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我国特色小镇发展建设存在衡量标准不一、评价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在借鉴总结国内成功案例的基础上,通过解读特色小镇的科学内涵,设计特色小镇规划建设衡量标准并构架我国特色小镇发展建设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对标法,以纳入青岛市“十三五”规划建设的夏庄生态农业特色小镇为案例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及不足,进而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特色小镇;建设评价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372(2017)03-0008-05
Evaluation on the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characteristic towns in China
—taking the construction of Xiazhuang ecological agriculture characteristic town of Qingdao as an example
LEI Zhong-min1, ZHANG Meng-qi2, LI Zai-chi3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Qingdao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Qingdao 266061, China)
Abstract:At presen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special towns in China, such as different measurement standards and imperfect evaluation system. Based on the summary of domestic success stories, this paper designs the measurement standard and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characteristic town’s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by interpreting the scientific connotation of the special town. By adopting the method of labeling to evaluate and analyze the ecological agriculture characteristic town Xiazhuang that is incorporated into Qingdao’s The 13th Five-year Plan, its problems and shortcomings can be found, and then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will also be put forward.
Key words:new urbanization; characteristic towns; construction evaluation
一、引言
隨着我国新型城镇化的不断发展,特色小镇建设引起各方面的关注。李强指出,特色小镇与市区相比,是相对独立的发展空间平台,并且拥有特色鲜明的产业定位、丰富的文化内涵及旅游休闲特性[1]。曾江、慈锋认为,特色小镇体现了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其建设理念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五方面融合在一起[2]。马斌认为,特色小镇不同于其他传统工业园区的发展模式,它是特色产业、地域特色文化、优美自然环境和良好配套设施的结合体[3]。陈建忠认为,特色小城镇建设的关键是如何构建产业的生态特征,产业生态化的关键是产业业态的创新[4]。徐黎源、颜传津认为,特色小镇的发展建设,重点是如何科学定位特色产业,其关键是如何依靠特色小镇完成从资源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化[5]。
目前学者围绕特色小镇的内涵以及特色小镇的发展建设做了大量的工作,然而关于特色小镇发展建设的衡量标准、评价维度及实证案例研究并不多见。本文拟对此进行探索。
二、我国特色小镇发展现状及成功案例
(一)发展现状
2016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表了中国第一批特色小镇名录,共包括127个小镇。本文根据特色小镇的特征,将其分为6种类型:工业发展型、传统文化型、旅游休闲型、民族聚居型、农业服务型和物流商贸型。其中,旅游休闲型小镇64个,占比超过50.39%;传统文化型小镇23个,占比18.11%(见表1)。
