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首先要从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上入手,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运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让学生真正成为音乐课堂上的主人。
关键词:核心素养;音乐兴趣;方法;审美能力
我自从学校毕业后,一直任教于职业学校的专业音乐课教学工作,期间也有到初级中学和小学去支教的经历,给我的印象是,凡是中小学的音乐课都有这样一种现象,学生喜欢音乐,但不喜欢上音乐欣赏课。音乐欣赏课教学始终是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的,那么,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呢?在多年的课堂实践中,我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首先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
1、感受音乐,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在音乐欣赏课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感受音乐作品中所包含的各种美的因素,认识音乐中美的产生过程,在实践中如何运用这种美的规律,塑造类似的美。通过让学生感受音乐来了解乐心、喜心、怒心、敬心、爱心的不同的心情,引导学生欣赏美、创造美,以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
2、运用实践性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中重要的因素之一,它是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中采用的方式和手段,它一方面包括教师的教法,另一方面又包括了学生的学法。因此,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在音乐课教学中是至关重要的。在音乐教学中许多教师都是采用单一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过程缺乏艺术性和创造性,造成的后果就是有的学生喜欢音乐课,有的学生不喜欢音乐课,长此以往,务必会造成能力稍逊一筹的学生对音乐课的厌恶。学习《新课程标准》后,我尝试充分运用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发现法,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采用讲授法时我注重启发学生积极动脑;运用谈话法时注重因材施教;运用讨论法进行教学时,使学生更加的发挥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运用发现法时,使学生通过思考、讨论等途径自主实践,自行学习知识;这些方法的运用,既陶冶了学生的审美情感,又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更加调动了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热情。
二、转变教学方式,让学生成为音乐课的主人
当下音乐课上听、唱、动各环节几乎还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用固定的模式进行的,学生的学法还限于简单的模仿、被动的练习,音乐课枯燥无趣,鉴于此,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就成了教师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1 、改变评价方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学生对音乐怀有浓厚的兴趣时,才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新课程在内容上强调联系生活、联系社会、联系学生实际,在方法上强调探索、实践、活动,通过我在音乐教学方面对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探索和研究,让学生从被动变为主动的学习方式,给学生们的音乐课增添了生机和乐趣。新课标要求我们突破以前那种陈旧的评价方式,由单纯的教师评价学生,转向学生评价学生、学生评价作品、学生评价自我。活动结束后,教师要对学生的活动过程做出点评,尽量以鼓励性的评语为主,引导内向型的学生大胆的表现自己在音乐方面的技能,促进每位学生音乐方面能力的提高,尊重学生个性发展与程度差异,使每位学生获得均等的评价权利和成功的机会。此外,教师应为学生构建开放的课堂模式,让学生感受到学习音乐的乐趣,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音乐课堂中来,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综合素质,进而提高课堂的效率和质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但学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增强了他们对学习音乐的自信心。
2 、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音乐教师应有良好的人格和品行,学会尊重学生,并对学生充满爱心。面对不同的学生,教师要尽可能的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其次,音乐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个性,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只要是健康向上的,音乐教师就应该积极鼓励,让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独特个性的闪光点。再次,音乐老师应当尊重并引导好学生的情感,教师要善于利用机会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感情交流,多微笑,多鼓励,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
3、音乐教学要创设充满音乐美感的课堂教学气氛。音乐课堂教学应该采用灵活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音乐教师要多为学生提供参与各种音乐实践的机会,使他们在音乐活动中获得美感和享受,真正做课堂的主人。
三、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1、运用情感教学,体现审美教育
音乐的情感性表现在:它能使人心灵迸发出火花。人们常说:“音樂是语言的尽头”,也就是说音乐能够灵活、准确、细腻地直接表达人的内心情感世界,是人主观情感的一种审美体验。以音乐艺术为媒介,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是具有情感性特征的。
2、运用感知教学,体验审美教育
音乐“新课标”指出“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对美的感知和理解,是审美教育的核心,是审美的要点。”音乐美的表现存在于音乐艺术形象之中。没有美的形象就没有艺术。音乐形象产生的过程就是音乐实践、音乐学习、音乐创造的过程。如果没有对音乐艺术实践中音乐美的感知与理解,就无法实施审美教育。马克思曾说过:“对于不辨音律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是毫无意义的”。音乐教学的全部内容都离不开音乐听觉的感知与体验、分析与理解。音乐教学中学生所接触的不是纯理论知识,而是具体形象化的音乐作品、是动的音乐、是有生命的音乐、是有情感的音乐,必须在听的基础上有所真正的感知与体验时才能明白。
总之,这些音乐素养是需要我们音乐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一点一滴培养的,而对学生来说确实是终生受益的,为学生将来具有良好的审美观,价值观奠定基础。但是,音乐文化包罗万象,作为音乐教师的我们还要不断学习,不断提升,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雅辉,浅议初中音乐教学的开放教学模式[J],新课程(中学),2013,25(10):3.
