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6年我国医药经济处于宏观经济调整的第二周期,专项整治医药商业贿赂、整顿和规范药品市场秩序、对药品继续进行调价、药品招投标的改革、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开展,推动医药经济进入了良性循环轨道。抚今追昔,我们相信2007年将是一个变革之年,医疗体制的变革将从局部扩展到全局,会涉及到整个医疗和药品体系的变革。本文用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与SFDA南方医药经济所的最新统计数据,对我国的医药工业,尤其是上海的医药工业做一个统计与分析,希望能给上海有关部门领导和相关人士作参考之用。
1全国医药工业分析
1.1总体分析
2006年国家出台了多项与医药行业息息相关的政策法规,也正是这些因素直接或间接影响了医药市场。2006年医药制造业累计完成比2005年增长15.4%,其中原料药同比增长16.7%,制剂同比增长14.3%。虽然医药制造业全年实现利润总额371.3亿元,同比增加9.63%,但是其中化学制药行业利润同比增长为7.81%,制剂工业利润增长率仅为2.34%,创历史最低。
在原材料价格上涨和药品价格一再下调的双重压力之下,2006年化学制药行业亏损面达到25.4%,亏损总额进一步加大。受医药经济大环境的影响,制剂企业受冲击尤其突出,制剂企业亏损总额同比增长42.2%。制剂工业实际上是真正体现制药工业水平和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药品的行业,没有一定的利润支撑,难以进行持续的科研开发投入,过低的利润水平也增加了药品质量和安全的隐患,这应当引起有关人士的高度重视。
2006年化学制药行业出口交货值累计实现356.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6.9%;其中,原料药出口297.8亿元,同比增长17.2%,制剂产品出口58.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8%。从2006年全年的出口情况看,原料药出口稳中有降,而制剂出口自8月份以来较快上升,但出口产品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等结构性问题尚未得到根本性扭转。
1.2原料药及制剂生产统计
原料药生产:原料药可分为24大类,按产量统计排列首位的是维生素类及矿物质类药物(见表2)。若按同比增长率排序,前5位的大类是:皮肤科类、消毒防腐类、滋补营养类、诊断类及血液系统类,位居第13位后的大类同期比较均为负增长。
制剂生产:统计的制剂品种共分14种剂型,产量最高的是片剂,同期比较增长最大的是气雾剂(见表3)。但产量排在前6位的竟然有5种出现负增长,这种情况不由得发人深省。
据统计,1998-2005年这7年间,医药工业产品销售收入年平均递增18%左右;实现利润年平均递增约20%;化学原料产量突破百万吨;国内医药市场销售年平均增长幅度为15%左右。但是2006年的医药工业统计数据给了人们一个警示:随着国家各项有关医药政策的出台和制度的执行,医药工业虽是一个朝阳行业但竞争将更为激烈。
2上海医药工业分析
2.1总体分析
根据SFDA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统计报道,2006年1-11月上海市医药工业总产值、工业销售产值、产品销售收入、产品销售成本和利税总额均在全国排名第5位,同期比较增长率分别为6.31%、10.83%、12.15%、12.35%和9.29%;新产品产值、管理费用和出口交货值排名均为第4位,同期比较增长率分别为11.66%、12.17%和31.89%;利润总额排名为第6位,同期比较增长率为7.77%。
纳入统计的上海医药工业企业共有321家,数据显示有85家企业亏损。99家化学工业企业中,有31家亏损。在化学工业企业中有62家为化学药品制剂工业企业,却有21家亏损。此外被统计的38家中药工业企业中有6家亏损,其中的22家中成药工业企业中有5家亏损。中药工业的亏损比例相对而言似乎比化学工业小一些,但是利润总额却全部为负增长。化学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为2.12%,其中化学药品制剂工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为10.06%;中药工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为-17.28%,其中中成药工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为-0.79%。由此分析,是化学工业企业中的原料药厂和中药工业中的中药饮片厂拖了后腿。
