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改提出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挖掘课程内涵,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大胆质疑、提出问题,让教学活动更加具有创造性,推动有效教学的实现。所以,在新课改的引导下,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追求有效课堂的构建,进一步完善课程教学,以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新课改;有效教学;小学语文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1)24-0146-02
如何构建有效课堂,在现阶段已经成为广大教师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因此,在新课改的引导下,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不断追求有效课堂的构建。这样,一方面可以更好地落实新课改的要求,另一方面也能够推动教学创新,让教学效率进一步的提高。
一、有效课堂概念分析
在课程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有效课堂一般情况下就是指教师能够符合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尽可能地用较少的精力、时间以及物力投入,获取较好的教学效果的课堂。有效课堂是将教学效果作为核心,其主要关注什么样的课程教学是有效的[1]。在构建有效课堂的过程中,要将学生是否获得发展和进步作为衡量标准,主要表现在学生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等方面,主要以学生是否学得好作为评判标准。
二、新课改背景下构建小学语文有效课堂的原则
(一)主体性
在新课改的引导下,小学语文教师要想真正地推动有效课堂的构建,就应该秉持主体性原则。所谓的主体性原则一般情况下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将以生为本的观念贯穿于教学始终,凸显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让学生在语文学习和知识探究的过程中展现出更加强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整个课程趣味横生,以提升学生的课程参与度,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创造性
除了主体性原则之外,在构建有效课堂的过程中,教师也应该秉持创造性原则。所谓的创造性原则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指教师在教材内容运用和研究的过程中应该秉持创造性的原则,不应该局限在教材内容上,而应该做到突破和创新,带给课程教学更多精彩内容。另一方面也指教师应该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有效组织和协调教学活动,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让学生的学习变得多姿多彩,让语文课程的价值和内涵得到展现,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有更多的收获。
三、新课改背景下构建小学语文有效课堂的对策
(一)创造和谐氛围
新课改明确提出,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有效创设学习情境,让师生在创设的情境中实现平等对话和互动,达到理想的课程教学效果[2]。因此,在小学语文日常教学中,为更好地构建有效课堂,教师首先就应该在教学中加强和谐氛围的营造,保障课堂氛围是民主、平等的,让教学环境得到优化。
如在讲解《小蝌蚪找妈妈》一课时,由于学生对故事内容非常熟悉,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分享对內容的理解。之后就可以为学生布置角色扮演的任务,让学生将故事改编成课本剧,分配好角色后在讲台上进行表演,看看哪一小组的改编最富有新意,演绎得更加生动,教师应给予完成度高的小组一定的鼓励。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程氛围变得更加和谐,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二)引导学生自主预习
在语文学习中,预习一直以来都是重要的一个环节,但是在传统教学模式下,该环节容易被学生和教师所忽视。虽然一些教师倡导自主预习,但是却缺乏监督和管理,导致很多学生都难以完成这项任务。所以,在现阶段,在有效课堂的引导下,教师在课程教学开展过程中就应该引导学生自主预习,让课程教学的开展更加有效。
如在讲解《春日》这首古诗之前,教师就可以结合古诗当中的重难点进行讲解,将讲解过程录制成微视频,在微信群中上传,引导学生在预习过程中观看,对学生的课前预习起到导向作用。在后续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提出自己在预习中的困惑,让学生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最终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点拨,让课程教学真正做到以生为本,先学后教,让教学的有效性得到进一步提升。
(三)引入课堂辩论
新课改倡导教师在课程教学中为学生营造一个自主、合作、探究的氛围,鼓励学生自主获取知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展现出主动性和积极性。所以,在语文课程教学中,教师也可以适当地设置课堂辩论这样的活动,让学生能够在课程教学中各抒己见,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如在讲解《穷人》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对“穷人不穷”这一核心思想有更好的理解,教师应帮助学生捕捉文章中的细节描写。教学中,有学生提出自己的质疑,认为主人公桑娜不应该将邻居的孩子带回来,因为桑娜非常贫穷,有可能让自己的孩子也被饿死。而这样的观点却遭到了其他学生的反驳,他们认为桑娜本身是非常善良勤劳的,一定不会让孩子饿死。对于这样的课堂状况,笔者没有立刻亮明态度,给出结论,而是设置了课堂辩论,让学生自选观点,派出代表,开展辩论。通过辩论这样的方式,学生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对文章表达的核心思想有更深的感受。
