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璞归真“让农村小学数学教学有效追求着

来源 :南北桥·教学探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qwanifi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追求的背景
  
  “我以为好的显示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陶行知)
  随着数学课改的深入,我们欣喜地发现:教师的教学观念更新了,课程资源拓宽了,教学形式丰富了,视野开阔了,知识结构整合了,作为课堂改革的核心与关键——课堂被激活了,有了更多的创新。如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了质的转变,课堂上老师与学生的“互动”“对话”非常活跃;小组合作、演一演、讨论交流、现代化教学手段在课堂上屡见不鲜。课堂气氛活跃证明了学生主动性强,热情高涨,学习效果好。但是冷静地分析这一热闹的课堂,似乎进入了一种十分浮躁的境地,掩盖了课程改革的真实问题,其实质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失控的自主探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 。动辄小组讨论,有些学生瞎掺和,凑热闹,教师还以为是气氛热烈。
  2.解题多元化,怎样理解都行,说什么都对,甚至偏离主题也不纠正,丧失了教学目标和教师的引导。
  3.廉价的赏识表扬。学生发言平平也要大加赞赏:“你真棒!”于是全体同学奉命鼓掌,一个小学生到底有多“棒”?有时候连被表扬的学生自己也不知道究竟“棒”在哪里,这岂不在“棒杀”学生?
  4.盲目地随风而动,名师说要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于是不管教授什么都合作,任由学生“合作”;名师说要先学后教,于是学生抱本而学,教师直立待教;名师说要采用情境教学,于是教师极尽情境煽情,甚至出现教师慷慨陈词,学生窃窃偷笑的尴尬。
  5.泛滥的多媒体课件。课堂上的画面太多,让人眼花缭乱,难以静思。用展示代替了学生必要的动脑和动手,难以发展学生的个性,而因材施教。
  6.杂乱的学科整合。数学的,语文的,科学的,生活的,社会的,不问来路一锅烩。缺失个性的课堂,成了大杂烩,成了四不像。
  一味地照葫芦画瓢,务了虚,失了实,遮蔽了课堂的本色,误导了课堂教学,存在很多隐患:其一,唯一追求热闹的课堂并不符合数学学习的特点;过分热闹的课堂只是少数好学生表现的舞台;过分热闹的课堂助长了学生浮躁的学习风气;过分追求热闹的课堂不利于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过分热闹的课堂不能展现学生学习的过程。其二,上每堂课固然要做充分准备,如果连学生的发言、思维都框下,甚至课堂上何处是精彩、何处是高潮都要演练,这样的课就是花瓶,无常态可谈,这样的课不上也罢。
  我们再审视一下当前的课堂,有许多东西需要反思和追问。我们是否感到迷茫?这种跟进难道错了吗?说明了什么?笔者认为这种跟进表面上说明了课改在进行,教学在变化,跟进者似乎满腹经纶,旁征博引。我们有何理由去怀疑他们呢?不过,我还是忍不住要说几句煞风景的话:课堂需要这样的点化,但如果异化成我们卖弄学识,不闻不顾学生的感受,那结果只是个悲剧;跟进者对新课程理念的实质没有真正理解,盲目模仿照搬,结果无意中构成了造假;赛教、观摩课为了出彩,追求形式,反复包装,结果变成了教学表演。试问教学能有几次回炉加工?人生能有几次复制?
  由此想到,一位熟悉中国的法国女建筑学家谈对中国建筑事业的感受时,她说:“中国确实拆了许多不该拆的房,造了许多不该造的楼。拆错了,就再也造不起来了;造错了,又很难炸掉。中国建筑界以前的问题是轻视历史,近几年的问题是急功近利,轻视历史便乱拆,急功近利便乱造。”我想我们教育界有些地方难道不是如此吗?
  功利!体现了一种不成熟!要警惕盲从!课改需要常态发展,真实地实践课改理念!
