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棕地弹性景观改造方法探析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stna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城市棕地和弹性景观设计的概念及其当代性思维,其次分析影响这种当代性的因素,再次提出弹性景观设计的意义和必要性。通过分析城市棕地的一系列问题,结合弹性设计与城市棕地景观改造,提出对城市棕地弹性景观改造的若干方法建议。
  【关键词】:弹性景观;城市棕地;方法探析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处于快速城市化的发展阶段。与此同时随着经济和现代需求速度的加快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各大城市中出现了大量废弃的、闲置的土地资源,而其周围基础设施较好,经过二度设计可以成为城市景观的一部分,使得城市棕地资源改造和再利用的契机突出明显。但是其实很多先前时期对于城市棕地资源再利用的理论和实践,大多只考虑到急于解决当下的实际性问题,并没有上升到弹性景观设计的理论中去。
  一、城市棕地
  城市棕地最早、最权威的概念界定是出于美国国会于1980年《环境应对、赔偿和责任综合法》,是一些因为现实的或潜在的有害和危险物的污染而影响到其扩展、振兴和重新利用的不动产。从性质上看,以工业用地居多,与其他用地的区别主要是都存在一定程度的污染或环境问题。
  二、弹性设计
  “弹性”一词来自与物理学, 指物体具有在外界因素作用下发生运动和变形,并在物体中产生应力和应变,当引起物体变形的外力撤除以后,变形物体恢复其原状和尺寸的属性。
  弹性设计的重点在于其适应性、灵活性,也就是可变化性,可以在解决目前困难问题的同时又能满足未来需求的趋势,这样的设计便是弹性设计,这样的变化性就是弹性设计的体现。弹性设计在空间层面上是具有包容性的,在时间层面上是具有适应性和可变化性的。
  三、弹性景观
  弹性景观设计主张在面对新的城市环境,人工和自然景观在社会快速化发展、需求快速化变化,突变或渐变的情况下,自身具有灵活性、适应性和可变化性,同时能维护社会价值和自然和谐的关系。
  四、弹性设计对城市棕地景观改造的意义
  城市棕地改造是一特殊阶段,原因大致分为两种:一、尚未达到寿命或其形式功能不能满足新的条件。二、具有历史文化价值,受到自然因素或人为因素而面临损毁。
  1 弹性性设计有利于城市棕地进行景观改造及再利用
  城市棕地的改造是一种被动方式,人们将其看作是一个能够自我更新、调整和发展来适应随着社会发展所提出的新需求、新问题的生命体,旧模式与技术设备给设计活动带来极大的困扰,所以是否在设计之初就能引入弹性思维的问题受到关注。在一段时间后,根据需求的变化是否能够便利有效地实现改造,也成为了检验弹性设计标准,具有弹性的设计会给日后的改造和再利用提供极大的便利。
  2 弹性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棕地改造与需求变化之间的矛盾
  设计活动的确定性与人类活动的多样性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与冲突,为此,弹性设计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和手段。虽然弹性设计不是万能的,但是它提供了一个系统平台,在此基础上能够较妥善地解决确定性与需求变化之间的矛盾。
  3 弹性设计中的适应能力
  长期以来,社会习惯于从造型、空间、艺术性、实用性等方面来评价一个设计的优劣,而设计本身是否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则往往被忽视,过去一部分的价值评估遵循一种“病态”的标准,即从眼前利益出发、对具体的技术指标进行短期的分析、预测,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城市棕地景观改造的粗放型发展,造成了资源的再浪费和环境的二次污染。
