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乔典运等老一代作家及新时期以来崛起的中青年作家周大新等的共同努力下,南阳盆地的小说创作呈现出繁荣态势,独特视角的切入与主题的呈现,使小说本身组成了一幅缤纷多元的盆地画卷,在反映盆地现实等方面,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与价值内涵。
关键词:权力书写;人性挖掘;政治变革;民俗风情
以南阳盆地为背景的小说创作,是“南阳作家群”创作的一大亮点。在乔典运等老一代作家及新时期以来崛起的中青年作家周大新等的共同努力下,南阳盆地的小说创作呈现出繁荣态势,独特视角的切入与主题的呈现,使小说本身组成了一幅缤纷多元的盆地画卷,在反映盆地现实等方面,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与价值内涵。
一、权力欲望的书写
乔典运等作家善以自觉的批判角度去审视中国政治文化这一独特文化类型的存在,在故事讲述中,通过权力关系、权力欲望的展示及谋权文化的剖析来透视盆地人的生存镜像。南阳盆地特殊的地理位置与文化汇集的背景下,儒文化主导下的封建等级观念和官本位意识渗透在社会关系各个层面,从意识形态上毒害众人,但人们却又沉醉于威严的封建权力带来巨大现实利益之中无法自拔。
乔典运的短篇小说《冷惊》,对农民畏惧官权的心理描绘十分到位。农民老五因自己的菜被偷而在地头大骂,但当他得知是新上任的支书老婆偷的时,却因怕报复而陷入恐慌,极大的心理负担使其濒临崩溃,甚至猜测支书道歉的背后藏着巨大阴谋。直到在别人指点下,其老婆恳请支书特意来骂他一顿,才让其恢复正常。老五的可悲行为背后权力对人的压制令人震惊。在《第二十幕》、《湖光山色》等作品中,周大新对权力欲望的书写更是全方位的。尤其在《向上的台阶》中,对官权盲目崇拜、抛弃人性的廖怀宝形象的刻画更将官本位对人的荼毒表现的淋漓尽致。另外,二月河的帝王系列中,文人“平天下”的圣贤崇拜情结与权力幻想和充满奸诈与谋略的权谋文化也处处可见。
二、现实人性的多维度挖掘
文学表现的对象往往是人生常态及夹裹于其中的人性。在眼花缭乱的盆地变迁中,透过政治、经济和文化等诸多层面,作家们择取人性一端进行探索与挖掘,通过新旧、善恶、男女等鲜明人物形象的塑造与对比,来歌颂盆地人的美好善良,也审视盆地人为自己或他人制造幸福与苦难历程中,人性的扭曲、沉沦、挣扎和积极向上的复归、重建。
被誉为“半个农民哲学家半个农民心理学家”的乔典运,着眼于于修路打井等真实事件,用看似平常的话语,在小题材中设置大格局,不间断的对国民灵魂进行剖析。《借笑》中封建迷信的四叔死于“爱听好听话”的谎言;《冷惊》中的老五身上处处流露出奴性心理。周大新对人性的书写与挖掘更是多维的,其笔下每部作品都充满对人性艰难又痛苦的探索。《伏牛》、《家族》等,展示了传统道义与新价值观念冲突碰撞下,人性的迷茫、困惑、扭曲与异化;《紫雾》、《步出密林》等,通过触目惊心的复仇故事,展示了乡规陋习中积淀的国民性病根和重孝尚义思想支配下,善良盆地人身上难以克服的自私、狭隘、残酷……但作家们书写的目的,仍是对盆地人性善的赞美与呼唤。周大新《紫雾》中,人性的本善熄灭了仇恨之焰;《走出盆地》中,邹艾在苦难命运中不断寻求超越的坚韧,散发着盆地人积极向上的人性光辉。
无论是从政治、经济层面书写,还是文化层面剖析,南阳作家对盆地人的人性挖掘都已深入骨髓,为人们认识和关照盆地人、中原人乃至当代人的真实人性与精神面貌,为大家审视人性善恶、去伪存真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
三、城乡改革的尖锐剖析
作家笔下的另一大内容,“主要表现变革时代纷繁的生活以及时代对人的生存处境和心理状态的影响——或深刻揭示农民生存的艰难和无奈……或表现在商品经济大潮冲击下城乡人们价值观念和生存观念的变化等等”①。改革浪潮冲击下,农耕遗风厚重的盆地人的守重与朴实,在金钱之风夹裹中产生了动摇,随之而来的是诸多传统守旧与创新发展的问题和关乎人性与良知的诸多难题。
日益现代化的今天,一些传统村落文化观念已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但传统文化美德仍需我们传承。田中禾的短篇小说《五月》,从大学毕业生香雨的视角出发,写出了父辈一代和兄弟姐妹一代的生存状况,由此引出对广大农民在当前发展中的现实生存与出路问题的思考。粮食丰收带来的不是喜悦,而是一系列无奈、心酸。平静的内心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隔膜与烦躁。年轻人只能用出走表达对现实的抗争,却无法消除对未来的迷茫。但出走作为行动上的突破,也是对生机的探寻。
