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要针对具体学情,运用多种手段,优化教学方式,打造丰富多彩的精彩课堂,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语文 新课程 精彩课堂
我国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新课程下的语文课却是要求教师不仅教会学生教材上这几十页纸的内容,而是要把语文这一门课同大千世界的方方面面联系起来,把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摄入语文课堂,进而再把学生拉到大千世界中去学习、理解并真正地运用语文。而这样的新课程理念就要求教师要有全新的视野,与时俱进。如何创造性地使用课文这个例子,让我们的课堂变成精彩高效的课堂,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联系生活,激发兴趣
使学生愿学、乐学、勤学语文,改变他们被动学习的局面,最好的办法就是激发其学习语文的兴趣。俄国伟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曾十分肯定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这给我们语文教学活动提供良好的启示。毫无疑问,我们一旦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学生就会对语文产生一种热爱之情,就会不由自主地去学习、去钻研、去体验、去创造,而这些活动又必然会反过来促进语文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这种相互促进将会形成一种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语文特级教师钱梦龙曾深有感触地总结说:“优秀的教师无不都是优秀的心理学家,他们不约而同地都十分精通如何从激发兴趣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欲望和热情。”事实上,古往今来许多优秀的语文教师都是这样做的。同时语文这一科知识不仅仅局限于教材,作为教师必须帮助学生最大限度地拓宽语文学习内容,最大限度地争取语文学习空间,最大限度地激发语文学习兴趣,打通由课内向课外延伸的渠道。让学生带着生活经验与感受走入语文课堂,又带着语文课堂的收获与感悟走向社会生活。比如: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春》,我会有意识地带他们到学校附近走走,看看田野,看看刚发芽的桃树,看看盛开的小花,让他们感受春天的美好,并指导他们用自己的话说说春天,激发他们热爱春天的情感,然后再习课文。在这样的一个活动过程中,学生能真切地感受到学以致用的快乐,发现语文与生活的天然联系,发现更多的语文学习资源,开发一个无限广阔的语文学习天地,从而使学生能自主地、合作地、探究地学习语文,从根本上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二、营造氛围,合作探究
传统的语文教学大多奉行“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学方式,一切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为目的,学生则常常成为课堂上的书记员。老师无意中把他们的大脑当成了一个巨大的存储知识的容器,忽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他们本身存在的巨大潜能,同时也忽略了学生的个性体验和感受,使学生觉得语文令人厌烦,他们对语文没有好感,甚至反感,常常因此导致消极的学习态度和被动的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在课堂上,民主的学习氛围、和谐的学习环境,都为学生探究活动的进行和深入提供了心理上的安全保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想实施高效的课堂教学,就必须重视调动学习主体的积极性,创设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活动的实际需要灵活地转变角色,创设适合于学生自行探究、激励学生勇于探究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以最佳的情绪参与到研究的活动之中。创设探究氛围,教师要合理安排教学,让学生仔细“看一看”,认真“想一想”,动口“说一说”,动手“写一写”,最后还要互相“评一评”,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开发学生的情感潜能、思维潜能、操作潜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如:我在教学写人类的文章中,我提出问题:藤野先生、胡适的母亲、列夫·托尔斯泰,你最欣赏哪一个?对此学生就开始积极讨论,根据文章对人物的描写学生评起来也是各有各的观点,各有各的理由。而在这样一个较开放的课堂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满足,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即使在文言文教学中,也可以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记承天寺夜游》时,我让学生先写出月夜下苏轼和张怀民的活动,再让学生根据情景表演出来。这就比让学生被动的学习文言知识高效得多。
三、快乐学习,文道结合
心理学教授巴甫诺奥曾写过《快乐学习法》一书,这本书先后被翻译成几十种文字,在世界各地畅销不衰。他在书中赋予快乐学习以更广义的解释,他认为:快乐学习是一种享受,学到新知识是一件快乐的事,读书、上课、完成作业、与同学交往、向老师提问等,都是很有趣的学习。我教学的宗旨就是让学生学得快乐,学得主动,学得有创意。比如在基础知识教学中,我就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借助工具书,在课前预习时就要解决这些问题。在课堂上,我让先生当小老师代替老师进行生字词等语知教学。一个学生一种方法,学生不易枯燥不说,还极大地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由于初中同学都有表现欲望,也更容易接受来自同伴之间的信息,所以他们是教的更认真了,学的也更起劲了。而我自己教学时,也不时运用一些趣味性的语言和方法,不仅活跃课堂气氛,也融洽了师生关系,还促进了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让每位学生都喜欢学习语文。
文以载道,文道结合,我们语文老师能抓住一些容易动情的文章,加以深情凝练的点评,往往成为语文教师精心打造的一把钥匙,它放射出的璀璨光芒,能开启学生智慧与情感的闸门。如在教学朱自清的《背影》,在引导学生捕捉、品味文中精雕细刻父亲背影的词句后,我总会被作者笔下那寄满爱子深情的父亲背影所感动,我的课堂小结总是具有很强的抒情色彩,如:父亲,默默地承受着祖母去世,家境败落,自己失业的人生打击,可他却不顾自己年迈力衰,攀爬月台,偏要给我——一个20岁的儿子买桔子,这是有着怎样的爱子之情,舐犊之心呀?这哪里是父亲的背影,这分明是一个父亲无私爱子的雕塑!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情感的陶冶。
《礼记·学记》上有这样一句话:“善学者,师逸而功倍。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新课程对我们语文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教学任重道远,构建高效的初中语文课堂,既要重视教师的素养,优化教学过程,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走进课堂,走近学生,我们才会知道:课堂因学生而精彩,课堂因老师而精彩,课堂因和谐而精彩!
