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原中顾委委员,中共上海市委原书记、上海市原市长汪道涵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05年12月24日7时12分在上海逝世,享年90岁。
扬起脸走进历史
伊歌
2005年年初,辜老走了;年末,汪老也走了。两岸交流的两位重量级老人相继走进了历史。
两位老人当年在新加坡首度会晤,为两岸高层接触写下了浓墨重彩的第一页。汪辜谈吐儒雅,风度翩翩,举手投足尽显大家风范,引无数传媒竞折腰,令两岸同胞齐叹服。
当其时,国共内战宿怨未解,两岸对峙坚冰待消。尤其是执政的国民党病态丛生,奸人当道,岛内政情诡谲,权谋肆虐。虽两岸民间交流已成燎原之势,和平与统一之声不绝于耳,但“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的“三不政策”仍奉为圭臬,主政者处心积虑为两岸交流设限立卡。
“汪辜会谈”之前,海协与海基会就“一个中国”的表述问题多次信函往返,终以“各自口头表述”的高度政治智慧形成“九二共识”。“汪辜会谈”期间,台湾当局意图借机凸显“对等政治实体”,“增加国际筹码”,在会谈场地、座位安排等细节问题锱铢必较;汪老既重申大陆方面反对“两个中国”、“两个对等实体”的一贯立场,又主张“两会”事务性会谈相互尊重、平等协商,不计较非原则性的细节,使会谈顺利进行,最终签署了四份协议。当时台湾媒体对汪老的谈判技巧和风格大加褒扬,常有“语出惊人”略胜一筹的表现,使得谈判过程中几次“陷于胶着状态”、几近僵局的紧张气氛“起死回生”,迎刃化解。
“汪辜会谈”让“不接触、不谈判”消解于谈笑之间,让“拒统偏安、革新保台”化解于无形之中,也为两岸交流开创了一个新的模式:通过授权机构的制度化协商,用双方签署协议的方式处理交流事务,为两岸关系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契机与动力。汪老作为一位老资格的共产党高级干部,其饱读诗书、温文尔雅的形象也随“汪辜会谈”镌刻在台湾同胞的记忆中。国民党主席马英九日前就称赞“汪辜会谈”“展现汪老的温和理性加上创意,创造两岸关系的最好阶段”。
从上海市长职位上退下来多年之后,汪老以耄耋之年执掌海协,成为处理两岸关系的关键性人物,为推动两岸关系发展不辞辛劳。尽管海协与海基会的事务性会谈因“两国论”出笼而停摆,但汪老仍不时为两岸交流出谋划策,接访台湾客人,今年还在病中会晤国民党主席连战和亲民党主席宋楚瑜。
汪辜两老同为京剧票友,在人生的舞台上又合演了唱念做打俱佳的最后一幕。如今辜汪先后谢幕,两岸之间也已开启政党交流的新幕,他们可以无愧于心、无愧于世、无愧于两岸,扬起脸走进历史——中国人的歷史。
人物档案
汪道涵,1915年生,安徽嘉山县人。早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机械系。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长期在经济部门担任职务。抗日战争时期、国内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先后担任过不同角色的党政军职务,政治履历和行政阅历相当丰富。
1980年后,曾任上海市委书记、上海市市长等职。1991年12月起任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为祖国和平统一,十四年鞠躬尽瘁。
汪道涵学养俱佳,学贯中西通博古今。1985年获美国塔夫茨大学授予的公共管理学荣誉博士称号,同时也是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名校的教授。其人嗜书饱学,喜欢外国古典音乐,爱看京剧,下围棋。
青史一瞬
这是历史的一瞬。1993年4月27日“汪辜会谈”前,汪道涵与辜振甫握手。隔着一道浅浅海峡,两岸对峙44年,终于把手握在了一起。
“汪辜”就此联结在一起,两个名字深深镌刻在历史的记载中,无法分离。2005年年初,辜振甫辞世。年中,台岛要人连战、宋楚瑜、郁慕明接踵踏上大陆的土地。年终,汪道涵辞世。安排汪辜在这一年的年头和年末离开尘世,苍天有情?苍天无情?
