其中最核心的工程。心理团体辅导课体系的构建与评价是我们目前发展心理健康教育核心内容,必须要有清楚地厘定。本文侧重于对心理团体辅导课的评价体系的探索,目的是运用评价标准引领课程发展和教师成长。要想建立评价体系就要对心理团体辅导课有较为清晰的认识,因为对课程理念、教师状况、学生主体地位及需求清晰认识是构建评价体系的主要内容。
  一.心理团体辅导课产生的背景
  (一)政策背景:1999年8月13日,教育部第一次就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专门颁布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2001年3月15日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第一次把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五年计划。2002年9月2日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与任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实施等进一步做出了明确的规定。2002年2月26日颁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2010年7月30日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以上是十年间我国政府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高度重视和具体要求的集中体现, 也是我们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使命来源。
  (二)理论依据:心理团体辅导课是一门新兴的课程。心理团体辅导课是一种在团体环境下,这里主要指中小学班集体,提供心理援助与指导的辅导形式,是通过团体内的人际交互作用,促进个体在交流合作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并改善与他人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从而发挥良好助人的过程。通过心理团体辅导课,经过专业训练的教师能够敏感地发现学生心理存在的问题和困惑,能够及时为学生提供帮助,发挥团体动力,引导团体学生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愿意主动地探索自己与他人的内心世界,愿意分享与合作,成为渴望得到健康发展的积极学习者。心理团体辅导学习过程和方式是通过所谓游戏针对学生各种心理发展需要而设计的,兼顾趣味性、针对性、教育性和互动性,帮助学生自己去体验情绪、发现问题、发现自我、学习技巧。通过学习训练,正确认识社会、认识同伴、认识生命,学会与他人交流沟通,正确面对身边的各种问题,学会处理各种挫折和困难。因此,一节好的心理辅导课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心理,直接与学生的心灵对话,一节好的心理课是对人生的一种分析,承载着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现状分析:作为社会成员的每一名学生都生活在大的社会环境中。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交往方式都发生着深刻变化。活动范围加大,接触人员增多,工作及生活节奏加快,周围不确定因素越来越多,随之对人的心理和行为构成重要影响。人们的压力越来越大,情绪变化越来越大。这就需要人们加强自身的交往能力和抗挫折能力。出于人的长远发展和健全人格考虑,中小学心理团体辅导课就应运而生。
  (四)学生心理特征与团体课采取的教育引导方式:由于篇幅有限,这里主要针对中学生的情况进行分析。