(二)成功案例
1.浙江江南药镇
“磐安浙八味市场”位于浙江省磐安县,磐安县以此市场为建设条件,以浙江省特色小镇发展为契机,打造了以中药材历史经典产业为主导的江南药镇。磐安江南药镇规划建设面积3.9平方千米,中药材的种植面积达到2万亩,从事中药材产业的人数占常住人口的80%。截至2015年,江南药镇已开发建设1.1平方千米,固定资产投资已达10.05亿元,吸引120多家公司、20多个创业团队入驻小镇,实现交易额近15.5亿元。
(1)主要做法。一是发展建设特色主导产业。为了改善升级本镇的中药材产业,江南药镇积极创建地方品牌。2003年,一系列中药材品种得到了原产地标记认证;2011年,“磐五味生产加工技艺”进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2014年,注册“浙八味”商品商标。二是主导产业与附属产业同步发展。在大力发展中药材这一主导产业的同时,积极支持健康產业、旅游休闲产业和养生养老产业的建设,努力把江南药镇建设成为以中草药产业为主,旅游服务产业、养生养老产业同步发展的特色小镇。三是按照功能进行分区。江南药镇按照功能分为三大区域:核心区域,该区域利用“浙八味”市场,联合中药文化园、中药材街区、养生展览馆,完善小镇的主体区域;展示区域,主要体现中医药的种植过程,已建成的有中药材主题公园等;产业园区,包含中药材产业园等。 (2)基本经验。一是注重功能叠加,明确产业定位。特色小镇建设的关键在于特色产业的培育,在确定特色小镇主导产业的前提下,注意发展配套服务,完成产业、旅游和文化等功能的融合。二是完善基础设施,提升综合功能。要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保证居民的日常生活需要,提高居民的满意度。
2.北京基金小鎮
北京基金小镇位于北京市房山区长沟镇,该镇自然环境优美,并且拥有3.87平方千米的长沟泉水国家湿地公园。在借鉴美国格林尼治小镇发展模式的基础上,以優惠的税收及政策吸引各大企业入驻小镇。截止到2016年,入驻小镇的金融机构达到146家,小镇管理资产规模达到2414亿元。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机构齐全,包括线下服务平台和线上“互联网+”平台,并有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机构入驻。
(1)主要做法。一是依托生态环境,促进产业发展。北京长沟泉水国家湿地公园规划总面积3.9平方千米,形成了6千米的水景参观路线。同时,周边还有周口店猿人遗址、“世界石经文化宝库”云居寺等世界级、国家级景区旅游胜地。二是创新服务模式,完善服务功能。采用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发展模式,对小镇的运营管理、开发建设、行政管理和服务工作进行分工。通过创建产业联络、基金创新等服务平台,服务入驻企业,打造基金产业链。
(2)基本经验。一是加大特色小镇建设的政策支持力度。出台并落实相关政策,在项目审批、资金保障、人才引进等方面提供更多的政府支持。此外,地方政府加强政策处理力度,提高政府办事效率,实现特色小镇可持续发展。二是发挥旅游文化功能,保证生态环境优美。特色小镇作为把生产、生活、生态三者有机融合发展的主体,拥有景色优美且具有休闲参观和文化传播功能的旅游度假资源。特色小镇建设高度重视空间布局与周边自然环境的协调,城镇风貌具有地域特色,城镇环境建设与产业发展同步协调。
三、特色小镇发展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一)特色小镇的内涵
我国对特色小镇的概念大致从两个方面定义:一种是从空间功能上定义,认为特色小镇是基于特色产业、地域特色文化、优美自然环境和良好配套设施而形成的独立发展空间载体。另一种是从行政边界的规划建设上定义,认为特色小镇指的是具有行政区划概念的建制镇或行政村。
根据国家政策要求以及特色小镇的基本定义,本文认为,特色小镇在本质上应具有以下几方面特征:(1)产业特色鲜明。特色小镇建设的重点是要有准确的产业定位和鲜明的地方特色。(2)环境和谐宜居。空间布局与小镇自然环境要协调,城镇风貌保持独有的特色,城镇环境建设要与特色产业发展同步协调。(3)文化彰显特色。一是传承传统文化,形成独特的小镇文化标识,并与产业融合发展;二是传播公共文化,保证居民素质有所提升。(4)功能便捷完善。作为“产城人文”四位一体、有机融合的重要功能平台,要把多种功能集聚起来,形成各类功能的有机统一。(5)体制充满活力。用改革创新的措施来加强特色小镇的发展建设,鼓励每个特色小镇大胆进行体制机制创新。
(二)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根据上述对特色小镇内涵的解读,本文基于综合性、统一性、层次性、可操作性和引导性原则,在借鉴已有评价体系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特色小镇发展建设的评估框架。该框架分为三个层次: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
第一是目标层,以建设“产城人文”四位一体的特色小镇为最终目标;第二是准则层,包括产业、环境、文化、功能、体制五个维度;第三是指标层,共包含产业定位、发展特色、文化传承、基础设施和体制改革等16个指标(见表2)。
