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差异,可以展现个性,为成功打造平台。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也不存在两件完全相同的事物。正是因为有了孩子的形形色色才形成了与众不同的班级,作为一名老师,如果学会去发现、尊重、欣赏每个孩子的不同点,就会感受到那份差异的魅力。
一、存在个性差异的课堂教学
每个教师在班级授课的时候,都会遇到学生的差异问题。如果一个班级有40人,那么教师面前就有40个个案,每个人在学习上都有自己的特点。教师到底应该如何处理学生的差异,也成了我们关注的焦点。为什么有的学生学得又快又好,而有的学生学得慢又没有真正的掌握?为什么有的学生解决问题时策略很成熟,还能考虑不同的可能性,而有的学生则不然?为什么有的学生积极发言,而有的学生一声不吭,等等。这些和学生的性格、能力以及学习方式上的差异都有直接的关系。正确理解学生的差异,有助于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灵活地处理学生在学习上的不同特点,做到尊重差异,使学生均衡发展。
笔者担任六年级的班主任,班级里有50多名学生。在短短的40分钟时间里,要调动这50多名学生的积极性,使这些有着不同性格特点、学习风格和知识基础的学生都能发挥潜能,能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进步。面对差异,笔者积极寻找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途径,在教学中满足不同学生在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速度、学习方法的不同需求,使教与学更好地结合起来,使教更好地为每个学生的学服务,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最大的发展,真正体现面向全体学生。
二、兼顾不同学生需要的差异教学策略
例如,在执教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圆锥》一课的时候,笔者没有按照教材的要求,讲解一下圆锥的体积就行了,而是在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充分了解和认识了圆锥的各部分内容之后,问大家,“你们还想知道圆锥的哪些东西呢?”有的同学说,想知道圆锥的表面积怎么求;有的说,想知道圆锥的体积怎么求,等等。我先让大家自由探索一会儿,几乎所有的同学都知道应该是底面(圆)的面积加上侧面(扇形)的面积。在复习了圆面积公式和扇形面积公式之后,我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侧面的面积大家都知道用侧面这个圆心角的度数比上360度再乘以半径,但是通常的情况下,譬如刚才那个圆锥形的雨帽,它侧面的圆心角就不太好测量。我们能测量出的只有圆锥的母线(扇形半径)的底面半径的长度,那么,通过母线和底面半径,我们能否求出圆锥的侧面积呢?”
笔者提出的是一个比较难、有点拔高的课外题,也就是给那些优秀的学生“发挥余力”用的。很多老师可能会有疑问,这样的题很多学生是做不来的啊,这样做是不是忽视了基础不是很好的学生呢?笔者是这样想的:这节课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大家感受圆锥的各个部分的结构,认识圆锥的各个部分。通过摆弄、观察、比较等,学生已经很好地掌握了这些,这节课基本的教学目的已经达到了。现在出一个拔高题,有一部分学生确实做不出来,但是却给了优等生发挥自己才能的机会,他们把这道题做出来之后,还要到前面给同学讲,别的同学就是听,能听多少是多少。有些自己没太想明白的同学,通过听同学的讲解,可能就知道是怎么回事儿了。当然还有一些听也听不懂的学生,有的时候,我们不能强求他们都懂,他们只要知道一点心就可以了。长此以往,学生会养成好的习惯,有不明白的地方,下课的时候,就会向别的同学请教,明白的学生都会耐心地给他们讲解。这样,学得好的学生有了挖掘自己、展示自己的机会,学得差一点的同学也有了更多接触一些新知识和方法的机会。通过这样的互相帮助,相互交流,学生们学得都很快乐,那些原本对数学不是十分感兴趣的同学也愿意找机会多学一点。
笔者在课堂上注重三类学生的不同特点,给予不同程度的关照,平时还会在课下给学生“吃小灶”。那些学习有特殊困难的学生,我会细心地寻找他们学不好的原因,对症下药,给予解决。那些学习不突出、但是也不十分差、平时还不太愿意吱声的学生,通常是我们最容易忽视的角落。其实,他们更需要老师的细心关怀,可能是课堂上一个肯定的眼神,间操时的一句问候,或是作业本上一个意外的惊喜——“你今天做得很好!”只要这么多,这部分不太用老师“操心”的学生就会健康快乐地成长。
三、尊重个性差异,开发每个学生潜能
