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一个“清”字

来源 :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cvbnmzhao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张玉新老师教学《小石潭记》,其独到的教学设计具有以下特点:(1)把教材当作例子,辅导学生学习写作写景状物的文章;(2)抓住标题中的四个字,让学生在文中找对应点,既降低了难度,又给学生新奇之感,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课文的内容。接着,张老师再次进行引导:写景,是和人物的心境一致的,并以此引导学生体验柳宗元《小石潭记》的写作目的。张老师再由此生发:作文,要“文能对题”,想要更多地了解柳宗元,可以进一步读《永州八记》。这样,张老师把一节看似枯燥的文言文课,讲成了一节作文课,一节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阅读课,起到了“一石数鸟”的效果。
  [关键词]《小石潭记》;教学反思;教学案例
  张玉新老师的课总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其对教材的熟悉与深度把握,课堂构思的简洁与独特,体现了深厚的教学功底,让人有如沐春风之感。笔者曾听过张玉新老师教授的《小石潭记》一课,即为一例。
  一、亲和式、低门槛的导入,给学生以清风
  几句简短的见面语后,张老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你们认为,这篇课文值不值得你们学?
  这个看似“小儿科”的问题,不仅很快地拉近了师生的距离,而且容易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接下来的课堂上,张老师不动声色地通过提问,既检查了学生对课文的预习效果,又让学生初步了解了所要学习文本的相关背景,让学生认识到这是一篇“写景物的范文”“在内容与主题上对我们有启示”“在写作技巧上对我们也有指导价值”“尤其是对于修辞手法、描写手法的运用值得一学”。
  这一问,恰似一阵清风,消除了学生上课时的紧张之感,也让学生明确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称得上是“一石数鸟”吧?
  二、利用标题分解课文内容,给学生以清新
  精彩接着呈现。张老师对学生说:“给大家一个挑战,你们认为最能概括这篇文章特点的一个字是什么?”学生思考后,张老师请学生到黑板上写出这个字。
  真正的精彩在接下来的引导中。学生的回答不可能完全达到老师的预设,这才是真正显示教师功底,最考验教师应变能力的时候。
  张老师开始引导学生读课文,读课文标题。他突然抛出了这样一串问题:
  这个“小”,在原文当中什么地方出现过?
  “石”在原文哪里出现了呢?
  原文的哪个位置出现了“记”呢?
  通过和学生一起探讨,张老师和同学们达成的第一个共识,就是写文章不管是描景还是写事,文都要对题。这些内容,大部分是学生从课文中找出来的,张老师稍加点拨,又交还给了学生,让学生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这一串问题,不仅降低了学生学习课文的难度,而且巧妙地利用标题来展开课文内容,给学生一股清新之感,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就能完成学习任务。张老师的这一课堂构思,可以说简洁而独特。
  三、分析重点内容,给学生以清晰
  学生自然注意到,张老师似乎漏掉了内容,而张老师也不失时机地提出问题:
  “小石潭记”这几个字当中,从行文内容上看,大家觉得哪一个字是他要写的重点?
  潭有什么特点呢?
  这么一个小小的跳跃,让学生一下子明白:本课的学习重点在“潭”上!张老师接着及时地对学生进行了引导:最能体现潭的特点的是哪一个字?
  通过和学生反复探讨,张老师让学生明白了潭的特点是“清”,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潭水“清”(分清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特别是水中的游鱼,给人以欢乐之感;二是潭周围的环境“清”,树林茂密,人迹罕至,给人以凄清之感。而这两点,又正好和柳宗元的心境相对应。张老师趁机介绍柳宗元被贬的经历及柳宗元被贬后的心路历程(同时顺带介绍一些相关的人物和事迹),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这样,学生对课文内容就有了一个清晰的脉络:作者是先乐后忧,想借游玩山水排遣被贬的郁闷。学生同时明白了写景其实也是为了表现人物的心境。
  四、课文小结,给学生以清趣
  应该说,课文讲到这里,学生基本学完了课文内容。张老师这样做课堂小结:
  今天,我尤其想和同学们说的就是《小石潭记》。作者在文本当中,严格地对应这个顺序去写,是不是?这是给同学们写作上最好的提醒,就是写作一定要“文能对题”,坚决杜绝“文不对题”。回过头来想,有些同學写文章,写完了内容,却没有题目,于是就随便编个题目,那不好,是不是?最好你拟出文章题目的时候,文章脉络结构也就出来了,对吧?
