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赏识教育是养成教育和儿童道德教育的一种辅助方法,适当的赏识表扬对塑造儿童行为和培养良好品德都是十分有利的,它能起到控制幼儿品德、发展方向的作用,为儿童个性的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对幼儿进行合理的赏识教育,能够帮助幼儿建立起自信心,更好地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关键词】赏识;幼儿;自信心
爱,除了是教师的一种道德素质,还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着重体现在教师对爱的理解、对爱的意义的认识。體现了教师道德情操的高尚,是教师心灵的净化与升华。还包括了教师创造爱的环境的能力——让每个幼儿处在一个充满爱的环境中,以便感受和模仿,把爱的分寸能力恰到好处地传递给幼儿;使幼儿在自由自愿的爱的空间里健康成长。那么如何实现爱的教育呢?首先,我觉得应该从教师对孩子们的赏识方面入手。
一、问题的提出
在当今鼓励表扬的热潮中,教师几乎迷失表扬幼儿的方向,“你真棒”,“你们真能干”……这些表扬声连绵不断,但是却看不到幼儿的真正进步。
虽然:赏识教育已深入人心,但是作为赏识教育的主要外部表现形式和重要手段的表扬,却不能引起幼儿的强烈积极反应。
二、合理进行赏识教育建立幼儿自信心的途径
(一)抓住关键,表扬内容要具体、细化
平时在幼儿园里总能听到老师对幼儿时会说:“你真能干,你真棒。”这样的表扬过于笼统,受到表扬的孩子不知道自己棒在哪里?教师在表扬幼儿的时候要让幼儿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得到表扬,哪些方面做对了,好在什么地方,不光要让受表扬的孩子知道自己的优点,也要让其他幼儿知道应该怎么去做才是对的。同样,犯了错误,老师可能会因此而将幼儿一天的良好表现全部否定,这势必会给孩子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而有的老师却没有全部否定,没有因一点小错误而否认幼儿一天的表现,而是在给小红花的时候少给一个花瓣,让少一个花瓣的小红花来警策幼儿今后努力得到完美的花。对犯错误的孩子给红花与不给,反映了不同老师在教育理念和教育艺术方面的差异。
(二)平等对待,表扬对象要有针对性和全面性
教师在某一时段对幼儿进行表扬时要有针对性,如,本周主要针对午睡安静的幼儿进行表扬,下周主要针对起床后穿衣服快的幼儿进行表扬,每周又有一个具体的目标,这样既能用表扬来巩固幼儿的良好习惯,又能帮助幼儿形成一个连续性的好行为。所以,教师在表扬幼儿时,尽量不要一天内表扬多个幼儿的多个习惯,教师尽量做到对多个幼儿的一个共同习惯进行表扬。表扬奖励代表着老师对幼儿的关注和肯定,同时也代表着老师对幼儿的期望。
(三)多方引导,表扬手段要有灵活性和多样化
表扬手段的灵活性。案例:晨间活动时我们正在练习跳绳,晨晨甩一个,跳一个,还不能连续地跳,小宝却一个接一个不停地跳着,她还时不时地嘲笑晨晨。晨晨看自己不能连起来跳,觉得很难为情,于是就坐在一边不跳了。小宝却不停地显摆着:“哈哈,我能连续跳50个呢!你怎么那么差啊!”这时我过去鼓励晨晨:“晨晨,你有进步哦,前几天你连甩绳都不会,今天你能甩一个,跳一个了,已经很棒了。我们继续加油练习,一定能连续跳起来的。”在老师的鼓励下,晨晨又开始练习起来。而这时我也走到小宝面前,问:“你也是和晨晨一样从不会到会的,不是吗?”小宝羞愧地低下了头。
通过以上的例子告诉我们:要注意因材施教,如,一些胆小和没有信心或刚刚遭受到挫折的幼儿特别需要鼓励,这对他们树立自信心是有好处的,而一些自尊心强有骄躁表现的幼儿,过多的奖励反而有害,因为过多的表扬往往容易使他们造成错觉,认为自己什么都好。滋长骄傲自满的情绪,只要听赞扬话,不愿听取意见,长此下去,就会影响幼儿良好个性的形成。
(四)以点铺面,表扬形式能激发幼儿团队意识
案例:随着幼儿年龄增大,幼儿的集体荣誉感也越强烈,尤其到了大班,他们会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开展各类活动。会因小组中某个人得到表扬而集体兴奋,会因小组中某个人受到批评而集体失落。因此,教师根据幼儿不断增大的年龄需求,从小班时注重个人表扬逐步向大班注重小组表扬过渡。到大班后可以采用小组捆绑式大评价,比一比哪一组最安静,比一比哪一组得到的表扬次数最多,此种形式的表扬不仅激励幼儿,同时也能培养他们强烈的团队意识。
(五)以诚相待,表扬要及时兑现承诺
教师为了激励幼儿,经常会使用物质奖励或是许诺奖励,但由于教师忙于琐事,有时会把奖励的物品,如小红花等忘记发给幼儿或者是给幼儿许下不能兑现的诺言。久而久之,幼儿就不会信任教师,对教师的表扬也不会再去珍惜,甚至对于教师的表扬会觉得有无都无所谓,其实教师在表扬幼儿时要给幼儿一些切实和能够达到的承诺,并对这些承诺及时兑现,以此来激励幼儿,让表扬教育真正 成为孩子心理健康成长的途径。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性中最深切的禀质,是被人赏识的渴望。”赏识教育,是使在幼儿性格开朗、产生自信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良好的教育方法;是帮助孩子获得自我价值感、发展自尊、自信的动力基础;是让孩子积极向上、走向成功的有效途径。只要我们能够真正理解孩子,尊重孩子,赏识孩子,那么,孩子心灵的苗圃就会阳光明媚,春色满园,孩子自信的幼苗就会一派生机,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贾秋美.老师,你看他们……[J].早期教育,2003.1.