周大新的长篇小说《湖光山色》,一方面真实描绘了乡村变革带给农民的巨大变化,另一面又用知识分子的责任心对乡村变革的曲折历程进行了理性审视与思考。逃离乡村、在生活面前不得不回归家乡的暖暖,也曾受困于乡村文明改造中的罪恶圈套。最终恶人的绳之以法和对故乡安静乐园的找寻,虽过于理想化,却表达了作者对农村发展寄予的期望。
四、多彩乡土民俗展现
“一个地区的文学,山水的作用是很大的……不同的地理环境制约着各地的风情民俗,风情民俗的不同则保持了各地文学的差异……”②。丰厚的地域文化孕育出细腻且有想象力的小说作家,无论是否依然在盆地生活,故乡的人情风俗、历史遗迹、文化遗产都融合在他们对故乡浓厚的爱里,为他们创作提供灵感。浓郁的民俗色彩和素朴的乡土之美已成为盆地书写的明显标记。
民俗文化与地理环境及与其对应的劳作方式紧密相关,小说家的目光首先聚焦在对生活环境和特有民俗意象等的描述上。田中禾的《落叶溪》、《匪首》等作品中,通过祭祖拜神、婚丧嫁娶、舞狮祈雨等乡风民俗的描述,为大家勾勒出了往昔南阳盆地民间社会的生活画面。《落叶溪》中新媳妇进门“切面条”、生孩子要到城隍庙报签等风俗细节形象鲜活;《匪首》中关于烧香、占卜、过鬼节、跑阴荒等的生动描述让人如临其境。周大新的“盆地系列”更是风俗画卷的连环展示。随处可见的神话故事或传说,充满了浪漫飘逸之风,其与民俗风情的完美融合,又为作品主题的彰显起到辅助和强化作用。《走出盆地》中,贯穿整个故事的三个关于“三仙女”、土地爷的儿媳“唐妮儿”及阎王的妃子“湍花”的神话故事与主人公邹艾的人生经历刚好契合。《第二十幕》中,对立世和容容婚礼上铺床歌、闹洞房、摸金豆等细节场面的详尽描写,更是将南阳盆地的婚嫁风俗展示的淋漓尽致。作者关于南阳盆地农业生产习俗的描写收集在一起,便是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忠实记录,使得小说四处民风民俗满溢。
以盆地家乡为创作源泉的乔典运、周大新等作家,从不同角度入手,用各具特色的叙述风格,描绘出一幅幅缤纷多元的盆地画卷,让读者更为直接、真实的触摸到盆地鲜活的生活现实和生活背后蕴含的丰富盆地文化。
【注释】
①陈继会.文学的星群——南阳作家群论[M].河南文艺出版社,1999:152.
②贾平凹.答(文学家)问[J].文学家,1986(01):25.
关键词:权力书写;人性挖掘;政治变革;民俗风情
以南阳盆地为背景的小说创作,是“南阳作家群”创作的一大亮点。在乔典运等老一代作家及新时期以来崛起的中青年作家周大新等的共同努力下,南阳盆地的小说创作呈现出繁荣态势,独特视角的切入与主题的呈现,使小说本身组成了一幅缤纷多元的盆地画卷,在反映盆地现实等方面,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与价值内涵。
一、权力欲望的书写
乔典运等作家善以自觉的批判角度去审视中国政治文化这一独特文化类型的存在,在故事讲述中,通过权力关系、权力欲望的展示及谋权文化的剖析来透视盆地人的生存镜像。南阳盆地特殊的地理位置与文化汇集的背景下,儒文化主导下的封建等级观念和官本位意识渗透在社会关系各个层面,从意识形态上毒害众人,但人们却又沉醉于威严的封建权力带来巨大现实利益之中无法自拔。
乔典运的短篇小说《冷惊》,对农民畏惧官权的心理描绘十分到位。农民老五因自己的菜被偷而在地头大骂,但当他得知是新上任的支书老婆偷的时,却因怕报复而陷入恐慌,极大的心理负担使其濒临崩溃,甚至猜测支书道歉的背后藏着巨大阴谋。直到在别人指点下,其老婆恳请支书特意来骂他一顿,才让其恢复正常。老五的可悲行为背后权力对人的压制令人震惊。在《第二十幕》、《湖光山色》等作品中,周大新对权力欲望的书写更是全方位的。尤其在《向上的台阶》中,对官权盲目崇拜、抛弃人性的廖怀宝形象的刻画更将官本位对人的荼毒表现的淋漓尽致。另外,二月河的帝王系列中,文人“平天下”的圣贤崇拜情结与权力幻想和充满奸诈与谋略的权谋文化也处处可见。
二、现实人性的多维度挖掘
文学表现的对象往往是人生常态及夹裹于其中的人性。在眼花缭乱的盆地变迁中,透过政治、经济和文化等诸多层面,作家们择取人性一端进行探索与挖掘,通过新旧、善恶、男女等鲜明人物形象的塑造与对比,来歌颂盆地人的美好善良,也审视盆地人为自己或他人制造幸福与苦难历程中,人性的扭曲、沉沦、挣扎和积极向上的复归、重建。