2.2原料药生产统计
被化学制药工业协会纳入统计的上海原料药厂共有28家,能生产209种原料药,其中15种原料药属于非汇总品种。在汇总的品种中,只有8个品种有2家企业生产,这些品种分别是精氨酸、苏氨酸、盐酸精氨酸、丙氨酸、组氨酸、盐酸组氨酸、盐酸赖氨酸以及酚妥拉明(上药集团有限公司淮海制药厂已基本停产),其余均为独家生产。把纳入汇总的产量前20只药品列成表4,可以看出帝斯曼维生素(上海)有限公司的品种部分出口,是属于该公司异地生产或称为委托加工的品种。20只药品中有8只同比出现负增长,也没有可以左右市场的品种。全部品种中除了阿奇霉素、头孢拉定、乳酸左氧氟沙星和紫杉醇外,能在样本医院使用领先的品种也不多,而在医院使用情况尚可的头孢哌酮钠、头孢克洛、舒巴坦和罗格列酮等品种却没有产量上报。这种情况告诉我们企业的无奈!所以降低成本、有利可图是原料药厂所必需的;打通营销通道、开拓市场新天地是原料厂所必要的;药品创新、调整品种结构则是原料厂所必不可少的。
在非汇总的品种统计中,上海5家企业上报生产14个品种,其中以上海第一生化药业有限公司的品种为最多,分别是绒膜促性素、尿促性素、缩宫素、鞣酸加压素、肝素钠(精品)、尿激酶、玻璃酸酶、辅酶A和胰激肽释放酶。除了前2个品种有2家企业竞争外,其余品种基本上被该企业所垄断。肝素钠(精品)全部用于出口,但上海丽珠制药有限公司的绒膜促性素与上海第一生化药业有限公司的胰激肽释放酶2006年无产量上报(见表5)。
2.3化学药品制剂生产
按生产剂型统计:14种剂型中,滴剂、栓剂和气雾剂没有上报数字。按产量多少排序则片剂、胶囊制剂居先;按同比增长情况排序则胶囊剂、外用液体制剂与缓释、控释片居前,说明在临床上还是以使用口服制剂为多。上海的药品制剂生产数量除了颗粒剂外,其他在全国范围内排名还是属于领先的,尤其是膏霜剂和外用液体制剂的产量居全国第1位(见表6)。
上海的药品制剂生产同比增长率的统计显示排序在国内不靠前,产量排第1位的片剂与膏霜剂、输液、冻干粉针剂、口服液体制剂和颗粒剂同比都出现负增长,占上报11种剂型的54.54%。全国同比增长情况也不好,14种剂型中,有10种剂型出现1/3省市为负增长、7种剂型有一半左右省市出现负增长的情况(见表7)。这说明某些剂型的产能过大却由于市场供需变化而严重失衡。深入分析根本原因,就是由于低水平重复、一哄而上所导致的恶果。
按生产品种统计:上海共上报114个重点品种,合计有155种剂型。按产量统计排列前20位的品种见表8,按同比增长率排序领先前20位的品种见表9。
根据统计产量和同比增长均进入前20位的是维生素B6和维生素AD;均进入前30位的再加上卡托普利、依那普利和红霉素;均进入前50位的品种,则再加上西咪替丁、二甲双胍、头孢唑啉钠、氯雷他定、琥乙红霉素、异烟肼、头孢拉定、维生素C和普萘洛尔。这些数字表明在被统计的147个重点药品中,3/4的品种上海能生产。统计的重点品种中,老药和普药为多,而恰恰这些品种将是在社区医疗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将大力提倡使用的,所以必须考虑能否规模化和集约化生产的问题。
3分析和思考
2006年的统计数据显示,无论是化学制药工业总利润增长率还是原料药工业和制剂工业的利润增长率都小于全国工业的利润增长率。除了本文所述的客观原因外,企业必须考虑自身的因素。2007年将是一个变革之年,医疗体制的变革将从局部扩展到全局。在变革当中优胜劣汰是必然的,要在竞争中求生存,在困境中求发展,就必须有一些新的思路和理念,以便在目前的医药生产与使用的现状中觅得发展的契机。
3.1企业重组身不由己
近几年来,国际跨国医药企业重组并购此起彼伏,日益高涨。资金、人才、技术、设备等方面的集中度越来越高。与国际医药行业发展趋势相呼应,我国医药企业也积极参与并购、重组。国内企业重组的主要原因是:随着跨国医药企业在国内市场的扩张,我国医药企业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行业要求集中资金、人才、技术、设备等资源;国家明确提出培养技术优势和规模优势,发展大公司、大集团、大医药,推动医药行业的并购重组的计划等。上海的医药工业已迈出实质性的一步,以后要考虑的是如何进一步做大、做强。
