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理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高中地理教学要体现课程理念,落实课程目标、达到课程标准,需要地理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充分考虑高中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和不同的学习需要,积极探索和运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合作交流、批判思考以及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从中可看出地理课程标准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对教师的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教师方面来讲,地理教学过程是教师的创造性劳动过程,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在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而地理教师的有效教学行为观念应贯穿于课堂教学过程的始终。
新课标理念下教学有效性,是以人的发展为出发点,在高质量完成文化知识传承和基本技能训练任务的同时,实现学生道德品质、审美情趣、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意识和自我教育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概括地说有效教学就是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学习任务多、学生的学习兴趣浓,整个课堂体现了有效、高质、创新特点。
在地理教学实践中,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做了以下的一些尝试:
一、转变角色,建立民主和谐的课堂秩序
课堂教学是师生生命活动的一部分,融洽的师生关系,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必要手段之一,是师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价值和生命意义的具体体现之一。它要求:(1)尊师爱生、相互配合;(2)民主平等、和谐亲密;(3)互动共享、教学双赢;(4)转变角色、健全人格。其中,第四点是师生融洽关系的核心因素。它要求教师转变4种角色:由知识的传承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参与者和促进者;由课程的接受者成为学生学习的研究者、开发者和设计者;由教学的实践者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和指导者;由单一的管理者成为全面发展的启发者、点拨者和激励者。 这些角色相互渗透和联系,统一于课堂的活动中。从教师角色看,上课是为追求生命的增值而工作;从学生角色看,上课是创造潜能得与发挥和三维目标全面生成的过程。所以,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目的是影响和吸引学生,使师生关系更平等、融洽,给学生以安全的心理支持,从而创设生命化的课堂氛围。
学生在知识的礼堂中,不断碰撞出知识生命的火花,而教师则要在营造一个平等交流的氛围中,不断激发学生知识生命的潜能。于是师师、师生、生生、生本之间进行了富有灵性的动态信息交流,在交流中不断引出问题,引发思考,解决问题,反思行为。
二、量体裁衣,确定合理适度的教学内容
有效教学关注的不仅是教学内容的量,更关注它的质。有一定难度的、具有活化力的、符合学生认知结构的基本知识是教学的有效知识。一节课的信息量过大,知识点过多,学生难以接受;而一节课的信息量过少,知识点过少,也会浪费时间,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对每一节课的内容进行重新的划分。如对“大气的运动”一节,我就将“热力环流”相关知识分两节课进行教学,第一课时,重点分析形成原理,第二课常见形式及应用。由于时间分配不紧张,所以学生有较多的时间消化内容,教学效果显著。
三、灵活机动,选择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
地理课程标准讲究教学方法,将教学方法提升到教学目标之中,要求针对课程内容,依据课程理念,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应当明确指出,没有哪一种教学方式是“最好的”。企图在教学中只运用某一种方式的认识和做法是绝对错误的。我们在实际地理课堂教学中,选择不同择灵活有趣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教师通过自己教学方式的变革来带动和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和学习行为的改变。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从多激励、活氛围;多用图、建联系;多引导、促探究;多设疑、创情境;多归纳、显规律;多训练、辅方法等多种教学方式的选择使用,提高地理课堂教学质量。
探究式学习是目前我国新课程改革大力提倡的,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学习方式。例如,笔者在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一课时,是这样设计具体步骤:(1)展示课件,让学生看城市环境污染图片,然后提出问题:在城市中,环境污染来源于哪里?有什么危害?如何来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2)结合平时观察、收集事实依据,如大气污染(工厂企业排放的烟气、交通工具排放的尾气、居民燃烧排出的烟尘)、水污染(城市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固体废气物(工业生产、城市建设、居民消费)、噪声污染(交通、工业生产、建筑施工和社会活动)现象等等;(3)得出结论与解释;(4)反思评价;(5)报告与交流。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了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互动过程,在合作游戏中,使学生学有趣味;在合作读图中,使学生学有所能;在合作收集中,使学生学有所获;在合作调查中,使学生学中悟理;在合作探究中,使学生学中有问。
课堂是互动的课堂,是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积极探索教学方式的改变,将原来以灌输为主的教学方式逐渐转变为以师生互动为主的学习上来,使得课堂在师生互动中、合作中动态生成。
四、优化教学,提高教学时间的利用效率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既要恰当安排和设计构成教学时间的比例关系和排列组合方式,又要把制度化学习时间和自主学习时间有机结合起来。从地理课堂互动“主体”的构成出发,实行师生多向互动,提高教学时间的利用效率。控制教学时间与节奏主要包括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学生思维、教师语言、课堂情感节奏的调控。优化教学时间管理,控制教学时间与节奏。还要科学分配各种认知的、情感的、技能的等课堂教学目标任务的时间。