被誉为“半个农民哲学家半个农民心理学家”的乔典运,着眼于于修路打井等真实事件,用看似平常的话语,在小题材中设置大格局,不间断的对国民灵魂进行剖析。《借笑》中封建迷信的四叔死于“爱听好听话”的谎言;《冷惊》中的老五身上处处流露出奴性心理。周大新对人性的书写与挖掘更是多维的,其笔下每部作品都充满对人性艰难又痛苦的探索。《伏牛》、《家族》等,展示了传统道义与新价值观念冲突碰撞下,人性的迷茫、困惑、扭曲与异化;《紫雾》、《步出密林》等,通过触目惊心的复仇故事,展示了乡规陋习中积淀的国民性病根和重孝尚义思想支配下,善良盆地人身上难以克服的自私、狭隘、残酷……但作家们书写的目的,仍是对盆地人性善的赞美与呼唤。周大新《紫雾》中,人性的本善熄灭了仇恨之焰;《走出盆地》中,邹艾在苦难命运中不断寻求超越的坚韧,散发着盆地人积极向上的人性光辉。
无论是从政治、经济层面书写,还是文化层面剖析,南阳作家对盆地人的人性挖掘都已深入骨髓,为人们认识和关照盆地人、中原人乃至当代人的真实人性与精神面貌,为大家审视人性善恶、去伪存真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
三、城乡改革的尖锐剖析
作家笔下的另一大内容,“主要表现变革时代纷繁的生活以及时代对人的生存处境和心理状态的影响——或深刻揭示农民生存的艰难和无奈……或表现在商品经济大潮冲击下城乡人们价值观念和生存观念的变化等等”①。改革浪潮冲击下,农耕遗风厚重的盆地人的守重与朴实,在金钱之风夹裹中产生了动摇,随之而来的是诸多传统守旧与创新发展的问题和关乎人性与良知的诸多难题。
日益现代化的今天,一些传统村落文化观念已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但传统文化美德仍需我们传承。田中禾的短篇小说《五月》,从大学毕业生香雨的视角出发,写出了父辈一代和兄弟姐妹一代的生存状况,由此引出对广大农民在当前发展中的现实生存与出路问题的思考。粮食丰收带来的不是喜悦,而是一系列无奈、心酸。平静的内心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隔膜与烦躁。年轻人只能用出走表达对现实的抗争,却无法消除对未来的迷茫。但出走作为行动上的突破,也是对生机的探寻。
周大新的长篇小说《湖光山色》,一方面真实描绘了乡村变革带给农民的巨大变化,另一面又用知识分子的责任心对乡村变革的曲折历程进行了理性审视与思考。逃离乡村、在生活面前不得不回归家乡的暖暖,也曾受困于乡村文明改造中的罪恶圈套。最终恶人的绳之以法和对故乡安静乐园的找寻,虽过于理想化,却表达了作者对农村发展寄予的期望。
四、多彩乡土民俗展现
“一个地区的文学,山水的作用是很大的……不同的地理环境制约着各地的风情民俗,风情民俗的不同则保持了各地文学的差异……”②。丰厚的地域文化孕育出细腻且有想象力的小说作家,无论是否依然在盆地生活,故乡的人情风俗、历史遗迹、文化遗产都融合在他们对故乡浓厚的爱里,为他们创作提供灵感。浓郁的民俗色彩和素朴的乡土之美已成为盆地书写的明显标记。
民俗文化与地理环境及与其对应的劳作方式紧密相关,小说家的目光首先聚焦在对生活环境和特有民俗意象等的描述上。田中禾的《落叶溪》、《匪首》等作品中,通过祭祖拜神、婚丧嫁娶、舞狮祈雨等乡风民俗的描述,为大家勾勒出了往昔南阳盆地民间社会的生活画面。《落叶溪》中新媳妇进门“切面条”、生孩子要到城隍庙报签等风俗细节形象鲜活;《匪首》中关于烧香、占卜、过鬼节、跑阴荒等的生动描述让人如临其境。周大新的“盆地系列”更是风俗画卷的连环展示。随处可见的神话故事或传说,充满了浪漫飘逸之风,其与民俗风情的完美融合,又为作品主题的彰显起到辅助和强化作用。《走出盆地》中,贯穿整个故事的三个关于“三仙女”、土地爷的儿媳“唐妮儿”及阎王的妃子“湍花”的神话故事与主人公邹艾的人生经历刚好契合。《第二十幕》中,对立世和容容婚礼上铺床歌、闹洞房、摸金豆等细节场面的详尽描写,更是将南阳盆地的婚嫁风俗展示的淋漓尽致。作者关于南阳盆地农业生产习俗的描写收集在一起,便是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忠实记录,使得小说四处民风民俗满溢。
以盆地家乡为创作源泉的乔典运、周大新等作家,从不同角度入手,用各具特色的叙述风格,描绘出一幅幅缤纷多元的盆地画卷,让读者更为直接、真实的触摸到盆地鲜活的生活现实和生活背后蕴含的丰富盆地文化。
【注释】
①陈继会.文学的星群——南阳作家群论[M].河南文艺出版社,1999:152.
②贾平凹.答(文学家)问[J].文学家,1986(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