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句话说得好: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容易,难的是一辈子都做好事。同样,做一辈子的清官也不是很容易的事。古代就有一位为官数十年一尘不染、理财数载两袖清风的廉洁楷模,他就是东晋的吴隐之。吴隐之耿介自立,操行端正,清廉了一辈子。
吴隐之的父亲是最下层的寒门士族。家中本来就不富裕,到吴隐之十几岁的时候,父亲不幸病死,家境就更加困难了,全靠哥哥吴坦之支撑,一家人常常以粗糙的豆类和咸菜充饥度日。贫苦的生活磨炼了吴隐之吃苦耐劳的品格,他少年老成,勤奋好学,孝顺母亲,敬重兄长,为人处事品行端正,从不贪图非分的财物。后来,母亲也去世了,吴隐之悲痛欲绝,感动得过路行人都为之落泪。吴隐之邻居韩康伯,官拜太常,韩康伯的母亲很是贤惠明达,被吴隐之的操行所感动,就对康伯说:“如果你以后承担了负责挑选官吏的工作,一定要举荐像吴隐之这样的人。”后来韩康伯当上吏部尚书后,立即举荐吴隐之担任了辅国功曹。
吴隐之是个刚毅勇敢、敢于担当的人。他的哥哥吴坦之是豫州刺史袁真的功曹。晋太和四年(公元369年)冬,据守寿春的袁真叛变,投降了前燕。两年后,东晋大司马桓温率兵平定了叛乱,俘虏了叛乱首领袁真,许多人遭到了牵连,被以叛逆的罪名押送京师建康(今南京)斩首示众,吴坦之也在其中。吴隐之听到哥哥就要被斩首的消息后,向大司马桓温请求,自己愿意代替哥哥赴死。桓温被吴隐之勇于献身的精神所感动,最终赦免了他哥哥。不久,吴隐之官拜奉朝请、尚书郎。
晋太元十年(公元385年),吴隐之以奉朝请的身份被卫将军、尚书令谢石聘请为卫将军主薄。这期间,吴隐之的女儿要出嫁,这在一般人家中也是件大事,何况是官宦人家。谢石知道他一向清贫,就派了自家的厨师带着物品去吴家帮助操办婚事。当厨师来到吴家时,发现家里很安静,根本看不出官宦人家嫁女的喜庆场面。原来吴隐之很简朴地把女儿的婚事办了,没收任何人的礼金,没办酒席。一次,吴隐之和妻子在湖畔观览风光,妻子乘兴把买来的一斤沉香给他看。吴隱之接过一看,嫌是奢侈之物,便随手抛入湖中。他就是这样对家人和子女言传身教的。
不仅是对家人严管,对自己也是如此,寒冬腊月,吴隐之没有一床像样的新被,身上穿的衣服不仅破旧,而且没有替换的。妻子给他洗衣时,他经常披一块棉絮等待衣服晾干再穿,清贫俭朴和普通老百姓没有什么两样。吴隐之每月领到俸禄后,除留下自己的口粮外,其余的资助贫苦的亲族,而自己一家的生活全靠妻子纺织供给。有时粮食缺乏了,就三餐改为两餐。
晋元兴元年(公元402年)春,素有廉洁美名的吴隐之出任广州刺史。广州物产丰富,而且是我国对外通商最早的城市,是最发达富庶的地区。历任刺史几乎没有不贪渎成风、大发横财的,因此吏治风气很不正。朝廷也深知这种弊端,并想整治革除,而一直苦于找不到合适的人选。吴隐之接到任命后,立即带家眷起程上路。
在距广州20里外的石门有处泉水,人称贪泉。传说喝了贪泉水的人,就会变得贪得无厌。因此,路过此泉的人,为了标榜自己清白,宁肯忍着口干舌燥之苦,也不饮贪泉水。吴隐之途经此泉时,却感慨地说:“不被私欲驱使,心绪就不会错乱。过了岭南而丧失清白的人,我是知道其中原委的。”于是他一面酌泉而饮,一面赋诗咏怀:“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这首诗表达了他以伯夷、叔齐为自律榜样,不易节操的情怀。