  
  二、数学教学回归之路
  
  教育者应当深刻了解正在成长的人的心灵……只有在自己整个教育生涯中不断地研究学生的心理,深入学习心理学知识,才能够成为教育工作的真正能手。
  课改的本意是要课堂教学消尽浮华,祛魅、解弊、寻根,回归本原。一切教育的改革归根到底是在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和人的社会化、传授书本知识和培养实践经验、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这三对矛盾之间找到出路。为什么教学会走到这样一个显得有些尴尬的地步呢?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回归本原,在矛盾冲突中找寻一个“中间地带”,摒弃形式主义,扎扎实实上课。如何才能让教学找寻到回归本原的路呢?
  (一)回归教材,科学再现教材场景
  现在提倡不要机械地“教教材”,而要“用教材教”,但是不要机械地教教材不等于不要钻研教材。真正有效的课堂,需要教师对教材有深度、全面系统地解读。我们一直倡导“深入浅出”,“深入”是“浅出”的前提,把教材钻研得越深,课上起来就越简单,越得心应手。名师常常把复杂的内容教得很简单,平庸的教师却会把简单的内容越教越复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唯有以审慎的态度解读教材,从教材出发,对教材进行取舍、重组、改造,才能超越教材,实现科学、合理、有效地用教材教。突出社会、生理、心理三种素质的覆盖面,在认知方面要一练多得,而不要多练一得。在教材处理方面要外延教材,联系生活,而不要应试;在教学结构方面要创新设计,而不要默守陈规;突出心理负担和课业负担减轻,精心设计教学内容,科学地布置作业,作业题的设计有针对性,因材施教,分出层次,作业质量高,有典型性,不搞题海战术;突出教学效果最好:认知、智能、个性水平全员提高幅度最大,知识获取,智能、非智能因素及品格形式的到达度高。
  (二)回归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改提出了“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但对学生缺乏充分的理解与关注,却是当前一大积弊。尊重学生的已有经验,大家已达成共识,但在操作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为教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把握较准,而对他们的经验积累却认识模糊,尤其对他们的学习心理、学习品质、认知风格等更是知之甚少。用心理学的观点来看,学生是一个成长体,对世界有一个内化、建构的过程,教师就应该有深度地关注学生的内化能力、建构能力。笔者在教学中,深刻体会到课堂教学有以下几个突出特点:
  1.突出主体学生活动时间,在课的结构中学生主动学习的环节安排的时间最多;在师生的双边活动中学生积极活动的时间最多;在教学的多边活动中学生独立活动的时间最多。
  2.突出学生主体内驱力的形成,学生能主动质疑,而不是被动地听讲或有疑而不问;学生能认真研讨,而不是一言不发或敷衍了事;学生能热烈地辩论,而不是人云亦云或求同存异;学生能积极动手,而不是静坐观望或随意操作;学生能踊跃举手,而不是少数人举手或滥竽充数。
  3.突出学生主体有效认知活动,自学有效,自学不能放任自流;研讨有效,研讨不能徒有虚名;提问有效,提问不能一问到底;训练有效,训练不能浅入浅出。
  4.课堂教学应突出教师点拨作用,多点拨,少灌输;多设疑,少直叙;多“情静”,少平静;多线索,少单一。
  (三)回归目标,打造有效课堂教学
  教学中是否具有良好的目标意识,同样是影响课堂的一个重要因素。现在不少老师对于课堂教学目标意识淡薄。有些教师即使制定了教学目标,也是为了应付,更不要指望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对照目标进行对比、反馈、调整。现在有些课堂往往天马行空,随意性很大,缺乏必要的约束与反馈调节,教学的有效性大打折扣。
  就数学课的特点来说,“学生获得数学活动经验,数学事实,运用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增强数学意识,数学情感”。这就要求必须让学生有与文本对话的时间,充分地接触文本,在学生亲历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深入思考,获得颠峰的体验,为进一步深入对话奠定基础。学生有不同的个性,不同的生活背景和知识储备,因此,对文本的理解就会不一样。当学生能静下心来,深入文本,这就是一种个性化的发展。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是数学学习的关键。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个体与文本对话时,要做到以下几方面:一是要保证时间充足,引领学生沉浸到文本中,与文本零距离接触,与编者思维碰撞,切勿让学生蜻蜓点水或走马观花地“到此一游”。二是方法到位,要让学生带着脑子体验,边读边思考,引导学生弄懂数学事实,读懂数学思想方法,多提几个为什么。引导学生个体与文本对话时要有所发现,有所收获。然后才进入生生对话、师生对话的教学过程,避免只有极少数学生参与交流,多数学生只做壁上观者的局面。试想如果只求课堂上你一言我一语的假象热闹交流,之前学生对文本缺乏自己的认知和深入体验,交流也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三、数学教学应向“朴素”靠拢
  