  初中学生渴望独立、尊重、民主,忌简单粗暴少用命令少说教。初中生懂得不少,但实践不多,需要实践。人的道德的形成主要来自于实践,实践出真知,人的道德素质主要不是来自于课堂,主要来自于实践的锻炼。学习道德准则和道德知识是实践的开始,是实践的初始阶段或准备阶段。人的素质是人的生活的积累,人的素质可以说是人生活的反应、生活的记录和生活的沉积。让学生去体验就是以体验引发学生对对生活的思考,从而修正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高中学生有较强的思维能力,认知水平较高,要充分相信他们让他们通过集体交流自己教育自己。自己制定、组织会议过程,自己主持会议、讨论交流,形式是讨论会、辩论会。高中学生觉悟的提高需要理性思维,不能简单说教,应通过对话加以沟通,通过他们自己的思考提高认识,强调自我教育。鼓励他们自我认知、自我判断、自我体验、自我反思,教师做咨询疏导工作。
  心理团体辅导课正是对上述学生心理特征和教育引导方式进行解决的具体体现,运用课程进行系统教育。
  二.心理团体辅导课的特点、模式、内容
  (一)团体辅导课的特点:团体共同参与,重在体验和分享。共同参与课堂上创设的情景,在体验中展开观点的碰撞,通过分享磨合出人生态度和生活方式。
  (二)团体辅导课基本模式:课的基本模式是热身阶段——提出问题。班级团体辅导在教师的组织下开始运作,学生将由教师带领进入问题提出的情景预设之中。转换阶段——展开问题。学生开始对讨论的话题表达不同的见解,认知出现分化,辅导教师参与其中,并有选择地对问题回应或展开。工作阶段——深入问题。通过学生间交流互动,彼此间相互了解,对某些观点出现认同倾向,辅导教师要将学生认知进一步深化,达到对问题研究至究竟,问问学生,问题真的是这样的吗?结束阶段——归纳问题。活动即将完成,辅导教师要引导学生对问题形成新的认识,并在活动中获得责任感和自尊感,情感得到升华,认同团体达成的共识和规范。加之课后学生行为改变度的观测呈正向趋势,则认为辅导目标基本达成。
  (三)心理团体辅导课主要内容:
  1.自我认知与接纳:心理学家认为,自我是个性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衡量个性成熟的标志。一个能够了解自我、正确地评价自我、进而能过肯定自我、接纳自我的学生,才能发展出自尊、自信的良好心理品质,实现心理健康。
  2.情绪管理:心理健康的重要表现之一就是对情绪的良好感知和控制。青少年时期是进行情绪管理训练的关键时期,情绪训练是团体训练的重要内容。
  3.人际交往与信任合作:良好的同伴关系能为青少年提供巨大的心理能量,这种能量恰恰是家长和教师所无法给予的。学会高效的沟通技巧、人际交往技能、处理人际关系中可能出现的各种矛盾冲突是辅导的主要内容。
  4.价值观与生涯规划:教育的目标是要培养能够满足社会发展和学生个体发展需要的合格人才。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当中,价值观的澄清是非常重要的。青少年时期是生涯意识和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时期。
  5.思维训练与潜能开发:与传统学科教育不同,心理团体辅导是对学习能力的促进而不是进行具体知识的传授,而是主要通过思维训练和潜能开发来实现的。而青少年时期正是学生思维飞速发展的时期,辅导针对不同的思维与学习潜能展开训练。
  三.心理团体辅导课的原则与要求
  (一)心理团体辅导课的原则
  1.以人为本主体性原则:心理团体辅导课主旨是提升学生个性品质,健全学生人格。因此,在团体辅导课中体现以人为本更为突出和鲜明。以人为本,就是始终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主体人格、主体需要、主体情感和个性特征。以人为本要求教育与人的尊严、自由、幸福和终极价值联系起来,使人活得更有价值更有意义。把学生看作是活生生的现实的人。人的现实生活是多种多样的,必须看到人既然是由社会关系决定的,社会关系又是历史的变化的,那么由社会关系决定的人的本质,也自然是历史的变化的。人是变化的发展的,这一点显得尤为重要。我们经常会看到辅导教师在课上忽视学生个性特点,没能及时对学生求异求变进行引导,使得团体辅导效果大打折扣。
  2.课程主导性原则:心理团体辅导依照学生年龄特点一经确定课程体系就要按照体系框架去实施。运用课程体系和知识体系进行一段时期的学生心理疏导,才能对学生积极心理或积极体验有深入影响。就整个课程体系而言,从设定到实施课程体系结束,无论是三年一个周期还是六年一个周期,是较为恰当的,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3.团体主体性原则:学生团体自身具有自我觉察能力和协同发展能力,在辅导教师设定的特定环境下团体自身能够意识到自身的不足和需要前进的方向。一方面教师的辅导是必不可少的,另一方面团体的主体地位必须得到尊重和保护。发挥团体成员间的相互积极影响,达到团体成长的目的。
