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长期的写作教学过程中,我发现班上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弟较多,再加上他们家庭条件等的限制,写作习惯较差,文章干涩无味,阅读面狭窄。所以慢慢地引导他们多看书并做读书笔记,多观察生活写日记。长此以往,他们的写作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改观。
【关键词】日记读记;写作;外来务工人员子弟;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由于外来务工人员子弟长期辗转求学,再加上家里条件限制,他们中的大多数没能养成长期阅读和写作的好习惯。借此次课题研究,我发现引导他们写观察笔记、日记、读书笔记,是提高写作能力的方法之一。可单设,“三合一”或“二合一”也可以。在不断坚持“写”的过程中,他们就可以发现自己写作水平的提高。教师可以用定期抽查、摘抄展览等方法以促进之。
郎平除了排球技术家喻户晓外,她的日记是较有名气的。她自己承认,她是在教练的“逼迫”下,才逐渐养成习惯的。她说,“通过记日记,帮助自己整理思想,调节心理,提高训练水平,总结比赛经验”。“在日记中,我还注意记下自己对社会的观察、分析,达到开阔视野、积累知识的目的,帮助自己提高认识社会、了解社会的能力。”“我还把记日记作为提高自己文字水平和逻辑思维能力的一种手段。”“我从它那里得到许多教益”。十年坚持写下来,日记成了她“最知心的朋友”。
现在的大多数外来务工人员子弟,由于家长工作繁忙无暇顾及他们的学习及生理、心理变化,长此以往,他们也不愿把自己的日记对家长、老师公开。教师怎么才能知道他们写没写、写多少、写得怎么样呢?我是这样做的:我尊重他们的决定,让他们自己翻页,我只看其大概(是不是日记,文面怎样,记的量如何),不阅其详。同学们反映这样的“检查督促”可以理解和接受。
很多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反映,“通过写日记,我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有所增强”。写读书笔记可以积累资料,掌握信息。刘伯承将军曾指出:“每天写日记,把经历的重要事情、感受记下来,可以备忘,还可以锻炼思想的条理性,提高写作能力。”许多作家的日记稍加整理即成成型作品。观察笔记更是学习写作者特别是作家、一些科学家须臾不可离的。这些道理,不必赘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是至理名言。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写作的基础。”(1)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弟乃至于对所有学生来说,阅读包括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现在外来务工人员子弟阅读与写作的情形怎样呢?“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是得益于课外看书。”(2)我也问过不少文章写得较好的同学,也是这样说的。恐怕许多同行都有相同体验。从这里至少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课外阅读是不可忽视的。
可以同学校图书室配合,主动地、有意识地给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借些书,多给他们讲课外阅读的好处,我向他们介绍、推荐一些书目。通过大量阅读,外来务工人员子弟都反映说“开阔了视野”,“作了读书笔记,对我们的写作有很大的帮助”,“丰富了我们的词汇,提高了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许多同学“在阅读的同时,把许多好的词语记录下来”,“同学们可以学习中外一些文学名家的写作方法,丰富自己的想象力,开拓思路,并在自己的文章中加以运用”。这样做的结果,大家都反映“这种方法收获最大”。有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写道:“从前我不注重课外阅读,现在我比较爱读课外读物了,因为它不仅能开阔我们的视野,扩大知识面,而且我们能够从那些好的文章中汲取更多更丰富的营养。”这确是深有体会的经验之谈。