  “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来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 。
  在实施课改的今天,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师生互动、学生活动量大的课不一定是一堂思维活动总量大的好课。课堂确实要处理好“活”与“实”的关系,给学生以恰当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的思维充分展开,因为,真正的活跃体现在学生的深度思维中,而不是表面的热热闹闹。
  对课堂教学活动应该怎样评价?如果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来衡量,全面地、客观地分析课堂教学,朴素的教学,使大家可以欣喜地看到教师课堂上讲一些与推动学生发展毫无关系的废话的情景少了;组织学生从事一些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活动的现象不见了;在教学情境中“流连忘返”,而不去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不去关注教学本质的情形也少了。教师都在如何使教学过程自然本真,还数学课堂朴素上下工夫。
  课堂教学的“朴素”,虽然不能准确地给以界定,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朴素指的是非常真实的课,即平平常常、实实在在的课。
  (一)朴素课是真实的课堂
  教师关注课堂教学的真实,以“真”为贵,把“以人为本”的新课程理念真正落实到课堂教学之中;积极主动地对待课堂中的突发事件,巧妙有机地生成,努力给学生构建一个真实的教学场景,真实的教学素材,真实的教学案例。
  如执教《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要舍得花时间引导学生消化文本,指导到位,思维上要创造机会,努力让学生得到体验。当学生初步掌握了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后,教师的任务似乎完成了,其实学生的掌握不一定扎实,教师不妨创设一个争强好胜的游戏,再现以人为本的童真童趣,巩固知识,进行思维重组,让学生体验数学思想,感受颠峰体验。做法如下:先出一些个位数,判断哪些能分别被2、3、5整除;再出一些两位数,判断哪些能分别被2、3、5整除;接着再出一些三位数,判断哪些能分别被2、3、5整除;最后再出一些多位数,判断哪些能分别被2、3、5整除,哪些能同时被2、3、5整除(不易一口答出)。这么一个游戏下来,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想学不扎实都难。
  (二)朴素的课堂是简单的课堂
  不少名家都在提倡简单上课,本分练习,扎实发展。简单的课堂不是内涵的简单,知识的删减,可从以下几方面理解。
  1.目标要简约。数学教学承载的是数学活动经验、数学事实、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意识及数学情感的获得。再简单一点,即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数学思维能力。在教学中应该始终贯穿数学意识,教学目标围绕有用的数学、必需的数学展开。
  2.过程要简化。在教学过程中,要学会换位思考,从编者的角度体验数学思维。教学的复杂,指讲得太烦琐,讨论得太多,开掘得太远,增容得太多,使数学教学变“胖”,耕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园。
  3.内容要简要。在教学过程中,设计出理想、高效度的“问题大背景”,不仅反映了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处理能力、自身知识和见识的高低,而且能够启迪学生的心智,引导学生感悟生活,不断完善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懂得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去分析、推理自己提出的见解。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提问题的人,是解决问题的主人,教师要点拨的是上位的方法,不是下位的结论。
  4.语言要简练。数学语言是非常精练的,多一点就咸了,少一点就淡了。正如墨子所说,多余的话就像池塘的蛙声、树上的鸣蝉,人们或不理会它,或讨厌它;而雄鸡啼晓,寥寥几声,却能引人注意。有经验的教师非常注意提炼自己的教学语言,做到规范精练,富有内在的逻辑性,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朴素课是自然的回归
  追求 “朴素课”才有追求“精品课”的可能,精品课是建立在朴素课的基础上的,有朴素课的影子。精品课精粹而不繁杂,精当而不失体,精辟而不流俗,精湛而不虚夸,精深而不肤浅,精进而不囿旧。一堂精品课必须是精彩而高效的。课堂上无论你采取了什么手段,重要的是是否让学生学到了知识,培养了其学习的能力,提高了其学习的兴趣;同时,经过一堂课的交流,师生间的情谊是否在彼此心中建立与加强。朴素的教学,是朴实基础上的精品课堂,时时引领着课改的潮流。朴素与精品是课堂教学的一对辩证关系,认真研究这一辩证关系,对于我们的教学改革会有许多启发。
