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晏殊是北宋前期词坛开风气的主要人物,被誉为“北宋倚声家初祖”, 著有《珠玉词》。《浣溪沙》是其中的传世佳作,表现出对于生命的思考和慨叹,抒发了一种士大夫情怀。
【关键词】 晏殊 《浣溪沙》 思考 孤独
晏殊是北宋前期词坛开风气的主要人物,正如清冯煦所谓:“晏同叔去五代未远,馨烈所扇,得之最先,故左宫右徵,和婉而明丽,为北宋倚声家初祖。”①有《珠玉词》一卷传世。《宋史》本传说他:“文章赡丽,应用不穷。尤工时,闲雅有情思。”②《浣溪沙》,就是他的传世佳作,其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两句,对仗工整,感时伤事,更是流传千古的名句。
晏殊一位著名的神童作家,少时聪慧过人,因之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从此步入仕途,也是风平浪静,志得意满,官至宰相,是个地道的达官贵人。因此,他的诗词,没有大喜大悲的刻骨铭心,却淡雅平和,谴词工整。虽然没有完全摆脱五代绮丽奢糜的窠臼,但晏殊是宋初人,就当时而言,他的词作还是达到了无人企及的高度,王灼说:“晏无献公长短句,风流蕴藉,一时莫及。而温润秀洁,亦无其比。”③应该是很得当的评价。
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宋朝尚文,对文人尤其宽容。晏殊有幸生活在那个时代,又是一个志得意满的达官贵人,诗酒构成了他生活的主题。叶梦得《避暑录话》里说他“喜宾客,未尝一日不宴饮。”④由此可以确认这首《浣溪沙》应该是晏殊在筵罢客散之后的作品。我们可以想象一下晏殊当时的情景:酒微醒,头微熏。客人都离开了,夕阳西下,他独自一人徘徊在自家花园的小径上,亭台依旧,四时变换依然,那些似曾相识的燕子也回来了,但春尽花落,它们如期的归来带不回逝去的光阴。这是一个非常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象,“小园香径”点明了晏殊的生活环境,而“独徘徊”三字,则是一个思索者或思考者的写照。晏殊为何一人在小园香径上徘徊?显然,他不满足于眼前的现象,他在品味,思索,思考人生的滋味、意义、本质,他对人生的感叹就是他的徘徊思索的结果。在晏殊的词中,关于人生的感叹与思索是一个非常突出的现象,可以说,这也是晏殊词中的一个主旋律。
我们从这首词中可以看出一种孤独感,抒写孤独之情而不自苦,这也是晏殊的特色。
孤独本是人生之常事,亦未必是坏事。常人怕孤独,是不深谙“孤独”之意义者也。晏殊写孤独,是独谙人生之中,孤独常随,泰然处之即可,不必哀叹伤感。一切都是命运使然,何必劳神悲戚?但你也不能说他没有伤感,只是伤感不那么着力,不像前面的李后主,也不似后面的秦少游,他们是愁如江水愁如海。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就这么闲闲起笔,看不出他有什么心思,可总觉得他有话要说。“夕阳西下几时回?”这一问,就有一些“去日苦多”之慨了。过片“无可奈何花落去”,好像往下走了一步,“似曾相识燕归来”,又转回来了。不执着于一去不返,而观照于循环往复,这才是宇宙的永恒。“小园香径独徘徊”,是在铺满落花的园中小路上思考,是孤独中的冥想与沉思,想的不是“独”,是面对落花满径而对宇宙人生的悟人,是悟人之后的超脱。所以在晏殊那里,即使是对世事无常的感伤,也有许多一己之理性的开解蕴藉其中。
叶嘉莹说晏殊词“在伤春怨别之情绪内,表现出一种理性之反省及操持,在柔情锐感之中,透露出一种圆融旷达之理性的观照。”⑤晏殊词中出现的对于生命的思考和慨叹,也属于一种士大夫情怀的抒发,有一种贵族式的“有闲阶级” 的旨趣。呈现了由花间体、柳永体的身体描写、性感描写、性欲描写而转向了高一个层次的精神追求,并常常将这种情爱感受与人生的咏叹打并一体,造就了某种朦胧之美。既符合所谓“风人之旨”,也不违背儒家“发乎情,止乎礼”的道德规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种北宋文人特有的通透和豁达。
《清平乐》中的“闲阶独倚梧桐”一句,也是晏殊对自己思索人生与自然的刻画和表现。在晏殊的词中,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他表现出来的对人生中追名逐利行为的批判,在《喜迁莺》这首词中,晏殊以“今古梦茫茫”的看法否定了人生的追名逐利,实际上也就批判了追名逐利的行为。在《酒泉子》这首词中,晏殊在春去花落之时感叹世间有多少追名逐利的人,其实他们都是糊涂虫,看不到人生的虚无与空幻,因此,不如饮酒作乐,一醉方休。这种对名利思想和行为的批判,表现了晏殊清醒的人生意识。