吴隐之上任后,非常注意自己的操行,平时饭菜没有酒肉,仅以咸菜和干鱼就餐。他手下有个小官知道吴隐之爱吃鱼,就经常进献去了骨刺的鱼,想讨好吴隐之,以利于升迁。当吴隐之发现此人动机不良后,不仅没有领情,还处罚和贬降了他。从此,再也没人敢向吴隐之送东西了,官府的行贿之风也有了收敛。由于吴隐之自身廉洁俭朴,又严于吏治,手下官属大都不敢搜敛骚扰百姓,素以贪渎闻名的岭南,吏治有了新的改观。
为此,晋安帝特下书予以表彰:“吴隐之孝顺父母,友爱兄弟超过常人,俸禄分九族共享,俭朴过人。”称他本来处在可以发财的地域,却不改清操。恪守自律,革奢务俭,致使岭南腐败的吏治大为改观。因此给予嘉赏,进号前将军,赐钱五十万,谷千斛。
吴隐之在广州当了两年多的刺史,回建康时还和南来赴任时一样,两袖清风而归。后来,吴隐之官拜度支尚书、太常等职。度支尚书是主管国家财政收入与支出的要职,对一般人来说,是千载难逢的发财机会,而吴隐之抱定不取非分之财的宗旨,尽管家徒四壁,家中以竹篷为屏风,座位上连张毡席都没有,他依然清节如故,从不染指经手的财物。吴隐之身居高位多年,却不贪恋权势,晋义熙八年(公元412年),因年迈申请辞官,得到准许。第二年,吴隐之死于家中,朝廷追赠他为左光禄大夫,加散骑常侍。
吴隐之身居高官数十年,妻儿没有因为他的官职沾上任何好处,反而养成了廉洁自律的好门风。吴隐之以清廉节俭名垂青史,他的妻子也以贤德载入史册,儿孙则以廉慎孝悌闻名。
吴隐之练就一生的廉政不坏之身,绝不是偶然的,他有坚定的人生信念,持正不苟,廉洁勤政,以国家和百姓所需为己任,在自己从政的道路上走出了铁骨铮铮的历史回响,令今人钦佩。(资料来源:《天津日报》)
出身贫寒 刚毅勇敢
吴隐之的父亲是最下层的寒门士族。家中本来就不富裕,到吴隐之十几岁的时候,父亲不幸病死,家境就更加困难了,全靠哥哥吴坦之支撑,一家人常常以粗糙的豆类和咸菜充饥度日。贫苦的生活磨炼了吴隐之吃苦耐劳的品格,他少年老成,勤奋好学,孝顺母亲,敬重兄长,为人处事品行端正,从不贪图非分的财物。后来,母亲也去世了,吴隐之悲痛欲绝,感动得过路行人都为之落泪。吴隐之邻居韩康伯,官拜太常,韩康伯的母亲很是贤惠明达,被吴隐之的操行所感动,就对康伯说:“如果你以后承担了负责挑选官吏的工作,一定要举荐像吴隐之这样的人。”后来韩康伯当上吏部尚书后,立即举荐吴隐之担任了辅国功曹。
吴隐之是个刚毅勇敢、敢于担当的人。他的哥哥吴坦之是豫州刺史袁真的功曹。晋太和四年(公元369年)冬,据守寿春的袁真叛变,投降了前燕。两年后,东晋大司马桓温率兵平定了叛乱,俘虏了叛乱首领袁真,许多人遭到了牵连,被以叛逆的罪名押送京师建康(今南京)斩首示众,吴坦之也在其中。吴隐之听到哥哥就要被斩首的消息后,向大司马桓温请求,自己愿意代替哥哥赴死。桓温被吴隐之勇于献身的精神所感动,最终赦免了他哥哥。不久,吴隐之官拜奉朝请、尚书郎。
严管家人 自持不苟
晋太元十年(公元385年),吴隐之以奉朝请的身份被卫将军、尚书令谢石聘请为卫将军主薄。这期间,吴隐之的女儿要出嫁,这在一般人家中也是件大事,何况是官宦人家。谢石知道他一向清贫,就派了自家的厨师带着物品去吴家帮助操办婚事。当厨师来到吴家时,发现家里很安静,根本看不出官宦人家嫁女的喜庆场面。原来吴隐之很简朴地把女儿的婚事办了,没收任何人的礼金,没办酒席。一次,吴隐之和妻子在湖畔观览风光,妻子乘兴把买来的一斤沉香给他看。吴隱之接过一看,嫌是奢侈之物,便随手抛入湖中。他就是这样对家人和子女言传身教的。