如果有另一个世界,汪辜现在又可以一同观赏京剧,一同祈望中华民族的团圆了。
汪道涵与江泽民从工作伙伴到莫逆之交
1949,上海,一见如故
汪道涵是江泽民母校上海交通大学的学长,两人初次见面,是在1949年的上海。
美国人罗伯特·劳伦斯·库恩《他改变了中国:江泽民传》一书,记录了汪道涵与江泽民如何从工作伙伴到莫逆之交,汪道涵先生对江泽民早期和中期事业的理解,以及两人长达40多年的友情。
那时,汪道涵任华东工业部部长,负责全上海的工业企业。江泽民是“上海益民食品一厂”的副总经理。9月的一天,汪道涵来工厂视察,发现了这个很有潜力的年轻人。
江泽民和汪道涵很快发现他们有许多共同之处——他们都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他们都曾是地下工作者;江在汪的妻子手下工作;他们都有相似的技能和旺盛的精力;而且两人都与江上青——江泽民的养父——有关系:汪曾负责军需后勤工作,并像江上青一样,在游击战时曾在张爱萍将军手下工作过。
库恩在他的《江泽民传》里,这样表述两人的交往:“在江泽民早年的生涯中,不管是在工作上还是在生活上,不管是碰上了充满机遇的挑战,还是碰上痛苦的磨难,他都会向汪的妻子倾诉。汪道涵和江泽民的相识相知也逐渐发展为一种终身不渝的友谊,并改变了两人的生活。”
文革,汉沪京,患难之交
在文革的动荡日子里,江泽民尽力帮助这位良师益友。两个家庭始终保持着联系。
据《江泽民传》载,江泽民在武汉,江的妻子在上海冒着危险给汪的女儿以庇护。汪道涵的妻子患肾衰竭多年,去世前,江泽民和妻子经常上门探望。20世纪70年代中期,汪道涵回到北京,江泽民经常与他见面。这仍是危险的,因为汪的职务还未恢复。
1985,上海,良师益友
1985年,汪道涵的上海市长任期届满。谁是接班人?《江泽民传》载,当时的副总理万里征求汪道涵的意见,并提出好几个极有竞争力的人选。汪道涵推荐了江泽民。并告诫江,不要期待桂冠。据说,他告诉江,做上海市长就像是当总务科的“总管”。江回答说:“当1200万人民的总管,我感到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1989年江泽民出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已退休的汪道涵赠给他一幅林则徐的名联: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
汪道涵与辜振甫两岸和平鸽
首晤:汪辜结下京剧情缘
汪道涵和辜振甫,两只飞翔在海峡两岸的领头和平鸽。生前仅数面之缘,但引为知己,为谋两岸同胞福祉鞠躬尽瘁。
辜振甫是岛内最具影响力的企业家,美国《福布斯》杂志将他列入全球181个资产超过十亿美元的富豪之列。1990年,当选台湾海基会董事长。1992年,政商关系良好的汪道涵出任海协会会长,从此站到两岸对话第一线。
1993年4月27日,新加坡,“汪辜会谈”万众瞩目。越过不足两米的会议桌,汪、辜手握在了一起,这是海峡两岸高层人士1949年以来的首次握手。
辜振甫自幼酷爱京剧,曾到北平、上海、香港拜师学戏。巧的是,爱好广泛的汪道涵,也对京剧情有独衷,曾在许多场合唱过京剧。“汪辜会谈”中,汪辜结下京剧情缘。
据称,首次“汪辜会谈”时,二老一见面就先聊了半小时的京剧,再谈两岸关系。1998年在上海第二次会晤时,白天两人更多谈两岸问题,晚上更多的是有关京剧的私人会晤。
第一次“汪辜会谈”,被认为开启了两岸的对话时代。当年,台商掀起了投资大陆的第一次高潮,汪道涵也成为台湾民众耳熟能详的大陆政治人物。
再晤:兄弟相逢成永诀
1998年,上海和平饭店。84岁的汪道涵再次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人物。