四、青岛夏庄生态农业特色小镇发展建设评价
(一)夏庄生态农业特色小镇发展概况
夏庄镇位于青岛市城阳区,面积84.4平方千米,山区面积超过一半,其余部分为平原和少量丘陵。共有常住人口约17万,流动人口6万。近年来,夏庄镇以“生态休闲”为主题、“四季采摘”为特色,努力打造生态观光农业特色小镇。通过规划建设18处都市观光农业园,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开展草莓采摘节、葡萄采摘节等一系列活动,成功打造了特色农业品牌20多个,通过创建“夏庄田园”电子商务平台,拓宽了农产品和花卉的销售渠道。截至2015年底,实现生产总值约(现价)148亿元,公共预算财政收入9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达110.8亿元。接待采摘、登山、参观旅客100余万人次;引进内外资项目145个,总投资达68亿元。夏庄生态农业特色小镇现已纳入青岛市“十三五”特色小镇建设规划,亟待寻标对标,进一步完善提升。
(二)发展建设评价
1.标准选择
以国家相关标准和目前处于国内顶尖水平的特色小镇数据为依据,构建特色小镇发展建设评价的参照标准(见表4)。
2.评价指标体系权重
采用德尔菲法确定权重,通过搜集多个专家意见,并对意见进行加权平均处理得出各层及各指标的权重(见表5)。
3.数据来源
本文所用有关夏庄镇数据均为实地调研所得。体制维度中的市民满意程度和政府机构办事效率的评分数据为发放调查问卷统计所得,共发出6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57份。
4.评价过程
本文运用相对指数比较法将夏庄生态农业特色小镇五个维度的16个指标与特色小镇建设评价标准进行比较,计算出夏庄生态农业特色小镇的发展建设水平指数。通过权重计算出各维度发展水平指数和综合发展建设水平指数,评价分析夏庄街道特色小镇发展建设的综合情况(见表6)。
5.基本结论
(1)主导产业整体拉动力不足。夏庄镇生态观光农业产值只占夏庄镇生产总值的49.70%,和特色小镇建设标准的70%相比,存在一定差距;同时,夏庄镇生态观光农业产值为73.551亿元,仅占城阳区同类产业产值的46.80%,和特色小镇建设75%的标准相比,也存在一定的差距。在产业拉动就业方面,夏庄镇生态观光农业从业人数仅占总就业人数的60.49%,和80%的标准相比需要进一步提高。 (2)环境保护个别环节有待提高。夏庄特色小镇的环境方面整体符合特色小镇国家建设标准,包括人均绿地面积有57.65平方米/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8%。但废水排放处理率的85%与95%的标准相比需要提高。
(3)传统文化传承良好,文化氛围浓厚。夏庄特色小镇积极传承传统历史文化,拥有4项省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崂山道教音乐、西宅子头高跷、马家台刺绣和城阳民间故事,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标识。公共文化传播的广度和力度较大,整体文化氛围较为浓厚。
(4)基础设施建设需不断完善。在道路交通建设方面,人均年末道路长度0.506米/人,与特色小镇建设0.64米/人的标准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公共服务设施也不够完善,公共WiFi普及率仅有30%,作为以观光旅游为主导产业的特色小镇,会降低观光者的旅游消费体验满意程度。
(5)居民满意度不达标,政府服务和机关的办事效率需要进一步改善。
(6)总体分析。夏庄特色小镇的整体建设水平与国家特色小鎮建设标准相比,仍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环境和文化方面达到基本标准,但仍需要继续保持和加强;产业方面、功能设施方面以及体制方面需要很大的提升,特色产业规模需进一步扩大,以更好地带动经济、就业增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需要进一步完善,政府的政策在改革和增强活力的同时,机关的办事效率需要提高。
五、对策和建议
(一)发展主导产业,提升集聚水平
1.发展多种农业观光园模式
进一步加强生态农业观光园建设,着力创建多种功能相结合的观光园模式。例如,把体验与观光结合起来的体验型农业园,把文化与观光结合起来的文化型观光园,把学习与观光结合起来的学习型观光园等。
2.规划建设功能分区
生态农业观光园作为夏庄特色小镇的发展建设重点,在实现生产服务的同时,要注重满足旅客对住宿、餐饮、游玩等需要,并根据不同功能需求,规划建设不同的观光功能区。
3.完善电商平台建设,开拓国际市场
由区政府牵头支持夏庄镇开发和完善电商平台,使夏庄镇农业产品打入更大的国内国际市场。要注重对农户开展国际贸易规则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培训学习,充分利用现有的国内外的跨境电商平台,进入国际市场。
4.加大产业投资,扩大产业规模
进一步扩大生态观光农业的资金支持,积极引导民间资本有效投资,进一步加大对创新基地等平台投资,扩大品牌、网络营销等市场开发平台投资。
(二)传承历史文化,彰显文化特色