那么,为什么晏殊的词中会有如此多的人生感叹与思索呢?一方面,虽然晏殊是一位太平宰相,在歌舞宴饮中度日,但是他毕竟是一位天才,有着敏锐的感情和思想,因此不可能只沉醉在歌舞中而不思考人生;另一方面,晏殊也是一位著名的诗人,“天圣以来,搢绅间为诗者益少,惟丞相晏公殊、钱公惟演、翰林刘公筠数人而已……晏丞相末年诗见编集者乃过万篇,唐人以来未有”⑥。“晏元献公文章擅天下,尤喜为诗”⑦。而晏殊诗中一个重要的主题便是对人生的感叹与思索。例如《九月八日过涡》:“黄花夹径疑无路,红叶顺流巧胜春。前去重阳犹有日,不辞倾尽蚁醪醇。”此诗写重阳节的所见所感,含蓄地表现了时光易逝的感叹,同时也表达了及时行乐的思想。既然晏殊的诗歌中有人生的感叹与思索,那么,他将这种感叹与思索转移到词的创作中来就是非常自然的了。
可见,晏殊虽然像晚唐五代人一样好作“妇人语”,但对这种题材已经作了士大夫化的审美处理。晏殊以其富贵显达的身世,超凡脱俗的资质,一颗真诚的心,对人生有着沉静的思考和明辨,從其词圆润平静的风格中,常能体现出人生的哲理,不同凡俗的深思性。真正的艺术家,不仅言人之所能言,而言人皆感受之却不能言之者。其词的这种情调,乃是他显达的身世与他的诗人资质所相融合的结果。
注释:
①冯煦.蒿庵论词.唐圭璋.词话丛编 [C].中华书局,1986.
②脱脱.宋史·晏殊传 [M].中华书局,1977.
③王灼.碧鸡漫志,唐圭璋.词话丛编 [M].中华书局,1965.
④叶梦得.石林燕语卷九[M].北京:中华书局,1984.
⑤叶嘉莹.大晏词的欣赏 [D],《迦陵论词丛稿》[M].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12.
⑥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唐圭璋.《词话丛编》[M].中华书局,1986.
⑦欧阳修.六一诗话,郭绍虞.六一诗话 白石诗说 滹南诗话[M].郑文校点.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
参考文献:
[1]吴林抒.《珠玉词》[M]. 江西人民出版社,1985.
[2]唐圭璋.《唐宋词简释》[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3]叶嘉莹.《迦陵文集》[M].河北教育出版社,2007.
[4]钟国榜.《情与景会意在言表--晏殊
《浣溪沙》赏读》[J].初中生辅导.2006,Z3.
(作者单位:鞍山市第二中学)
【关键词】 晏殊 《浣溪沙》 思考 孤独
晏殊是北宋前期词坛开风气的主要人物,正如清冯煦所谓:“晏同叔去五代未远,馨烈所扇,得之最先,故左宫右徵,和婉而明丽,为北宋倚声家初祖。”①有《珠玉词》一卷传世。《宋史》本传说他:“文章赡丽,应用不穷。尤工时,闲雅有情思。”②《浣溪沙》,就是他的传世佳作,其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两句,对仗工整,感时伤事,更是流传千古的名句。
晏殊一位著名的神童作家,少时聪慧过人,因之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从此步入仕途,也是风平浪静,志得意满,官至宰相,是个地道的达官贵人。因此,他的诗词,没有大喜大悲的刻骨铭心,却淡雅平和,谴词工整。虽然没有完全摆脱五代绮丽奢糜的窠臼,但晏殊是宋初人,就当时而言,他的词作还是达到了无人企及的高度,王灼说:“晏无献公长短句,风流蕴藉,一时莫及。而温润秀洁,亦无其比。”③应该是很得当的评价。
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宋朝尚文,对文人尤其宽容。晏殊有幸生活在那个时代,又是一个志得意满的达官贵人,诗酒构成了他生活的主题。叶梦得《避暑录话》里说他“喜宾客,未尝一日不宴饮。”④由此可以确认这首《浣溪沙》应该是晏殊在筵罢客散之后的作品。我们可以想象一下晏殊当时的情景:酒微醒,头微熏。客人都离开了,夕阳西下,他独自一人徘徊在自家花园的小径上,亭台依旧,四时变换依然,那些似曾相识的燕子也回来了,但春尽花落,它们如期的归来带不回逝去的光阴。这是一个非常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象,“小园香径”点明了晏殊的生活环境,而“独徘徊”三字,则是一个思索者或思考者的写照。晏殊为何一人在小园香径上徘徊?显然,他不满足于眼前的现象,他在品味,思索,思考人生的滋味、意义、本质,他对人生的感叹就是他的徘徊思索的结果。在晏殊的词中,关于人生的感叹与思索是一个非常突出的现象,可以说,这也是晏殊词中的一个主旋律。
我们从这首词中可以看出一种孤独感,抒写孤独之情而不自苦,这也是晏殊的特色。