一个老师不能通过上课是不是愿意回答问题来判断一个学生的优秀与否,这只能说明这个学生比较活跃,性格比较开朗,愿意表现自己,而那些学生到该表现的时候,自然也就表现了。而懂得倾听别人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品质。随着学生的成长,那些不愿意说话的,可能自然而然地就开始说了。那些愿意表现自己的学生也能够控制自己了。
一般来讲,在传授新课的时候,由于对新知识不太了解,一部分学生不太敢说,怕说错了。这时,其他同学的发言对他们也是一个教育,“我要是能那么说多好呀”,第二节课就好多了,因为他们对那些新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该怎么说了,也就敢说了,这时候就要多给他们一些机会。即使学生回答错了,也不用急着批评指正,五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会了辩论,自己可以分辨是非,他错的时候,自然有其他学生去纠正,在相互争论的过程中,就能明白很多道理。而且,学生有自己的语言,可能是我们这些成人无法了解的,我们用自己的语言去给学生解释,有的学生根本就听不懂。让他们自己去解释,他们就能用自己的方式和语言,互相沟通,这是老师无法做到的。
由此看来,每一名学生都是一个完整的个体,没有重复,各有特色。他们的知识储备、能力水平、年龄特征和认知风格均不同,教师不能要求有着这么多差异的学生都朝着同样的方向发展,都达到相同的水平,更不能千篇一律地使用相同的教学方法和技巧与他们交流沟通。把学生的差异当成一种可开发利用的资源,在课堂教学中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设计弹性的教学内容,给每个学生提供发挥潜能的空间,促进他们尽可能地发展,是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该努力追寻的。
世界的多彩正因为万物的差异,彩虹的美丽正因为色彩的不可代替。一个班级的与众不同正因为每一个孩子的独特性,学会欣赏孩子的差异美自然就会找到幸福之泉,课堂教学也会因差异而精彩!
[参 考 文 献]
[1]华国栋.差异教学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11.
[2](美)汤姆林森著,刘颂译.多元能力课堂中的差异教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9.
(责任编辑:李雪虹)
一、存在个性差异的课堂教学
每个教师在班级授课的时候,都会遇到学生的差异问题。如果一个班级有40人,那么教师面前就有40个个案,每个人在学习上都有自己的特点。教师到底应该如何处理学生的差异,也成了我们关注的焦点。为什么有的学生学得又快又好,而有的学生学得慢又没有真正的掌握?为什么有的学生解决问题时策略很成熟,还能考虑不同的可能性,而有的学生则不然?为什么有的学生积极发言,而有的学生一声不吭,等等。这些和学生的性格、能力以及学习方式上的差异都有直接的关系。正确理解学生的差异,有助于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灵活地处理学生在学习上的不同特点,做到尊重差异,使学生均衡发展。
笔者担任六年级的班主任,班级里有50多名学生。在短短的40分钟时间里,要调动这50多名学生的积极性,使这些有着不同性格特点、学习风格和知识基础的学生都能发挥潜能,能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进步。面对差异,笔者积极寻找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途径,在教学中满足不同学生在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速度、学习方法的不同需求,使教与学更好地结合起来,使教更好地为每个学生的学服务,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最大的发展,真正体现面向全体学生。
二、兼顾不同学生需要的差异教学策略
例如,在执教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圆锥》一课的时候,笔者没有按照教材的要求,讲解一下圆锥的体积就行了,而是在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充分了解和认识了圆锥的各部分内容之后,问大家,“你们还想知道圆锥的哪些东西呢?”有的同学说,想知道圆锥的表面积怎么求;有的说,想知道圆锥的体积怎么求,等等。我先让大家自由探索一会儿,几乎所有的同学都知道应该是底面(圆)的面积加上侧面(扇形)的面积。在复习了圆面积公式和扇形面积公式之后,我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侧面的面积大家都知道用侧面这个圆心角的度数比上360度再乘以半径,但是通常的情况下,譬如刚才那个圆锥形的雨帽,它侧面的圆心角就不太好测量。我们能测量出的只有圆锥的母线(扇形半径)的底面半径的长度,那么,通过母线和底面半径,我们能否求出圆锥的侧面积呢?”