  4.发展创新性原则:心理学的理论在发展,时代在发展,学生成长过程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也在变化发展,心理团体辅导课发展到今天并不是最完美的,也同样处在发展阶段。从事班级团体辅导的老师经验丰富,最知道实践中需要什么,所以要不断地推陈出新,使班级团体辅导课在我国发展得更好。
  (二)心理团体辅导课的要求
  1.教育必须包含道德的目的
  教育不仅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它们的目的还必须合乎道德。教育不仅是一种有意施加的影响,这种影响还必须出自善意。教育包含使人为善的意图,德育代表使人为善的教育意图。团体辅导课必须引导以引导学生向善求真为方向,每人都体验积极,培养学生积极的态度和幸福生活的价值观。
  2.教育必须包含有价值的内容:心理辅导的目的是助人自助,在积极主义心理学的倡导下也是希望心理学带给学生积极、正面、美好、幸福的影响或体验,这一点在辅导时是主要出发点。
  3.教育必须采取合乎道德的方式或道德可以接受的方式:团体辅导课所采用的方式、知识必须是合乎道德方式的,合乎现代主流文明规范的。心理学的一些知识来自于实证或起源于战争,但对学生的引导就必须在教育原则和主流文明背景下进行,否则违背了原则和初衷就是极大的错误,要给予弥补。
  四.如何听心理团体辅导课
  (一)关注理念体现:理念是心理辅导活动课的灵魂,心理团体辅导课的价值及其深刻性主要就是体现在辅导理念上,心理团体辅导课与一般的主题班会的根本分界线主要也是体现在辅导理念上。从这个意义上说,辅导首先是一种理念,而不是技巧。现在有些教师在开设心理辅导课时,往往在形式上想得多,在理念上想得少,在辅导的针对性上想得更少。一节班级团体辅导课到底是要解决什么问题?这个切入点要找准,口子不能张得太大。要考虑到一节课不能解决很多问题,要找准一个问题解决,有时是几节课来解决一个问题,相互间或为依托环环相扣。心理团体辅导课的理念到底是什么呢?就是围绕人的成长全过程和道德成长的高度的角度看待学生中出现的问题,以构建的方式培养学生群体性积极乐观的精神。目标不是解决问题,而是通过解决问题进一步系统构建或引导学生自我构建高尚的人格。具体到一节团体心理辅导课的理念体现在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高度和学生思考的深度。
  (二)关注目标呈现:在辅导教师设计一节心理辅导活动课时,首先要考虑的是:这节课要解决什么问题?班里学生存在的倾向性问题是什么?他们的年龄特点又是什么?目标是唯一的。这样,选题才会有的放矢,才会受使学生更清楚明白这节课做了什么。这里,辅导教师一定要清楚什么称为目标。目标一定是具体的,能够通过辅导使绝大多数学生能够达成,并且可以评估量化。目标应是心理学层面的,围绕学生心理活动进行的。目标最为重要的必须是积极的健康的。这是对目标的特征性质上的要求。在辅导过程中还可以将目标体现在辅导过程各个阶段,这样可使辅导一步一步稳健达成。
  (三)关注学生表现:辅导课上,很多内容直指学生所思所想,学生会出现不愿交流现象。交流的话题更多的是对价值的审视和判断,学生是否会说真话。辅导活动具有严格的规则,学生是否会积极参与积极体验是辅导课能否收到好的辅导效果的前提。
  (四)关注过程生成:心理团体辅导课最具特色的就是在团体探索过程中,通过每一名成员的积极体验、内省、回馈、建议,最终生发成团体共识的新的认知,这个环节是学生主动参与才能完成的。由此可以说,生成过程是心理团体辅导课的关键点。
  (五)关注逻辑演绎:心理团体辅导课的现场是瞬息万变、很难预测的。如果在实施过程中感觉不够流畅、效果不佳,除了教师个体因素外,问题往往出在辅导理念和辅导思路的迷失上。因此教师在设计团体辅导时,应把主要精力放在理清辅导思路上,而不应拘泥于具体细节。辅导课的态度是开放性的,但内在逻辑关系是严谨的、闭合的。
  五.如何评价心理团体辅导课
  心理团体辅导课是一门课程,有着同其他课程一样的课堂教学的要求,同时也有本学科独特的课程特点,在评价辅导课时都要予以关注。再有,心理团体辅导课注重授课过程的学生主体参与和实际效果,因此在评价时要重点进行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从过程和结果中分析辅导的理念、策略、效果更有助于学生和教师的发展。
  (一)设计评价:
  1.设计理念评价:心理辅导活动课的生命在于理念,成败在于理念,是否能促进学生成长也在于理念。如果对辅导理念的核心概念都理解错了,那么整个辅导理念的表述就迷失了方向。
  2.教育目标评价:指目标设定要合理,符合学生年龄特点,有可操作性,通过辅导可以达到。
  3.教育策略评价:是指采取什么方式才能实现教育目标。在学生最需要的时候给予了正确的指导,并且富有启发性,激发了学生心理潜能的发挥。
  4.逻辑关系评价:要求各环节逻辑关系、知识关系严谨,认知过程逻辑关系闭合。课程的演绎与学生认识体验的过程都必须在逻辑关系中进行,才能保证学生在接受体验和观点时是被知识自身所征服,减少似是而非的情况发生。
  (二)辅导过程评价:
  1.辅导情景创设评价:对于心理课而言,尽量创设符合日常情景和规则的辅导情景对于将学生引入情境之中,充分体验、激荡思维、尽情分享提供必要的前提。同时,也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有助于更深入地认识社会认识生活。
  2.建立良好的课堂秩序评价:心理团体辅导课的课堂应该是非常活跃的,学生行为、情绪、思维的活跃可以产生积极效果。但课堂活跃不等于乱,学生所有活动都有要有序进行。
  3.提供反馈和强化评价:学生思维参与是开放式的,辅导教师必须具备在瞬间筛选、评价、引导、强化、汇总的主导能力,引导学生从最初的懵懂中走向光明。
  4.运用适当的辅导技术评价:心理团体辅导技术来自于对学生产生的需要、疑惑时给予的及时引导,技术的应用为的是对学生启智,帮助学生自我觉醒,不把最好的答案轻而易举地给学生,这样产生的效果会更好。
  (三)辅导效果评价——就是对学生主体接受辅导的评价。
  1.团体的凝聚力评价——是被动介入还是主动参与。辅导针对的是个性品质的影响,但这一影响必须在团体相互影响过程中完成。积极主动参与辅导活动是对班级团体接受的标准,也是学生接受团体辅导这一形式的开始,是辅导教师首先完成的任务。
  2.学生情绪表现评价——是完成任务还是乐在其中。对于良好的辅导团体,学生积极参与其中、相互产生积极影响、有着积极的体验是辅导过程的重要显性标志,也是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
  3.思维与认知评价——是观念获取还是情感共鸣。心理团体辅导课重要的不是获取观念,对于人生观正在形成中的中学生充分的情感体验、团体中的情感共鸣更有助于学生今后在团体中、在社会上的发展和生活,影响持续的时间会更久。
  (四)教师素养评价:
  1.教师授课基本素养评价
  (1)教学基本功扎实情况:辅导教师教态、语言、板书、课件在辅导过程中恰当的运用。
  (2)学科知识扎实情况:辅导教师在心理学知识和教学知识上的表现。
  (3)尊重学生人格情况:辅导教师基本的学生观和授课能力的体现。
  (4)对教学抱有积极的态度情况:对教学成功抱有很高的期望,灵活适应性强。有条理高效率。
  2.教师主导作用评价:
  (1)主题的选择与论证:虽然是在课程体系下进行的,但由于城乡差别,班级次文化,学生习惯的交流方式,学校校园文化特色都对辅导教师主导能力在具体辅导时提出要求。要求辅导教师在主题的选择与论证时要体现上述情况,从而体现教师的主导能力。
  (2)整体过程的动态掌控:辅导是动态进行的,辅导教师必须发挥主导作用,清楚辅导目标和辅导进程,视学生的反应程度灵活掌控节奏和环节,最佳分配时间,保持学生参与积极性。
  (3)重要环节的适时介入:尤其是在学生参与初期、思维激荡期,辅导教师为保证学生参与效率要适时介入,促进团体共同进步。
  (4)辅导结尾的主题与学生主体提升:这是辅导的高潮期,辅导教师对学生团体几十分钟的心路历程要有一个精准的点题或提升,其深度、广度、精准度都对辅导教师提出挑战。
  (五)总体反馈
  一方面是评价者对授课教师的整体评价。另一方面是在时间紧急的情况下对授课教师的终结性、即时性的全面评价。
  1.辅导过程中的优势与不足。
  2.关注学生参与、吸收、思辨、学习目标达成情况。
  3.对辅导行为的指导理念进行分析,指导重构提升。
  4.提出有针对性的可操作的改进措施(含有创新性)。
  六.听评课之后做什么
  认真写好课后反思。根据各方的评价和反馈,辅导教师应尽快写出课后反思。课后反思应重点总结不足,分析存在不足的性质,加以分类。在评价者的帮助下列出改进时间表以及改进的方向,一步一步地继续评价,有效改进。