  五、弹性设计发展的需要
  弹性设计与可持续发展是一致的,满足未来变化发展的需要也是弹性设计的主张,两者在思想层面上达到了统一。弹性设计所主张的适应性、可变化正是城市规划设计可持续发展的物质保证,而可持续发展又使弹性设计从单纯的物质性层面上升到环境、社会的整体领域。
  我国城市棕地改造的现状为:一部分在城市开发的压力下被新的项目所取代;一部分的价值被发现而得到重新获得新生的改造;但是还有许多处于“无人问津”的状态。原因有以下下几个方面:
  1 缺乏健全的法律法规
  针对性差以及执行力不够,缺乏对对新形势下城市棕地再利用的指导及规范;缺乏城市棕地分级评价制度,对城市棕地建筑的价值得不到根本的认识和发掘。
  2对城市棕地价值认识的不足
  在理念上将建筑的保护与再利用对立起来,往往以是否具有历史价值作为保护的唯一标准,对城市棕地的综合价值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随意的将历史不久远但见证了城市某个方面发展进程的建筑排斥在法律保护之外。
  3开发管理的混乱
  在开发和改造过程中,一些部门以经济利益为目标,盲目地改造建设,缺乏仔细的调查研究,使原先很多具有历史和文化传承价值的建筑物丧失了特色,甚至直接破坏了建筑结构,导致建筑损坏,这种改造手法缺乏对原有建筑物内在价值的认识。
  4欠缺系统的理论研究
  国家虽然加大了对相关研究的投入,但是真正用于研究的费用相对还是较少,使得我国在城市棕地改造理论方面的研究缺乏系统的指导。城市棕地改造利用项目不断涌现,质量却参差不齐,缺乏明确的设计思想及理念,没有经过系统的规划,对于改造和再利用理论总结尚未形成完善的保护—开发—利用的理论系统。
  六、城市棕地弹性景观改造的方法
  城市棕地的改造在城市化进程中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同时也受到社会各个层面的关注,当然所带来的利益匪浅。在改造的过程中,不能只重视利益却忽视目的,胡乱的改造只会加重城市的创伤,亦不能只限于“纸上谈兵”而不落实到实处。[6]
  1 土壤改造
  众所周知,城市棕地大多都是废弃工业厂房和遗留建筑,而往往这些建筑四周的土地皆已改变性质,从早期的农业用地变为现在只适合于建筑的土地,因此土地的改造是城市棕地景观改造的重要部分。
  2 植物改造
  因城市城市棕地周围大多是野草或者茅草,不仅生态价值不高而且极容易引起重大火灾,所以必须清除茅草并重新设计。由于城市棕地表土坚硬,一般植物较难生长,同时要满足公共景观的性质和功能要求,所以应有大面积的草坪、遮阴的乔木和成片的灌木等。
  3 水体改造
  水域是人类文化聚集的场所,也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城市棕地的出现往往导致附近水域的污染或者严重性的破坏,同时水体对于弹性景观设计也有这积极的作用,因此城市棕地的改造离不开对水体的保护与塑造。
  4 就地取材
  虽然城市棕地的功能已经退化,全面的改造将会抹去过去的辉煌、割裂社会的连续。改造的根本目的在于再利用,对于城市棕地不能一味的只想到“改”“造”,合理的利用“原材料”既能达到节省资源、保护环境的目的,也能满足弹性设计的要求。
  七 结束语
  城市棕地景观改造和弹性设计是互动的,彼此不对立不分离,要求开放空间和景观设计活动不仅限于视觉享受,同时也是有关人的健康、生存及人类参与社会活动的环境。弹性设计鼓励社会的互动与意见的不同,在城市棕地景观改造方面,弹性设计指出了未来实践可能出现的道路。
  参考文献:
  [1]李季.城市空间的弹性设计--以三台山公园广场为例[J].工程与建设,2011(4):465-469
  [2]尼尔·G·科克伍德.弹性设计--未来风景园林实践的走向
  [J].刘晓明译.中国园林,2010(7):10-14.
  [3]刘樯,张颀.弹性设计的理论与实践初探[J].新建筑,2005(4):54-56
  [4]徐丽萍.弹性设计理念在住宅建筑设计中的特质表现[J].工程与建设,2009(5):632-634.
