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教学中相关文学知识的开发利用

来源 :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科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xiao134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的生物学教材打破了学科体系,重视跨学科或泛学科的生物教学,立足于生物学科,通过生物学科的教学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人。
  在十多年的一线教学活动中,我通过不断的尝试和实验,主要通过文献搜集法,自己和学生一起通过报刊、网络、电视节目等各种媒介搜集与生物相关的成语、俗语、诗词等,应用到生物教学活动中,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现将我在开发利用教材中的文学资源的一些做法,归纳如下:
  一、成语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在我国的成语宝库中,有很多是和生物有关的,在教学过程中把这些成语巧妙的与生物知识融合在一起,对教学大有裨益,且有利于学生对成语的进一步理解。
  1成语中的生物学。有些成语中隐含着一些生物学现象,例如:老马识途。这个成语是对动物的学习行为最好的诠释。又如:望梅止渴。这个词单从字面来看,似乎是普通的条件反射,但了解了这个词的词源(《世说新语·假谲》)后,就会知道,这是人类特有的建立在语言文字基础上的特殊反射。类似的例子还有:“作茧自缚”是指蚕的完全变态发育过程中化蛹的阶段;“红杏出墙”包含的生物学意义是植物的向光性;“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是典型的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关系;“毛骨悚然”是因为皮肤立毛肌收缩,骨骼肌不由自主地颤栗;而“画饼充饥”、“闻鸡起舞”、“惊弓之鸟”则可以用来说明生物的条件反射现象。
  2生物学中的成语。在生物学知识中,有很多内容可以用成语来形容。例如:人教版义务教科书七下生物《消化和吸收》一节中,学习肝脏和胆囊的位置及功能时,我提醒学生:你想到了那条成语?有学生马上联系到了“肝胆相照”。从生物学的角度给了这条成语全新的解释,令学生印象深刻。又如:人教版义务教科书七下生物《社会行为》一节中,狒狒群体中的首领的更替过程可以用“胜者为王,败者为寇”来形容,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动物世界的生存法则。
  这样的教学方式令知识的横向联系加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更浓厚了。
  二、诗词在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这些与生物学有关的诗词可以应用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
  1应用于课前导入。在课堂导入中,引入一段与课堂教学内容有关的诗歌,或关爱生命、歌颂自然的美文,创设如临其境、如闻其声的教学情境,这样不仅学生感受到文学美,又能激发兴趣,开启知识的大门,学生一定会对即将学习的生物学知识产生兴趣。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种子植物》一节,我利用了李绅的《闵农》中的诗句“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让学生分析诗中的“一粒粟”是如何变成“万颗子”的?这就自然的要从种子的结构说起。这样贴切而自然地过渡到教学中,要比开门见山更能吸引学生。
  2应用于教学内容的辅助分析理解。我国古代有的诗人由于受当时的科学水平限制,对一些事实的解释或对一些生命现象的认识不够准确,在诗句的表达上出现了知识性的错误。如,李商隐《无题》中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昆虫的生殖和发育》一节中,教材中在以蚕为例介绍了昆虫的完全变态发育后安排了这句诗的纠错和改写环节。这个环节是学生非常喜欢的,马上有学生给出了“春蚕到死丝早尽”、“春蚕未死丝已尽”等句子。但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改得没错,但是这首诗隐含的意义也是它留传千古的原因却被改变了。这不是我想要的效果。我向学生介绍了这首诗的真正含义之后,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重新改写,于是有了“春蚕成蛹丝方尽”、“春蚕未死丝成绸”等句子,令人刮目相看,同时他们也意识到作为一个诗人具有基本的生物学素养的重要性。相信这样的环节是令学生终生难忘的。
  3应用于课堂评价。有些诗词隐含的生物学现象比较适合用于学习完新知识之后,利用所学知识来解释诗词中的生物学现象或原理,对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也是极好的培养方式。例如:七年级上册学习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后,分析白居易《题大林寺桃花》中的诗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科学道理。
  “枯燥”并不是科学的固有属性,科学同样可以妙语连珠,可以文采飞扬。“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我相信,如果每位生物老师都能不断的提升自身的文学素养,那么生物的课改一定会步人一个崭新的天地,生物课堂也会因此变得更为亮丽精彩!