在两岸同胞共同努力及推动下,阔别五年后,汪辜再次会晤。细心的汪道涵特别要求,会谈的房间要布置得有家的温馨。房间里摆放的谈判桌,换成了茶几,双方品茗叙话,亲情浓浓。交谈中,酷爱京剧的辜振甫清唱了《空城计》中几句戏词,汪道涵以对联一副作为回赠: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第二次“汪辜会谈”,开启了两岸实质上的政治对话,双方达成了包括汪道涵应邀访台的“四项共识”。但1999年李登辉抛出“两国论”,打乱了所有的预期,也让汪道涵访问台湾的计划无法实現,成为他人生中最大遗憾。
2005年1月3日,辜振甫在台北病逝,汪道涵即派个人代表赴台湾吊唁,并在给辜振甫遗孀辜严倬云的亲笔信中痛悼故友:汪辜会谈,两度执手;九二共识,一生然诺。而今风飒木萧;青史零落,沪上之晤,竟成永诀。天若有情,亦有憾焉。是语,更是对历史的感慨。
今年5月,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向汪老转交辜振甫生前画作。原来,1993年“汪辜会谈”时,汪道涵看到由辜振甫画作印成的明信片,非常喜爱,辜振甫遂答应要送一副亲笔画给汪道涵,可惜一隔13年,两位老友再也没有碰面。
儒雅人生
市长→教授
1985年前,汪道涵卸任上海市市长,其后应聘为复旦大学经济系教授,还应聘到美国塔夫茨大学讲学。当时在中国,官员退休后任教职,实为奇事。一位美国记者对此评价为“开一代新风”。
革命之家
1915年3月,汪道涵出生于安徽省嘉山县明光镇。其父汪雨相为晚清举人,新文化运动的先行者,中国现代基础教育的奠基人之一,孙中山先生创建的同盟会第一批会员。汪道涵是家中长子,自幼受到良好家教,18岁以优异成绩考入上海交通大学,投身上海学潮。1938年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被捕入狱,经多方营救出狱。
1937年,卢沟桥事变。是年秋,汪道涵与父亲一道率领全家及亲友28人,奔赴革命圣地延安。因当时投奔延安阻挠重重,行动只好在深夜悄悄进行。汪道涵与父母子女连夜出发,翻山越岭,历经艰险找到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因一路艰险,为防止意外,汪道涵忍痛将年幼的子女送到西安育婴堂寄养。是年冬,在办事处的帮助下,胜利到达延安,受到林伯渠等中央领导的亲切接见和赞扬。汪老夫妇不畏年老艰险,千里迢迢奔赴延安的事,一时在延河两岸传为佳话。
最“老”市长
1981年4月,汪道涵当选上海市市长,时年65岁,是历任最年长的上海市长。任职的5年中,他多智谋韬略,人情练达,作风开放,是位“永远微笑着的学者”。他为提高上海国际知名度,同世界许多大都市结成了友好城市。1987年,他当选为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多次向邓小平、陈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游说”,提出开发浦东新区计划。上海建设能有今天的成就,汪道涵功不可没。
嗜书市长
学者风度,务实性格,平易近人,这是海内外媒体对汪道涵的一致评价。
汪道涵好读书,尤嗜好“逛书店”。他每月都要购置一些书,文学评论、历史专著、名人传略、音乐美术、科技专著、经济理论等,古今中外无所不包。上海大小书店里,经常可见到这位市长的身影。他以经济管理类图书尤为感兴趣,除了自己看,还要推荐给别人看。他有句名言:“读书就是生活。”
巧嵌菜名
1993年4月,新加坡“汪辜会谈”。为庆祝这次历史性会谈的成功,汪道涵宴请辜振甫一行。
晚宴的九道菜,汪道涵巧妙地嵌入了对台湾同胞浓浓的骨肉之情:情同手足(乳猪与鳝片)、龙族一脉(乳酪龙虾)、琵琶琴瑟(琵琶雪蛤膏)、喜庆团圆(董园鲍翅)、万寿无疆(木瓜素菜)、三元及第(三种海鲜)、燕语华堂(官燕炖双皮奶)、兄弟之谊(荷叶饭)、前程似锦(水果拼盘)。
将这九道菜名连起来,是一段妙文:你我“情同手足”,同是“龙族一脉”,今夕“燕语华堂”、“琵琶琴瑟”和鸣,谱一曲“喜庆团圆”,祝大家身体健康“万寿无疆”,海峡两岸的“兄弟之谊”能“前程似锦”、“三元及第”。
