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主探索”是新课程改革下的一种新的教学观念,它不同于原先那种让学生被动地死记硬背、题海苦练、高分低能的教学方法,我们的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学生主动参与、 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过程。那么怎样在教学中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索呢?以下是我的几点体会,在此与大家一起交流。
一、创设自主探索宽松环境,诱发主动求知空间。
教学中必须狠抓新旧知识连结点,在连结点上创设情境、设置悬念、引起矛盾冲突,从而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过程。如教学圆的认识时可提出:轿车的车轮外形应设计成什么形状?车轴应安装在什么位置?为什么?让学生随意猜测,教师不予评价,然后设置悬念:各位“设计师”都认为车轮应该设计成圆形的,车轴应该安装在车轮的轴心,这是为什么呢?这样,就非常自然地引入新课。教师还可以展示自己过硬的基本功:我能一笔画出像硬币一样的图形,你能吗?学生纷纷“出谋划策”,有的说用绳捆小石块在空中转动一周;有的说用线系住铅笔,固定线的另一端,使铅笔绕定点旋转一周;有的说木条两端钉钉,使一钉固定,另一钉转动等,这样的设计,使学生在认识上产生了冲突,随之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急于要探索未知领域,诱发了学生主动求知的空间,为敢于尝试增强了信心。
二、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学习数学,激活学习兴趣。
古人云:亲其师,则信其道。教师只有发自肺腑的爱学生,用一颗炙热的心,一腔赤诚的情在每一位学生的心灵上播洒阳光,才能真正的亲近学生,关心学生,也才能激发学生对于真理的追求,点燃他们未来的希望。作为一名数学教师,由于讲授的都是与数字有关的枯燥无味的东西,很容易在学生中形成古板、严励的印象,如果学生感觉老师很可怕,就很难喜欢他上的课,因此,数学教师在平时要多找学生谈心,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有可能的话,经常与学生进行一些集体活动,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一种亲和力,这样学生才能喜欢这位教师,进而喜欢数学这门课程。特别是在初中阶段,两极分化严重,会产生一些后进生,对他们的态度,教师尤其不能动辄训斥,应该循循善诱,特别注意爱护他们的自尊心,要经常运用表扬、奖励的手段鼓励学生,特别是那些基础较差成绩落后的学生,只要有进步,那怕是微小的进步,教师也要及时表扬,这样才能使他们从怕上数学课直至爱上数学课,对数学这门课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数学知识总是渗透在实际生活中,只有联系实际,才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简单的统计表知识时,我让学生结合教材中统计表的知识,自己深入生活,调查、收集各方面的原始数据,然后自己整理、制成统计表,最后根据统计情况,去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这样的设计,冲破了传统的教学法模式,激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明确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道理。
三、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善于通过动手操作理解和掌握知识。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只有手脑并用,加强操作实践活动,才能使学生正确而深刻地理解和牢固地掌握数学知识,并提高应用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北师大教授周玉仁也说:“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课堂教学中,我经常设计安排学生动脑想一想,动口说一说,动手做一做的训练,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操作实践活动主动获取知识。我在教《角的初步认识》一课时,先出示了红领巾、三角板、时钟、折扇,让学生看角、指角;再拿出圆形纸片,让学生折角、摸角;然后让学生用两个硬纸条和一个图钉做活动角、摆弄大小不等的角;又通过图钉转换成“点”,两个硬纸条转换成用直尺画成的连接点的两条线,角的要素跃然纸上;最后把角的描述性定义编成歌谣,“一个角有个尖,一个顶点两条边,认真想仔细看,角的特征记心间”,学生边舞边唱,主动投入,兴趣盎然。
还有,在教学“角的大小与两边的长短有没有关系”时,我让学生拿出活动角,动手操作:1、使活动角变大,边是不是也变长?2、使活动角变小,边是不是也变短?3、用剪刀把角两边剪短,角的大小变了吗?
