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体验性学习在品德与生活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 :教育前沿·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ng996115122x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13-051-01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感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这里所说的“成功的欢乐”,就是一种成功的体验,就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由于创造出一种物质的或精神的成果,受到表扬,获得奖励,或在矛盾冲突中战胜自我,理想得到实现而获得的愉悦心理。它带来的心理效应就是增强自信,增强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体验性学习越来越被重视,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课堂教学实践中。作为小学德育主渠道的思想品德课学科教学,尤其需要。
  
  一、体验成功的重要作用
  
  思想品德课是全面系统而直接地向小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品质教育,以促进其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及道德行为习惯形成与发展的一门认识性德育课程。然而,许多小学生却对上思品课不感兴趣。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2点:
  1、教师没有很好地遵循教学原则
  小学生正处于思想品德逐步形成与发展的时期,他们向往善和美,积极上进。在教学中教师要坚持正面引导原则,启发学生自觉运用他们自身的积极因素去克服消极因素。但有许多教师把思想品德课上成了批评课,对一部分学生当众指责,严加呵斥,使学生产生心理压力,抵触和反感上思品课,索性破罐破摔,不利于良好品德的形成。
  2、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是一个有生活活动、意识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的人。有些教师把受教育者看成是消极的、被动的、受教、受制的人,把德育过程理解为单向地、把思想品德课内容传授给学生的教授过程。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没有更深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受教育者的积极性不高,始终把自己放在被摆布的位置,没有成功感的体验,因而对思品课就没有兴趣。
  因此,要提高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使学生愿意并积极地参与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要改变教育思想、改进教学方法。而让学生在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体验到成功,则更能调动学生接受教育和自我教育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体验性学习的实施策略
  