  [5]邸锐,黄华明.废旧工业建筑景观改造设计初探[J].天津建设科技,2010(2):12-14
其他文献
【摘要】:“企慕情境”出自于钱钟书先生的《管锥编》,指人们为之憧憬、向往的事物,但往往由于某些困难阻隔,不能如愿以偿,从而产生了一种“距离怅惘”。《诗经》中有多篇作品都体现了“企慕情境”,在《汉广》和《关雎》中就分别描写了对于游女的悦慕,以及对于淑女的寻觅,构建了对美好事物向往和憧憬的企慕之境。在《诗经》之后,不少优秀作家也在诗文词赋的创作中继承和发展了企慕情境,不同体裁的拓展、题材内容的扩大、创
期刊
【摘要】:格非,先锋小说的代表人物,发表了众多具有先锋色彩的小说,在他长达十年创作沉寂后,于2004年再度开山,发表了《人面桃花》,这部作品被誉为格非的转型之作,与之后发表于2007年的《山河入梦》,2011年的《春尽江南》合称“江南三部曲”,这一系列小说作为连续性的长篇巨制,讲述了一场延续三代的“桃源之梦”。谭端午与庞家钰夫妻在面对历史与现实时,时代与个人的乌托邦都在矛盾的焰火中化为灰烬,精神家
期刊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经济收入的提高,城市居民也越来越追求舒适生活环境,对建筑的审美要求也越来越高。室外设计是在室内设计基础上进行的延伸和再设计,室内外空间环境设计与建筑设计密不可分。本文主要通过对景观建筑室外与室内设计在空间及形式上研究,来探析城市景观建筑室内外空间的融合途径。  【关键词】:景观建筑;室内外空间;融合  一、引言  如今,建筑设计分工愈加精细,室内设计成为建筑设计中不可
期刊
不写马路诗  现实的马路,颜色真黑  泥土的味道沒了,气味也呛鼻  斑马线的划着,腐朽的人为符号  压制了土壤里自由种子的萌芽  好多诗人不写马路诗  因为马路不是过去的马路  红黄绿指挥你行动的脚步  控制着自由行者的付出  不写马路诗,不想写  写得出也传播不出  唯有深夜凭着手机荧光走走路  此时世界已经黑乎乎  一生工作到死  一生工作到死,不用预测  有工作是幸福的,即便流着眼泪在奔波 
期刊
【摘要】:场所精神在城市游憩空间的设计中是一种结果,同时也是一种推动力,因而,本文以诺伯舒兹的“场所精神”理论为出发点,对城市游憩空间的场所精神的内涵进行了解读,并提炼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四大特征及其设计要素,从而为城市游憩空间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场所精神;游憩;空间;设计要素  1.引言  几个世纪以来,工业化和城市化正在不断推动人类文明进程,在快速和频繁的变迁中,那些承载人类记忆
期刊
【摘要】:物质生活逐渐趋同的今天,世界人民的精神生活必然会相互影响。艺术的世界性与艺术的民族性成为了大家经常提到的主题,正确的认识艺术的世界性与艺术的民族性之间的辩证关系,在世界各个民族联系日益紧密的今天,尤其具有现实意艺术随着世界的发展不断的进步,人们对于艺术的认知也在不断地加深。随着人们对于艺术的民族性不断地深入了解,发展艺术民族性是非常困难的。只有积极吸收外来文化的世界性艺术,才能更好的发展
期刊
【摘要】:体验哲学是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它的产生不仅对语言学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也对西方哲学史的研究、语言本质的研究以及人类理解问题等方面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同时,以体验哲学为基础的认知语言学对也为当前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视野,开启了翻译研究的新篇章。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观在此基础上应运而生。本文将以《天净沙·秋思》的译文为例,在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指导下,分析翻译的“两个世界”。  【关键词】:
期刊
【摘要】:文章从生态理念概念及其应用原则入手,对生态理念在室内设计中应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生态理念;室内设计;应用  前言:近年来,生态保护成为现代化社会发展面对的最大问题,生态环境破坏给人身安全构成了极大威胁,引起了人们对生态环保理念的重视。室内是人们生产、生活主要活动场所,由于其设计和装修对资源消耗较大,且产生了大量垃圾,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生态环境。而生态理念强调与自然和谐相处,避免对
期刊
【摘要】:随着时代在进步,传统音乐不能一直保持其原有的音乐风格,需要进行创新,以保证中国的传统音乐文化不处于停滞不前的趋势。欣赏二胡现代作品是培养一个人感受能力的过程,需要用心聆听,用心感受,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使自己更加投入地融入到音乐中。  【关键词】:二胡现代作品;欣赏音乐;幻想和联想  二胡(胡琴),起源于唐朝,其前身被人们称为“奚琴”,又是胡人们骑在马背上演奏的乐器,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期刊
【摘要】:采用环保材料作为装置艺术的媒介是在现代生态观念、各类环保运动、艺术性实验等共同作用下受到广泛关注的。本文通过国内外装置艺术实例,分析了环保材料在装置艺术中的多种应用,找出社会观念、技术、材料等方面的因素,探求环保再生材料在装置艺术作品中的表达。  【关键词】:环保材料;装置艺术;回收艺术;可再生资源  一、装置艺术的含义  “installation”在辞典的解释是“装置、设置、架设”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