(四)推动合作探究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改大力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这一学习方式的应用可以转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让学生的学习效果更好。所以,在日常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参与合作探究,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更多的探究空间和展现自我的机会。
以《落花生》一课的讲解为例,教师就可以先让学生初读文章,让学生对文章内容产生一定的了解。后续就可以问题进行引导,如落花生当中的“落”字本身具有怎样的含义?作者通过怎样的方式以及几个方面展现出花生的品质?作者通过花生告诉了我们应该做一个怎样的人?给我们的生活和成长有着怎样的启示?在问题出示完毕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思考,再投入到合作探究中,让学生围绕着核心思想寻找答案,让学生对文章的内涵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推动教学有效、有序地开展。
(五)巧用现代技术
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加强教学的现代化和信息化建设,实现教育资源的整合,是新课改的一个重要目标。所以,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也应紧随时代发展,不断地优化信息技术的运用,让课程教学变得更加高质、高效。
如在讲解《蝙蝠和雷达》时,本课主要是让学生借助蝙蝠的飞行理解飞机夜间飞行的原理。但是对小学生来说有一定困难。所以,在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将这一原理以动画的方式进行重现,一边以动画播放的形式让学生观察,一边配上生动的语言讲解。通过这样的方式能让学生快速地掌握文章中的核心思想,突破学习难点,降低知识的难度,实现高效学习,让教学的开展行之有效。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不断地加强有效课堂的构建是非常重要的,能够更好地促进教学创新,让教学目标得以实现。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秉持着主体性和创造性的原则,从创造和谐氛围、引导学生自主预习、引入课堂辩论、推动合作探究、巧用现代技术等几个方面入手,构建小学语文有效课堂。
【参考文献】
[1]朱兆彩.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入童话故事的有效方法[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2).
[2]陈静.小学语文看图写话的有效教学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1(2).
【作者简介】
穆秀华(1979~),女,东乡族,本科。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
【关键词】新课改;有效教学;小学语文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1)24-0146-02
如何构建有效课堂,在现阶段已经成为广大教师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因此,在新课改的引导下,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不断追求有效课堂的构建。这样,一方面可以更好地落实新课改的要求,另一方面也能够推动教学创新,让教学效率进一步的提高。
一、有效课堂概念分析
在课程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有效课堂一般情况下就是指教师能够符合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尽可能地用较少的精力、时间以及物力投入,获取较好的教学效果的课堂。有效课堂是将教学效果作为核心,其主要关注什么样的课程教学是有效的[1]。在构建有效课堂的过程中,要将学生是否获得发展和进步作为衡量标准,主要表现在学生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等方面,主要以学生是否学得好作为评判标准。
二、新课改背景下构建小学语文有效课堂的原则
(一)主体性
在新课改的引导下,小学语文教师要想真正地推动有效课堂的构建,就应该秉持主体性原则。所谓的主体性原则一般情况下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将以生为本的观念贯穿于教学始终,凸显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让学生在语文学习和知识探究的过程中展现出更加强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整个课程趣味横生,以提升学生的课程参与度,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创造性
除了主体性原则之外,在构建有效课堂的过程中,教师也应该秉持创造性原则。所谓的创造性原则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指教师在教材内容运用和研究的过程中应该秉持创造性的原则,不应该局限在教材内容上,而应该做到突破和创新,带给课程教学更多精彩内容。另一方面也指教师应该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有效组织和协调教学活动,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让学生的学习变得多姿多彩,让语文课程的价值和内涵得到展现,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有更多的收获。
三、新课改背景下构建小学语文有效课堂的对策
