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乐教学含有丰富的德育内容,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是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中心展开的。此外音乐教材中还教育学生爱家乡,爱自然,爱学习,爱劳动,爱科学,树立远大理想,尊敬师长,团结友爱等。从多种角度帮助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
新课程强调德育在音乐学科的渗透,强调要改进教学方法,注重实践环节,增强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它赋予了我们历史的重任,我们就要对学生抱着一颗真诚的心去做好教育工作。教会学生学习,更重要的是教育学生怎样做人,把他们培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那么音乐教学怎样育人?
一、结合歌曲内容进行思想教育
歌曲以其鲜明的节奏、优美的旋律、丰富的和声、明了的歌词内容来表情达意。因而能直接触动学生的情感中枢、震撼学生的心灵,对学生的情感世界、思想情操、道德观念的感召和影响是很大的。因此,要让学生从歌曲中认识人生、认识真善美。
例如:在教学《劳动最光荣》时,让同学们观看多媒体画面的演示,看看动物是怎样劳动的,如:消息却是怎样劳动的?蜜蜂是怎样劳动的?观察自己的妈妈又是怎样劳动的?用小品来演示妈妈劳动的情景(妈妈做家务的劳动场面),我应该怎样做呢?让学生体验劳动的辛苦和劳动成果的快乐,教育孩子劳动最关荣。
二、在音乐欣赏课中感知思想内涵
新课程标准把听觉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认为音乐教学必须把发展学生的听觉、培养学生对音乐良好的感受能力,作为音乐教学的首要任务,作为进一步学习音乐其他方面技能的基础。可见听的重要性,而欣赏教学不单是听听音乐而已,而是要在教师的引导下,从有声的音乐中获得无生的情感体验,受到美的熏陶,从而提高学生对真善美与假恶丑的辨别能力。
例如:欣赏《快乐的一天》,同学们通过教材中提供的图画看到了一天的生活、学习。欣赏完后,问一问:你知道中国没解放以前,孩子们的生活是怎样的吗?也给几张《小白菜》的图片让同学看,老师简单的用讲故事的形式介绍画面的内容“在黑暗的旧社会,穷人的生活十分贫困,那时候有个小姑娘从小就死了娘……”,当老师用低沉的语调讲完后,教室里一片唏嘘声,让他们有一个对比,通过欣赏,激起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从而领悟到要珍惜时光,发奋学习,努力成才。欣赏《歌唱二小放牛郎》一曲时,结合今年抗战胜利六十五周年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起学生的爱国之情。欣赏教学时,要使学生身临其境,去享受欢乐,感受痛苦,去愤怒的谴责,去激情的歌唱。一旦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美妙的音乐世界,就能唤起他们爱国主义的感情,让他们感到劳动的自豪,学习生活的愉快,英雄行为的可敬可佩,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心灵的净化。
三、在潜移默化中感受教育
新课程音乐教程的思想教育内容广泛,因此要认真设计教学中的各个环节,使德育渗透在教学的全过程。不追求形式生硬说教,要见缝插针联系实际。把美誉与德育巧妙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既能通过美妙的歌声享受美的旋律、又能从歌曲中获得思想教育。
这种教学方法不是生硬的说教,而是“春雨润物,悄然渗透”。例如:歌曲《国旗国旗真美丽》,为什么国旗那么美丽呢?让学生讨论,老师最后把国旗的意义讲给学生听,激发同学们热爱国旗,热爱祖国。
四、多种教学手段渗透教育
游戏教学是孩子们最喜欢的一种教学方式,孩子们可以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来达到提高认识,辨别是非的能力。
例如:游戏《火车开了》在玩这个游戏时,一个同学扮演火车司机,其他同学扮演车厢里的客人,边唱边玩,正玩得高兴时,由于前面的同学太快,后面的同学跟不上掉队了,这个时候该怎样教育呢?我在教学中是这样做的:游戏暂停,问一问司机同学,后面的同学跟不上应该怎么办?而不是老师说司机你慢点,后面的同学跟不上。通过学生自己说出来慢一点,等等后面的同学,再问问为什么要照顾后面的同学?通过这样的游戏对其他同学也是一次很好的教育。知道不能只顾自己玩的开心,还要想到别的同学。
此外讲音乐故事,将古今中外音乐家传记,名人与音乐,趣闻轶事,作品珍闻等用故事形式讲给学生听或让学生讲,在学生细小的心灵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做律动、歌表演,也是儿童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特别受低年级同学的喜爱。他通过形体动作表现音乐,加深了对音乐作品理解,如把各民族音乐用这个弥足典型的舞蹈动作老表现,加深对民族音乐的理解和热爱。而集体舞表演更是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五、寓德育于教师自身形象中
一个献身于音乐教育事业的教师应当具有远大的理想、崇高的情操、丰富的知识、认真的态度,这将会对学生起着示范作用。教师整洁大方的衣着、自然端庄的教态、形象生动的语言、富有激情的歌唱、优美动听的琴声、准确娴熟的指挥、工整认真的板书都会时刻影响着学生,使学生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特别是教师的师爱品质、道德行为对学生一生都可能发生着影响,因此,必须从自我做起,平时严格要求自己,抓好个人师德修养,为人师表。
音乐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他可以通过生动、直观的感性途径去感染人、影响人,并将这种审美情感转化为理性认识,从而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使人的思想、道德情感得到净化和升华。二十一世纪需要的人才是:诚信、团结、合作、能力,愿我们大家为培养具有优良素质人才的道路,探索前进。
新课程强调德育在音乐学科的渗透,强调要改进教学方法,注重实践环节,增强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它赋予了我们历史的重任,我们就要对学生抱着一颗真诚的心去做好教育工作。教会学生学习,更重要的是教育学生怎样做人,把他们培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那么音乐教学怎样育人?
