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吡拉西坦注射液对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治疗术后血肿吸收,脑水肿改善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6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分为治疗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治疗组病人微创治疗术后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吡拉西坦注射液100ml,一次/8h,3~5d为一个疗程。在三周內利用CT扫描,分三次测量脑内血肿的体积、血肿周围脑水肿的体积,神经功能改善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第21天血肿体积、血肿周围水肿低密度区体积较对照组明显减小(P<0.01),治疗组的治愈率和显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吡拉西坦注射液对于促进脑内血肿吸收、水肿消退和神经功能改善有效。
【关键词】吡拉西坦注射液;微创治疗;脑水肿;脑出血;神经功能
【中图分类号】R74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1)12-0374-01
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发病率很高的脑血管疾病,其死亡率和致残率均非常高。在我国高血压脑出血的比例较西方国家高,占全部脑卒中的18.8%~47.6%,甚至可达到55.4%〖1〗。临床试验证明,针对降低颅内压的手术清除血肿疗法(微创血肿清除-锥颅置管血肿抽吸、尿激酶注入溶解血肿引流)并不能显著改善预后。脑水肿是脑出血后继发性脑损伤的主要标志,近年来国内外医药界对脑出血的特异性药物治疗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吡拉西坦注射液就是其中之一。本文采取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分析吡拉西坦注射液对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病人术后的治疗,研究吡拉西坦注射液对脑内残留血肿的吸收、周围脑水肿减退程度、以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我院2007年7月至2010年12月收集1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发病均在7小时内住院。CT扫描见脑内血肿量为35~62ml,血肿位于基底节区123例,皮层下37例。住院后在2~4小时內局麻条件下行锥颅、置管、脑内血肿部分抽吸术,并抽出血肿量为20~40ml,引流管采用山东威海村松医用制品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次性颅脑外引流器。颅锥锥颅后,用穿刺针刺破硬脑膜,将12号引流管在导针辅助下放入脑内血肿腔,可缓慢抽吸出一定量的积血。观察4~6小时后,复查CT脑内血肿无增多时,脑内血肿腔中分别注入尿激酶2万单位+2ml生理盐水后夹闭1.5~2小时后放开,并记录每次引流出的积血量。住院期间经引流管注入尿激酶3~4次。治疗组男性55例,女性25例;平均年龄(57.6岁)。对照组男性56例,女性24例,平均年龄(55.9岁)。
1.2 方法
1.2.1 观察项目:两组病人分别在3、7、21天经头颅CT扫描,血肿体积按多田公式计算,并测算出脑水肿的体积(血肿及周围低密度体积-血肿体积),进行临床疗效比较。
1.2.2 用药方法:患者术后常规給予抗菌素静滴,20%的甘露醇(0.5g/kg,1次/8h或1次/12h)治疗时间不超过5天,治疗组在给予对照组同样治疗的基础上,在20%的甘露醇停用或减量的同时,给于吡拉西坦注射液,100ml/次,静脉点滴,10min内输完,一次/8h,疗程为3~5天。两组患者均进行相应对症支持治疗。
1.2.3 疗效评定标准:(1)基本痊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病残程度0级;(2) 显著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残疾程度1~3级,(3) 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生活能自理;(4)无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7%以下;(5) 恶化:功能缺损评分增加18%以上;(6) 死亡。以基本痊愈和显著进步作为显效。
统计学方法采用x±s和t检验。
2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肿体积、血肿周围低密度区体积变化见表1。两组治疗前后疗效的变化见表2。