3.2进军OTC市场时不待我
近年向医院推广处方药的企业感觉越来越难了,因为我国习惯的营销模式已难以适应当今时代的要求,政府重拳打击商业贿赂使一些带金销售的企业渠道变窄,营销方式受限。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日趋规范化,尤其是广东等地开展的网上限价竞价阳光采购又使一些小企业难以招架。还有政府大范围和大幅度的药品降价政策使其品种在某种程度上的确无法生存。在困难之时要看到我国OTC市场异常活跃,无论从自我药疗的角度还是从法规政策导向的角度去理解,OTC市场绝对是块能让制药企业驰骋的新天地,外国企业各种OTC攻略在我国已频频发动,所以进军OTC市场时不待我。上海属于特大城市,市民的素质较高,自我保健的意识更强,所以上海的OTC市场对上海制药企业来说更不能轻易放弃。
3.3对医改方向必须未雨绸缪
医改方向是全民享有医疗保障。但是在我国医疗保险覆盖面过窄,特别是农村人口的医疗保障体系缺失,使得作为福利制度重要组成部分的医保明显缺乏公平性。所以加快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社区卫生服务,合理调整医疗资源,对医疗机构实行属地化和全行业管理等是政府的思路。
近几年,众多制药企业把品种进入城市社区医疗保险目录和进军农村市场看成是新的经济增长点,争取尽早寻找到一片蓝海。由于社区医疗和农村市场是以使用老药和普药为主,而我国化学制药企业目前的产品大部分又都是仿制药,且不少是超过专利保护期10年以上的老药,所以社区和农村市场就给这些老药和普药的生产企业提供了生存之地。但是要霸占这块市场,就必须形成规模化和集约化生产。上海的制药企业应该未雨绸缪,尽早向这两块肥土伸出自己的触角。
3.4药品创新刻不容缓
在原材料价格上涨和药品价格一再下调的情况下,2006年医药工业的形势不如前几年,不容乐观。2007年,将进一步引导医药行业的竞争向纵深发展,行业发展模式将有所调整,自主创新和品牌建设将成为未来发展的主基调。
医药行业的发展就是由一次次创新带动的,行业的根本出路在于自主创新,医药企业只有研究开发更多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药品才有立足之地。由于上海的特定环境决定不容许建造大规模的原料药厂,而开发新制剂又必须与原料药相配套,所以除了在资金上予以倾斜、组建研发专业化团队、提高研发成功率外,更重要的是应充分整合外部资源,通过收购、兼并等方式,向外地发展,补足企业产品线,从而提升企业获利能力和竞争力。(收稿日期:2007-02-26)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1全国医药工业分析
1.1总体分析
2006年国家出台了多项与医药行业息息相关的政策法规,也正是这些因素直接或间接影响了医药市场。2006年医药制造业累计完成比2005年增长15.4%,其中原料药同比增长16.7%,制剂同比增长14.3%。虽然医药制造业全年实现利润总额371.3亿元,同比增加9.63%,但是其中化学制药行业利润同比增长为7.81%,制剂工业利润增长率仅为2.34%,创历史最低。
在原材料价格上涨和药品价格一再下调的双重压力之下,2006年化学制药行业亏损面达到25.4%,亏损总额进一步加大。受医药经济大环境的影响,制剂企业受冲击尤其突出,制剂企业亏损总额同比增长42.2%。制剂工业实际上是真正体现制药工业水平和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药品的行业,没有一定的利润支撑,难以进行持续的科研开发投入,过低的利润水平也增加了药品质量和安全的隐患,这应当引起有关人士的高度重视。
2006年化学制药行业出口交货值累计实现356.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6.9%;其中,原料药出口297.8亿元,同比增长17.2%,制剂产品出口58.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8%。从2006年全年的出口情况看,原料药出口稳中有降,而制剂出口自8月份以来较快上升,但出口产品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等结构性问题尚未得到根本性扭转。
1.2原料药及制剂生产统计
原料药生产:原料药可分为24大类,按产量统计排列首位的是维生素类及矿物质类药物(见表2)。若按同比增长率排序,前5位的大类是:皮肤科类、消毒防腐类、滋补营养类、诊断类及血液系统类,位居第13位后的大类同期比较均为负增长。
