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酷热的夏季来临,游泳成了助宝宝降温避暑的活动,一些婴幼儿游泳馆、露天游泳场都是家长们为宝宝选择的纳凉之地。但是近年来因游泳而发生的事故频频出现,如溺水、疾病感染等,所以家长们选择给宝宝游泳时不可大意,了解相关知识做好安全防范尤为重要。
婴儿游泳要谨慎
有些家长会带出生不久的新生儿去医院或是专业的游泳馆去游泳,有研究表明游泳能激发婴儿的阿潜能,强化宝宝自身具有的屏气能力,对身体发育也有益处。从小培养宝宝游泳,可以减少宝宝对水的恐惧,也能减少溺水事故的发生。但是婴儿期的宝宝还比较脆弱敏感,家长在陪护时应更加谨慎。
儿童游泳那些事儿
与婴儿相比,儿童自主能力增强往往难以控制,在游泳时家长不能因为孩子大了就掉以轻心。安全第一,必须有一个安全的环境,游泳教练和家长的视线不能远离孩子,家长最好跟孩子一起观看相关视频或书籍,学习一些水性安全基本常识和急救措施,不至于事发后乱了手脚。那儿童游泳,需要防哪些?
1、防抽筋
下水前热身运动做得不够,加上长时间浸泡在水中,很容易造成肌肉过于紧缩而引起抽筋。所以下水前应让孩子进行热身,做足准备再慢慢下水。如果发现孩子腿部抽筋,家长不要慌乱,立即让孩子上岸,帮助孩子按摩抽筋的部位,还可以热敷减缓疼痛。
2、防感染
游泳后孩子容易留下一些后遗症,如结膜炎、中耳炎、头疼、呕吐等症状,家长要提前做好预防准备。游泳时给孩子佩戴好眼镜、鼻塞耳塞,备一瓶氯霉素眼药水,如果游泳后孩子眼睛感到不适,及时清洗,滴一两滴眼药水,减少感染结膜炎的机会;每次游泳后,要为孩子清理耳朵内的积水。用干净的棉签擦干,以免孳生细菌导致外耳道炎。孩子如果不慎呛到不干净的水,还容易造成呼吸道感染。发现孩子呛水后,不要同时捏住两边鼻孔用力擤鼻子,这样会造成细菌或病菌进入中耳或鼻窦,应当将手心对准进水一侧耳道,尽量把耳朵堵严实,然后把头歪向同侧,接着迅速把手移开,水就会被吸出来。游泳时戴好耳塞,可以阻止耳朵进水,减少感染的几率。
3、防溺水
孩子下水前,先观察游泳池周围是否有安全网或者防范儿童的安全锁,家长要教会孩子看游泳池内的标记,以免孩子误入深水池内。在室内游泳池,家长要确保孩子在视线范围内,避免孩子因玩耍兴奋误入深水区,如果发现孩子有身体不适,应立即让孩子上岸,确保安全。
细心谨慎的家长不妨普及一下溺水急救措施,意外一旦发生,往往是分秒必争的生死战,安全问题重在防护,应急知识早知道不致临危失措。
溺水急救措施
发现孩子溺水,迅速将孩子捞起,看孩子有没有反应,如果有反应,清理口鼻杂物,立即拍背按压,或用双手抓住孩子腹部高举过头,使其腰背部向上扬、头脚下垂,同时双手不停地振动,尽量把呼吸道中的水自然地流出。也可将孩子腹部俯卧在自己的肩上,头脚下垂,同时不停地跑动,把腹腔或气道里的水排出,以此畅通气道,减轻缺氧。
如果宝宝呼吸停止,迅速疏通呼吸道,让孩子仰卧,把下巴稍稍抬起,开放气道,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具体方法是捏住孩子鼻孔,深吸气,口对着孩子的口吹气,吹气量要大,每分钟吹15到20次。
如果宝宝心跳停止,立即让宝宝仰卧,用拳头轻叩心前区1到2次,双手重叠掌根放在两个乳头连线的中点和胸骨交界处,视孩子年龄大小可进行单掌按压或是双掌按压。按压时双臂绷直,每分钟按压80到100次,直到能够摸到患者颈动脉搏动时停止。还可以每按压心脏7到8次,向肺内吹气1次,有人帮助的话可按压心脏4到5次,就向肺内吹气1次,这样效果更好。
家长注意对孩子进行急救的同时,不要忘记呼叫120。
下水前先检查水质是否干净,泳池的水温和室温也是关键,一般来说,在夏季室温保持在26℃左右,水温控制在36℃左右。
新生儿脐部如果还未脱落,必须贴防水护脐贴,在游泳完毕后要对脐部进行消毒保护。
在给宝宝套脖圈前,检查是否漏气,安全扣是否结实。长时间使用脖圈可能会伤害宝宝的颈椎,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不用脖圈,家长和宝宝一起下水,双手拖着宝宝的屁股或抱着腋下,和宝宝享受亲子游的快乐。
游泳时间不宜过长,新生儿游泳时间最好不超过十分钟,慢慢长大后可以延长至二十分钟。游泳次数不宜频繁,两次间隔在三天左右。
温馨提示
如果宝宝身体状况不好,如感冒、发烧,湿疹或者皮肤有伤口等,不宜带宝宝游泳。刚打完疫苗的宝宝最好在24小时以后才能游泳。小宝宝的骨胳与运动神经的协调能力尚未成熟,父母不可让宝宝独自呆在浴盆里,以免宝宝溺水。
细心谨慎的家长不妨普及一下溺水急救措施,意外一旦发生,往往是分秒必争的生死战,安全问题重在防护,应急知识早知道不致临危失措。
婴儿游泳要谨慎
有些家长会带出生不久的新生儿去医院或是专业的游泳馆去游泳,有研究表明游泳能激发婴儿的阿潜能,强化宝宝自身具有的屏气能力,对身体发育也有益处。从小培养宝宝游泳,可以减少宝宝对水的恐惧,也能减少溺水事故的发生。但是婴儿期的宝宝还比较脆弱敏感,家长在陪护时应更加谨慎。
儿童游泳那些事儿
与婴儿相比,儿童自主能力增强往往难以控制,在游泳时家长不能因为孩子大了就掉以轻心。安全第一,必须有一个安全的环境,游泳教练和家长的视线不能远离孩子,家长最好跟孩子一起观看相关视频或书籍,学习一些水性安全基本常识和急救措施,不至于事发后乱了手脚。那儿童游泳,需要防哪些?
