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的世界性与民族性之间的关系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es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物质生活逐渐趋同的今天,世界人民的精神生活必然会相互影响。艺术的世界性与艺术的民族性成为了大家经常提到的主题,正确的认识艺术的世界性与艺术的民族性之间的辩证关系,在世界各个民族联系日益紧密的今天,尤其具有现实意艺术随着世界的发展不断的进步,人们对于艺术的认知也在不断地加深。随着人们对于艺术的民族性不断地深入了解,发展艺术民族性是非常困难的。只有积极吸收外来文化的世界性艺术,才能更好的发展民族性的艺术。这样才能在民族性艺术作品的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创建一个真正拥有民族艺术的艺术作品。
  【关键词】:艺术;世界性;民族性
  一、艺术的世界性与民族性之间的关系
  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是在二十世纪的中国艺术理论的一个重要主题。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里,这一矛盾命题,随着复杂多变的社会形势的变化而变化,复杂的历史背景和意味深长的深层意义结构,值得认真考虑。很长一段时间,“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越是民族的就越世界”这一结论的话语往往被国内外朋友等作为点睛之笔称赞。然而,民族性是否就相当于世界性的,民族性是否可以扩大到世界性?所以在这里我们将简单的讨论一下这个特殊的问题。在世界艺术的大舞台上,民族性才有意义,离开这个舞台不仅其艺术的民族性将失去光彩,艺术的世界性也不复存在。
  民族性的艺术和世界性的艺术是不同的但相互关联的,不能把他们分离开来说。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艺术作品都有不同的特点,因此自然而然产生个性化的东西——这是民族性。没有民族艺术就没有艺术的世界性,艺术世界性是由民族传达而来,艺术的世界性是在民族一般的基础上寻求共性。只有在艺术世界里艺术的民族性是有意义的,离开了民族的世界,是一种空洞,世界性的艺术如果没有情感,它始终是一个空洞的概念,无感染,没有活力,它最终会被遗忘,被吞没在历史上,这样的世界性的艺术不是一种艺术,是对世界性艺术定义的吴杰,是世界性艺术的枷锁。关于艺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常有以下两种观点:
  (一)两者之间的统一关系
  艺术世界性的超越民族性存在的:由于时代的进步,文化和艺术与经济能够在互相学习基础的收敛,形成超越民族艺术世界的趋势相同的特点,这种具有世界意义的国际化艺术将成为未来世界性艺术发展的趋势。
  (二)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
  艺术的世界性同样具有民族性。艺术随着世界的发展不断的进步,人们对于艺术的认知也在不断地加深。随着人们对于艺术的民族性不断地深入了解,发展艺术民族性是非常困难的。只有积极吸收外来文化的世界性艺术,才能跟好的发展民族性的艺术。这样才能在民族性艺术作品的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真正拥有民族艺术的艺术作品。民族性中的人文情感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是一种实质上的东西,这一点,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那些外在形式,创作应随着时代而发展。我们必须在始终保持原有的基础上,继承民族固有的传统形式,只有这样,在连续的演替过程中,满足更多的创新,使其发展,如果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将被被淘汰。
