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心理健康课程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来源 :新校园(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hoenix16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职心理健康课开设的目的就是為了帮助高职生认识自我,了解心理健康知识,让他们学会心理调节的方法,知道怎么消除心理上的困扰,以便降低高职生患上心理疾病的概率,促进高职生心理健康发展。但是,高职心理健康课程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还有很多不足,因此,本文从设计与实施教学活动的因素出发,探讨应对策略和实施方法,旨在促进为高职生健康使高职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关键词:高职生;心理健康;教学活动;实施
  一、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前需要考虑的因素
  1. 认清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
  第一,高职生心理健康状况整体不容乐观。根据笔者的调查发现,将近有十分之一的高职生存在中等程度以上的心理异常,而轻度心理异常的更是达到了四分之一。
  第二,高职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重点也不同。每个心理异常的高职生在表现上有所不同,有的在自我认知方面有很大的困难,他们不满于现在的生活,但是却没有信心去进行改变,在心理上也不接受这样的自己;有的无法协调人际关系,如果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出现问题,他们往往会选择逃避;还有一部分会因为巨大的就业压力,对未来的就业和生活表现出畏难情绪。
  第三,高职生入学时“伤痕心理”严重。高职生往往会认为自己是高考的失败者,这种失败的情绪会给他们带来焦虑感和挫折感,从而给他们的心理蒙上阴影。很多高职生并不希望进入高职学校进修学习,容易对所学专业产生强烈的厌恶情绪,这些具有“伤痕心理”的高职生往往会出现心理障碍。
  2. 明确高职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院校开设心理健康活动课程的目的,是为了帮助高职生健康快乐地成长。高职生不仅需要在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有所建树,还要有一个积极健康的心态,在工作中乐于接受并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具有勤于进取的精神,能够在职业技能的学习中完善自己的人格。
  二、高职心理健康课程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1. 高职心理健康教学活动课程应具备的特点
  高职心理健康课程可以将心理学知识与心理情境相互融合,教师通过建立心理情境的方式去开展教学活动,而高职生可以通过这个活动去感受自己的内心世界,加深对心理知识的理解,真正做到集知识传授、心理体验与行为训练于一体,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创设心理情境的教学活动具有很强的针对性,高职生可以在教学活动中自由发挥。宽松的课堂教学气氛和活泼新颖的活动方式,使高职生有很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高职心理健康课程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笔者认为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课堂可以分为五个环节。
  第一环节:心灵故事。在课程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先讲一个心灵实验故事,大部分心灵故事都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可以帮助高职生从中感受到爱与希望,以达到破题明意的目的。
  第二环节:心海导航。在这个环节,教师可以为学生介绍有关的心理知识和心理理论,虽然一节好的心理健康课程不能太注重理论知识的教导,但是心理知识和理论确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这可以帮助高职生提升对某个主题的认识。
  第三环节:心随我动。教师在这个环节中可以先建立几个活动情境,这些活动情境步步推进,帮助高职生感悟和体验,激发高职生的训练兴趣,调节自己的情感。
  第四环节:心灵感悟。在这个环节可以提倡学生集体吟诵名言,选择的名言是对该节教学活动的概括。高职生通过吟诵的方式,可以加深感悟,完成观念的内化。
  第五环节:修心践行。健康心理状态的养成并非一蹴而就,因此高职生必须在心理健康课程教学活动结束后,不断修心践行,利用课后时间完成练习和反思,实现拓展。
  三、结语
  高职心理健康课程能帮助高职生树立正确的心态,培养高职生创新性思维,磨炼他们的意志,引导他们走上积极乐观的人生道路,促进高职生全面成才。因此,我们必须完善高职心理健康教育体系,让高职心理健康教育更好地为高职生的成长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刘海燕,高艳.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建设[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11(4).
  [2]甘映堂.“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探讨[J].高教论坛,2013(2).
  [3]岳素萍.心理健康主体性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探索[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版),2012(4).
  [4]曾红梅.谈高校公共心理学课程的必要性和设置[J].心理科学,2013(6).