制剂生产:统计的制剂品种共分14种剂型,产量最高的是片剂,同期比较增长最大的是气雾剂(见表3)。但产量排在前6位的竟然有5种出现负增长,这种情况不由得发人深省。
据统计,1998-2005年这7年间,医药工业产品销售收入年平均递增18%左右;实现利润年平均递增约20%;化学原料产量突破百万吨;国内医药市场销售年平均增长幅度为15%左右。但是2006年的医药工业统计数据给了人们一个警示:随着国家各项有关医药政策的出台和制度的执行,医药工业虽是一个朝阳行业但竞争将更为激烈。
2上海医药工业分析
2.1总体分析
根据SFDA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统计报道,2006年1-11月上海市医药工业总产值、工业销售产值、产品销售收入、产品销售成本和利税总额均在全国排名第5位,同期比较增长率分别为6.31%、10.83%、12.15%、12.35%和9.29%;新产品产值、管理费用和出口交货值排名均为第4位,同期比较增长率分别为11.66%、12.17%和31.89%;利润总额排名为第6位,同期比较增长率为7.77%。
纳入统计的上海医药工业企业共有321家,数据显示有85家企业亏损。99家化学工业企业中,有31家亏损。在化学工业企业中有62家为化学药品制剂工业企业,却有21家亏损。此外被统计的38家中药工业企业中有6家亏损,其中的22家中成药工业企业中有5家亏损。中药工业的亏损比例相对而言似乎比化学工业小一些,但是利润总额却全部为负增长。化学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为2.12%,其中化学药品制剂工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为10.06%;中药工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为-17.28%,其中中成药工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为-0.79%。由此分析,是化学工业企业中的原料药厂和中药工业中的中药饮片厂拖了后腿。
2.2原料药生产统计
被化学制药工业协会纳入统计的上海原料药厂共有28家,能生产209种原料药,其中15种原料药属于非汇总品种。在汇总的品种中,只有8个品种有2家企业生产,这些品种分别是精氨酸、苏氨酸、盐酸精氨酸、丙氨酸、组氨酸、盐酸组氨酸、盐酸赖氨酸以及酚妥拉明(上药集团有限公司淮海制药厂已基本停产),其余均为独家生产。把纳入汇总的产量前20只药品列成表4,可以看出帝斯曼维生素(上海)有限公司的品种部分出口,是属于该公司异地生产或称为委托加工的品种。20只药品中有8只同比出现负增长,也没有可以左右市场的品种。全部品种中除了阿奇霉素、头孢拉定、乳酸左氧氟沙星和紫杉醇外,能在样本医院使用领先的品种也不多,而在医院使用情况尚可的头孢哌酮钠、头孢克洛、舒巴坦和罗格列酮等品种却没有产量上报。这种情况告诉我们企业的无奈!所以降低成本、有利可图是原料药厂所必需的;打通营销通道、开拓市场新天地是原料厂所必要的;药品创新、调整品种结构则是原料厂所必不可少的。
在非汇总的品种统计中,上海5家企业上报生产14个品种,其中以上海第一生化药业有限公司的品种为最多,分别是绒膜促性素、尿促性素、缩宫素、鞣酸加压素、肝素钠(精品)、尿激酶、玻璃酸酶、辅酶A和胰激肽释放酶。除了前2个品种有2家企业竞争外,其余品种基本上被该企业所垄断。肝素钠(精品)全部用于出口,但上海丽珠制药有限公司的绒膜促性素与上海第一生化药业有限公司的胰激肽释放酶2006年无产量上报(见表5)。
2.3化学药品制剂生产
按生产剂型统计:14种剂型中,滴剂、栓剂和气雾剂没有上报数字。按产量多少排序则片剂、胶囊制剂居先;按同比增长情况排序则胶囊剂、外用液体制剂与缓释、控释片居前,说明在临床上还是以使用口服制剂为多。上海的药品制剂生产数量除了颗粒剂外,其他在全国范围内排名还是属于领先的,尤其是膏霜剂和外用液体制剂的产量居全国第1位(见表6)。
上海的药品制剂生产同比增长率的统计显示排序在国内不靠前,产量排第1位的片剂与膏霜剂、输液、冻干粉针剂、口服液体制剂和颗粒剂同比都出现负增长,占上报11种剂型的54.54%。全国同比增长情况也不好,14种剂型中,有10种剂型出现1/3省市为负增长、7种剂型有一半左右省市出现负增长的情况(见表7)。这说明某些剂型的产能过大却由于市场供需变化而严重失衡。深入分析根本原因,就是由于低水平重复、一哄而上所导致的恶果。