【关键词】初中语文 新课程 精彩课堂
我国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新课程下的语文课却是要求教师不仅教会学生教材上这几十页纸的内容,而是要把语文这一门课同大千世界的方方面面联系起来,把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摄入语文课堂,进而再把学生拉到大千世界中去学习、理解并真正地运用语文。而这样的新课程理念就要求教师要有全新的视野,与时俱进。如何创造性地使用课文这个例子,让我们的课堂变成精彩高效的课堂,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联系生活,激发兴趣
使学生愿学、乐学、勤学语文,改变他们被动学习的局面,最好的办法就是激发其学习语文的兴趣。俄国伟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曾十分肯定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这给我们语文教学活动提供良好的启示。毫无疑问,我们一旦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学生就会对语文产生一种热爱之情,就会不由自主地去学习、去钻研、去体验、去创造,而这些活动又必然会反过来促进语文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这种相互促进将会形成一种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语文特级教师钱梦龙曾深有感触地总结说:“优秀的教师无不都是优秀的心理学家,他们不约而同地都十分精通如何从激发兴趣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欲望和热情。”事实上,古往今来许多优秀的语文教师都是这样做的。同时语文这一科知识不仅仅局限于教材,作为教师必须帮助学生最大限度地拓宽语文学习内容,最大限度地争取语文学习空间,最大限度地激发语文学习兴趣,打通由课内向课外延伸的渠道。让学生带着生活经验与感受走入语文课堂,又带着语文课堂的收获与感悟走向社会生活。比如: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春》,我会有意识地带他们到学校附近走走,看看田野,看看刚发芽的桃树,看看盛开的小花,让他们感受春天的美好,并指导他们用自己的话说说春天,激发他们热爱春天的情感,然后再习课文。在这样的一个活动过程中,学生能真切地感受到学以致用的快乐,发现语文与生活的天然联系,发现更多的语文学习资源,开发一个无限广阔的语文学习天地,从而使学生能自主地、合作地、探究地学习语文,从根本上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二、营造氛围,合作探究
传统的语文教学大多奉行“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学方式,一切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为目的,学生则常常成为课堂上的书记员。老师无意中把他们的大脑当成了一个巨大的存储知识的容器,忽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他们本身存在的巨大潜能,同时也忽略了学生的个性体验和感受,使学生觉得语文令人厌烦,他们对语文没有好感,甚至反感,常常因此导致消极的学习态度和被动的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在课堂上,民主的学习氛围、和谐的学习环境,都为学生探究活动的进行和深入提供了心理上的安全保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想实施高效的课堂教学,就必须重视调动学习主体的积极性,创设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活动的实际需要灵活地转变角色,创设适合于学生自行探究、激励学生勇于探究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以最佳的情绪参与到研究的活动之中。创设探究氛围,教师要合理安排教学,让学生仔细“看一看”,认真“想一想”,动口“说一说”,动手“写一写”,最后还要互相“评一评”,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开发学生的情感潜能、思维潜能、操作潜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如:我在教学写人类的文章中,我提出问题:藤野先生、胡适的母亲、列夫·托尔斯泰,你最欣赏哪一个?对此学生就开始积极讨论,根据文章对人物的描写学生评起来也是各有各的观点,各有各的理由。而在这样一个较开放的课堂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满足,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即使在文言文教学中,也可以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记承天寺夜游》时,我让学生先写出月夜下苏轼和张怀民的活动,再让学生根据情景表演出来。这就比让学生被动的学习文言知识高效得多。
三、快乐学习,文道结合
心理学教授巴甫诺奥曾写过《快乐学习法》一书,这本书先后被翻译成几十种文字,在世界各地畅销不衰。他在书中赋予快乐学习以更广义的解释,他认为:快乐学习是一种享受,学到新知识是一件快乐的事,读书、上课、完成作业、与同学交往、向老师提问等,都是很有趣的学习。我教学的宗旨就是让学生学得快乐,学得主动,学得有创意。比如在基础知识教学中,我就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借助工具书,在课前预习时就要解决这些问题。在课堂上,我让先生当小老师代替老师进行生字词等语知教学。一个学生一种方法,学生不易枯燥不说,还极大地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由于初中同学都有表现欲望,也更容易接受来自同伴之间的信息,所以他们是教的更认真了,学的也更起劲了。而我自己教学时,也不时运用一些趣味性的语言和方法,不仅活跃课堂气氛,也融洽了师生关系,还促进了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让每位学生都喜欢学习语文。
文以载道,文道结合,我们语文老师能抓住一些容易动情的文章,加以深情凝练的点评,往往成为语文教师精心打造的一把钥匙,它放射出的璀璨光芒,能开启学生智慧与情感的闸门。如在教学朱自清的《背影》,在引导学生捕捉、品味文中精雕细刻父亲背影的词句后,我总会被作者笔下那寄满爱子深情的父亲背影所感动,我的课堂小结总是具有很强的抒情色彩,如:父亲,默默地承受着祖母去世,家境败落,自己失业的人生打击,可他却不顾自己年迈力衰,攀爬月台,偏要给我——一个20岁的儿子买桔子,这是有着怎样的爱子之情,舐犊之心呀?这哪里是父亲的背影,这分明是一个父亲无私爱子的雕塑!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情感的陶冶。
《礼记·学记》上有这样一句话:“善学者,师逸而功倍。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新课程对我们语文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教学任重道远,构建高效的初中语文课堂,既要重视教师的素养,优化教学过程,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走进课堂,走近学生,我们才会知道:课堂因学生而精彩,课堂因老师而精彩,课堂因和谐而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