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PBL教学法在中职外科教学中的教学效果。方法:以我省市某中职医学专业某年级的6个班级学生为调查对象,将6个班级按随机数字表的抽取方式分为A组和B组。A组班级在外科知识教学中应用常规教学方法,B组班级则融入PBL教学法,经过一年的教学后,比较两种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结果:B组班级在外科知识教学中融入PBL教学法后,该组学生的外科知识掌握程度及实践操作水准均显著提高,显著优于A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BL教学法在中职外科课程教学中的教学效果显著,可增加学生对外科知识的学习兴趣,缓解课堂教学氛围,进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实践操作水准,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中职外科教学 PBL教学法 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R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7-0250-02
在中职学校医学专业的学习过程中,外科课程的学习是较为重要的一个学习科目[1],且学习强度教大,主要通过知识讲解、技能操作来提高学生对外科知识的理解能力及操作水平[2]。PBL教学法是随着教学方法逐渐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主要根据每位学生为不同的主体,以问题为基础,老师为主导进行探索性学习[3]。本文研究中分析了PBL教学法在中职外科课程教学中的融入效果。具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6个班级中职医学专业的学生共计190名,其中男生有17名,女生有173名,平均年龄为(17.6±0.46)岁。A组3个班级共计98名,其中男生有10名,女生有88名,平均年龄为(17.5±0.87)岁;B组3个班级共计92名,其中男生有7名,女生有85名,平均年龄为(17.8±0.93)岁。对两组班级护理专业学生的性别、年龄进行统计分析,得知两组学生在性别、年龄比较中无显著性差异。
1.2方法
1.2.1常规教学方法,即教师选用系统讲解的方式为学生讲解具体的外科知识及实践技能操作,对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及技能水平进行定期考核。
1.2.2 PBL教学法,即外科学教师在外科课程教学中重视学生个体的特点并以学生为主体密切观察每一位主体的发展情况,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外科学教师起到主导、引导作用,以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为研究对象进行深层次的探讨,以共同解决疑惑,提高学生对外科知识的认知及掌握程度,不断加强学生的外科技能操作水平。在授课过程中将班级的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老师讲解完外科知识后让各小组的学生进行自由谈论操作技巧及难解问题,并互相模拟现场进行外科技能操作練习,其他同学指明操作学生的不足和操作优点,与此同时教师进行辅助指导。在学习期间,每个学生轮流担任组长,对本组情况进行监督。
1.3统计处理
利用相关统计软件分析本文中的所有数据,资料属于计数资料因此采用t检验,结果显示P<0.05,则表明两组数据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A组班级在外科课程教学中应用常规教学方法,B组班级在A组教学方法基础上融入PBL教学法,教学一段时间后,比较两组的教学效果。
从上表结果中可以得出,B组班级在外科知识教学中融入PBL教学法后,该组学生的外科知识掌握程度及实践操作水准均显著提高,显著优于A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外科知识是医学专业学生必须掌握和学习的一门学科,主要研究如何利用外科手术方法去解除病人的病原,从而使病人得到治疗。外科学和所有的临床医学一样,需要了解疾病的定义、病因、表现、诊断、分期、治疗、预后, 而且外科学更重视开刀的适应症、术前的评估与照顾、手术的技巧与方法、术后的照顾、手术的并发症与预后等与外科手术相关的问题。对于中职学校医学专业的学生而言,外科学是一门较难掌握的学科,而常规的教学方法难以解决学生在外科学习中的困惑。近年来,随着对外科教学效果重视程度的增加,如何提高外科课程教学效果备受关注。
本研究中为分析PBL教学在中职外科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将我校医学专业的6个班级平均分为A组与B组,分别对两组学生进行常规方法教学及PBL教学。结果得出,中职医学专业学生在外科课程学习中融入PBL教学后,学生的外科知识掌握程度及技能操作水准均显著提高,且优于常规教学组的学生。因此得出结论,PBL教学法在中职外科教学中的融入效果较佳,值得被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张海霞.CBL融合PBL在中职内科护理课堂应用的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6(2):146-147.