按生产品种统计:上海共上报114个重点品种,合计有155种剂型。按产量统计排列前20位的品种见表8,按同比增长率排序领先前20位的品种见表9。
根据统计产量和同比增长均进入前20位的是维生素B6和维生素AD;均进入前30位的再加上卡托普利、依那普利和红霉素;均进入前50位的品种,则再加上西咪替丁、二甲双胍、头孢唑啉钠、氯雷他定、琥乙红霉素、异烟肼、头孢拉定、维生素C和普萘洛尔。这些数字表明在被统计的147个重点药品中,3/4的品种上海能生产。统计的重点品种中,老药和普药为多,而恰恰这些品种将是在社区医疗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将大力提倡使用的,所以必须考虑能否规模化和集约化生产的问题。
3分析和思考
2006年的统计数据显示,无论是化学制药工业总利润增长率还是原料药工业和制剂工业的利润增长率都小于全国工业的利润增长率。除了本文所述的客观原因外,企业必须考虑自身的因素。2007年将是一个变革之年,医疗体制的变革将从局部扩展到全局。在变革当中优胜劣汰是必然的,要在竞争中求生存,在困境中求发展,就必须有一些新的思路和理念,以便在目前的医药生产与使用的现状中觅得发展的契机。
3.1企业重组身不由己
近几年来,国际跨国医药企业重组并购此起彼伏,日益高涨。资金、人才、技术、设备等方面的集中度越来越高。与国际医药行业发展趋势相呼应,我国医药企业也积极参与并购、重组。国内企业重组的主要原因是:随着跨国医药企业在国内市场的扩张,我国医药企业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行业要求集中资金、人才、技术、设备等资源;国家明确提出培养技术优势和规模优势,发展大公司、大集团、大医药,推动医药行业的并购重组的计划等。上海的医药工业已迈出实质性的一步,以后要考虑的是如何进一步做大、做强。
3.2进军OTC市场时不待我
近年向医院推广处方药的企业感觉越来越难了,因为我国习惯的营销模式已难以适应当今时代的要求,政府重拳打击商业贿赂使一些带金销售的企业渠道变窄,营销方式受限。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日趋规范化,尤其是广东等地开展的网上限价竞价阳光采购又使一些小企业难以招架。还有政府大范围和大幅度的药品降价政策使其品种在某种程度上的确无法生存。在困难之时要看到我国OTC市场异常活跃,无论从自我药疗的角度还是从法规政策导向的角度去理解,OTC市场绝对是块能让制药企业驰骋的新天地,外国企业各种OTC攻略在我国已频频发动,所以进军OTC市场时不待我。上海属于特大城市,市民的素质较高,自我保健的意识更强,所以上海的OTC市场对上海制药企业来说更不能轻易放弃。
3.3对医改方向必须未雨绸缪
医改方向是全民享有医疗保障。但是在我国医疗保险覆盖面过窄,特别是农村人口的医疗保障体系缺失,使得作为福利制度重要组成部分的医保明显缺乏公平性。所以加快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社区卫生服务,合理调整医疗资源,对医疗机构实行属地化和全行业管理等是政府的思路。
近几年,众多制药企业把品种进入城市社区医疗保险目录和进军农村市场看成是新的经济增长点,争取尽早寻找到一片蓝海。由于社区医疗和农村市场是以使用老药和普药为主,而我国化学制药企业目前的产品大部分又都是仿制药,且不少是超过专利保护期10年以上的老药,所以社区和农村市场就给这些老药和普药的生产企业提供了生存之地。但是要霸占这块市场,就必须形成规模化和集约化生产。上海的制药企业应该未雨绸缪,尽早向这两块肥土伸出自己的触角。
3.4药品创新刻不容缓
在原材料价格上涨和药品价格一再下调的情况下,2006年医药工业的形势不如前几年,不容乐观。2007年,将进一步引导医药行业的竞争向纵深发展,行业发展模式将有所调整,自主创新和品牌建设将成为未来发展的主基调。
医药行业的发展就是由一次次创新带动的,行业的根本出路在于自主创新,医药企业只有研究开发更多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药品才有立足之地。由于上海的特定环境决定不容许建造大规模的原料药厂,而开发新制剂又必须与原料药相配套,所以除了在资金上予以倾斜、组建研发专业化团队、提高研发成功率外,更重要的是应充分整合外部资源,通过收购、兼并等方式,向外地发展,补足企业产品线,从而提升企业获利能力和竞争力。(收稿日期:2007-02-26)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