  1.朴素课体现一种意识,数学教学呼唤数学意识,这种数学意识的回归成为新课程环境下课堂教学的模式,变任务型、应试型的数学课为自主、体验的数学课,这样的数学课才是有思想的课,有生命的课,有智慧的课,体现新课程理念的课。精品课体现成熟精细,数学教材编排都是简单、科学的结构体,有思维和逻辑的一面,有审美和情感的一面,有非理性和无意识的一面。教师必须在课前对自己的教学行为有清晰、理性的思考和精心的安排。
  2.朴素课体现一种精神,以人为本的精神失落必然导致国民素质的下降。数学思想、数学精神、数学意识的充实都是为学生的终身打基础的,有坚实的地基,有厚实的底气,对数学思想、方法、意识的理解、运用、学习、追求就会出现新气象。精品课体现教学务实创新,教师要鼓励和保护学生的“创新”萌芽,要体现五度:(1)能准确理解教材编排、选择合适切入口的“角度”;(2)以认知规律为原则循序渐进、张弛有度的“梯度”;(3)以点带面,牵一发而动全身,并充分调动全体学生参与意识的“广度”;(4)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目的、触类旁通的“深度”;(5)随机应变、收放自如,调动学生情绪的“灵活度”。
  3.朴素课体现一种追求,数学课改追求的最终目标是人的发展。我们要处理好教学观念与教学行为,教学内容与教学环境,教学资源开发与教学目标,教学设计与学生愿望需求,教与学的价值取向,师生关系,“学得”与“习得”,内在自由与外在自由等对应关系。精品课体现教学系统的完美、富有远见,教学只有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学习体验、学习习惯,才是可持续的,有远见的。
  4.朴素课体现一种责任,这样的课担负教书育人的责任,引导教学改革潮流的责任,面向一定区域示范辐射的责任, 数学教师要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你不是在砌一堵墙,而是在完成一项工程;你不是在上一节课,你是在改写许多学生的命运。有了这种认识,你才不会掉以轻心,不会安于现状,才会对教学多一点研究。精品课体现一种境界,王崧舟老师认为课有三重境界,第一重境界是人在课中,课在人中;第二重境界是人如其课,课如其人;第三重境界是人即是课,课即是人。到这个时候,颠峰体验,只有幸福,人课合一;天人合一,课其实无课。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
  
   “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 。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正唯物主义的观点,冷静审视当前诸多的教育思潮和现象,还其教育教学的本原特征,去除那些虚假的、不切实际的所谓“新”的东西,求一个“真”字。
  树立大教学观,朴素教学才会有新的更广阔的空间。因此,学科教学必须思考学生课外学习活动的延伸和指导,思考人的终身发展。
  教学是科学,朴素教学就是要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因此,必须认真研究教与学之间的联系,恰当处理教与学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特殊关系,搞清教与学在不同环境下的主客体地位,才能各尽其能,相得益彰。
  教学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和系统性。其中知识体系、能力体系、情感体系都必须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认知到体验、由模仿到创新的规则。
其他文献
[摘要]数学课堂生成教学基于新课程教学理念,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精心预设,注重过程,利用“出错”等课程资源创设数学课堂教学动态生成,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环境并进行富有个性的学习。  [关键词 ]数学课堂 课程资源 动态生成    生成教学是指教师在课堂上以学生有价值依据的、有创见的问题和想法为契机,及时调整或改变预设的教学计划,顺应学生学习问题的展开而获得教学成功。新课程标准指出,要把课堂还
期刊
素质教育是新时期社会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教育和教育者面临的新课题。十几年来,在素质教育方面我们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和探讨,在教学模式上不断进行改革与创新,然而要真正解决好这一问题,我认为不仅仅体现在教学理念、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上,还必须在考试模式上加以改革,这样才能使教与学,即教师的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结果有机地统一起来,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目的。    一、考试模式改革的思考   
期刊
它位于欧洲的心脏部位,它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祥地,它盛产哲学家和艺术家,它是现代重工业强国,它引领着世界尖端技术的潮流;它又是两次世界大战的挑起者,同样的失败,却同样成为两次战后崛起最快的国家,在这个令人匪夷的现象后潜藏着这个民族特有的坚强斗志,让我们了解他们的意志,总结他们这个民族中的闪光精神,更好地为我们所用。  这要从德意志崛起谈起。提起德意志,一定要提到“日耳曼”这个词汇,它先于“德意志”