学生在摆弄和剪的过程中,得出结论:角的大小跟两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儿童的智慧集中在手指尖上”,这个说法是有道理的。总之,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道路上,我们只有努力按照新的课程标准指导教学,积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引导学生采用新型的数学学习方式,在“玩”中学数学,在“悟”中明方法,在“操作”中知事理,让学生主动地去探索数学王国的奥秘,才能用丰富的内容,创造多彩的课堂,才能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
一、创设自主探索宽松环境,诱发主动求知空间。
教学中必须狠抓新旧知识连结点,在连结点上创设情境、设置悬念、引起矛盾冲突,从而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过程。如教学圆的认识时可提出:轿车的车轮外形应设计成什么形状?车轴应安装在什么位置?为什么?让学生随意猜测,教师不予评价,然后设置悬念:各位“设计师”都认为车轮应该设计成圆形的,车轴应该安装在车轮的轴心,这是为什么呢?这样,就非常自然地引入新课。教师还可以展示自己过硬的基本功:我能一笔画出像硬币一样的图形,你能吗?学生纷纷“出谋划策”,有的说用绳捆小石块在空中转动一周;有的说用线系住铅笔,固定线的另一端,使铅笔绕定点旋转一周;有的说木条两端钉钉,使一钉固定,另一钉转动等,这样的设计,使学生在认识上产生了冲突,随之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急于要探索未知领域,诱发了学生主动求知的空间,为敢于尝试增强了信心。
二、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学习数学,激活学习兴趣。
古人云:亲其师,则信其道。教师只有发自肺腑的爱学生,用一颗炙热的心,一腔赤诚的情在每一位学生的心灵上播洒阳光,才能真正的亲近学生,关心学生,也才能激发学生对于真理的追求,点燃他们未来的希望。作为一名数学教师,由于讲授的都是与数字有关的枯燥无味的东西,很容易在学生中形成古板、严励的印象,如果学生感觉老师很可怕,就很难喜欢他上的课,因此,数学教师在平时要多找学生谈心,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有可能的话,经常与学生进行一些集体活动,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一种亲和力,这样学生才能喜欢这位教师,进而喜欢数学这门课程。特别是在初中阶段,两极分化严重,会产生一些后进生,对他们的态度,教师尤其不能动辄训斥,应该循循善诱,特别注意爱护他们的自尊心,要经常运用表扬、奖励的手段鼓励学生,特别是那些基础较差成绩落后的学生,只要有进步,那怕是微小的进步,教师也要及时表扬,这样才能使他们从怕上数学课直至爱上数学课,对数学这门课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数学知识总是渗透在实际生活中,只有联系实际,才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简单的统计表知识时,我让学生结合教材中统计表的知识,自己深入生活,调查、收集各方面的原始数据,然后自己整理、制成统计表,最后根据统计情况,去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这样的设计,冲破了传统的教学法模式,激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明确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道理。
三、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善于通过动手操作理解和掌握知识。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只有手脑并用,加强操作实践活动,才能使学生正确而深刻地理解和牢固地掌握数学知识,并提高应用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北师大教授周玉仁也说:“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课堂教学中,我经常设计安排学生动脑想一想,动口说一说,动手做一做的训练,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操作实践活动主动获取知识。我在教《角的初步认识》一课时,先出示了红领巾、三角板、时钟、折扇,让学生看角、指角;再拿出圆形纸片,让学生折角、摸角;然后让学生用两个硬纸条和一个图钉做活动角、摆弄大小不等的角;又通过图钉转换成“点”,两个硬纸条转换成用直尺画成的连接点的两条线,角的要素跃然纸上;最后把角的描述性定义编成歌谣,“一个角有个尖,一个顶点两条边,认真想仔细看,角的特征记心间”,学生边舞边唱,主动投入,兴趣盎然。
还有,在教学“角的大小与两边的长短有没有关系”时,我让学生拿出活动角,动手操作:1、使活动角变大,边是不是也变长?2、使活动角变小,边是不是也变短?3、用剪刀把角两边剪短,角的大小变了吗?
学生在摆弄和剪的过程中,得出结论:角的大小跟两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儿童的智慧集中在手指尖上”,这个说法是有道理的。总之,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道路上,我们只有努力按照新的课程标准指导教学,积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引导学生采用新型的数学学习方式,在“玩”中学数学,在“悟”中明方法,在“操作”中知事理,让学生主动地去探索数学王国的奥秘,才能用丰富的内容,创造多彩的课堂,才能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