教师教学行为的有效性是建立在学生主动参与、投入和主动建构认知结构基础之上的,让学生主动学习,真正参与到地理知识的建构过程中来;同时教师也要有意识地为学生搭建整体知识框架。教学行为的有效性与学习的有效性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教师应不断学习,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设法提高教学效益,从而有效地提高地理教学的质量。
本文为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10年度课程改革与地理学科教学模式创新研究课题成果(课题批准号:GS(2010)G0238)。
新课标理念下教学有效性,是以人的发展为出发点,在高质量完成文化知识传承和基本技能训练任务的同时,实现学生道德品质、审美情趣、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意识和自我教育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概括地说有效教学就是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学习任务多、学生的学习兴趣浓,整个课堂体现了有效、高质、创新特点。
在地理教学实践中,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做了以下的一些尝试:
一、转变角色,建立民主和谐的课堂秩序
课堂教学是师生生命活动的一部分,融洽的师生关系,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必要手段之一,是师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价值和生命意义的具体体现之一。它要求:(1)尊师爱生、相互配合;(2)民主平等、和谐亲密;(3)互动共享、教学双赢;(4)转变角色、健全人格。其中,第四点是师生融洽关系的核心因素。它要求教师转变4种角色:由知识的传承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参与者和促进者;由课程的接受者成为学生学习的研究者、开发者和设计者;由教学的实践者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和指导者;由单一的管理者成为全面发展的启发者、点拨者和激励者。 这些角色相互渗透和联系,统一于课堂的活动中。从教师角色看,上课是为追求生命的增值而工作;从学生角色看,上课是创造潜能得与发挥和三维目标全面生成的过程。所以,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目的是影响和吸引学生,使师生关系更平等、融洽,给学生以安全的心理支持,从而创设生命化的课堂氛围。
学生在知识的礼堂中,不断碰撞出知识生命的火花,而教师则要在营造一个平等交流的氛围中,不断激发学生知识生命的潜能。于是师师、师生、生生、生本之间进行了富有灵性的动态信息交流,在交流中不断引出问题,引发思考,解决问题,反思行为。
二、量体裁衣,确定合理适度的教学内容
有效教学关注的不仅是教学内容的量,更关注它的质。有一定难度的、具有活化力的、符合学生认知结构的基本知识是教学的有效知识。一节课的信息量过大,知识点过多,学生难以接受;而一节课的信息量过少,知识点过少,也会浪费时间,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对每一节课的内容进行重新的划分。如对“大气的运动”一节,我就将“热力环流”相关知识分两节课进行教学,第一课时,重点分析形成原理,第二课常见形式及应用。由于时间分配不紧张,所以学生有较多的时间消化内容,教学效果显著。
三、灵活机动,选择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
地理课程标准讲究教学方法,将教学方法提升到教学目标之中,要求针对课程内容,依据课程理念,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应当明确指出,没有哪一种教学方式是“最好的”。企图在教学中只运用某一种方式的认识和做法是绝对错误的。我们在实际地理课堂教学中,选择不同择灵活有趣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教师通过自己教学方式的变革来带动和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和学习行为的改变。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从多激励、活氛围;多用图、建联系;多引导、促探究;多设疑、创情境;多归纳、显规律;多训练、辅方法等多种教学方式的选择使用,提高地理课堂教学质量。
探究式学习是目前我国新课程改革大力提倡的,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学习方式。例如,笔者在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一课时,是这样设计具体步骤:(1)展示课件,让学生看城市环境污染图片,然后提出问题:在城市中,环境污染来源于哪里?有什么危害?如何来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2)结合平时观察、收集事实依据,如大气污染(工厂企业排放的烟气、交通工具排放的尾气、居民燃烧排出的烟尘)、水污染(城市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固体废气物(工业生产、城市建设、居民消费)、噪声污染(交通、工业生产、建筑施工和社会活动)现象等等;(3)得出结论与解释;(4)反思评价;(5)报告与交流。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了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互动过程,在合作游戏中,使学生学有趣味;在合作读图中,使学生学有所能;在合作收集中,使学生学有所获;在合作调查中,使学生学中悟理;在合作探究中,使学生学中有问。
课堂是互动的课堂,是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积极探索教学方式的改变,将原来以灌输为主的教学方式逐渐转变为以师生互动为主的学习上来,使得课堂在师生互动中、合作中动态生成。
四、优化教学,提高教学时间的利用效率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既要恰当安排和设计构成教学时间的比例关系和排列组合方式,又要把制度化学习时间和自主学习时间有机结合起来。从地理课堂互动“主体”的构成出发,实行师生多向互动,提高教学时间的利用效率。控制教学时间与节奏主要包括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学生思维、教师语言、课堂情感节奏的调控。优化教学时间管理,控制教学时间与节奏。还要科学分配各种认知的、情感的、技能的等课堂教学目标任务的时间。
教师教学行为的有效性是建立在学生主动参与、投入和主动建构认知结构基础之上的,让学生主动学习,真正参与到地理知识的建构过程中来;同时教师也要有意识地为学生搭建整体知识框架。教学行为的有效性与学习的有效性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教师应不断学习,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设法提高教学效益,从而有效地提高地理教学的质量。
本文为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10年度课程改革与地理学科教学模式创新研究课题成果(课题批准号:GS(2010)G0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