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的选择苦难

来源 :群文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xiaochengcf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由选择——个人声明》一书是美国学者米尔顿·弗里德曼和罗斯·弗里德曼合作的著作,是传承亚当斯密古典自由主义经济学传统的著作。我个人认为这本书是献给始终执着于懂得并且肯与执著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的人,献给所有自由选择苦难生活的人,而对于任何仁慈的“家长”和习惯替别人做最好的决定的专家,我想还是请他们尽可能请远离此书为妙。
  该书的内容主要包括:市场的力量,控制的专横,危机的剖析,从摇篮到坟墓,天生平等,学校的问题在哪里,谁保护消费者,谁保护工人,通货膨胀的医治,潮流在转变等内容。作者先是对于自由选择的市场、控制的国家等等进行了分析,并且对1933年发生的大危机进行了深刻地反省,批评了福利经济学者们盛赞的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制度。在此基础上,作者针对美国主要的几个问题,其中包括教育改革、消费者待遇、弱势的工人、通货膨胀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当然所有的问题都是建立在对于自由选择这一根本性原则的坚持之上的。
  教育凭单的改革
  弗里德曼认为:教师、管理人员和联邦政府官员们同别人并没有什么两样。他们可能也是家长,衷心的希望有一个好的教育体制。然而,作为教师、学校管理人员和联邦政府官员,他们的利益与他们作为家长的利益和他们所教的孩子的家长的利益是不同的。他们的利益是靠更大的集权化和官僚化来增加的。尽管这与家长的利益并不一致,然而,他们的利益确实是通过削弱家长的权力来增进的。
  他曾经论述说一种能够取得较大进展的、把知识带回课堂的办法是,给予所有家长以较大的控制孩子教育的权力。就像我们中间那些高薪阶层的人们现在实际上具有的那样。这样做,对于那些目前处于最为不利的地位的父母,尤其重要。比起别人来,父母总是更关心自己子女的教育,也更清楚自己的子女的能力和需要。社会改革主义者,特别是教育改革主义者,总是自以为是的认为,父母,特别是那些贫穷的、受过很好教育的父母,不关系自己子女的教育,而且不具有为自己的子女选择教育的能力。这纯粹是无稽之谈。
  如果你们不要我们为你的孩子出教育费,那你将会得到一张凭单,用这凭单你可以为孩子在某一得到政府批准的学校上学交纳一定金额的学费。
  在美国,凭单计划所体现的原则,正好同退伍军人领取教育津贴的原则一样。退伍军人可以得到一张只能用于教育的凭单。他可以拿这份钱随便挑选学校,只要这所学校符合政府所规定的某些标准。
  当前。唯一最有可能代替地方公立学校的是教会学校。因为只有教会能够大规模的资助学校教育,而只有得到资助的学校教育才能与“免费”学校教育相竞争。(试图出售别人丢掉的产品!)凭单计划将提供各种各样的替代物,如果它们不被政府“批准”所要求的极其死板僵硬的标准扼杀掉的话。人们在公立学校之间的选择机会将会大大增加。公立学校的规模将由它吸引顾客的数目来决定,而不是由政府当局划定的地理界线或分配学生数额来决定。
  一、宗教和政府问题。目前与教会有关系的学校可以通过把自己划分为两部分来达到政府所要求的条件:一部分与宗教无关。是独立的学校,可以接受凭单;另一部分带有宗教性质,主要组织课外活动和星期日活动,由家长或教会直接提供资金。
  要强调的是,凭单领取的是家长,而不是学校。
  作者确实认为,目前惩罚不把孩子送到公立学校的家长的做法,违背了第一号修正案的精神。公立学校也在传授宗教,只不过不是信奉了哪一个神的正式宗教,而是一整套价值观念和信仰,但这实际上已经构成了一种宗教。目前的做法剥落了一些家长的宗教信仰自由,他们不相信公立学校传授的那种宗教,但却不得不为自己的子女接受这种宗教教育交纳学费,而要让孩子逃避这种宗教教育则必须花更多的钱。
  二、财政耗费。由于要为大约10%的目前正上教会学校或其他私立学校的孩子们提供凭单,因而会增加纳税人为整个中小学教育所付的钱。其实,这只对那些忽视把孩子送到非公立学校的家长所受的歧视的人才成为“问题”。凭单计划的普遍实行将结束那种用税金来教育一部分儿童,而不管其他儿童的不平等现象。
  三、欺骗的可能性。我们的回答是应该把凭单的使用范围限制在已经得到政府批准的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只允许在这类学校中将它兑换成现金。
  四、种族问题。由于持有凭单的人可以自由选择学校,这就有可能增加校园内的种族隔离和阶级隔离,从而加剧种族冲突,而形成一个日益分裂和等级更加分明的社会。
  最后。作者总结说:一个社会把平等——即所谓结果均等——放在自由之上,其结果是既得不到平等,也得不到自由。使用强力达到平等将毁掉自由,而这种本来用于良好目的的强力,最终将落到那些用它来增进自身利益的人们的手中。另一方面,一个把自由放在首位的国家,最终作为可惜的副产品,将得到更大的自由和更大的平等。尽管更大的平等是副产品,但它并不是偶然得到的。一个自由的社会将促使人们更好的发挥他们的精力和才能,以追求自己的目标。它组织某些人专横的压制他人。它不阻止某些人取代特权地位,但只要有自由,就能阻止特权地位制度化,使之处于其他有才能、有野心的人的不断攻击之下。自由意味着多样化,也意味着流动性。它为今日的落伍者保留明日变为特权者的机会,而且在这一过程中,使从上到下的几乎每个人都享有更为圆满和富裕的生活。假如美国有一天屈服于集体主义,屈服于政府对我们生活各个方面的管制,那将不是因为社会主义者在论战中取得了胜利,而是因为工资和物价管制。