1.加强对历史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夏庄镇拥有崂山道教音乐、西宅子头高跷、马家台刺绣和城阳民间故事4项省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当充分利用现有的文化资源,打造小镇特色品牌。应对历史文化遗产进行有针对性和计划性的抢救和保护。引导传承人把技艺传给后代,鼓励青年志愿者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工作中。
2.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业协调发展
旅游业发展需要文化遗产作为重要支撑,同时,也是其价值得以实现的重要载体。特色小镇建设要始终坚持科学开发利用的准则,努力实现文化遗产与旅游产业的协同发展。
(三)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改进交通环境
1.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
政府应加大财政投入,发挥政府投资的主导作用。同时也要注重创建新的融资途径来筹集资金,如加强资本市场的建设,采用PPP模式引导社会资本融资等。
2.建立完善的交通网
优化城镇总体规划,将公共交通系统规划纳入城镇总体规划中;完善城镇公交站牌设施;优化路网规划布局;重视中心城区与乡镇路网的建设和衔接等。
[参考文献]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指导意见[EB/OL].(2015-06-02)[2017-04-11].http://zfxxgk.zj.gov.cn/xxgk/jcms_files/jcmsl/web26/site/art/2015/6/2/art_2035_1226282.html.
曾江,慈锋.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特色小镇建设[J].宏观经济管理,2016(12):51-56.
馬斌.特色小镇:浙江经济转型升级的大战略[J].浙江社会科学,2016(3):39-42.
陈建忠.特色小镇建设重在打造特色产业生态[J].浙江经济,2016(13):9-10.
徐黎源,颜传津.嘉兴市培育特色小镇路径研究[J].价值工程,2016(4):183-184.
宋为,陈安华.浅析浙江省特色小镇支撑体系[J].小城镇建设,2016(3):38-41.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特色小镇;建设评价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372(2017)03-0008-05
Evaluation on the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characteristic towns in China
—taking the construction of Xiazhuang ecological agriculture characteristic town of Qingdao as an example
LEI Zhong-min1, ZHANG Meng-qi2, LI Zai-chi3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Qingdao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Qingdao 266061, China)
Abstract:At presen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special towns in China, such as different measurement standards and imperfect evaluation system. Based on the summary of domestic success stories, this paper designs the measurement standard and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characteristic town’s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by interpreting the scientific connotation of the special town. By adopting the method of labeling to evaluate and analyze the ecological agriculture characteristic town Xiazhuang that is incorporated into Qingdao’s The 13th Five-year Plan, its problems and shortcomings can be found, and then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will also be put forward.