  这段话,充分体现了张老师课堂教学的严谨和前后照应。“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有张老师这样的“授渔者”,学生在课堂上会没有收获吗?
  同学们在课后尽量读柳宗元在永州写的“八记”,可以挑其中更短小的去看,不用都看,但至少要看那么一两篇,了解柳宗元在这个时期的散文,尤其是“记”的基本特点,好不好?
  张老师最后提出的要求,用的不是命令语气,而是征询与商榷,这一点特别难得: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已经初步产生了兴趣时,教师引导学生适当地加深、拓宽阅读内容是十分必要的,而征询、商榷语气的运用,更能让学生自觉地去学习。
  张老师这一节课仿佛不是阅读教学课,而是写作指导课:他以《小石潭记》为例,让学生明白了“文能对题”“写景和人物的心境一致”“移步换景”等作文技法,并且通过引导学生对本文的学习,激发他们阅读柳宗元其他作品的兴趣,算得上是阅读和写作的结合。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一节课给学生带来了一种清趣。
  五、整个课堂教学过程,给语文教学注入了一泓清泉
  一节好的语文课,不仅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能让其他老师也从中感受课堂的精彩,从而自觉地去学习、效仿、借鉴与超越。这样的课,才更有价值。笔者认为,张老师的《小石潭记》就是这样的一节课。笔者从这一节课中获得以下几点启示:
  第一,教学,首先要“备”学生。作为老师,要对教授学生的知识储备情况、预习情况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再从他们的视角出发,寻找他们和课文内容的切合点。当我们能够找到这个切合点时,学生会更加配合教师的教学。
  第二,教学,要深钻教材。把课文内容变得更简洁,更易于学生掌握,很大程度取决于教师对教材的把握程度。我们只有反复地、深入地研究教材,才有可能发现教材中课文内容的“筋脉”,寻找与众不同的切人角度,从而让学生迅速产生兴趣,集中注意力和老师一起完成学习任务。
  第三,在课堂上多鼓励、多引导学生。学习,归根到底是学生在学,不是老师在“灌”。教师的鼓励可以使学生克服胆怯,教师的引导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张老师在这个方面做得特别好,值得我们学习和研究。
其他文献
【摘要】当前高中政治教师虽都清楚在教学中为什么要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但在具体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上,许多教师不知道该怎么重视与恰当融入,不清楚该怎么有效操作,存在着简单化、教条化、笼统化、脱节化、空洞化等偏差,教育效果不显著。本教案依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课堂、进教材的要求,依据教材内容并结合学生学情,在讲授价值和价值观的含义,人的价值的内涵及评价标准,以及价值观的导向作用等教材内容
期刊
【摘要】“识字5”《动物儿歌》是部编本《语文》一年级下册一篇识字课文,要求学生认识12个生字,学写7个汉字,在识字写字的同时,发现汉字规律。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运用教材所提供的语言材料,引导学生在读中识字,在识字中发现形声字的规律,同时向学生渗透汉字文化的教育。  【关键词】语言材料运用;识字教学;汉字文化  “识字5”《动物儿歌》是部编本《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二个识字单元的第一篇识字课文。这篇识字课
期刊
【摘要】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沉默现象时常出现。笔者结合心理咨询中关于沉默的相关论述,将学生的课堂沉默行为分为六类,即怀疑型沉默、茫然型沉默、思考型沉默、情绪型沉默、反抗型沉默、内向型沉默,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学语文课堂沉默的表现进行一定的阐述。在中学语文课堂沉默的应对方面,语文教育工作者应能够乐观地认识并正确地对待学生的思考型沉默、怀疑型沉默这两类积极性沉默,以这类沉默作为机会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