(据《羊城晚报》)
扬起脸走进历史
伊歌
2005年年初,辜老走了;年末,汪老也走了。两岸交流的两位重量级老人相继走进了历史。
两位老人当年在新加坡首度会晤,为两岸高层接触写下了浓墨重彩的第一页。汪辜谈吐儒雅,风度翩翩,举手投足尽显大家风范,引无数传媒竞折腰,令两岸同胞齐叹服。
当其时,国共内战宿怨未解,两岸对峙坚冰待消。尤其是执政的国民党病态丛生,奸人当道,岛内政情诡谲,权谋肆虐。虽两岸民间交流已成燎原之势,和平与统一之声不绝于耳,但“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的“三不政策”仍奉为圭臬,主政者处心积虑为两岸交流设限立卡。
“汪辜会谈”之前,海协与海基会就“一个中国”的表述问题多次信函往返,终以“各自口头表述”的高度政治智慧形成“九二共识”。“汪辜会谈”期间,台湾当局意图借机凸显“对等政治实体”,“增加国际筹码”,在会谈场地、座位安排等细节问题锱铢必较;汪老既重申大陆方面反对“两个中国”、“两个对等实体”的一贯立场,又主张“两会”事务性会谈相互尊重、平等协商,不计较非原则性的细节,使会谈顺利进行,最终签署了四份协议。当时台湾媒体对汪老的谈判技巧和风格大加褒扬,常有“语出惊人”略胜一筹的表现,使得谈判过程中几次“陷于胶着状态”、几近僵局的紧张气氛“起死回生”,迎刃化解。
“汪辜会谈”让“不接触、不谈判”消解于谈笑之间,让“拒统偏安、革新保台”化解于无形之中,也为两岸交流开创了一个新的模式:通过授权机构的制度化协商,用双方签署协议的方式处理交流事务,为两岸关系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契机与动力。汪老作为一位老资格的共产党高级干部,其饱读诗书、温文尔雅的形象也随“汪辜会谈”镌刻在台湾同胞的记忆中。国民党主席马英九日前就称赞“汪辜会谈”“展现汪老的温和理性加上创意,创造两岸关系的最好阶段”。
从上海市长职位上退下来多年之后,汪老以耄耋之年执掌海协,成为处理两岸关系的关键性人物,为推动两岸关系发展不辞辛劳。尽管海协与海基会的事务性会谈因“两国论”出笼而停摆,但汪老仍不时为两岸交流出谋划策,接访台湾客人,今年还在病中会晤国民党主席连战和亲民党主席宋楚瑜。
汪辜两老同为京剧票友,在人生的舞台上又合演了唱念做打俱佳的最后一幕。如今辜汪先后谢幕,两岸之间也已开启政党交流的新幕,他们可以无愧于心、无愧于世、无愧于两岸,扬起脸走进历史——中国人的歷史。
人物档案
汪道涵,1915年生,安徽嘉山县人。早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机械系。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长期在经济部门担任职务。抗日战争时期、国内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先后担任过不同角色的党政军职务,政治履历和行政阅历相当丰富。
1980年后,曾任上海市委书记、上海市市长等职。1991年12月起任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为祖国和平统一,十四年鞠躬尽瘁。
汪道涵学养俱佳,学贯中西通博古今。1985年获美国塔夫茨大学授予的公共管理学荣誉博士称号,同时也是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名校的教授。其人嗜书饱学,喜欢外国古典音乐,爱看京剧,下围棋。
青史一瞬
这是历史的一瞬。1993年4月27日“汪辜会谈”前,汪道涵与辜振甫握手。隔着一道浅浅海峡,两岸对峙44年,终于把手握在了一起。
“汪辜”就此联结在一起,两个名字深深镌刻在历史的记载中,无法分离。2005年年初,辜振甫辞世。年中,台岛要人连战、宋楚瑜、郁慕明接踵踏上大陆的土地。年终,汪道涵辞世。安排汪辜在这一年的年头和年末离开尘世,苍天有情?苍天无情?