Key words:new urbanization; characteristic towns; construction evaluation
一、引言
隨着我国新型城镇化的不断发展,特色小镇建设引起各方面的关注。李强指出,特色小镇与市区相比,是相对独立的发展空间平台,并且拥有特色鲜明的产业定位、丰富的文化内涵及旅游休闲特性[1]。曾江、慈锋认为,特色小镇体现了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其建设理念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五方面融合在一起[2]。马斌认为,特色小镇不同于其他传统工业园区的发展模式,它是特色产业、地域特色文化、优美自然环境和良好配套设施的结合体[3]。陈建忠认为,特色小城镇建设的关键是如何构建产业的生态特征,产业生态化的关键是产业业态的创新[4]。徐黎源、颜传津认为,特色小镇的发展建设,重点是如何科学定位特色产业,其关键是如何依靠特色小镇完成从资源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化[5]。
目前学者围绕特色小镇的内涵以及特色小镇的发展建设做了大量的工作,然而关于特色小镇发展建设的衡量标准、评价维度及实证案例研究并不多见。本文拟对此进行探索。
二、我国特色小镇发展现状及成功案例
(一)发展现状
2016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表了中国第一批特色小镇名录,共包括127个小镇。本文根据特色小镇的特征,将其分为6种类型:工业发展型、传统文化型、旅游休闲型、民族聚居型、农业服务型和物流商贸型。其中,旅游休闲型小镇64个,占比超过50.39%;传统文化型小镇23个,占比18.11%(见表1)。
(二)成功案例
1.浙江江南药镇
“磐安浙八味市场”位于浙江省磐安县,磐安县以此市场为建设条件,以浙江省特色小镇发展为契机,打造了以中药材历史经典产业为主导的江南药镇。磐安江南药镇规划建设面积3.9平方千米,中药材的种植面积达到2万亩,从事中药材产业的人数占常住人口的80%。截至2015年,江南药镇已开发建设1.1平方千米,固定资产投资已达10.05亿元,吸引120多家公司、20多个创业团队入驻小镇,实现交易额近15.5亿元。
(1)主要做法。一是发展建设特色主导产业。为了改善升级本镇的中药材产业,江南药镇积极创建地方品牌。2003年,一系列中药材品种得到了原产地标记认证;2011年,“磐五味生产加工技艺”进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2014年,注册“浙八味”商品商标。二是主导产业与附属产业同步发展。在大力发展中药材这一主导产业的同时,积极支持健康產业、旅游休闲产业和养生养老产业的建设,努力把江南药镇建设成为以中草药产业为主,旅游服务产业、养生养老产业同步发展的特色小镇。三是按照功能进行分区。江南药镇按照功能分为三大区域:核心区域,该区域利用“浙八味”市场,联合中药文化园、中药材街区、养生展览馆,完善小镇的主体区域;展示区域,主要体现中医药的种植过程,已建成的有中药材主题公园等;产业园区,包含中药材产业园等。 (2)基本经验。一是注重功能叠加,明确产业定位。特色小镇建设的关键在于特色产业的培育,在确定特色小镇主导产业的前提下,注意发展配套服务,完成产业、旅游和文化等功能的融合。二是完善基础设施,提升综合功能。要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保证居民的日常生活需要,提高居民的满意度。
2.北京基金小鎮
北京基金小镇位于北京市房山区长沟镇,该镇自然环境优美,并且拥有3.87平方千米的长沟泉水国家湿地公园。在借鉴美国格林尼治小镇发展模式的基础上,以優惠的税收及政策吸引各大企业入驻小镇。截止到2016年,入驻小镇的金融机构达到146家,小镇管理资产规模达到2414亿元。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机构齐全,包括线下服务平台和线上“互联网+”平台,并有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机构入驻。
(1)主要做法。一是依托生态环境,促进产业发展。北京长沟泉水国家湿地公园规划总面积3.9平方千米,形成了6千米的水景参观路线。同时,周边还有周口店猿人遗址、“世界石经文化宝库”云居寺等世界级、国家级景区旅游胜地。二是创新服务模式,完善服务功能。采用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发展模式,对小镇的运营管理、开发建设、行政管理和服务工作进行分工。通过创建产业联络、基金创新等服务平台,服务入驻企业,打造基金产业链。
(2)基本经验。一是加大特色小镇建设的政策支持力度。出台并落实相关政策,在项目审批、资金保障、人才引进等方面提供更多的政府支持。此外,地方政府加强政策处理力度,提高政府办事效率,实现特色小镇可持续发展。二是发挥旅游文化功能,保证生态环境优美。特色小镇作为把生产、生活、生态三者有机融合发展的主体,拥有景色优美且具有休闲参观和文化传播功能的旅游度假资源。特色小镇建设高度重视空间布局与周边自然环境的协调,城镇风貌具有地域特色,城镇环境建设与产业发展同步协调。
