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主题,找观点,辩关系,找论据

来源 :新校园·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75395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观点评论类型的问题是近几年历史高考中经常出现的考查题型,这种题型着重考查学生论证和探讨历史问题的能力,是对学生历史学习能力的高层次考查。这类问题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是教师教学的难点,也是高考的热点。对于这种类型的问题的回答,笔者在高三教学的过程中做过一定的探讨,在此求教于方家。
  一、考试要求与题型特点
  观点型问题的特点是有史有论,史论结合。这种特点决定了它很适合考查学生的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而学生的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是高考考试说明里的重要的能力要求。因此,对考试要求的准确分析是培养学生回答这类问题能力的方向所在。就是说,我们先要明确要考什么,然后才能做好怎么考的问题,做到有的放矢。
  下面,我们首先对《2014年历史高考说明》考试要求中对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说明做一番分析,然后才能做到尽可能准确解答这类问题。考试要求中对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考查做了如下说明:(1)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2)使用批判、借鉴、应用的方式评论历史观点;(3)独立地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提出不同的看法。
  从表述的能力要求来看,第一项要求实际上是要求证明观点,即要求学生对材料所涉及的历史主题和观点进行总结、归纳、提炼,并寻找史实来证明材料观点。其设问一般是“请你论证材料的观点”,回答这类题型要注意归纳的准确性和精炼性,只有准确归纳出材料的观点,才能做到观点明确,这种能力要在平时的学习和训练中多加培养。第二项要求是评论观点,即要求学生运用各种思维方法和历史范式对材料的主题和观点进行再认识,并对材料里的观点进行评论,从而初步形成自己的比较客观的看法,形成自己的观点。其设问一般是“你同意哪一种观点”。回答这类题型第一要准确理解并提炼材料的观点,第二要用全面的、辩证的、历史的方法来评论,并且要观点鲜明。第三项要求是阐述自己的观点。即要求学生对给定的材料和史实进行研读,最终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其设问一般是“你是怎么看的,并说明理由”,或者以小论文的形式出现。回答这类题型一定要做到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即观点来自史实,史实能支撑观点。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基本上明确了观点类问题的考试要求和设问方式,以及答题时应该注意的问题。下面我们结合2010年山东高考的“偶然与必然”和2013年新课标的“西方崛起”两道有观点论证的问题,探讨一下这类题型的答题方法和要点。
  二、答题思路与要点
  1.抓住材料主题
  在历史考试中,无论是选择题还是主观题,能否抓出材料的主题都是解题的最核心的东西。所谓抓出材料的主题,就是要弄明白材料讲述的是什么,材料探讨的是什么问题。如果不能准确把握材料的主题,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准确而全面地发掘出材料的有效信息的。如例二的主题是讲述推动西方崛起的因素,而不是西方崛起对世界的影响,更不是对中国的影响。有的学生把论述的重点放在西方崛起对世界的影响上,就是没有准确把握材料的主题。
  2.准确把握材料中的观点
  在准确把握材料的主题后,要进一步把握材料中的观点。只有准确概括材料里的观点才能在评论时目标明确,有的放矢。例二之中关于“西方的崛起”实际展示了两种观点:一是西方的崛起是欧洲自身历史发展的结果,二是西方的崛起是其他文明推动的结果。
  3.辨明材料中观点的关系
  试题所涉及的观点往往不是唯一的,在概括出材料的观点之后,就要用辩证的、全面的方法仔细辨明两种或几种观点之间的关系。几种材料观点的关系一般是相容的或不相容的。所谓的相容是指两种观点是各自论述了材料主题一方面,二者之间只是角度不同才得出不同的观点,但二者之间并不是绝然对立的。如例一的“偶然与必然”,例二中的“西方崛起是欧洲自身历史发展的结果”和“西方的崛起是其他文明推动的结果”,看似两种不同的观点,但二者还是有相容之处。因为任何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其偶然性又有其必然性,同样,西方的崛起既有西方文明的因素又有其他地区文明的推动因素。因而这两对观点都是相容的。但这种相容性,并不是说偶然和必然、西方和东方同样重要,而是必然是主导,偶然是次要,西方是主要,东方是次要的。
  观点不相容是指两种观点是非此即彼的关系。如1999年山东文综有这样的设问:“有人说洋务运动成功了,有人说洋务运动失败了,你同意哪一种观点,并说明理由。”设问中的两种观点是不相容的,因为你不能说“洋务运动既失败了又成功了”,这是自相矛盾的。
  4.确立正确的观点,恰当引用史实
  在用辩证的、全面的方法对材料的观点进行分析后,就要明确自己的答题思路,确立自己正确的观点。正确的观点主要来自对材料观点的正确分析,同时更需要有力的史实来支撑。因此,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就成为论述观点问题的基本要求。即要辨明史实与观点之间有支撑与被支撑、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类似于语文课的议论文中的论点与论据见得关系。
  在西方的崛起的例题中我们分析西方崛起主要是西方文明自身发展的结果,但同时也受其他文明的推动这一观点后,在论证时就很容易从东西方两方面去寻找论据,进而完成答题。
  在以上的分析中,虽然有就题论题,事后诸葛之嫌,但我们毕竟从中获得了对观点类问题的一点答题思路,可以简单概括为“抓主题,找观点,辩关系,立论点,找论据”。
其他文献