孤独本是人生之常事,亦未必是坏事。常人怕孤独,是不深谙“孤独”之意义者也。晏殊写孤独,是独谙人生之中,孤独常随,泰然处之即可,不必哀叹伤感。一切都是命运使然,何必劳神悲戚?但你也不能说他没有伤感,只是伤感不那么着力,不像前面的李后主,也不似后面的秦少游,他们是愁如江水愁如海。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就这么闲闲起笔,看不出他有什么心思,可总觉得他有话要说。“夕阳西下几时回?”这一问,就有一些“去日苦多”之慨了。过片“无可奈何花落去”,好像往下走了一步,“似曾相识燕归来”,又转回来了。不执着于一去不返,而观照于循环往复,这才是宇宙的永恒。“小园香径独徘徊”,是在铺满落花的园中小路上思考,是孤独中的冥想与沉思,想的不是“独”,是面对落花满径而对宇宙人生的悟人,是悟人之后的超脱。所以在晏殊那里,即使是对世事无常的感伤,也有许多一己之理性的开解蕴藉其中。
叶嘉莹说晏殊词“在伤春怨别之情绪内,表现出一种理性之反省及操持,在柔情锐感之中,透露出一种圆融旷达之理性的观照。”⑤晏殊词中出现的对于生命的思考和慨叹,也属于一种士大夫情怀的抒发,有一种贵族式的“有闲阶级” 的旨趣。呈现了由花间体、柳永体的身体描写、性感描写、性欲描写而转向了高一个层次的精神追求,并常常将这种情爱感受与人生的咏叹打并一体,造就了某种朦胧之美。既符合所谓“风人之旨”,也不违背儒家“发乎情,止乎礼”的道德规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种北宋文人特有的通透和豁达。
《清平乐》中的“闲阶独倚梧桐”一句,也是晏殊对自己思索人生与自然的刻画和表现。在晏殊的词中,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他表现出来的对人生中追名逐利行为的批判,在《喜迁莺》这首词中,晏殊以“今古梦茫茫”的看法否定了人生的追名逐利,实际上也就批判了追名逐利的行为。在《酒泉子》这首词中,晏殊在春去花落之时感叹世间有多少追名逐利的人,其实他们都是糊涂虫,看不到人生的虚无与空幻,因此,不如饮酒作乐,一醉方休。这种对名利思想和行为的批判,表现了晏殊清醒的人生意识。
那么,为什么晏殊的词中会有如此多的人生感叹与思索呢?一方面,虽然晏殊是一位太平宰相,在歌舞宴饮中度日,但是他毕竟是一位天才,有着敏锐的感情和思想,因此不可能只沉醉在歌舞中而不思考人生;另一方面,晏殊也是一位著名的诗人,“天圣以来,搢绅间为诗者益少,惟丞相晏公殊、钱公惟演、翰林刘公筠数人而已……晏丞相末年诗见编集者乃过万篇,唐人以来未有”⑥。“晏元献公文章擅天下,尤喜为诗”⑦。而晏殊诗中一个重要的主题便是对人生的感叹与思索。例如《九月八日过涡》:“黄花夹径疑无路,红叶顺流巧胜春。前去重阳犹有日,不辞倾尽蚁醪醇。”此诗写重阳节的所见所感,含蓄地表现了时光易逝的感叹,同时也表达了及时行乐的思想。既然晏殊的诗歌中有人生的感叹与思索,那么,他将这种感叹与思索转移到词的创作中来就是非常自然的了。
可见,晏殊虽然像晚唐五代人一样好作“妇人语”,但对这种题材已经作了士大夫化的审美处理。晏殊以其富贵显达的身世,超凡脱俗的资质,一颗真诚的心,对人生有着沉静的思考和明辨,從其词圆润平静的风格中,常能体现出人生的哲理,不同凡俗的深思性。真正的艺术家,不仅言人之所能言,而言人皆感受之却不能言之者。其词的这种情调,乃是他显达的身世与他的诗人资质所相融合的结果。
注释:
①冯煦.蒿庵论词.唐圭璋.词话丛编 [C].中华书局,1986.
②脱脱.宋史·晏殊传 [M].中华书局,1977.
③王灼.碧鸡漫志,唐圭璋.词话丛编 [M].中华书局,1965.
④叶梦得.石林燕语卷九[M].北京:中华书局,1984.
⑤叶嘉莹.大晏词的欣赏 [D],《迦陵论词丛稿》[M].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12.
⑥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唐圭璋.《词话丛编》[M].中华书局,1986.
⑦欧阳修.六一诗话,郭绍虞.六一诗话 白石诗说 滹南诗话[M].郑文校点.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
参考文献:
[1]吴林抒.《珠玉词》[M]. 江西人民出版社,1985.
[2]唐圭璋.《唐宋词简释》[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3]叶嘉莹.《迦陵文集》[M].河北教育出版社,2007.
[4]钟国榜.《情与景会意在言表--晏殊
《浣溪沙》赏读》[J].初中生辅导.2006,Z3.
(作者单位:鞍山市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