如果有另一个世界,汪辜现在又可以一同观赏京剧,一同祈望中华民族的团圆了。
汪道涵与江泽民从工作伙伴到莫逆之交
1949,上海,一见如故
汪道涵是江泽民母校上海交通大学的学长,两人初次见面,是在1949年的上海。
美国人罗伯特·劳伦斯·库恩《他改变了中国:江泽民传》一书,记录了汪道涵与江泽民如何从工作伙伴到莫逆之交,汪道涵先生对江泽民早期和中期事业的理解,以及两人长达40多年的友情。
那时,汪道涵任华东工业部部长,负责全上海的工业企业。江泽民是“上海益民食品一厂”的副总经理。9月的一天,汪道涵来工厂视察,发现了这个很有潜力的年轻人。
江泽民和汪道涵很快发现他们有许多共同之处——他们都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他们都曾是地下工作者;江在汪的妻子手下工作;他们都有相似的技能和旺盛的精力;而且两人都与江上青——江泽民的养父——有关系:汪曾负责军需后勤工作,并像江上青一样,在游击战时曾在张爱萍将军手下工作过。
库恩在他的《江泽民传》里,这样表述两人的交往:“在江泽民早年的生涯中,不管是在工作上还是在生活上,不管是碰上了充满机遇的挑战,还是碰上痛苦的磨难,他都会向汪的妻子倾诉。汪道涵和江泽民的相识相知也逐渐发展为一种终身不渝的友谊,并改变了两人的生活。”
文革,汉沪京,患难之交
在文革的动荡日子里,江泽民尽力帮助这位良师益友。两个家庭始终保持着联系。
据《江泽民传》载,江泽民在武汉,江的妻子在上海冒着危险给汪的女儿以庇护。汪道涵的妻子患肾衰竭多年,去世前,江泽民和妻子经常上门探望。20世纪70年代中期,汪道涵回到北京,江泽民经常与他见面。这仍是危险的,因为汪的职务还未恢复。
1985,上海,良师益友
1985年,汪道涵的上海市长任期届满。谁是接班人?《江泽民传》载,当时的副总理万里征求汪道涵的意见,并提出好几个极有竞争力的人选。汪道涵推荐了江泽民。并告诫江,不要期待桂冠。据说,他告诉江,做上海市长就像是当总务科的“总管”。江回答说:“当1200万人民的总管,我感到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1989年江泽民出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已退休的汪道涵赠给他一幅林则徐的名联: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
汪道涵与辜振甫两岸和平鸽
首晤:汪辜结下京剧情缘
汪道涵和辜振甫,两只飞翔在海峡两岸的领头和平鸽。生前仅数面之缘,但引为知己,为谋两岸同胞福祉鞠躬尽瘁。
辜振甫是岛内最具影响力的企业家,美国《福布斯》杂志将他列入全球181个资产超过十亿美元的富豪之列。1990年,当选台湾海基会董事长。1992年,政商关系良好的汪道涵出任海协会会长,从此站到两岸对话第一线。
1993年4月27日,新加坡,“汪辜会谈”万众瞩目。越过不足两米的会议桌,汪、辜手握在了一起,这是海峡两岸高层人士1949年以来的首次握手。
辜振甫自幼酷爱京剧,曾到北平、上海、香港拜师学戏。巧的是,爱好广泛的汪道涵,也对京剧情有独衷,曾在许多场合唱过京剧。“汪辜会谈”中,汪辜结下京剧情缘。
据称,首次“汪辜会谈”时,二老一见面就先聊了半小时的京剧,再谈两岸关系。1998年在上海第二次会晤时,白天两人更多谈两岸问题,晚上更多的是有关京剧的私人会晤。
第一次“汪辜会谈”,被认为开启了两岸的对话时代。当年,台商掀起了投资大陆的第一次高潮,汪道涵也成为台湾民众耳熟能详的大陆政治人物。
再晤:兄弟相逢成永诀
1998年,上海和平饭店。84岁的汪道涵再次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人物。