[2]赵旭.PBL教学法在中职外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科技信息,2011(88):226.
[3]梁美健.PBL教学法在中职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7(3):73.
作者简介:
苏小明(1984-),女,汉族,江西贵溪人,本科,职称:医药卫生类讲师,研究方向:外科护理教学方法探讨。
【关键词】中职外科教学 PBL教学法 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R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7-0250-02
在中职学校医学专业的学习过程中,外科课程的学习是较为重要的一个学习科目[1],且学习强度教大,主要通过知识讲解、技能操作来提高学生对外科知识的理解能力及操作水平[2]。PBL教学法是随着教学方法逐渐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主要根据每位学生为不同的主体,以问题为基础,老师为主导进行探索性学习[3]。本文研究中分析了PBL教学法在中职外科课程教学中的融入效果。具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6个班级中职医学专业的学生共计190名,其中男生有17名,女生有173名,平均年龄为(17.6±0.46)岁。A组3个班级共计98名,其中男生有10名,女生有88名,平均年龄为(17.5±0.87)岁;B组3个班级共计92名,其中男生有7名,女生有85名,平均年龄为(17.8±0.93)岁。对两组班级护理专业学生的性别、年龄进行统计分析,得知两组学生在性别、年龄比较中无显著性差异。
1.2方法
1.2.1常规教学方法,即教师选用系统讲解的方式为学生讲解具体的外科知识及实践技能操作,对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及技能水平进行定期考核。
1.2.2 PBL教学法,即外科学教师在外科课程教学中重视学生个体的特点并以学生为主体密切观察每一位主体的发展情况,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外科学教师起到主导、引导作用,以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为研究对象进行深层次的探讨,以共同解决疑惑,提高学生对外科知识的认知及掌握程度,不断加强学生的外科技能操作水平。在授课过程中将班级的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老师讲解完外科知识后让各小组的学生进行自由谈论操作技巧及难解问题,并互相模拟现场进行外科技能操作練习,其他同学指明操作学生的不足和操作优点,与此同时教师进行辅助指导。在学习期间,每个学生轮流担任组长,对本组情况进行监督。
1.3统计处理
利用相关统计软件分析本文中的所有数据,资料属于计数资料因此采用t检验,结果显示P<0.05,则表明两组数据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A组班级在外科课程教学中应用常规教学方法,B组班级在A组教学方法基础上融入PBL教学法,教学一段时间后,比较两组的教学效果。
从上表结果中可以得出,B组班级在外科知识教学中融入PBL教学法后,该组学生的外科知识掌握程度及实践操作水准均显著提高,显著优于A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外科知识是医学专业学生必须掌握和学习的一门学科,主要研究如何利用外科手术方法去解除病人的病原,从而使病人得到治疗。外科学和所有的临床医学一样,需要了解疾病的定义、病因、表现、诊断、分期、治疗、预后, 而且外科学更重视开刀的适应症、术前的评估与照顾、手术的技巧与方法、术后的照顾、手术的并发症与预后等与外科手术相关的问题。对于中职学校医学专业的学生而言,外科学是一门较难掌握的学科,而常规的教学方法难以解决学生在外科学习中的困惑。近年来,随着对外科教学效果重视程度的增加,如何提高外科课程教学效果备受关注。
本研究中为分析PBL教学在中职外科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将我校医学专业的6个班级平均分为A组与B组,分别对两组学生进行常规方法教学及PBL教学。结果得出,中职医学专业学生在外科课程学习中融入PBL教学后,学生的外科知识掌握程度及技能操作水准均显著提高,且优于常规教学组的学生。因此得出结论,PBL教学法在中职外科教学中的融入效果较佳,值得被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张海霞.CBL融合PBL在中职内科护理课堂应用的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6(2):146-147.
[2]赵旭.PBL教学法在中职外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科技信息,2011(88):226.
[3]梁美健.PBL教学法在中职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7(3):73.
作者简介:
苏小明(1984-),女,汉族,江西贵溪人,本科,职称:医药卫生类讲师,研究方向:外科护理教学方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