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小学数学课堂更高效

来源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604140102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改的步伐日益夯实,随着改革的不断纵深发展,我们发现,高效课堂的形成与提升已经成为当前一线老师普遍追求的目标。教师在言语上的不断推陈出新,就是为了让学生在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下获取知识;学生对知识的认知与巩固,感知与内化都得益于教师对有效教学环境的创设。
  一、教师“善言”,让课堂“动”起来
  语言是沟通的桥梁,在教学中,言语更是担负着知识载体作用。诙谐幽默的语言势必比那些“冷言冷语”更加引人关注。生动的语言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适当地运用一些语言技巧,可以很好地达成教学目标,引起学生的关注。
  例如,在表扬学生的策略上,我们的语言就需要“多样化”,不要以“你真棒!”“你真厉害!”这样明显已经“格式化”的语言去“刺激”学生。我们可以用符合时代的语言去表达,“太牛了,你这个想法和某某数学家简直像极了”,“了不起,有未来获诺贝尔奖得主的潜质哦!”充满惊叹和肯定的语言,让课堂成为肯定学生成果的课堂,让课堂成为激发学生成功欲望的课堂。比如在教学“商末尾有0的除法”时,我们通常发现有不少学生会把商末尾的0给遗漏掉,我就在想有什么方法可以让学生“乐记”呢?在教学时,我就对学生说:如果你走在马路上突然发现路上有个窨井少了一个盖子,你会怎么办呢?学生都回答去找一个配套的窨井盖给盖上,那么我们看下题目,老师也找到了一个“窨井盖”(即0)———商上‘0’。”学生这个时候会意一笑,乐开了花。这样的课堂看似只是一个个小的“涟漪”,但是这些涟漪串联起来后,整个课堂就变得丰富多彩,课堂之上充满了生动的活力,语言的“魅力”就在于此。
  二、教师善“谋”,让情景教学“活起来”
  情景教学是时下高效课堂探究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情景教学由于其特殊性———准备繁琐,所以往往被束之高阁,只有在教学检查、领导视察、外出赛课的情况下,才会频频使用,在实际教学中却是“鲜见”。但是我们可以发现,为了教学检查、领导视察、外出赛课而准备的“情景教学”,更多的时候是一场“表演”,而不是一个真实的“课堂”。其实,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应当主动使用“情景教学”,让这种教学手段从“高阁”走下来,成为日常教学的“一般手段”。其实我们对于情景教学“叫苦叫累”的心态,源于我们对生活的缺乏观察,对日常教学缺乏思考。只要我们对平时的每节课都保有“公开课”的想法,那么我们完全可以利用身边的一些“小东西”、“小物件”去创设我们的教学情景。
  例如,我们在教学“解决问题”的教学时,很多题目中的场景都可以通过道具去演示,一点难度都没有,只在于教师“愿不愿意去做”。再比如教学“相遇、追击”的问题,这些问题空口白牙往往“事倍功半”,但是辅之以情景教学就可以是“事倍功半”的效果。
  情景创设的案例也是有的,设法对教材中的案例进行模拟。数学源于生活,势必要反馈于生活。比如苏教版教材十一册“大树有多高”,这原本是一个非常概念化的知识,很纯粹。但是如果在情景教学中实现这一概念,那么学生的学习就显得比较轻松,印象深刻,效果显著;再如,苏教版教材三年级上册教材中出现“农村新貌”、求一片树叶的周长练习,等等。这些情境再现的内容,很大程度上增强了知识在学生脑海中的印象,帮助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到大自然中去探寻数学的本源,为实现高效数学课堂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学生善“动”,让教学落到“实”处
  学生获取知识,内化是关键。通过认识知识的形成过程,掌握技能技巧,进而演变为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数学能力,教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是学生牢固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一剂有效良方。无须多言,老师设计的课堂教学活动,要顺应儿童的认知规律、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符合新课程理念,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摒弃老师一言堂包办代替、方法填鸭式的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一切活动的主人是学生,不是教师。这样的课堂才能够真正把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落到“实”处。
  总之,语言、情境、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是课堂教学的鼎立三足,是日常教学实现高效课堂的必由之路。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实施者。要把课堂教学真正还给学生,从课堂教学上予以突破,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实现高效课堂,是老师们追求的理想境界。
其他文献
词形学习是小学英语学习的重要环节,是词义学习与词汇运用的重要基础。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教学任务及考试评价等方面因素的影响,词形学习的重要性似乎并没有得到太多的重视,从而让不少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埋下了隐患。  一、小学英语教学中词形教学的现状  词形学习在实际的英语教学中情形是不容乐观的,通过生硬的方法让学生硬记单词几乎是小学英语教学的一种普遍现象,这种方法相对而言成本低,只要学生重复记忆即可,因而成
留一面墙给砖头,别具一格的客厅,大致就是这个样子。
期刊
记录了近三十年来乌当区现代化砖瓦制造从无到有, 并以先进的技术、 工艺、 装备为依托, 逐步完善壮大的发展历程.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也就是说,在生活中处处都隐含着教育的契机。适时抓住教育契机,使学生产生情感上的认同和心理上的共鸣,会将常见的教育问题“化繁为简”,从而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同时更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下面我就几个案例谈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我所抓住的几次教育契机。  案例一:  钊是一个普通学生,说他普通是因为刚开学同学们都用不同的方式在表现着自我,以期给自己“树立一个光辉形象”,而钊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