其他文献
《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以下简称《救助管理办法》)自2003年8月1日至今实施近六年来,已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在新形势下,城市流浪乞讨又呈现出许多新的问题,亟待我们去认真思考。  根据威廉·N·邓恩的公共政策系统理论,本文试图从三个方面系统阐述应对新形势下城市流浪乞讨问题的对策。    一、加强《救助管理办法》的立法及配套法律建设    (一)适当放宽救助对象的条件。如外出偶遇
期刊
自“大兴网络文明之风”活动开展以来,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引领网络文明建设的旗帜日益深入人心,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树网络新风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迫切要求。广大青少年。尤其是大学生群体的网络素养不断提高,大学生网络行为日益理性化、文明化,这有力的促进了网络社会的健康发展。但与此同时,网络文明意识欠缺的现象在我国大学生群体中仍十分常见,这极大地污染了网络环境,从长远来看,十分不利于良好网络秩序的形成以及和谐
期刊
诗歌是高度精巧地运用语言的艺术。中国古典诗歌面对“言不尽意”的矛盾选择了一条积极的道路:“巧妙地利用‘言不尽意’带来的积极效果,有意识地使艺术语言含蓄有致,尽量增加‘言外之意’的信息量,为欣赏者的情感想象和联想等心理机制的积极活动提供广阔空间”。中国古典诗歌善于写景抒情,以写景烘托气氛或造出意境,追求言已尽而意未尽的效果,让人有无限的遐想空间,这种特点的出现与古代汉语在描述事物时所带有的模糊性、含
期刊
讲到现代文学的发端,就不可避免地要提到“现代性”一词以及它所蕴含的意义。西方文论倾向于认为现代性发生的过程就是精神世界“世俗化”的过程,即人们不再寄希望于宗教彼岸,而渐渐开始关注此岸的世俗世界。陈嘉明把这种过程解释为理性在逐渐苏醒,宗教在逐渐退出世俗领域的过程。哲学家福柯近一步解释说这个世俗化过程的本质就是一个质疑的过程,简单的说就是理性复苏,人们开始审视自己和所处的世界,渐渐开始对既定的价值观和
期刊
从音乐活动角度考察宫廷音乐,一个重要的视角是对音乐进行分类。自汉以来,人们就开始尝试对秦汉迄隋唐的宫廷音乐类别进行分类,进而去了解和认识不同朝代宫廷音乐的特点。  据《后汉书》刘昭注,蔡邕《礼乐志》将东汉明帝时的宫廷音乐分为四类,此即历代乐志中提到的“汉乐四品”:一、大予乐,主要为郊祀、宗庙、食举等礼仪中所用乐;二、周颂雅乐,主要为辟雍、飨射、六宗、社稷等仪式中用乐;三、黄门鼓吹,主要用于天子宴乐
期刊
今年以来,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尤其是对于即将面临就业的大学生来说,更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当今这样一个“毕业即失业”的尴尬局面呢?已产生共识的是,自去年开始的金融危机与近些年毕业生数量不断趋增是导致目前就业困难的重要影响因素。但是,据一些调查结果看,目前很多单位岗位空缺,招不到合适的人,这就意味着并非是绝对的供大于求。那么,除了上面那些客观方面的因素
期刊
威廉·华兹华斯(William Wordsworth,1770—1850)是英国十九世纪浪漫主义运动的创始人和湖畔派的主要代表。华兹华斯在诗歌创作上摒弃了十八世纪诗歌风格上的因袭和滥调,采用民间朴素、生动的语言来直接表达感情。他尤其擅长歌颂优雅恬静的自然景物,喜爱描绘在大自然中活动的普通人形象。他的诗歌格调清新、形象生动、语言质朴,对英国诗坛的变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享有“自然诗人”的美誉。其著名诗
期刊
纳粹发动的对超过600万犹太人的大屠杀是人类有史以来最惨无人道的罪行,纳粹政权也因此被历史学家视为人类历史上邪恶政权的代表。种族理论是纳粹意识形态的中心,纳粹上台之后立即就开始打造自己理想的“种族帝国”。《绝育法》正是纳粹种族理论的首次实践。    一、《绝育法》颁布的背景:种族主义和纳粹一体化    种族主义根植于种族歧视,在欧洲有着漫长而丑恶的历史。然而纳粹种族主义却与传统的种族歧视有着明显的
期刊
消费社会里,身体被波德里亚誉为‘最美的消费品’。身体消费中女性身体的消费无疑充当了主角。我们在广告中消费了女性身体所带来的美丽和色情的幻想。在娱乐节目中,女性身体和性别特质更是人们眼中上好的舆论话题。  在后现代消费语境下,身体充满了文化消费意味。在充分享有经济发展和科技发达带来的便利和好处的同时,我们不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环境,提高了生活质量,而且改造了我们的身体,我们开始自觉地塑造我们的身体。中
期刊
一、肖邦生平及历史背景    肖邦从小就喜爱波兰的民间歌曲和民族音乐。在老师爱尔斯涅尔和朋友们的鼓励下,他立志以创造波兰民族音乐为己任。肖邦的音乐创作实际上与波兰特定的历史社会境况和社会心理有着深刻的联系。肖邦正是在波兰民族解放运动和民族文化运动的思想影响下成长起来,并以他的大量作品表现出祖国人民的炽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和对于沙皇俄国残暴统治的强烈反抗。  青年时代的肖邦,在思想上深受以密茨凯维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