不仅是对家人严管,对自己也是如此,寒冬腊月,吴隐之没有一床像样的新被,身上穿的衣服不仅破旧,而且没有替换的。妻子给他洗衣时,他经常披一块棉絮等待衣服晾干再穿,清贫俭朴和普通老百姓没有什么两样。吴隐之每月领到俸禄后,除留下自己的口粮外,其余的资助贫苦的亲族,而自己一家的生活全靠妻子纺织供给。有时粮食缺乏了,就三餐改为两餐。
赋诗自励 坚定廉心
晋元兴元年(公元402年)春,素有廉洁美名的吴隐之出任广州刺史。广州物产丰富,而且是我国对外通商最早的城市,是最发达富庶的地区。历任刺史几乎没有不贪渎成风、大发横财的,因此吏治风气很不正。朝廷也深知这种弊端,并想整治革除,而一直苦于找不到合适的人选。吴隐之接到任命后,立即带家眷起程上路。
在距广州20里外的石门有处泉水,人称贪泉。传说喝了贪泉水的人,就会变得贪得无厌。因此,路过此泉的人,为了标榜自己清白,宁肯忍着口干舌燥之苦,也不饮贪泉水。吴隐之途经此泉时,却感慨地说:“不被私欲驱使,心绪就不会错乱。过了岭南而丧失清白的人,我是知道其中原委的。”于是他一面酌泉而饮,一面赋诗咏怀:“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这首诗表达了他以伯夷、叔齐为自律榜样,不易节操的情怀。
吴隐之上任后,非常注意自己的操行,平时饭菜没有酒肉,仅以咸菜和干鱼就餐。他手下有个小官知道吴隐之爱吃鱼,就经常进献去了骨刺的鱼,想讨好吴隐之,以利于升迁。当吴隐之发现此人动机不良后,不仅没有领情,还处罚和贬降了他。从此,再也没人敢向吴隐之送东西了,官府的行贿之风也有了收敛。由于吴隐之自身廉洁俭朴,又严于吏治,手下官属大都不敢搜敛骚扰百姓,素以贪渎闻名的岭南,吏治有了新的改观。
为此,晋安帝特下书予以表彰:“吴隐之孝顺父母,友爱兄弟超过常人,俸禄分九族共享,俭朴过人。”称他本来处在可以发财的地域,却不改清操。恪守自律,革奢务俭,致使岭南腐败的吏治大为改观。因此给予嘉赏,进号前将军,赐钱五十万,谷千斛。
功成业就 清操不改
吴隐之在广州当了两年多的刺史,回建康时还和南来赴任时一样,两袖清风而归。后来,吴隐之官拜度支尚书、太常等职。度支尚书是主管国家财政收入与支出的要职,对一般人来说,是千载难逢的发财机会,而吴隐之抱定不取非分之财的宗旨,尽管家徒四壁,家中以竹篷为屏风,座位上连张毡席都没有,他依然清节如故,从不染指经手的财物。吴隐之身居高位多年,却不贪恋权势,晋义熙八年(公元412年),因年迈申请辞官,得到准许。第二年,吴隐之死于家中,朝廷追赠他为左光禄大夫,加散骑常侍。
吴隐之身居高官数十年,妻儿没有因为他的官职沾上任何好处,反而养成了廉洁自律的好门风。吴隐之以清廉节俭名垂青史,他的妻子也以贤德载入史册,儿孙则以廉慎孝悌闻名。
吴隐之练就一生的廉政不坏之身,绝不是偶然的,他有坚定的人生信念,持正不苟,廉洁勤政,以国家和百姓所需为己任,在自己从政的道路上走出了铁骨铮铮的历史回响,令今人钦佩。(资料来源:《天津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