一、结合歌曲内容进行思想教育
歌曲以其鲜明的节奏、优美的旋律、丰富的和声、明了的歌词内容来表情达意。因而能直接触动学生的情感中枢、震撼学生的心灵,对学生的情感世界、思想情操、道德观念的感召和影响是很大的。因此,要让学生从歌曲中认识人生、认识真善美。
例如:在教学《劳动最光荣》时,让同学们观看多媒体画面的演示,看看动物是怎样劳动的,如:消息却是怎样劳动的?蜜蜂是怎样劳动的?观察自己的妈妈又是怎样劳动的?用小品来演示妈妈劳动的情景(妈妈做家务的劳动场面),我应该怎样做呢?让学生体验劳动的辛苦和劳动成果的快乐,教育孩子劳动最关荣。
二、在音乐欣赏课中感知思想内涵
新课程标准把听觉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认为音乐教学必须把发展学生的听觉、培养学生对音乐良好的感受能力,作为音乐教学的首要任务,作为进一步学习音乐其他方面技能的基础。可见听的重要性,而欣赏教学不单是听听音乐而已,而是要在教师的引导下,从有声的音乐中获得无生的情感体验,受到美的熏陶,从而提高学生对真善美与假恶丑的辨别能力。
例如:欣赏《快乐的一天》,同学们通过教材中提供的图画看到了一天的生活、学习。欣赏完后,问一问:你知道中国没解放以前,孩子们的生活是怎样的吗?也给几张《小白菜》的图片让同学看,老师简单的用讲故事的形式介绍画面的内容“在黑暗的旧社会,穷人的生活十分贫困,那时候有个小姑娘从小就死了娘……”,当老师用低沉的语调讲完后,教室里一片唏嘘声,让他们有一个对比,通过欣赏,激起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从而领悟到要珍惜时光,发奋学习,努力成才。欣赏《歌唱二小放牛郎》一曲时,结合今年抗战胜利六十五周年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起学生的爱国之情。欣赏教学时,要使学生身临其境,去享受欢乐,感受痛苦,去愤怒的谴责,去激情的歌唱。一旦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美妙的音乐世界,就能唤起他们爱国主义的感情,让他们感到劳动的自豪,学习生活的愉快,英雄行为的可敬可佩,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心灵的净化。
三、在潜移默化中感受教育
新课程音乐教程的思想教育内容广泛,因此要认真设计教学中的各个环节,使德育渗透在教学的全过程。不追求形式生硬说教,要见缝插针联系实际。把美誉与德育巧妙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既能通过美妙的歌声享受美的旋律、又能从歌曲中获得思想教育。
这种教学方法不是生硬的说教,而是“春雨润物,悄然渗透”。例如:歌曲《国旗国旗真美丽》,为什么国旗那么美丽呢?让学生讨论,老师最后把国旗的意义讲给学生听,激发同学们热爱国旗,热爱祖国。
四、多种教学手段渗透教育
游戏教学是孩子们最喜欢的一种教学方式,孩子们可以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来达到提高认识,辨别是非的能力。
例如:游戏《火车开了》在玩这个游戏时,一个同学扮演火车司机,其他同学扮演车厢里的客人,边唱边玩,正玩得高兴时,由于前面的同学太快,后面的同学跟不上掉队了,这个时候该怎样教育呢?我在教学中是这样做的:游戏暂停,问一问司机同学,后面的同学跟不上应该怎么办?而不是老师说司机你慢点,后面的同学跟不上。通过学生自己说出来慢一点,等等后面的同学,再问问为什么要照顾后面的同学?通过这样的游戏对其他同学也是一次很好的教育。知道不能只顾自己玩的开心,还要想到别的同学。
此外讲音乐故事,将古今中外音乐家传记,名人与音乐,趣闻轶事,作品珍闻等用故事形式讲给学生听或让学生讲,在学生细小的心灵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做律动、歌表演,也是儿童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特别受低年级同学的喜爱。他通过形体动作表现音乐,加深了对音乐作品理解,如把各民族音乐用这个弥足典型的舞蹈动作老表现,加深对民族音乐的理解和热爱。而集体舞表演更是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五、寓德育于教师自身形象中
一个献身于音乐教育事业的教师应当具有远大的理想、崇高的情操、丰富的知识、认真的态度,这将会对学生起着示范作用。教师整洁大方的衣着、自然端庄的教态、形象生动的语言、富有激情的歌唱、优美动听的琴声、准确娴熟的指挥、工整认真的板书都会时刻影响着学生,使学生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特别是教师的师爱品质、道德行为对学生一生都可能发生着影响,因此,必须从自我做起,平时严格要求自己,抓好个人师德修养,为人师表。
音乐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他可以通过生动、直观的感性途径去感染人、影响人,并将这种审美情感转化为理性认识,从而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使人的思想、道德情感得到净化和升华。二十一世纪需要的人才是:诚信、团结、合作、能力,愿我们大家为培养具有优良素质人才的道路,探索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