笔者提出的是一个比较难、有点拔高的课外题,也就是给那些优秀的学生“发挥余力”用的。很多老师可能会有疑问,这样的题很多学生是做不来的啊,这样做是不是忽视了基础不是很好的学生呢?笔者是这样想的:这节课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大家感受圆锥的各个部分的结构,认识圆锥的各个部分。通过摆弄、观察、比较等,学生已经很好地掌握了这些,这节课基本的教学目的已经达到了。现在出一个拔高题,有一部分学生确实做不出来,但是却给了优等生发挥自己才能的机会,他们把这道题做出来之后,还要到前面给同学讲,别的同学就是听,能听多少是多少。有些自己没太想明白的同学,通过听同学的讲解,可能就知道是怎么回事儿了。当然还有一些听也听不懂的学生,有的时候,我们不能强求他们都懂,他们只要知道一点心就可以了。长此以往,学生会养成好的习惯,有不明白的地方,下课的时候,就会向别的同学请教,明白的学生都会耐心地给他们讲解。这样,学得好的学生有了挖掘自己、展示自己的机会,学得差一点的同学也有了更多接触一些新知识和方法的机会。通过这样的互相帮助,相互交流,学生们学得都很快乐,那些原本对数学不是十分感兴趣的同学也愿意找机会多学一点。
笔者在课堂上注重三类学生的不同特点,给予不同程度的关照,平时还会在课下给学生“吃小灶”。那些学习有特殊困难的学生,我会细心地寻找他们学不好的原因,对症下药,给予解决。那些学习不突出、但是也不十分差、平时还不太愿意吱声的学生,通常是我们最容易忽视的角落。其实,他们更需要老师的细心关怀,可能是课堂上一个肯定的眼神,间操时的一句问候,或是作业本上一个意外的惊喜——“你今天做得很好!”只要这么多,这部分不太用老师“操心”的学生就会健康快乐地成长。
三、尊重个性差异,开发每个学生潜能
一个老师不能通过上课是不是愿意回答问题来判断一个学生的优秀与否,这只能说明这个学生比较活跃,性格比较开朗,愿意表现自己,而那些学生到该表现的时候,自然也就表现了。而懂得倾听别人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品质。随着学生的成长,那些不愿意说话的,可能自然而然地就开始说了。那些愿意表现自己的学生也能够控制自己了。
一般来讲,在传授新课的时候,由于对新知识不太了解,一部分学生不太敢说,怕说错了。这时,其他同学的发言对他们也是一个教育,“我要是能那么说多好呀”,第二节课就好多了,因为他们对那些新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该怎么说了,也就敢说了,这时候就要多给他们一些机会。即使学生回答错了,也不用急着批评指正,五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会了辩论,自己可以分辨是非,他错的时候,自然有其他学生去纠正,在相互争论的过程中,就能明白很多道理。而且,学生有自己的语言,可能是我们这些成人无法了解的,我们用自己的语言去给学生解释,有的学生根本就听不懂。让他们自己去解释,他们就能用自己的方式和语言,互相沟通,这是老师无法做到的。
由此看来,每一名学生都是一个完整的个体,没有重复,各有特色。他们的知识储备、能力水平、年龄特征和认知风格均不同,教师不能要求有着这么多差异的学生都朝着同样的方向发展,都达到相同的水平,更不能千篇一律地使用相同的教学方法和技巧与他们交流沟通。把学生的差异当成一种可开发利用的资源,在课堂教学中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设计弹性的教学内容,给每个学生提供发挥潜能的空间,促进他们尽可能地发展,是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该努力追寻的。
世界的多彩正因为万物的差异,彩虹的美丽正因为色彩的不可代替。一个班级的与众不同正因为每一个孩子的独特性,学会欣赏孩子的差异美自然就会找到幸福之泉,课堂教学也会因差异而精彩!
[参 考 文 献]
[1]华国栋.差异教学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11.
[2](美)汤姆林森著,刘颂译.多元能力课堂中的差异教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9.
(责任编辑:李雪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