摘 要:本项目组主要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对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中学生对该课程的满意程度和需求做调查。通过调查数据,分析学生对课程的满意度,了解学生对该课程的要求,为高校和相关部门进一步推进该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创意课程;调查报告;职业生涯规划  一、调查的背景及目的  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和行动世界宣言》及《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优先行动框架》中,提出了
期刊
摘 要:理实一体化教学方式是当今高职教育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本文通过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这门课程,阐述理实一体化教学方式的优势、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方案以及取得的教学成果。  关键词:高职教育;单片机;理实一体化  目前,我国高校就业形势仍旧严峻,高校毕业生就业难,而企业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紧缺。造成此结构性矛盾的原因是高等教育与社会需求的脱节,对此中国高等教育必须进行适当调整。教育部《关于地方本科高
期刊
摘 要:公共产品理论基于产品分类的标准,指出人们对不同类型的产品有不同的意愿,因此承担不同产品有效供给责任的主体也不同。而作为准公共物品的学前教育,政府理应成为其有效供给的主体。本文以公共产品理论为视角,分析学前教育的产品属性,厘清政府在学前教育有效供给中的职责与困境,并探究政府实现学前教育有效供给的创新性对策。  关键词:学前教育;有效供给;公共产品理论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
期刊
摘 要:本文将“图书馆学生社团建设”从高校图书馆引入到中职学校图书馆,以珠海市理工学校图书馆书友社为例进行学习与研究,对图书馆学生社团建设进行可行性分析并提出建设性建议。  关键词:中职学校图书馆;学生社团;建设  学生社团是中国高校学生在自愿的基础上自发组织而成,按照章程自主开展活动的学生群众组织。这些社团可打破年级、系科以及学校的界限,组织兴趣爱好相近的同学,发挥他们在某方面的特长,开展有益于
期刊
摘 要:如今,“光盘行动”节俭之风在全国高校进行得如火如荼,本文以信阳师范学院为例,依据问卷调查得出的数据,从社会、学校、家庭、个人等四个方面深入分析大学生节俭美德缺失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能促进大学生更加全面和谐的发展,并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  关键词:光盘行动;大学生;节俭;美德  “光盘行动”一开始是由徐志军在腾讯微博发起的公益活动。此活动一经发布,迅速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大
期刊
摘 要:新的时代赋予国学新的意义。在高职院校开展国学教育,必须要认识国学教育在职业教育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把职业技术教育与国学育人教育紧密结合。广东工商职业学院以创建“文化工商”为契机,整合全院教学资源,以国学经典课程的开设为龙头,营造全院师生学国学、用国学的氛围,对高职院校开展国学教育很有启发与借鉴意义。  关键词:高职院校;国学教育;研究  一、高职院校的办学特点  高职院校是高等职业院校的简
期刊
摘 要:高职院校班主任班费管工作是班级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班费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班级管理质量。本文从班费收缴、账务、使用等管理环节出发,结合多年班级管理的经验和学者们的相关研究,探讨班主任的班费管理工作的实施方法,突出班费账务公开、节约使用、人性化管理、培养学生理财意识的原则,旨在探索班费管理更有效的方法,以供班主任们参考,提高班级管理的质量。  关键词:班费管理;共性支出;钱账分离;理财意识 
期刊
摘 要:本文以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检修专业为例,结合我院实施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评价——学生职业能力测评的过程,对学生职业能力测评过程和测评内容特点进行分析,将学生职业能力测评模式与技能鉴定考核模式进行了对比分析,并结合考评员的评价推进我院本专业和其他专业的一体化课程与教学改革。  关键词:学生职业能力测评;测评过程;特点  根据《关于印发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人社
期刊
摘 要:运用学习活动的内化和外化心理机制,将“欣赏”与“表现”紧密结合起来,优化美术课堂创作教学过程。通过尝试创作、欣赏启发、再次创作、分享创作、拓展延伸五个教学环节,实现欣赏与表现的有机统一,优化绘画教学过程,提高课堂创作教学效率。  关键词:美术教学;欣赏与表现;内化和外化  在心理学视域中,内化和外化是人类的学习机制。“欣赏”与“表现”是小学美术课程两个重要的教学领域,前者偏重于内化,后者偏
期刊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指出:“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一旦养成了好习惯,学生将终身受益。正如刚刚毕业的上一届学生,我感觉因为从一年级起注重培养他们的习惯,才有了他们后来居上的成绩,我对现有工作更加热爱。好习惯一经形成,就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一、晨读中培养习惯  晨读时间,学生精力充沛,这是培养学生习惯的良好时机。  1.选好教师的小助手,事半功倍  为了达到学生来到教室就读书的目的,我想:如果黑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