  二、艺术的世界性和民族性对发展社会主义艺术的意义
  社会主义艺术需要艺术的世界性与民族性共同作用。第一,我们需要坚持先进的社会主义民族艺术形式。所有优秀的本民族艺术传统,我们必须继承。第二,坚持开放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国家的开放政策,不仅体现在经济层面,而且体现在艺术层面。毛泽东同志指出:“现代文化,国外比我们优秀,我们应该认识到,艺术同样如此吗?中国人在一些层面有独特的地方。而在另一些层面上国外比我们先进。中国文化需要进步。象西太后抵制外国人是不正确的。学习外国先进的文化思想,创造中国的艺术文化,我们取其精华,将本国的艺术文化和国外的艺术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而不是直接抄袭国外的东西。外国好的东西,我们必须学会,改善和发展中国的一些独特的东西,创造新的中国的东西。” 我们需要意识到西方文化对经济落后的民族有着难以抗拒的吸引力。因此,正确认识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辩证关系。
  三、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发展方向
  首先,中国文化是一种民族文化,所以在这里我们要大胆吸收和利用民间传统艺术,然后借鉴外国文化。中国文化要发展,我们应该继承民族艺术传统。同时我们也要接受国外的艺术的优势,中国和外国的有机结合,学习和发展国外优秀作品,融合国外的文化传承创新,创造出独特的中国文化艺术。我们要承认民族性艺术的片面性和局限性,要抱着谦逊的发展态度,让自满的“民族主义”和奴颜婢膝的“全盘西化”没有立足之地。在人类历史的发展的同时,艺术也不断向前,不断更新,因此,墨守成规,固步自封无疑会扼杀艺术。“笔墨当随时代”,我们应该与时俱进,使传统的艺术,与时俱进,繁荣昌盛。
  对待民间艺术,我们应该不断的继承、摒弃、创新。中国文化是水墨艺术的缩影,代表着一种精神,充满诗意,充满智慧,既传统又现代,处处使得现代设计更辉煌。中国水墨是通过一代又一代的画家,放弃继承的设计师,使其变得更加多样化,更加充分,不断的自我完善。作为中国著名的时装设计师制作的薄先生道纯中国元素“墨乾坤”系列作品的灵魂宝”画魁”,创造性地将水墨丹青跟各种织物相融合,中国优秀古典文化与现代时尚的巧妙融合,在世界性艺术的舞台上演绎纯正的中国元素。水墨的设计作品为主的设计师靳埭强,基于继承传统水墨画的基础上,完美的外延到现代招贴,突出了禅宗美学的墨水。只要水墨精神没有变化,那么她可以成为一个极简主义者挥墨,也可以是一个复杂而精致的笔触,能逼真的,也可以是抽象的。
  另一方面,国外的艺术应该有勇气去接受的态度,国家艺术应以保持灵魂,吸收其他艺术的有益的成分来丰富自己的艺术形式,取别人之长、舍之其短。这个过程是需要一个度的把握的过程,不能过度,如果太过于使用国外的东西,我们将失去了我们自己的事情,民族性的将会丧失。在中国近代史上,面对外来文化的涌入,既有夜郎自大式的排外主义以及与之有千丝万缕联系的种种复古思潮,又有因盲目崇拜西方文化而对本民族文化采取虚无主义的另一偏向。
  四、总结
  我们不能奢求有某种艺术可以包含所有艺术的优点,它不仅是不可能的,而且没有任何意义。我们也不需要过于保守、狭隘,我们应该不断吸取其他民族艺术的精髓,使本民族自身的艺术得以进步。我们的艺术和世界其他国家的艺术共同凝聚成了一股大的力量。我们不用裹着脚,留着长辫子走在世界的文化行列。不管是研究艺术的还是欣赏艺术的,不单要对自己民族的艺术传统做出取舍,还需要对别民族的艺术以我们自己的规则去规范和取舍。我们在学习别民族的优点时应该发挥自身的创造力,而不是生搬硬套。在艺术的世界舞台上,有民族性才有价值。否则,不但将失去艺术的民族性,同时艺术的世界性也会消失殆尽。艺术的世界性与民族性的差别在于:并非一切民族的都是世界的。民族艺术成为世界艺术是有条件的:深刻地表现“人的一般本性”和人类的共同美、真实地反映社会发展趋势和时代精神的民族艺术才有可能成为世界各民族所共赏的艺术。
  参考文献:
  [1]毛溪.平面构成[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15.