期刊
【摘要】“六何”提问链包括从何、是何、为何、如何、若何、有何六个方面,是教师在设计问题时思维上的“工具”和“脚手架”。以《认识余数》课堂教学片段为例,教师利用“从何”优化提问,激活学生记忆,引发思考;利用“是何”优化问题设计,促进学生观察比较,归纳新知;利用“如何”精选例题巩固练习,强化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六何”提问链能够优化课堂问题设计,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网络,厘清知识的来龙去脉,体悟思想方法,实
期刊
【摘要】数学公式是数学基础知识的核心内容。数学公式的高度抽象性常常成为教学的“疑难杂症”。在教学中,有的教师只注重数学公式的运用而忽略对数学公式特征的多元理解,这是造成学生难以深度理解数学公式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如何优化数学公式类微课或创课等问题亟待探究。承接前面的创课设计,研究者基于数学多元表征学习理论,以“平方差公式的解释”的教学片段为例,尝试探讨优化数学公式类创课的设计。  【关键词】数学
期刊
[摘要]类比是合情推理的一种思维形式,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类比能力是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要素之一。培养学生的类比能力是国家数学课程标准的必然要求。数学中许多概念、定理、公式、法则都是运用类比思想提出的。在高中数学知识体系中,类比思想无处不在。教学中,教师要用好课本已有的类比资源,积极开发类比推理能力的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平时注重类比方法的归纳、总结,通过有意识地培养,让学生从学会类比、善用类比再到用
期刊
【摘要】思想政治课要实现有效教学,必须把握一定的“度”。教师可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预设有度。只有目标设定显高度、教材挖掘求深度、课程资源有广度、价值追求彰信度,教学方案才能有效。二是过程有度,这就是情境之契合度、主体之参与度、内容之深广度、节奏之疏密度。只有教学过程有度,课堂教学才会高效。三是延伸有度,即预习有度、训练有度、探究有度,课后延伸才有实效。  【关键词】教学之道;思想政治课;预设有度;
期刊
“你要教别人爬,就爬给他看。”一语点醒梦中人。我们教作文,基本上都要表现“站”得潇洒、“跑”得漂亮、“飞”得高雅的姿态,一定要在学生面前显得比他们“略高一筹”,才觉得对得起老师的身份。可是,张玉新老师则不然,他是和学生一起“爬”,而且“爬”得愉快,“爬”得精彩,“爬”得有尊严。  “爬”是一种态度,是一种尊重学生、融入课堂情境的科学态度。学生作为写作的主体,有着强烈的自我意识。他们能独立确定写作的
期刊
近日,我拜读了张玉新老师在广西玉林师范学院附中执教的一节作文课课堂实录,原本张老师受邀讲“如何写得新颖”一课,但基于张老师的作文教学理念,他执意把此课改为“努力写得新颖”。张老师领著孩子们一起“爬”了一个多小时,学生们收获了一首小诗、一次难得的写作体验、一份美好的写作回忆。此文也引发了我对于作文教学的几点思考,受益良多。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很多语文老师对此感到无从下手,虽然投入很多精
期刊
高中作文教学一直都是语文教师头疼和困惑的难点之一。由于高中课时紧张及高考应试的压力,语文教师俨然成为作文“八股文”的绝对倡导者。就连学生也功利地希望高中的作文课能对自己的写作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殊不知,这样的作文教学是无法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  如何有效地开展高中作文教学?吉林省教育学院高中语文教研员张玉新教授有关高中作文的“说法”和“做法”,的确给我们一线语文教师很大的启示。张老师的这堂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