(一)创造和谐氛围
新课改明确提出,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有效创设学习情境,让师生在创设的情境中实现平等对话和互动,达到理想的课程教学效果[2]。因此,在小学语文日常教学中,为更好地构建有效课堂,教师首先就应该在教学中加强和谐氛围的营造,保障课堂氛围是民主、平等的,让教学环境得到优化。
如在讲解《小蝌蚪找妈妈》一课时,由于学生对故事内容非常熟悉,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分享对內容的理解。之后就可以为学生布置角色扮演的任务,让学生将故事改编成课本剧,分配好角色后在讲台上进行表演,看看哪一小组的改编最富有新意,演绎得更加生动,教师应给予完成度高的小组一定的鼓励。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程氛围变得更加和谐,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二)引导学生自主预习
在语文学习中,预习一直以来都是重要的一个环节,但是在传统教学模式下,该环节容易被学生和教师所忽视。虽然一些教师倡导自主预习,但是却缺乏监督和管理,导致很多学生都难以完成这项任务。所以,在现阶段,在有效课堂的引导下,教师在课程教学开展过程中就应该引导学生自主预习,让课程教学的开展更加有效。
如在讲解《春日》这首古诗之前,教师就可以结合古诗当中的重难点进行讲解,将讲解过程录制成微视频,在微信群中上传,引导学生在预习过程中观看,对学生的课前预习起到导向作用。在后续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提出自己在预习中的困惑,让学生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最终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点拨,让课程教学真正做到以生为本,先学后教,让教学的有效性得到进一步提升。
(三)引入课堂辩论
新课改倡导教师在课程教学中为学生营造一个自主、合作、探究的氛围,鼓励学生自主获取知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展现出主动性和积极性。所以,在语文课程教学中,教师也可以适当地设置课堂辩论这样的活动,让学生能够在课程教学中各抒己见,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如在讲解《穷人》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对“穷人不穷”这一核心思想有更好的理解,教师应帮助学生捕捉文章中的细节描写。教学中,有学生提出自己的质疑,认为主人公桑娜不应该将邻居的孩子带回来,因为桑娜非常贫穷,有可能让自己的孩子也被饿死。而这样的观点却遭到了其他学生的反驳,他们认为桑娜本身是非常善良勤劳的,一定不会让孩子饿死。对于这样的课堂状况,笔者没有立刻亮明态度,给出结论,而是设置了课堂辩论,让学生自选观点,派出代表,开展辩论。通过辩论这样的方式,学生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对文章表达的核心思想有更深的感受。
(四)推动合作探究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改大力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这一学习方式的应用可以转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让学生的学习效果更好。所以,在日常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参与合作探究,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更多的探究空间和展现自我的机会。
以《落花生》一课的讲解为例,教师就可以先让学生初读文章,让学生对文章内容产生一定的了解。后续就可以问题进行引导,如落花生当中的“落”字本身具有怎样的含义?作者通过怎样的方式以及几个方面展现出花生的品质?作者通过花生告诉了我们应该做一个怎样的人?给我们的生活和成长有着怎样的启示?在问题出示完毕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思考,再投入到合作探究中,让学生围绕着核心思想寻找答案,让学生对文章的内涵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推动教学有效、有序地开展。
(五)巧用现代技术
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加强教学的现代化和信息化建设,实现教育资源的整合,是新课改的一个重要目标。所以,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也应紧随时代发展,不断地优化信息技术的运用,让课程教学变得更加高质、高效。
如在讲解《蝙蝠和雷达》时,本课主要是让学生借助蝙蝠的飞行理解飞机夜间飞行的原理。但是对小学生来说有一定困难。所以,在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将这一原理以动画的方式进行重现,一边以动画播放的形式让学生观察,一边配上生动的语言讲解。通过这样的方式能让学生快速地掌握文章中的核心思想,突破学习难点,降低知识的难度,实现高效学习,让教学的开展行之有效。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不断地加强有效课堂的构建是非常重要的,能够更好地促进教学创新,让教学目标得以实现。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秉持着主体性和创造性的原则,从创造和谐氛围、引导学生自主预习、引入课堂辩论、推动合作探究、巧用现代技术等几个方面入手,构建小学语文有效课堂。
【参考文献】
[1]朱兆彩.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入童话故事的有效方法[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2).
[2]陈静.小学语文看图写话的有效教学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1(2).
【作者简介】
穆秀华(1979~),女,东乡族,本科。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