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国家与社会:埃利希vs凯尔森

来源 :民间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wj123zw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有关法律、国家与社会间关系的持续争论中,埃利希的法律多元主义和凯尔森的统一法律秩序代表着两种极端立场。埃利希批判了时兴的国家中心主义法律观,提出了“法律的事实”和“活法”等重要概念,而凯尔森则在针对《法社会学原理》的书评中依据区分实然与应然的方法论二元主义回应和反驳了埃利希,并为重新定义法律社会学的真正对象——法律的起源和法律的实效——提供了崭新理论平台,而“活法”要继续存在下去就只能作为国家法的补充而非替代。最后,埃利希与凯尔森的法律观对于解释全球化时代的法律现象可以说各有千秋。 Ehrlich’s legal pluralism and Kelsen’s unified legal order represent two extreme positions in the ongoing debate about law,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ate and society. Ehrlich criticized the fashionable national-centrist legal concept and put forward such important concepts as “legal fact ” and “living law ”, etc., while Kelsen was based on the book review of Principles of Sociology of Law A Methodological Dualism that Differentiates Reality and Response The response to and echoes of Ehrlich and the creation of a new theoretical platform for the redefinition of the real object of legal sociology - the origin of law 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law - Law "to continue to exist only as a supplement to national law instead of. Finally, the legal views of Ehrlich and Kelsen can be said to explain the legal phenomenon in an era of globalization.
其他文献
夫天马山,处大别山南麓,罗田之西,因其形酷似奔腾之骏马而得名。远望,马首高昂,仰天长啸,马尾灵动,挟风裹雨,马腰宽厚,力挺万钧。一峰兀立,追星逐月,气宇轩昂,远播芳名。它沐
你伸出手,为苏野关上了门。苏野转过身来,奋力把钥匙朝远处的池塘里甩。他的姿势有点夸张,身子绷得像只弓,钥匙几乎是弹射了出去。你一惊,以为池塘那边会传来响亮的声音。也
欣逢马年,与马沾边的词都很红火,譬如“马上”。马上是时间副词,即立即、迅速之意。商人希望马上发财,官员盼望马上晋升,光棍希望马上结婚,“蜗居”一族期盼马上有房,艺人祈
中国航空工业供销总公司原党委副书记康庆生,自幼便为父亲的革命活动站岗放哨,在人生的征途中父子俩遇到各种艰难险阻,但革命意志坚定不移,始终为党的事业奋斗不已。最近他向
我国的法学人才培养模式,是以高中为起点,包括法学本科、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学生在取得相应的学位后,即可进入工作岗位,不需要经过专门的职业技能培训阶段。其中,硕士
对于大学生创业,国家给予政策优惠、资金扶持、能力指导等各方面的支持、自主创业成为很多将毕业或毕业大学生的选择。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创业的法律风险却不会因为是大学生创业而开“绿灯”。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遭遇法律问题的事时有发生——  案例一:  四兄弟企业策划工作室是河南省2003年度大学生自主创业典型,这家企业的定位是“市场调研、营销策划、销售代理、长期顾问及企业CIS形象系统设计”。  200
一深秋,在瑞林镇的资料室里,偶遇《从梅江出发的天马》一书,翻之,心中一惊,素不知此间僻壤,竟是清朝维新派代表人物陈炽的故里。随便翻开瑞金任何一份历代文人名士的名录,陈
20世纪西方法哲学的发展以法律实证主义和自然法学之间的论战为动力,而其核心话题便是法律和道德的分离命题。也即,法律的核心要素究竟为何?道德是否是法律的内容?自然法学者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哈特在1961年《法律的概念》一书中首次明确提出“内在观点”理论。通过“内在观点”作为桥梁,传统法律实证主义所强调的服从也就完成了向义务的转变。在与德沃金的论战中,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