  [2]设计在线.日本视觉设计大师福田繁雄海报作品探析[DB/OL].(2007-01-30)
  [3]M·李普曼.当代美学[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6:209
其他文献
【摘要】:从19世纪美国城市景观开始发展至今,城市景观所包含的范围越来越广泛,涉及的学科也越来越多,人们对环境建设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如何构建和谐的人群行为下的城市景观设计,创造宜人的城市景观环境,来完善我们对生活的需求,在现今的城市景观研究当中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依据环境行为与景观规划学的相关基础理论,从人群行为和景观建造这两个角度出发,分析两者之间的关联并提出基于人群行为关联下的城市景观建造的构想
期刊
【摘要】:《现实一种》是作家余华于1987年9月29日完成的一部短篇小说。充斥着残酷与血腥,令读者在小说的世界里感受到恐惧与寒冷,这份恐惧的来源在那文字背后,人们所读到的余华对人性、对现实的无情解读。余华对《现实一种》的自评是:从噩梦出发抵达梦魇的叙述。这给了我一个提示,这篇论文就是根据这个提示,简要地对余华的《现实一种》小说从噩梦和梦魇这两个角度进行解读。  【关键词】:《现实一种》;人性; 暴
期刊
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墨子曾言道:“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这告诉我们要想成成就学识,取得成功,就要有坚强的意志,只有通过勤勉努力,才能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达到提高自己精神境界和道德素养的水平。  其实,勤勉和优秀是一对天然的兄弟。优秀的人无一不是勤勉的,而勤勉本身也已经成为了优秀的代名词。如果我们认真保持追求优秀的心态,将优秀作为一种态度,一种习惯
期刊
【摘要】:本文从产品设计众筹的兴起着眼,阐明其理论来源,并总结出产品设计众筹的群体定制特征。文章通过分析产品设计众筹的网络结构及其运行优势并且基于互联网时代和自媒体涌现的艺术品消费环境,提出关于产品设计众筹的一些深入思考。  【关键词】:产品设计;众筹;群体定制;网络结构  一、从众筹到产品设计众筹  (一)众筹的概念和规则  众筹的概念源自众包 ( Crowdsourcing) ,《众包的崛起》
期刊
【摘要】:契诃夫戏剧是在20世纪传入中国的,对中国的戏剧传播和演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大致说来契诃夫对我国戏剧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新文化运动时期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激励了中国人民勇敢地追求幸福光明的生活;在中国革命和成立的过程中,契诃夫的戏剧起到了预示性的作用,昭示了革命高潮的来临;在改革开放期间,契诃夫戏剧中的技巧成为我国戏剧文化借鉴的关键;而到了近代社会现代人的生活境况可以通过契诃
期刊
【摘要】:“企慕情境”出自于钱钟书先生的《管锥编》,指人们为之憧憬、向往的事物,但往往由于某些困难阻隔,不能如愿以偿,从而产生了一种“距离怅惘”。《诗经》中有多篇作品都体现了“企慕情境”,在《汉广》和《关雎》中就分别描写了对于游女的悦慕,以及对于淑女的寻觅,构建了对美好事物向往和憧憬的企慕之境。在《诗经》之后,不少优秀作家也在诗文词赋的创作中继承和发展了企慕情境,不同体裁的拓展、题材内容的扩大、创
期刊
【摘要】:格非,先锋小说的代表人物,发表了众多具有先锋色彩的小说,在他长达十年创作沉寂后,于2004年再度开山,发表了《人面桃花》,这部作品被誉为格非的转型之作,与之后发表于2007年的《山河入梦》,2011年的《春尽江南》合称“江南三部曲”,这一系列小说作为连续性的长篇巨制,讲述了一场延续三代的“桃源之梦”。谭端午与庞家钰夫妻在面对历史与现实时,时代与个人的乌托邦都在矛盾的焰火中化为灰烬,精神家
期刊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经济收入的提高,城市居民也越来越追求舒适生活环境,对建筑的审美要求也越来越高。室外设计是在室内设计基础上进行的延伸和再设计,室内外空间环境设计与建筑设计密不可分。本文主要通过对景观建筑室外与室内设计在空间及形式上研究,来探析城市景观建筑室内外空间的融合途径。  【关键词】:景观建筑;室内外空间;融合  一、引言  如今,建筑设计分工愈加精细,室内设计成为建筑设计中不可
期刊
不写马路诗  现实的马路,颜色真黑  泥土的味道沒了,气味也呛鼻  斑马线的划着,腐朽的人为符号  压制了土壤里自由种子的萌芽  好多诗人不写马路诗  因为马路不是过去的马路  红黄绿指挥你行动的脚步  控制着自由行者的付出  不写马路诗,不想写  写得出也传播不出  唯有深夜凭着手机荧光走走路  此时世界已经黑乎乎  一生工作到死  一生工作到死,不用预测  有工作是幸福的,即便流着眼泪在奔波 
期刊
【摘要】:场所精神在城市游憩空间的设计中是一种结果,同时也是一种推动力,因而,本文以诺伯舒兹的“场所精神”理论为出发点,对城市游憩空间的场所精神的内涵进行了解读,并提炼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四大特征及其设计要素,从而为城市游憩空间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场所精神;游憩;空间;设计要素  1.引言  几个世纪以来,工业化和城市化正在不断推动人类文明进程,在快速和频繁的变迁中,那些承载人类记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