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而基础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因此,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那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
一、培养创新意识要创设平等、民主的学习氛围
我们知道学生在心情愉快、没有压力的状态下容易打开思维闸门,萌发创造力。所以要使学生积极主动求知,必须建立平等、友好合作的师生关系,创设民主的学习氛围。
学生想出了一道数学题的新解法或提出了一个新问题等都是学生创新能力的表现。而教师应在教学中给学生创造条件和机遇,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例如,我在讲授“一个数除以小数”时,有个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你和课本上都是把除数变成整数,我把被除数变成整数,再移动小数点,同样能算出结果。”我肯定了他的创新精神,表扬他能够独立思考,且言之有理。
二、培养创新意识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爱因斯坦在《论教育》一文中指出:我们希望学生具有“好奇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学生好奇心的培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主动去探索数学的奥妙。例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我先让学生观察两组两位数,而且个位顺序分别是1、2、3……但是第一组数都能被3整除,第二组数都不能被3整除。这时,学生产生疑问,为什么一组能被3整除,另一组却不能被整除呢?我让学生带着疑问进行以下操作:在数位表上先用3根小棒摆摆,看能表示出几个数(3,30,300,12,120,21,210,102,201……),再计算一下,这几个数能否被3整除。然后,指导学生分别用4根、5根、6根,按照同样的方法摆摆、算算。这时,学生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结果,用3根和6根摆出的数都能被3整除,用4根和5根摆出的数不能被3整除。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学生会进一步的分析、思考。
三、培养创新意识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问难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同中求异、异中见同的能力,进而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注重示范,教给质疑的方法。例如在教学“角的度量”这节课时,我为学生示范质疑:角的度数应怎样量?用什么量?用什么做单位?二是创设条件,提供质疑机会。在课堂上能大胆质疑,是学生积极思维的结果,也是主动参与学习的表现。因此,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必须依据学生学习的规律,创设条件,营造质疑机会,并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让他们去理解知识,产生疑点,并鼓励他们有疑就问,切忌压服和讽刺。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我首先让学生思考,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想法?同学们纷纷举起了手。有的说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应怎么计算,有的说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同以前学过的图形面积计算之间有无关系,如果有关系那是一种怎样的关系。我抓住这一时机,围绕学生的发言,引导他们利用以前学过的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学生带着这个问题投入讨论研究之中,在热烈的学习氛围中使问题得到解决。
四、培养创新意识要精心的设计创造性练习
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在“会学”中逐步形成的,而创新意识的巩固与提高,则是在教学练习中得到保证的。因此,我在教学中注意练习题的设计,我的做法是:一是层次分明,既要设计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巩固题,又要设计出培养学生创造才能的发展题;二是形式要新颖,就是说练习题既要源于学生的生活,又要高于学生的生活,使学生乐学善思;三是条件要发散多变,使学生认识到,结果不能垂手可得,需要认真思考才能解决;四是适当运用一题多解等等。
五、培养合作精神,激发创新思维
教学中如果养成合作的习惯,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互补,增强了交流及竞争意识。也利于学生自我创新精神的形成。
例如:教学“图画应用题”时,让学生同桌合作:用自己喜欢的学具摆出一些图画,让对方编应用题,看谁摆的图画能难倒对方。学生为了表现自己,都积极参与。同时,我请6位男同学和5位女同学出来,让学生思考:能编出几道应用题?通过小组讨论,学生编出了:①有11个同学做游戏,其中6个是男同学,女同学有几个?②有11个同学做游戏,其中5个是女同学,男同学有几个?③有11个同学,走了6个,还剩几个等应用题。
总之,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并不神秘。叶圣陶先生说过:“人人既是创造之才,时时既是创造之机,处处既是创造之地。”只要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应用科学的方法对学生加以训练,把握知识与创造能力培养的结合点,适时适度地引导,鼓励学生进行创造学习,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就会在数学教学中得到培养和发展。