  作者简介:姚婧媛(1985— ),女,回族,黑龙江五常人,研究生,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教师,讲师,研究方向:心理健康。
其他文献
摘 要:语文作为母语学科,必须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方面发挥好基础作用。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结合传统文化开展教育教学,用经典文化浸润学生心灵。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语文课堂;教学  2014年教育部印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要求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语文作为母语学科,必须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
期刊
摘 要:作为高三政治课教师,我们要认真研究宁夏实行新课程改革以来高考文综的命题特点及考查方向,并结合我校历届高三师生积极应对新课程高考文综的成功经验和有益做法,扎实有效做好2018年高三文综政治学科的复习备考工作。  关键词:宁夏;高考;政治试题;复习  一、对宁夏新课程改革以来高考文综政治试题特点的简要分析  宁夏新课程改革在命题思路上体现新课程理念和“能力立意”的要求,坚持“三贴近”原则,更强
期刊
摘 要:高校教学状况与教学质量问题已成为教改的热点问题。为了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使他们适应学习型社会的需求,教师要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中发挥自己的教学能力和主导作用,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本文首先制订教学能力和主导作用指标,据此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程度进行排序,并进行回归分析,建立相应的线性模型,从而对教师提高教学能力,发挥主导作用提供指导。  关键词:教学能力;相关分析;回归分析 
期刊
摘 要: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更是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的“敲门砖”。本文总结教学经验,对一些优良的识字教学的方法进行阐述。  关键词:低年级;游戏识字;教学方法  一、巧用游戏,喜欢识字  玩是学生的天性,游戏更是学生的爱好,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不知不觉学会汉字,从而喜欢识字。  1. 编儿歌、顺口溜识字  儿歌、顺口溜因浅显、幽默、形象、直观,且琅琅上口,学生易于接受,且能
期刊
摘 要:“音乐课程与教学论”是一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应用型课程。本文以遵义师范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学生在“音乐课程与教学论”中的试教为例,反思学生在课堂实践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为该课程的课堂教学设计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音乐课程与教学论;课堂教学;教学设计  “音乐课程与教学论”是以音乐教育理论与音乐实践活动为核心的一门综合应用型课程,它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调整自己的身份,同时兼顾学生、教师
期刊
教学情境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而且可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根据需要创设合适的情境,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难点,不失为一种获取新知识的有效方法。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  一、设置“认知冲突情境”,在认知突破中分化难点  化学物质种类繁多,性质各不相同,认识这些物质时需要理论指导、类比迁移和实验验证等手段,能很好地引发学生
期刊
在教学中,教师的引导作用较容易体现,但学生的主体地位却不易保持,许多学生习惯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参与的积极性,这需要教师通过不懈的努力来树立学生的主体意识。笔者从实践入手分三个方面浅谈如何构建学生的主体意识。  一、創设情境带领学生进行课文的学习  课文学习需要通过细致的阅读,并结合学生经验来拓宽认知空间,不断地融入学生的情感、感悟,结合阅读内容加以细化、深化,这需教师创设一定的情境,带领学生与文
期刊
摘 要:初中化学教学不仅要注重理论知识,还要注重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互动式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将理论和实验有机结合,以此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本文先阐述了初中化学教学中应用互动式教学的必要性,接着提出了互动式教学的应用措施,以便更好地提升教学效率。  关键词:初中;化学;互动式教学  新课程教学理念的提出以学生为本,不再将学生作为灌输的对象,也对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中为了能取得更好的教
期刊
摘 要:法语和英语同属印欧语系罗曼语族,经两千多年的发展,两种语言相互促进和影响,有了不少相似之处。本文针对第二外语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以法语的主有形容词的教学过程为例,运用对比分析的教学方法,尝试探讨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利用语言迁移来促进二外法语的教学。  关键词:二外;法语;迁移;对比分析法;主有形容词  一、引言  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而言,法语都是其第二外语选择中的热门。以法语作为第二外语的学
期刊
摘 要: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应用实践性课堂,对于提升学生生物动手实践能力,使其体验学习乐趣有着积极的意义。本文以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课程“遗传病与人类健康”为案例,探究了“课内课外双元一体”课堂教学策略,课内以展示汇报分享为主,课外以动手实践操作为主,充分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最后提出了一些教学思路,以期为提高高中生物实践教学有效性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高中生物;实践性课堂;课内课外双元一体  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