其他文献
作为一名农村初级中学教师,担负着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重要任务,现代教育理论更强调了青少年的教育要先成人后成才。尤其是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还要担负起一群思想品德正在形成的学生的教育重担,在教学中应结合学生特点,吃透学科内容,挖掘育人因素。通过《劳动技术》课的教学,充分利用教学内容,把育人与教书紧密结合起来,做到劳动知识技能与思想品质培养的有机统一。  一、强化理论基础  我们分析劳动教育在整个教育体
期刊
一、创设生活化情境,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兴趣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的成败,教育质量的高低,首先取决于教师,取决于教师的素质。新课标要求教师要实现从维持型向创造型转变,从本体型向指导型转变,从再现型向研究型转变,从单一型向全能型转变。教师要成为学者,成为专家。要保证教学质量,首先要从课前的教学设计开始着手。需要广大教师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在充分了解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加强对
期刊
一、协调师生情感,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  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处于自主地位和积极状态,都依赖于内在的动力。这种内驱力是由心理或生理需要所引起的动机支配的。人的情感对内驱力的形成与发展具有启动功能、定向功能、维持功能和强化功能。事实证明,学生情感积极、愉快,兴趣浓厚,对知觉、注意、记忆、思维等各种认知活动起着积极地促进作用。  课堂是教书育人的主阵地,自然也是孩子体验快乐的主场所。孩子快乐,需要一个快
期刊
发展性教育理念及新课程改革要求课堂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探究能力。物理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单纯的依赖黑板、教材已经无法充分调动学生对物理学科学习积极性。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上的应用,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活化了课堂的氛围,弥补了传统教学中的不足。新的教学模式给教师提出了一个新的挑战。  反思多媒体教学应用中,容易出现以下问题:  1不重实效重热闹。课堂永远是属于教师和
期刊
一、转变教学观念,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客观上,由于新的教材必须有与之配套的实验设备,而大多数学校的实验设备滞后,故教材安排的实验活动很多都不能正常开展。最重要的是,各学校都在追求中考成绩,追求升学率;社会的大环境也正是从这个角度来衡量一个学校的教学水平,给学生选择学校。这就迫使学校把学生的学习成绩放在第一位。而实验探究活动必须要有充足的时间作保证——耗时;很多学生由于动手能力差,不能自觉主动地进
期刊
在广大的农村初中学校。现在上课大多还只是“一张嘴,二支粉笔,三尺讲台”的传统教学方式。重应试、轻动手,已不能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培养创新人才的要求。前不久,教育部在下发的《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中又强调了培养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为根本目标的“研究性学习”。提出了“研究性学习”进课堂,使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 做为一名化学老师,现就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实施“研究性学习”阐述一下自己
期刊
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让物理课的难度降低,如何让学生爱上物理,乐意去学习物理成为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比较严峻的问题,下面我就结合我的教学实践浅谈一下我在教学中是如何将知识点难度弱化的。  一、物理课堂应该是轻松的  在初中物理课堂上,教师的讲解应该是生动幽默的,不要在课堂上摆出一副老学究的姿态,学生想要的课堂应该是轻松的、快乐的。可能也是由于年轻的原因,我总能和学生打成一片。在课堂上,我在讲解难点问题的时
期刊
新课改背景下,对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法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因此,如何立足于高中课堂,真正做到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地理课程的素质教育功能,促进高中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其终身学习的能力,是现代教育应该关注和深思的问题。  一、浅析传统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的现状  1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传统的高中地理教学主要采用的是教师讲,学生听的“填鸭
期刊
一、【实施策略】  (一)要善于挖掘地理教材中的生活资源这是营造生活化的教学氛围的基础。  1充分利用乡土地理资源,拓展学生的直接经验  比如,在“水资源”这一节中,我让学生走进大自然,了解我市“母亲河”——伊通河的污染现状及原因,拍下照片,并要求他们提出治污的合理化建议。同学们特别提出了工业污染和生活污染,水质很差,还有臭味,影响美观等等。身为当地的小主人,同学们义愤填膺,慷慨激昂,课堂讨论热烈
期刊
学生在学习化学计算题时据有什么样的心理特点和学习方式呢?根据我的教学实践,可以归纳出以下几点:  1数学学得好的学生喜欢做此类习题,对于这些学生来说,并不感到有什么压力。数学较差的学生讨厌此类习题,对这些学生来说感到困难较大,常有“望而生畏”的感觉。不管数学较好或较差的学生,常因马虎而出现各种计算上的错误。  2学生在学习计算题的时候,很少注意“由例及类”的学习方法,学生之所以不能进行有效的迁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