  体验性学习有多种方法,比如:情感体验、情景体验、生活体验、角色体验、成功体验、观察体验、操作体验等。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充满体验学习机会的课堂教学过程。笔者认为注重体验性学习正是贯彻新教育理念和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行动,我在小学思品课的教学实践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了一点探索。
  1、开展“合作学习”——提供经历、获得经验、提高认识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有了合作,人们的智慧火花相互撞击,就会产生巨大的创新力量。但现在的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往往骄生惯养、自以为是,不愿意听取别人的意见。因此让学生体验合作、尝试合作、学会合作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在讲《集体生活需要合作》一课时,我组织了一次制作小报比赛活动。把全班分成六个小组,各小组分别用所给的材料(铅画纸、红蓝绿黄纸、固体胶、剪刀等)在15分钟内完成小报制作。小报标题:我爱我班。制作要求:图文并茂、布局合理、色彩鲜艳。最后每组派一名代表介绍本组的作品。教师现场采访优胜小组:a、这么漂亮的小报你们是怎么做出来的?每个人分别做了什么工作?b、在制作小报的过程中,同学们有没有不同的意见?你们是怎么处理的?c、在制作小报的过程中你们有哪些体会?懂得了哪些道理?这个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体验到了合作的快乐和重要。
  2、召开“新闻发布会”——激发情感、发展个性、培养能力
  思品课中很多内容的理解需要建立在亲身体验的基础上,只有真正触动学生的心灵,激发他们的真情实感,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我在每节课的前5分钟召开“新闻发布会”,让学生自选题目,准备讲稿,并要求将自己的观点融入到选题中。针对中国的“神舟”五号、六号、七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我组织了一次“神舟号——我们的骄傲”资料展示活动,同学们积极从报纸上和网络上寻找文字和图片资料,有的同学还直接从网上下载了FLISH版“神舟”五号、六号、七号发射的整个过程。资料的准备过程培养了学生信息收集、筛选、整理的能力。生动直观的多媒体演示配上声情并茂的激情演讲,使学生体验到了我国航天事业的伟大成就,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尊心,也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航天知识,激发了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热情。同时也使学生多了一个施展与培养个性和特长的舞台。
  3、创设“愉悦环境”——以境激情、以情促知、以知导行
  情感教学心理学认为,教学中同时存在着师生间的认知信息和情感信息两类回路。而这些回路并不是彼此孤立、平行不悖的,无论是在知、情交流回路中各自内部的分支回路、子分支回路间,还是在知、情信息回路相互之间,都时刻发生着复杂的交互作用,形成了一个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动态的知、情信息交流网络。因此,教学中可以充分发挥情感的感染、调节、动力、强化、迁移等功能,达到以情促知、以知增情、情知交融的优化教学效果。
  教师要热爱自己的工作,热爱自己的学科,并把这种真爱转化为积极的情感,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以饱满的情绪、充沛的精力、生动的语言进行教学,用自己炽热的教学情感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教师要关心和了解学生,尊重和信任学生,公平地对待学生,以博大胸怀把爱献给每一个学生。当学生感受到自己被老师尊重、理解、欣赏时他们就会真心诚意地与老师配合,并用百倍的努力相报。当教师和学生双方都处于积极的情感状态时,就会产生情感上的“合流”,从而为课堂教学的优化创造条件。教师还要善于通过创设适宜的教学情景,营造有利于教学内容展开和师生情感交流的课堂教学环境。而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道德观,有了真切的道德情感体验后,就要把教育的重点指向和调节他们的道德行为,做到以知导行,以情促行,并尽可能让学生获得充分表现自我的机会。
  4、提高“课堂教学开放度”——人人有机会、人人能参与、人人有发展
  情感教学心理学认为,兴趣是导致学习成功的原因,而学习成功的体验也是导致兴趣的原因,它们是一种相互影响、互为因果的复杂关系。往往是学习的某些或某次成功体验,导致学生最初的学习兴趣的萌发,并在这种萌发了的兴趣的推动下,取得进一步的学习成功,而新的成功体验又增加了新的学习兴趣,形成良性循环:成功→兴趣→更大成功→更浓兴趣……,而每一次成功体验又是对成功行为的强化。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为每一位学生提供获得成功体验的机会,努力让每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都能经历体验性学习,以获得更多的成功体验,使每个学生在不断获得成功的过程中,产生获得更大成功的愿望。为此,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应不断设置思维障碍,以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让学生“跳起来摘桃子”,在“再创造”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体验成功的喜悦。
  笔者在实践中逐渐认识到,只有提高课堂教学的开放度,才能真正有效地实施体验性学习,才能使不同兴趣、不同能力、不同需求的学生,在同一个课堂内经历各自的体验、获得各自的发展。能力较强者能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有自主探究、自我发展的机会;能力较弱者也能参与其中,有获得帮助,并完成几项力所能及任务的机会。这样就能让体验性学习开展在每一节思品课中,融化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同时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让学生积极、主动、愉快地学习,使学生动得足、学得活、辩得明、体验得实、感悟得深。让学生“每一节课都能享受到热烈沸腾的多姿多彩的精神生活”,使课堂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
其他文献
“五四运动”到如今已有百年,其蕴含的五四精神有着厚重而丰富的历史和时代内涵,我国正处在中国梦实现的关键时期,深入挖掘和分析五四精神内所蕴含的时代内涵,着力突出其核心
当下,中小学生补课现象呈愈演愈烈之势。“剧场学效应”之下,孩子们失去了愉快的假期,也失去了欢乐的童年。  中小学的“补课热”究其原因是高考和社会人才机制引起的。父母关心孩子成长,社会人才标准单一,学校老师要升学率,而有限的课时与激烈的竞争性考试形成了鲜明的反差。于是,“堤内损失堤外补”。补课成了老师和学生与家长共同的“救命稻草”,校内补、校外也补,甚至有家长还要请家教到家里去补,使学生整天疲于学习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13-050-01    在实施语文新课程的过程中,不少教师在实践新理念的同时也在遵循语文教学基本规律。这些语文教学规律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是否仍然不失为规律,实在有为之一辨的必要。假如在新课程背景下,它仍为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在教学中我们却有违这些规律,那么将给课程改革带来巨大的损失。    一、多读多写,不是无效、低
我曾经用八年的实验,探索“级任制教学+科任制教学+弹性课段教学+协同教学+连续性进步教育”多元复合模式,实现一个班级乃至一所学校的个性化课程定制.如今,我向大家介绍一个
期刊
搬运机器人的多自由度特殊结构使其对系统集总控制技术提出了较高要求。本文设计了基于PROFIBUS现场总线的搬运机器人伺服控制系统。介绍了系统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及通讯协
最近,无糖气泡水很出风头,电视里、电梯里,广告不断,超市里、商店里卖得也很火.很多人问,这种饮料是不是真的不含糖?尤其一些宣称既无蔗糖又无热量的,是否代表可以放开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