期刊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则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必须遵守的科学的、合理的、合法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处处都有规则。有了规则的约束和指导,每个幼儿都生活在不超越底线的自由状态中,生活在和谐与秩序中。然而,对刚刚萌生规则意识的幼儿来说,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还不能自觉地遵守规则,他们身上经常出现思想与行为脱节的现象。如何引导幼儿建立起适宜有效的规则,处理好自由与规则的关系
期刊
物理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基础自然科学。要学好物理,就必须多观察、多实践、多思考。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考虑采用何种方式、何种手段激活课堂气氛,使教学生动活泼、丰富多彩,从而真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对学习物理产生兴趣,让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自觉地训练技能,达到教学的目的。笔者在此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一、利用实验创设情境,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物理实验教学的功能之
期刊
刘天华于1931年创作了《光明行》,其为振奋人心的进行曲,旋律明快坚定,节奏富有弹性。华彦钧于1950年完成了《二泉映月》的创作,此曲描写了一位饱尝人间辛酸和痛苦的盲艺人的心境,乐曲中略带几分悲恻的情绪,闻者悲伤。   《光明行》中运用了功能性很强的五度关系转调(D — G)。为2/4拍,节拍明快(为120),全曲分4段,有引子与尾声,在循环变奏基础上,采用西洋的复三部曲式,结构严整,在引子中可听
期刊
一、背景描述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学生手中的零用钱也逐渐多起来。但学生在零用钱的使用上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如:穿着讲名牌,学习用具讲攀比,买东西凭一时兴趣不看其实用性,花钱大手大脚。  开学几周后,一天,正当我阅读孩子们纯真的周记时,一位男生写的周记引起了我的注意:上星期五是我一生中最难忘的日子,因为昨天我们寝室同学的钱都用完了,又不好意思向老师借,我们整整饿了一天肚
期刊
数学是一门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但最终服务于生活的学科。它以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以及广泛的应用性,渗透于科学技术及实际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而把数学知识用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则是学习数学的最高境界,于是中考中出现大量的应用问题便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但学生在解决应用问题时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有的学生上课听得懂,可课外自己动手解决问题时却不知如何下手;有的学生遇到不会做的实际应用问题时,只要教师
期刊
[摘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从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到让学生主动学习和创造性学习知识。要达到此目的,教师要从“教”入手,要把教学内容结构和学习方法结构作为自主学习的工具;重视在教学中注意知识的渗透,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要创设一个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发挥其主体性;要注意组织学生的数学实践活动,激发其创造力。  [关键词 ]渗透 创设 激发 引导    随着新课程的
期刊
在多年的课堂教学实践中,笔者对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艺术作了一些探索,下面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积极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兴趣    “情境”实质上是人为优级化了的环境,是促使儿童能主动地活动于其中的环境。低年级学生好奇心特别强,容易受外界条件的刺激而激动、兴奋。因此,合理创设学习环境,可以引起儿童对学习的兴趣。  当然,兴趣的引发也是多渠道的,除了环境的感染,教师语言创设的情境也有相当大的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