1、防抽筋
下水前热身运动做得不够,加上长时间浸泡在水中,很容易造成肌肉过于紧缩而引起抽筋。所以下水前应让孩子进行热身,做足准备再慢慢下水。如果发现孩子腿部抽筋,家长不要慌乱,立即让孩子上岸,帮助孩子按摩抽筋的部位,还可以热敷减缓疼痛。
2、防感染
游泳后孩子容易留下一些后遗症,如结膜炎、中耳炎、头疼、呕吐等症状,家长要提前做好预防准备。游泳时给孩子佩戴好眼镜、鼻塞耳塞,备一瓶氯霉素眼药水,如果游泳后孩子眼睛感到不适,及时清洗,滴一两滴眼药水,减少感染结膜炎的机会;每次游泳后,要为孩子清理耳朵内的积水。用干净的棉签擦干,以免孳生细菌导致外耳道炎。孩子如果不慎呛到不干净的水,还容易造成呼吸道感染。发现孩子呛水后,不要同时捏住两边鼻孔用力擤鼻子,这样会造成细菌或病菌进入中耳或鼻窦,应当将手心对准进水一侧耳道,尽量把耳朵堵严实,然后把头歪向同侧,接着迅速把手移开,水就会被吸出来。游泳时戴好耳塞,可以阻止耳朵进水,减少感染的几率。
3、防溺水
孩子下水前,先观察游泳池周围是否有安全网或者防范儿童的安全锁,家长要教会孩子看游泳池内的标记,以免孩子误入深水池内。在室内游泳池,家长要确保孩子在视线范围内,避免孩子因玩耍兴奋误入深水区,如果发现孩子有身体不适,应立即让孩子上岸,确保安全。
细心谨慎的家长不妨普及一下溺水急救措施,意外一旦发生,往往是分秒必争的生死战,安全问题重在防护,应急知识早知道不致临危失措。
溺水急救措施
发现孩子溺水,迅速将孩子捞起,看孩子有没有反应,如果有反应,清理口鼻杂物,立即拍背按压,或用双手抓住孩子腹部高举过头,使其腰背部向上扬、头脚下垂,同时双手不停地振动,尽量把呼吸道中的水自然地流出。也可将孩子腹部俯卧在自己的肩上,头脚下垂,同时不停地跑动,把腹腔或气道里的水排出,以此畅通气道,减轻缺氧。
如果宝宝呼吸停止,迅速疏通呼吸道,让孩子仰卧,把下巴稍稍抬起,开放气道,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具体方法是捏住孩子鼻孔,深吸气,口对着孩子的口吹气,吹气量要大,每分钟吹15到20次。
如果宝宝心跳停止,立即让宝宝仰卧,用拳头轻叩心前区1到2次,双手重叠掌根放在两个乳头连线的中点和胸骨交界处,视孩子年龄大小可进行单掌按压或是双掌按压。按压时双臂绷直,每分钟按压80到100次,直到能够摸到患者颈动脉搏动时停止。还可以每按压心脏7到8次,向肺内吹气1次,有人帮助的话可按压心脏4到5次,就向肺内吹气1次,这样效果更好。
家长注意对孩子进行急救的同时,不要忘记呼叫120。
下水前先检查水质是否干净,泳池的水温和室温也是关键,一般来说,在夏季室温保持在26℃左右,水温控制在36℃左右。
新生儿脐部如果还未脱落,必须贴防水护脐贴,在游泳完毕后要对脐部进行消毒保护。
在给宝宝套脖圈前,检查是否漏气,安全扣是否结实。长时间使用脖圈可能会伤害宝宝的颈椎,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不用脖圈,家长和宝宝一起下水,双手拖着宝宝的屁股或抱着腋下,和宝宝享受亲子游的快乐。
游泳时间不宜过长,新生儿游泳时间最好不超过十分钟,慢慢长大后可以延长至二十分钟。游泳次数不宜频繁,两次间隔在三天左右。
温馨提示
如果宝宝身体状况不好,如感冒、发烧,湿疹或者皮肤有伤口等,不宜带宝宝游泳。刚打完疫苗的宝宝最好在24小时以后才能游泳。小宝宝的骨胳与运动神经的协调能力尚未成熟,父母不可让宝宝独自呆在浴盆里,以免宝宝溺水。
细心谨慎的家长不妨普及一下溺水急救措施,意外一旦发生,往往是分秒必争的生死战,安全问题重在防护,应急知识早知道不致临危失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