  心理团体辅导是与学生心灵的对话,会产生一定影响。为保证影响的时间长久一些,还要注意观察和沟通学生一段时间以后体验和做法,以修正辅导教师进一步的辅导方向和策略。辅导的智慧从学生中来,教师向学生学习才能真正达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教学相长的目的。学生接受辅导和教师从事辅导这也正是从认知角度要求的闭合过程,才具有真正意义上的辅导。
  七.心理辅导课评价表
  依照以上概念性的描述,确定以下评价表,以供参考。
  心理团体辅导课评价表
  总体评价 评价分类 具体评价项目和说明 评价等级
   A B C D 得分
   100 80 60 40
   设计评价
  0.20 设计理念
   教育目标
   教育策略
   逻辑关系
   辅导过程评价
  0.30 辅导情景创设
   建立良好的课堂秩序
   提供反馈和强化
   运用适当的辅导技术
   效果评价0.30 团体的凝聚力 是被动介入还是主动参与
   学生情绪表现 是完成任务还是乐在其中
   思维与认知 是观念获取还是情感共鸣
   教师素养评价
  0.20 教师授课基本素养评价 教学基本功扎实
   扎实的学科知识基础
   尊重学生人格
   对教学抱有积极的态度
   教师主导
  作用评价 主题的选择与论证
   整体过程的动态掌控
   重要环节的适时介入
   辅导结尾主题与主体提升
   总体反馈 辅导过程中的优势与不足
   关注学生参与、思辨、学习
   目标达成情况
   对辅导行为的指导理念进行分析,
  指导重构提升
   提出有针对性的可操作的改进措施
  
  (二)教师自评反馈表(2)
  自评项目 内容填写 自评等级 得分
   A100 B80 C60 D40
  教师提问情况 本节课提问了那些学生,每人几次,那些学生没有被提问
  0.20
  学生参与情况 在活动中有多少学生参与,其他同学在干什么
  0.25
   有多少学生自始至终积极兴奋,有多少学生不感兴趣
  0.25
  评价方式 本节课的评价语言和方式,学生反响怎样
  0.10
  对学生新认识 对学生是否有了新的认识,与原有判断有什么不同
  0.20
  汇总评价得分
  
  八.补充几点体会
  (一)在文中听课和评课的表述略有不同,但内在实质是一致的,听评课的目标是一致的。听课是评课的前提,评课是听课的反映,两者内在统一。
  (二)在评价表中所设权重是对团体心理辅导目标原则的一种解释,突出了对过程和效果的评价。但要想实施好辅导,各环节都很重要。
  (三)此评价未涉及学生主体反馈和后期追踪反馈,这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四)这里所追求的评价体系是促进辅导教师成长和有效辅导的形成性动态评价。引导教师对照评价查找不足,从而促进学科的深度发展。
  (五)此评价是建立在中小学开展团体心理辅导初级开展阶段的基础上,是对当前教学评价和团体心理咨询评价相结合的探讨,尚未形成独具学科特色的尤其是突出团体心理深度辅导的评价体系,还有待于同仁们的共同努力,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其他文献
“小区成立了党支部,居民和业主们就有了‘主心骨’。”东城区东直门街道清水苑社区党委副书记张红云说,“居民遇到电器维修、管道漏水等问题直接找业委会,大家一起研究解决方案,共同施策,真正提升了居民生活满意度。”  自2020年5月1日《北京市物业管理条例》实施以来,东城区620个小区全面推进业委会(物管会)组建率、物业管理覆盖率、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率“三率”提升工作。在提升过程中,东城区积极探索党建引
期刊
“7月6日,小区成立了物管会,虽然刚成立10天,我们却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变化,楼顶漏雨防水维修、道路破损维修、残疾车停放等问题都顺利解决了。”海淀区北太平庄街道蓟门里小区物业管理委员会成员、彩虹服务队队长马勤说。  2020年7月17日,北太平庄街道党工委为首批成立的蓟门里小区物业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物管会”)等18个物管会和索家坟社区物管会党支部等13个物管会党支部授牌。作为沟通社区、物业和业主
期刊