【2】林和平,浅谈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改革学习,2013)(6).
关键词:核心素养;音乐兴趣;方法;审美能力
我自从学校毕业后,一直任教于职业学校的专业音乐课教学工作,期间也有到初级中学和小学去支教的经历,给我的印象是,凡是中小学的音乐课都有这样一种现象,学生喜欢音乐,但不喜欢上音乐欣赏课。音乐欣赏课教学始终是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的,那么,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呢?在多年的课堂实践中,我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首先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
1、感受音乐,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在音乐欣赏课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感受音乐作品中所包含的各种美的因素,认识音乐中美的产生过程,在实践中如何运用这种美的规律,塑造类似的美。通过让学生感受音乐来了解乐心、喜心、怒心、敬心、爱心的不同的心情,引导学生欣赏美、创造美,以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
2、运用实践性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中重要的因素之一,它是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中采用的方式和手段,它一方面包括教师的教法,另一方面又包括了学生的学法。因此,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在音乐课教学中是至关重要的。在音乐教学中许多教师都是采用单一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过程缺乏艺术性和创造性,造成的后果就是有的学生喜欢音乐课,有的学生不喜欢音乐课,长此以往,务必会造成能力稍逊一筹的学生对音乐课的厌恶。学习《新课程标准》后,我尝试充分运用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发现法,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采用讲授法时我注重启发学生积极动脑;运用谈话法时注重因材施教;运用讨论法进行教学时,使学生更加的发挥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运用发现法时,使学生通过思考、讨论等途径自主实践,自行学习知识;这些方法的运用,既陶冶了学生的审美情感,又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更加调动了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热情。
二、转变教学方式,让学生成为音乐课的主人
当下音乐课上听、唱、动各环节几乎还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用固定的模式进行的,学生的学法还限于简单的模仿、被动的练习,音乐课枯燥无趣,鉴于此,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就成了教师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1 、改变评价方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学生对音乐怀有浓厚的兴趣时,才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新课程在内容上强调联系生活、联系社会、联系学生实际,在方法上强调探索、实践、活动,通过我在音乐教学方面对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探索和研究,让学生从被动变为主动的学习方式,给学生们的音乐课增添了生机和乐趣。新课标要求我们突破以前那种陈旧的评价方式,由单纯的教师评价学生,转向学生评价学生、学生评价作品、学生评价自我。活动结束后,教师要对学生的活动过程做出点评,尽量以鼓励性的评语为主,引导内向型的学生大胆的表现自己在音乐方面的技能,促进每位学生音乐方面能力的提高,尊重学生个性发展与程度差异,使每位学生获得均等的评价权利和成功的机会。此外,教师应为学生构建开放的课堂模式,让学生感受到学习音乐的乐趣,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音乐课堂中来,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综合素质,进而提高课堂的效率和质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但学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增强了他们对学习音乐的自信心。
2 、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音乐教师应有良好的人格和品行,学会尊重学生,并对学生充满爱心。面对不同的学生,教师要尽可能的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其次,音乐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个性,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只要是健康向上的,音乐教师就应该积极鼓励,让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独特个性的闪光点。再次,音乐老师应当尊重并引导好学生的情感,教师要善于利用机会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感情交流,多微笑,多鼓励,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
3、音乐教学要创设充满音乐美感的课堂教学气氛。音乐课堂教学应该采用灵活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音乐教师要多为学生提供参与各种音乐实践的机会,使他们在音乐活动中获得美感和享受,真正做课堂的主人。
三、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1、运用情感教学,体现审美教育
音乐的情感性表现在:它能使人心灵迸发出火花。人们常说:“音樂是语言的尽头”,也就是说音乐能够灵活、准确、细腻地直接表达人的内心情感世界,是人主观情感的一种审美体验。以音乐艺术为媒介,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是具有情感性特征的。
2、运用感知教学,体验审美教育
音乐“新课标”指出“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对美的感知和理解,是审美教育的核心,是审美的要点。”音乐美的表现存在于音乐艺术形象之中。没有美的形象就没有艺术。音乐形象产生的过程就是音乐实践、音乐学习、音乐创造的过程。如果没有对音乐艺术实践中音乐美的感知与理解,就无法实施审美教育。马克思曾说过:“对于不辨音律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是毫无意义的”。音乐教学的全部内容都离不开音乐听觉的感知与体验、分析与理解。音乐教学中学生所接触的不是纯理论知识,而是具体形象化的音乐作品、是动的音乐、是有生命的音乐、是有情感的音乐,必须在听的基础上有所真正的感知与体验时才能明白。
总之,这些音乐素养是需要我们音乐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一点一滴培养的,而对学生来说确实是终生受益的,为学生将来具有良好的审美观,价值观奠定基础。但是,音乐文化包罗万象,作为音乐教师的我们还要不断学习,不断提升,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雅辉,浅议初中音乐教学的开放教学模式[J],新课程(中学),2013,25(10):3.
【2】林和平,浅谈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改革学习,2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