三、特色小镇发展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一)特色小镇的内涵
我国对特色小镇的概念大致从两个方面定义:一种是从空间功能上定义,认为特色小镇是基于特色产业、地域特色文化、优美自然环境和良好配套设施而形成的独立发展空间载体。另一种是从行政边界的规划建设上定义,认为特色小镇指的是具有行政区划概念的建制镇或行政村。
根据国家政策要求以及特色小镇的基本定义,本文认为,特色小镇在本质上应具有以下几方面特征:(1)产业特色鲜明。特色小镇建设的重点是要有准确的产业定位和鲜明的地方特色。(2)环境和谐宜居。空间布局与小镇自然环境要协调,城镇风貌保持独有的特色,城镇环境建设要与特色产业发展同步协调。(3)文化彰显特色。一是传承传统文化,形成独特的小镇文化标识,并与产业融合发展;二是传播公共文化,保证居民素质有所提升。(4)功能便捷完善。作为“产城人文”四位一体、有机融合的重要功能平台,要把多种功能集聚起来,形成各类功能的有机统一。(5)体制充满活力。用改革创新的措施来加强特色小镇的发展建设,鼓励每个特色小镇大胆进行体制机制创新。
(二)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根据上述对特色小镇内涵的解读,本文基于综合性、统一性、层次性、可操作性和引导性原则,在借鉴已有评价体系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特色小镇发展建设的评估框架。该框架分为三个层次: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
第一是目标层,以建设“产城人文”四位一体的特色小镇为最终目标;第二是准则层,包括产业、环境、文化、功能、体制五个维度;第三是指标层,共包含产业定位、发展特色、文化传承、基础设施和体制改革等16个指标(见表2)。
四、青岛夏庄生态农业特色小镇发展建设评价
(一)夏庄生态农业特色小镇发展概况
夏庄镇位于青岛市城阳区,面积84.4平方千米,山区面积超过一半,其余部分为平原和少量丘陵。共有常住人口约17万,流动人口6万。近年来,夏庄镇以“生态休闲”为主题、“四季采摘”为特色,努力打造生态观光农业特色小镇。通过规划建设18处都市观光农业园,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开展草莓采摘节、葡萄采摘节等一系列活动,成功打造了特色农业品牌20多个,通过创建“夏庄田园”电子商务平台,拓宽了农产品和花卉的销售渠道。截至2015年底,实现生产总值约(现价)148亿元,公共预算财政收入9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达110.8亿元。接待采摘、登山、参观旅客100余万人次;引进内外资项目145个,总投资达68亿元。夏庄生态农业特色小镇现已纳入青岛市“十三五”特色小镇建设规划,亟待寻标对标,进一步完善提升。
(二)发展建设评价
1.标准选择
以国家相关标准和目前处于国内顶尖水平的特色小镇数据为依据,构建特色小镇发展建设评价的参照标准(见表4)。
2.评价指标体系权重
采用德尔菲法确定权重,通过搜集多个专家意见,并对意见进行加权平均处理得出各层及各指标的权重(见表5)。
3.数据来源
本文所用有关夏庄镇数据均为实地调研所得。体制维度中的市民满意程度和政府机构办事效率的评分数据为发放调查问卷统计所得,共发出6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57份。
4.评价过程
本文运用相对指数比较法将夏庄生态农业特色小镇五个维度的16个指标与特色小镇建设评价标准进行比较,计算出夏庄生态农业特色小镇的发展建设水平指数。通过权重计算出各维度发展水平指数和综合发展建设水平指数,评价分析夏庄街道特色小镇发展建设的综合情况(见表6)。
5.基本结论
(1)主导产业整体拉动力不足。夏庄镇生态观光农业产值只占夏庄镇生产总值的49.70%,和特色小镇建设标准的70%相比,存在一定差距;同时,夏庄镇生态观光农业产值为73.551亿元,仅占城阳区同类产业产值的46.80%,和特色小镇建设75%的标准相比,也存在一定的差距。在产业拉动就业方面,夏庄镇生态观光农业从业人数仅占总就业人数的60.49%,和80%的标准相比需要进一步提高。 (2)环境保护个别环节有待提高。夏庄特色小镇的环境方面整体符合特色小镇国家建设标准,包括人均绿地面积有57.65平方米/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8%。但废水排放处理率的85%与95%的标准相比需要提高。