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目标。在学生的素质结构中,心理素质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加强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非常重要。2002年9月2日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目标和任务、主要内容、途径和方法以及组织实施等进一步作了明确的规定。  随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开展,基层学校对心理学理论与
期刊
“壹瓶社区党支部是切实为老百姓排忧解难、让老百姓放心安心、令老百姓满意的基层党组织代表。今天提笔用最传统的方式向贵部写信,主要是想表达我们全家对壹瓶社区的诚挚谢意,说几句发自肺腑的感恩之言。”5月的一天,西城区委组织部收到了来自陈伯智、刘瑾夫妇的感谢信。  家住西城区陶然亭街道壹瓶社区的陈伯智、刘瑾夫妇因春节前回湖北探亲,在武汉滞留了82天。滞留期间,壹瓶社区党支部、居委会坚持全程关怀、全力帮助、
期刊
大兴区《心理素质》地方教材于1995年开始试验,1999年改版修订,更名为《心理发展》,课改后按照北京市教委有关要求上报教材进行审批,并于2006年通过初审(通知编号为“京教材审〔2006〕15号)。根据审查专家提出的要求,该教材更名为《小学生心理健康》,并于2006年开始在大兴全区进行实验试用。  《小学生心理健康》实验已经四年多,随着心理地方教材的全面使用,教育效果逐步显现,但矛盾和问题同时开
期刊
内容提要:  为动态有效地监测新初一、新高一两个起始年级的心理状态,同时也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研究和工作依据,我校抽样初一、高一新生共508人,进行《中学生心理健康自评量表(MSSMHS)》测评。量表依次反映出学生的的心理问题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业压力增大有上升的趋势,初一新生不同性别的学生在适应不良上差异显著,性别为"男"的学生显著高于性别为"女"的学生,在焦虑上差异显著,性别为"男"的学生显著
期刊
【摘要】中学生心理焦虑是指中学生对可能无法实现的学业、人际交往等目标所产生的焦躁  不安的情绪体验。由于受中学生年龄的增长、学业压力的加重、社会期望值的提高、以及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等因素的影响,使得部分初中学生出现学习、人际交往障碍,常常表现出心理焦虑,有时甚至出现厌学、离家出走等过激行为,进而对人生的意义产生怀疑。因此,如何发挥学校的教育优势,充分利用现有各种有利条件,帮助中学生改变或缓解心理
期刊
“我们小区是个老小区,人口多,各种设施老化严重。现在好了,楼道里安装了声控灯,垃圾分类井井有条,坏掉的座椅和健身器材也及时更换了,小区环境焕然一新。”说起小区物业的服务,家住石景山区八角北里社区的李阿姨赞不绝口。  八角北里社区党委在推进社区治理过程中,结合《北京市物业管理条例》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将业委会、物业服务管理纳入社区党委管理体系,推动了党建工作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社区党委书记陈鹏说:“社
期刊
在北京城中轴线北端,有一片占地面积11.59平方千米的光荣之地。这里是2008年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重要举办地,这里见证了北京奥运精神的诞生,这里是国际交往联络窗口、世界文化交流平台、国家体育休闲中心。  这个北京市旅游的地标性区域之一,就是北京奥林匹克公园。  2019年3月13日,北京奥林匹克公园红色旅游景区正式揭牌。漫步景区,壮美的场馆、优美的景观,如同走进了见证北京奥运精神的瑰丽画
期刊
早晨8点,怀柔区琉璃庙镇梁根村的69岁村民邢玉忠准时来到村里的木耳种植基地,开始了一天的工作。“现在,村里好多人在家门口就能上班了。到了年底,村里合作社还有分红,大伙儿现在的日子都很有奔头,今年有好几家都装修了房子呢。”邢大爷乐呵呵地说。  在市、区有关部门和驻村工作组的支持和帮助下,梁根村党支部坚持党建引领,精准施策拔穷根,带领村民走上了致富路。  支部引领明思路  梁根村位于怀柔区北部深山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