【关键词】赏识;幼儿;自信心
爱,除了是教师的一种道德素质,还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着重体现在教师对爱的理解、对爱的意义的认识。體现了教师道德情操的高尚,是教师心灵的净化与升华。还包括了教师创造爱的环境的能力——让每个幼儿处在一个充满爱的环境中,以便感受和模仿,把爱的分寸能力恰到好处地传递给幼儿;使幼儿在自由自愿的爱的空间里健康成长。那么如何实现爱的教育呢?首先,我觉得应该从教师对孩子们的赏识方面入手。
一、问题的提出
在当今鼓励表扬的热潮中,教师几乎迷失表扬幼儿的方向,“你真棒”,“你们真能干”……这些表扬声连绵不断,但是却看不到幼儿的真正进步。
虽然:赏识教育已深入人心,但是作为赏识教育的主要外部表现形式和重要手段的表扬,却不能引起幼儿的强烈积极反应。
二、合理进行赏识教育建立幼儿自信心的途径
(一)抓住关键,表扬内容要具体、细化
平时在幼儿园里总能听到老师对幼儿时会说:“你真能干,你真棒。”这样的表扬过于笼统,受到表扬的孩子不知道自己棒在哪里?教师在表扬幼儿的时候要让幼儿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得到表扬,哪些方面做对了,好在什么地方,不光要让受表扬的孩子知道自己的优点,也要让其他幼儿知道应该怎么去做才是对的。同样,犯了错误,老师可能会因此而将幼儿一天的良好表现全部否定,这势必会给孩子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而有的老师却没有全部否定,没有因一点小错误而否认幼儿一天的表现,而是在给小红花的时候少给一个花瓣,让少一个花瓣的小红花来警策幼儿今后努力得到完美的花。对犯错误的孩子给红花与不给,反映了不同老师在教育理念和教育艺术方面的差异。
(二)平等对待,表扬对象要有针对性和全面性
教师在某一时段对幼儿进行表扬时要有针对性,如,本周主要针对午睡安静的幼儿进行表扬,下周主要针对起床后穿衣服快的幼儿进行表扬,每周又有一个具体的目标,这样既能用表扬来巩固幼儿的良好习惯,又能帮助幼儿形成一个连续性的好行为。所以,教师在表扬幼儿时,尽量不要一天内表扬多个幼儿的多个习惯,教师尽量做到对多个幼儿的一个共同习惯进行表扬。表扬奖励代表着老师对幼儿的关注和肯定,同时也代表着老师对幼儿的期望。
(三)多方引导,表扬手段要有灵活性和多样化
表扬手段的灵活性。案例:晨间活动时我们正在练习跳绳,晨晨甩一个,跳一个,还不能连续地跳,小宝却一个接一个不停地跳着,她还时不时地嘲笑晨晨。晨晨看自己不能连起来跳,觉得很难为情,于是就坐在一边不跳了。小宝却不停地显摆着:“哈哈,我能连续跳50个呢!你怎么那么差啊!”这时我过去鼓励晨晨:“晨晨,你有进步哦,前几天你连甩绳都不会,今天你能甩一个,跳一个了,已经很棒了。我们继续加油练习,一定能连续跳起来的。”在老师的鼓励下,晨晨又开始练习起来。而这时我也走到小宝面前,问:“你也是和晨晨一样从不会到会的,不是吗?”小宝羞愧地低下了头。
通过以上的例子告诉我们:要注意因材施教,如,一些胆小和没有信心或刚刚遭受到挫折的幼儿特别需要鼓励,这对他们树立自信心是有好处的,而一些自尊心强有骄躁表现的幼儿,过多的奖励反而有害,因为过多的表扬往往容易使他们造成错觉,认为自己什么都好。滋长骄傲自满的情绪,只要听赞扬话,不愿听取意见,长此下去,就会影响幼儿良好个性的形成。
(四)以点铺面,表扬形式能激发幼儿团队意识
案例:随着幼儿年龄增大,幼儿的集体荣誉感也越强烈,尤其到了大班,他们会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开展各类活动。会因小组中某个人得到表扬而集体兴奋,会因小组中某个人受到批评而集体失落。因此,教师根据幼儿不断增大的年龄需求,从小班时注重个人表扬逐步向大班注重小组表扬过渡。到大班后可以采用小组捆绑式大评价,比一比哪一组最安静,比一比哪一组得到的表扬次数最多,此种形式的表扬不仅激励幼儿,同时也能培养他们强烈的团队意识。
(五)以诚相待,表扬要及时兑现承诺
教师为了激励幼儿,经常会使用物质奖励或是许诺奖励,但由于教师忙于琐事,有时会把奖励的物品,如小红花等忘记发给幼儿或者是给幼儿许下不能兑现的诺言。久而久之,幼儿就不会信任教师,对教师的表扬也不会再去珍惜,甚至对于教师的表扬会觉得有无都无所谓,其实教师在表扬幼儿时要给幼儿一些切实和能够达到的承诺,并对这些承诺及时兑现,以此来激励幼儿,让表扬教育真正 成为孩子心理健康成长的途径。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性中最深切的禀质,是被人赏识的渴望。”赏识教育,是使在幼儿性格开朗、产生自信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良好的教育方法;是帮助孩子获得自我价值感、发展自尊、自信的动力基础;是让孩子积极向上、走向成功的有效途径。只要我们能够真正理解孩子,尊重孩子,赏识孩子,那么,孩子心灵的苗圃就会阳光明媚,春色满园,孩子自信的幼苗就会一派生机,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贾秋美.老师,你看他们……[J].早期教育,2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