因为经常代有些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借阅图书,所以了解了他们大多数同学的阅览习惯。有文学期刊及其他各类刊物,主要还是围绕中考的几大名著,如《水浒传》、《鲁滨逊漂流记》、《格列佛游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有的同学也会借些杂志如《读者》、《青年文摘》、《报刊精粹》等。我经常鼓励他们多读多看,不拘泥于什么形式什么书,乃至于他们去借些故事会等也表扬。到了初二,他们自己都已经懂得利用阅览室、图书馆的条件,有的同学到图书馆找书也已轻车熟路了。
我赞成“语文”既是“语言文字”,又是“语言文学”的解释。把“文学写作”与“一般文章写作”加以区分是对的,“作文课的要求应该放在通顺、朴素、准确、正确上面。作文课的目标绝不是当文学家。至于文字美不美,根本不应该是对全体学生的要求”无疑是对的。但文学是运用语言文字反映社会生活的艺术,一个民族语言文字运用成就的最高标志无疑是这个民族的文学。从实践上看,一个人如果语言功底深厚,恐怕至少不是从爱好文学而奠定其根基的,许多现在从事行政、公文写作、有关经济应用文方面的写作造诣较高的国家工作人员,就是有力的证明。所以,把“文学写作”和“一般文章写作”的本来联姻关系人为地一扫而光,我是不赞成的。爱好本源于兴趣。只要形成了较丰富的文学写作功底,一切文体写作的挥洒自如是毫不足虑的。随着时间的推移、阅历的加深、理解及把握的准确并进而有所创新都是意料之中的。马克思、恩格斯对艺术特别是对文学的爱好以及他们的博学多识、著作丰硕是最有力的证明。
在长期的日记读记训练下,慢慢地有些外来务工人员子弟主动请我阅读他们的私密日记,慢慢地我就能收到一篇篇情真意切、充满新意的文章。我也由此更深刻地认识到写日记的过程既是认识世界,也是认识自己的过程。在这些外来务工人员子弟的身上我发现,写作的过程不仅是认识自己的过程,而且是受教育的过程。我尽力用日记读记这把“锄头”为这些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心田上美好的幼苗松土培土,用这把“锄头”清除他们心田上的杂草。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叶圣陶谈中小学作文[N].教育文摘,1986-9-28.
[2]余心言.学生作文应当在课堂上完成[J].人民教育,1986(4)。
作者简介:吴菁(1984-),女,福建惠安人,大学本科学历,中学二级教师,现任教于福建省晋江市阳溪中学,研究方向:语文教学
(编辑:龙贤东)
【关键词】日记读记;写作;外来务工人员子弟;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由于外来务工人员子弟长期辗转求学,再加上家里条件限制,他们中的大多数没能养成长期阅读和写作的好习惯。借此次课题研究,我发现引导他们写观察笔记、日记、读书笔记,是提高写作能力的方法之一。可单设,“三合一”或“二合一”也可以。在不断坚持“写”的过程中,他们就可以发现自己写作水平的提高。教师可以用定期抽查、摘抄展览等方法以促进之。
郎平除了排球技术家喻户晓外,她的日记是较有名气的。她自己承认,她是在教练的“逼迫”下,才逐渐养成习惯的。她说,“通过记日记,帮助自己整理思想,调节心理,提高训练水平,总结比赛经验”。“在日记中,我还注意记下自己对社会的观察、分析,达到开阔视野、积累知识的目的,帮助自己提高认识社会、了解社会的能力。”“我还把记日记作为提高自己文字水平和逻辑思维能力的一种手段。”“我从它那里得到许多教益”。十年坚持写下来,日记成了她“最知心的朋友”。
现在的大多数外来务工人员子弟,由于家长工作繁忙无暇顾及他们的学习及生理、心理变化,长此以往,他们也不愿把自己的日记对家长、老师公开。教师怎么才能知道他们写没写、写多少、写得怎么样呢?我是这样做的:我尊重他们的决定,让他们自己翻页,我只看其大概(是不是日记,文面怎样,记的量如何),不阅其详。同学们反映这样的“检查督促”可以理解和接受。