责任编辑 杨博
一、培养创新意识要创设平等、民主的学习氛围
我们知道学生在心情愉快、没有压力的状态下容易打开思维闸门,萌发创造力。所以要使学生积极主动求知,必须建立平等、友好合作的师生关系,创设民主的学习氛围。
学生想出了一道数学题的新解法或提出了一个新问题等都是学生创新能力的表现。而教师应在教学中给学生创造条件和机遇,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例如,我在讲授“一个数除以小数”时,有个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你和课本上都是把除数变成整数,我把被除数变成整数,再移动小数点,同样能算出结果。”我肯定了他的创新精神,表扬他能够独立思考,且言之有理。
二、培养创新意识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爱因斯坦在《论教育》一文中指出:我们希望学生具有“好奇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学生好奇心的培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主动去探索数学的奥妙。例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我先让学生观察两组两位数,而且个位顺序分别是1、2、3……但是第一组数都能被3整除,第二组数都不能被3整除。这时,学生产生疑问,为什么一组能被3整除,另一组却不能被整除呢?我让学生带着疑问进行以下操作:在数位表上先用3根小棒摆摆,看能表示出几个数(3,30,300,12,120,21,210,102,201……),再计算一下,这几个数能否被3整除。然后,指导学生分别用4根、5根、6根,按照同样的方法摆摆、算算。这时,学生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结果,用3根和6根摆出的数都能被3整除,用4根和5根摆出的数不能被3整除。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学生会进一步的分析、思考。
三、培养创新意识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问难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同中求异、异中见同的能力,进而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注重示范,教给质疑的方法。例如在教学“角的度量”这节课时,我为学生示范质疑:角的度数应怎样量?用什么量?用什么做单位?二是创设条件,提供质疑机会。在课堂上能大胆质疑,是学生积极思维的结果,也是主动参与学习的表现。因此,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必须依据学生学习的规律,创设条件,营造质疑机会,并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让他们去理解知识,产生疑点,并鼓励他们有疑就问,切忌压服和讽刺。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我首先让学生思考,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想法?同学们纷纷举起了手。有的说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应怎么计算,有的说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同以前学过的图形面积计算之间有无关系,如果有关系那是一种怎样的关系。我抓住这一时机,围绕学生的发言,引导他们利用以前学过的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学生带着这个问题投入讨论研究之中,在热烈的学习氛围中使问题得到解决。
四、培养创新意识要精心的设计创造性练习
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在“会学”中逐步形成的,而创新意识的巩固与提高,则是在教学练习中得到保证的。因此,我在教学中注意练习题的设计,我的做法是:一是层次分明,既要设计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巩固题,又要设计出培养学生创造才能的发展题;二是形式要新颖,就是说练习题既要源于学生的生活,又要高于学生的生活,使学生乐学善思;三是条件要发散多变,使学生认识到,结果不能垂手可得,需要认真思考才能解决;四是适当运用一题多解等等。
五、培养合作精神,激发创新思维
教学中如果养成合作的习惯,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互补,增强了交流及竞争意识。也利于学生自我创新精神的形成。
例如:教学“图画应用题”时,让学生同桌合作:用自己喜欢的学具摆出一些图画,让对方编应用题,看谁摆的图画能难倒对方。学生为了表现自己,都积极参与。同时,我请6位男同学和5位女同学出来,让学生思考:能编出几道应用题?通过小组讨论,学生编出了:①有11个同学做游戏,其中6个是男同学,女同学有几个?②有11个同学做游戏,其中5个是女同学,男同学有几个?③有11个同学,走了6个,还剩几个等应用题。
总之,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并不神秘。叶圣陶先生说过:“人人既是创造之才,时时既是创造之机,处处既是创造之地。”只要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应用科学的方法对学生加以训练,把握知识与创造能力培养的结合点,适时适度地引导,鼓励学生进行创造学习,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就会在数学教学中得到培养和发展。
责任编辑 杨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