在两岸同胞共同努力及推动下,阔别五年后,汪辜再次会晤。细心的汪道涵特别要求,会谈的房间要布置得有家的温馨。房间里摆放的谈判桌,换成了茶几,双方品茗叙话,亲情浓浓。交谈中,酷爱京剧的辜振甫清唱了《空城计》中几句戏词,汪道涵以对联一副作为回赠: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第二次“汪辜会谈”,开启了两岸实质上的政治对话,双方达成了包括汪道涵应邀访台的“四项共识”。但1999年李登辉抛出“两国论”,打乱了所有的预期,也让汪道涵访问台湾的计划无法实現,成为他人生中最大遗憾。
2005年1月3日,辜振甫在台北病逝,汪道涵即派个人代表赴台湾吊唁,并在给辜振甫遗孀辜严倬云的亲笔信中痛悼故友:汪辜会谈,两度执手;九二共识,一生然诺。而今风飒木萧;青史零落,沪上之晤,竟成永诀。天若有情,亦有憾焉。是语,更是对历史的感慨。
今年5月,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向汪老转交辜振甫生前画作。原来,1993年“汪辜会谈”时,汪道涵看到由辜振甫画作印成的明信片,非常喜爱,辜振甫遂答应要送一副亲笔画给汪道涵,可惜一隔13年,两位老友再也没有碰面。
儒雅人生
市长→教授
1985年前,汪道涵卸任上海市市长,其后应聘为复旦大学经济系教授,还应聘到美国塔夫茨大学讲学。当时在中国,官员退休后任教职,实为奇事。一位美国记者对此评价为“开一代新风”。
革命之家
1915年3月,汪道涵出生于安徽省嘉山县明光镇。其父汪雨相为晚清举人,新文化运动的先行者,中国现代基础教育的奠基人之一,孙中山先生创建的同盟会第一批会员。汪道涵是家中长子,自幼受到良好家教,18岁以优异成绩考入上海交通大学,投身上海学潮。1938年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被捕入狱,经多方营救出狱。
1937年,卢沟桥事变。是年秋,汪道涵与父亲一道率领全家及亲友28人,奔赴革命圣地延安。因当时投奔延安阻挠重重,行动只好在深夜悄悄进行。汪道涵与父母子女连夜出发,翻山越岭,历经艰险找到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因一路艰险,为防止意外,汪道涵忍痛将年幼的子女送到西安育婴堂寄养。是年冬,在办事处的帮助下,胜利到达延安,受到林伯渠等中央领导的亲切接见和赞扬。汪老夫妇不畏年老艰险,千里迢迢奔赴延安的事,一时在延河两岸传为佳话。
最“老”市长
1981年4月,汪道涵当选上海市市长,时年65岁,是历任最年长的上海市长。任职的5年中,他多智谋韬略,人情练达,作风开放,是位“永远微笑着的学者”。他为提高上海国际知名度,同世界许多大都市结成了友好城市。1987年,他当选为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多次向邓小平、陈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游说”,提出开发浦东新区计划。上海建设能有今天的成就,汪道涵功不可没。
嗜书市长
学者风度,务实性格,平易近人,这是海内外媒体对汪道涵的一致评价。
汪道涵好读书,尤嗜好“逛书店”。他每月都要购置一些书,文学评论、历史专著、名人传略、音乐美术、科技专著、经济理论等,古今中外无所不包。上海大小书店里,经常可见到这位市长的身影。他以经济管理类图书尤为感兴趣,除了自己看,还要推荐给别人看。他有句名言:“读书就是生活。”
巧嵌菜名
1993年4月,新加坡“汪辜会谈”。为庆祝这次历史性会谈的成功,汪道涵宴请辜振甫一行。
晚宴的九道菜,汪道涵巧妙地嵌入了对台湾同胞浓浓的骨肉之情:情同手足(乳猪与鳝片)、龙族一脉(乳酪龙虾)、琵琶琴瑟(琵琶雪蛤膏)、喜庆团圆(董园鲍翅)、万寿无疆(木瓜素菜)、三元及第(三种海鲜)、燕语华堂(官燕炖双皮奶)、兄弟之谊(荷叶饭)、前程似锦(水果拼盘)。
将这九道菜名连起来,是一段妙文:你我“情同手足”,同是“龙族一脉”,今夕“燕语华堂”、“琵琶琴瑟”和鸣,谱一曲“喜庆团圆”,祝大家身体健康“万寿无疆”,海峡两岸的“兄弟之谊”能“前程似锦”、“三元及第”。
(据《羊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