很多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反映,“通过写日记,我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有所增强”。写读书笔记可以积累资料,掌握信息。刘伯承将军曾指出:“每天写日记,把经历的重要事情、感受记下来,可以备忘,还可以锻炼思想的条理性,提高写作能力。”许多作家的日记稍加整理即成成型作品。观察笔记更是学习写作者特别是作家、一些科学家须臾不可离的。这些道理,不必赘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是至理名言。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写作的基础。”(1)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弟乃至于对所有学生来说,阅读包括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现在外来务工人员子弟阅读与写作的情形怎样呢?“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是得益于课外看书。”(2)我也问过不少文章写得较好的同学,也是这样说的。恐怕许多同行都有相同体验。从这里至少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课外阅读是不可忽视的。
可以同学校图书室配合,主动地、有意识地给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借些书,多给他们讲课外阅读的好处,我向他们介绍、推荐一些书目。通过大量阅读,外来务工人员子弟都反映说“开阔了视野”,“作了读书笔记,对我们的写作有很大的帮助”,“丰富了我们的词汇,提高了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许多同学“在阅读的同时,把许多好的词语记录下来”,“同学们可以学习中外一些文学名家的写作方法,丰富自己的想象力,开拓思路,并在自己的文章中加以运用”。这样做的结果,大家都反映“这种方法收获最大”。有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写道:“从前我不注重课外阅读,现在我比较爱读课外读物了,因为它不仅能开阔我们的视野,扩大知识面,而且我们能够从那些好的文章中汲取更多更丰富的营养。”这确是深有体会的经验之谈。
因为经常代有些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借阅图书,所以了解了他们大多数同学的阅览习惯。有文学期刊及其他各类刊物,主要还是围绕中考的几大名著,如《水浒传》、《鲁滨逊漂流记》、《格列佛游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有的同学也会借些杂志如《读者》、《青年文摘》、《报刊精粹》等。我经常鼓励他们多读多看,不拘泥于什么形式什么书,乃至于他们去借些故事会等也表扬。到了初二,他们自己都已经懂得利用阅览室、图书馆的条件,有的同学到图书馆找书也已轻车熟路了。
我赞成“语文”既是“语言文字”,又是“语言文学”的解释。把“文学写作”与“一般文章写作”加以区分是对的,“作文课的要求应该放在通顺、朴素、准确、正确上面。作文课的目标绝不是当文学家。至于文字美不美,根本不应该是对全体学生的要求”无疑是对的。但文学是运用语言文字反映社会生活的艺术,一个民族语言文字运用成就的最高标志无疑是这个民族的文学。从实践上看,一个人如果语言功底深厚,恐怕至少不是从爱好文学而奠定其根基的,许多现在从事行政、公文写作、有关经济应用文方面的写作造诣较高的国家工作人员,就是有力的证明。所以,把“文学写作”和“一般文章写作”的本来联姻关系人为地一扫而光,我是不赞成的。爱好本源于兴趣。只要形成了较丰富的文学写作功底,一切文体写作的挥洒自如是毫不足虑的。随着时间的推移、阅历的加深、理解及把握的准确并进而有所创新都是意料之中的。马克思、恩格斯对艺术特别是对文学的爱好以及他们的博学多识、著作丰硕是最有力的证明。
在长期的日记读记训练下,慢慢地有些外来务工人员子弟主动请我阅读他们的私密日记,慢慢地我就能收到一篇篇情真意切、充满新意的文章。我也由此更深刻地认识到写日记的过程既是认识世界,也是认识自己的过程。在这些外来务工人员子弟的身上我发现,写作的过程不仅是认识自己的过程,而且是受教育的过程。我尽力用日记读记这把“锄头”为这些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心田上美好的幼苗松土培土,用这把“锄头”清除他们心田上的杂草。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叶圣陶谈中小学作文[N].教育文摘,1986-9-28.
[2]余心言.学生作文应当在课堂上完成[J].人民教育,1986(4)。
作者简介:吴菁(1984-),女,福建惠安人,大学本科学历,中学二级教师,现任教于福建省晋江市阳溪中学,研究方向:语文教学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