(3)传统文化传承良好,文化氛围浓厚。夏庄特色小镇积极传承传统历史文化,拥有4项省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崂山道教音乐、西宅子头高跷、马家台刺绣和城阳民间故事,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标识。公共文化传播的广度和力度较大,整体文化氛围较为浓厚。
(4)基础设施建设需不断完善。在道路交通建设方面,人均年末道路长度0.506米/人,与特色小镇建设0.64米/人的标准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公共服务设施也不够完善,公共WiFi普及率仅有30%,作为以观光旅游为主导产业的特色小镇,会降低观光者的旅游消费体验满意程度。
(5)居民满意度不达标,政府服务和机关的办事效率需要进一步改善。
(6)总体分析。夏庄特色小镇的整体建设水平与国家特色小鎮建设标准相比,仍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环境和文化方面达到基本标准,但仍需要继续保持和加强;产业方面、功能设施方面以及体制方面需要很大的提升,特色产业规模需进一步扩大,以更好地带动经济、就业增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需要进一步完善,政府的政策在改革和增强活力的同时,机关的办事效率需要提高。
五、对策和建议
(一)发展主导产业,提升集聚水平
1.发展多种农业观光园模式
进一步加强生态农业观光园建设,着力创建多种功能相结合的观光园模式。例如,把体验与观光结合起来的体验型农业园,把文化与观光结合起来的文化型观光园,把学习与观光结合起来的学习型观光园等。
2.规划建设功能分区
生态农业观光园作为夏庄特色小镇的发展建设重点,在实现生产服务的同时,要注重满足旅客对住宿、餐饮、游玩等需要,并根据不同功能需求,规划建设不同的观光功能区。
3.完善电商平台建设,开拓国际市场
由区政府牵头支持夏庄镇开发和完善电商平台,使夏庄镇农业产品打入更大的国内国际市场。要注重对农户开展国际贸易规则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培训学习,充分利用现有的国内外的跨境电商平台,进入国际市场。
4.加大产业投资,扩大产业规模
进一步扩大生态观光农业的资金支持,积极引导民间资本有效投资,进一步加大对创新基地等平台投资,扩大品牌、网络营销等市场开发平台投资。
(二)传承历史文化,彰显文化特色
1.加强对历史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夏庄镇拥有崂山道教音乐、西宅子头高跷、马家台刺绣和城阳民间故事4项省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当充分利用现有的文化资源,打造小镇特色品牌。应对历史文化遗产进行有针对性和计划性的抢救和保护。引导传承人把技艺传给后代,鼓励青年志愿者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工作中。
2.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业协调发展
旅游业发展需要文化遗产作为重要支撑,同时,也是其价值得以实现的重要载体。特色小镇建设要始终坚持科学开发利用的准则,努力实现文化遗产与旅游产业的协同发展。
(三)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改进交通环境
1.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
政府应加大财政投入,发挥政府投资的主导作用。同时也要注重创建新的融资途径来筹集资金,如加强资本市场的建设,采用PPP模式引导社会资本融资等。
2.建立完善的交通网
优化城镇总体规划,将公共交通系统规划纳入城镇总体规划中;完善城镇公交站牌设施;优化路网规划布局;重视中心城区与乡镇路网的建设和衔接等。
[参考文献]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指导意见[EB/OL].(2015-06-02)[2017-04-11].http://zfxxgk.zj.gov.cn/xxgk/jcms_files/jcmsl/web26/site/art/2015/6/2/art_2035_1226282.html.
曾江,慈锋.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特色小镇建设[J].宏观经济管理,2016(12):51-56.
馬斌.特色小镇:浙江经济转型升级的大战略[J].浙江社会科学,2016(3):39-42.
陈建忠.特色小镇建设重在打造特色产业生态[J].浙江经济,2016(13):9-10.
徐黎源,颜传津.嘉兴市培育特色小镇路径研究[J].价值工程,2016(4):183-184.
宋为,陈安华.浅析浙江省特色小镇支撑体系[J].小城镇建设,2016(3):3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