3 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病人颅内占位效应除脑内血肿外还有血肿周围的脑水肿,也是引起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有效的控制颅内压、减轻脑水肿是脑出血患者的关键环节。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住院早期,脑内的血肿由固态、半固态、液态组成〖3〗,往往液态血肿较多。经微创手术治疗,将血肿腔内的液态、半固态血抽出部分后,有效的了降低颅内压。残留的积血经引流管注入尿激酶溶解后,经引流管排出颅外,颅内压逐渐降低。早期给予脱水药物静滴的目的在于脑水肿高峰期来临之前,有效降低颅内压,减轻血肿对周围脑组织的压迫,阻断引起脑组织进一步损害的恶性循环,最大限度地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的损伤〖4〗。目前临床上用于降低颅内压的药物归为以下几类:(1)高渗类降颅压药物,以20%甘露醇为代表,效果确切、价廉,静脉快速滴注后,1h左右疗效达到高峰,持续2h左右,4h后逐渐无效;(2)利尿性降颅压药:速尿为代表,作用温和,但引起电解质紊乱。另外还有(3)冬眠降温药、(4)类固醇类药物、(5)血清白蛋白、血浆蛋白等。由上可知,众多降药物中,价廉、疗效确切、副作用小等很难在一种药物中体现。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肿体积和血肿周围低密度区
体积的变化(x±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1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治疗组与对照组比有显著差异p<0.01
本文探讨了在锥颅置管血肿抽吸、尿激酶注入溶解血肿引流清除脑内血肿、降低颅内压的基础上,术后将吡拉西坦注射液和甘露醇联合应用。结果表明:联合应用好于单独应用。吡拉西坦作为GABA的环状衍生物除有明显的降低颅内压的作用,对肝肾功能无损害,比甘露醇更能适合老年或有肝肾功能损伤的急性肾功能损害。另外还能促进脑细胞能量代谢,增加脑皮层对缺氧、缺血的耐受,对卒中等引起的记忆和思维障碍均有一定的疗效,并能促进昏迷病人的意识改善。
参考文献
[1] Liu M,Wu B, Wang WZ,et al.Stroke in Ching:epidemiology,prevention,and management strategies 〖J〗. Lancet Neurol,2007,6:456-464
[2] 梁子聪,曾松等不同术式对高血压脑出血老年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国临神经外科杂志,2010,15(7)372~622
[3] 刘庆新,张苏明.急性脑出血继发缺血半暗带的研究进展.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2,10:352-357
[4] 王克仁,黄秀华.两种术式在高血压脑出血中的选择体会〖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0,15,(12)750~751
【关键词】吡拉西坦注射液;微创治疗;脑水肿;脑出血;神经功能
【中图分类号】R74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1)12-0374-01
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发病率很高的脑血管疾病,其死亡率和致残率均非常高。在我国高血压脑出血的比例较西方国家高,占全部脑卒中的18.8%~47.6%,甚至可达到55.4%〖1〗。临床试验证明,针对降低颅内压的手术清除血肿疗法(微创血肿清除-锥颅置管血肿抽吸、尿激酶注入溶解血肿引流)并不能显著改善预后。脑水肿是脑出血后继发性脑损伤的主要标志,近年来国内外医药界对脑出血的特异性药物治疗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吡拉西坦注射液就是其中之一。本文采取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分析吡拉西坦注射液对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病人术后的治疗,研究吡拉西坦注射液对脑内残留血肿的吸收、周围脑水肿减退程度、以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我院2007年7月至2010年12月收集1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发病均在7小时内住院。CT扫描见脑内血肿量为35~62ml,血肿位于基底节区123例,皮层下37例。住院后在2~4小时內局麻条件下行锥颅、置管、脑内血肿部分抽吸术,并抽出血肿量为20~40ml,引流管采用山东威海村松医用制品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次性颅脑外引流器。颅锥锥颅后,用穿刺针刺破硬脑膜,将12号引流管在导针辅助下放入脑内血肿腔,可缓慢抽吸出一定量的积血。观察4~6小时后,复查CT脑内血肿无增多时,脑内血肿腔中分别注入尿激酶2万单位+2ml生理盐水后夹闭1.5~2小时后放开,并记录每次引流出的积血量。住院期间经引流管注入尿激酶3~4次。治疗组男性55例,女性25例;平均年龄(57.6岁)。对照组男性56例,女性24例,平均年龄(55.9岁)。
1.2 方法
1.2.1 观察项目:两组病人分别在3、7、21天经头颅CT扫描,血肿体积按多田公式计算,并测算出脑水肿的体积(血肿及周围低密度体积-血肿体积),进行临床疗效比较。
1.2.2 用药方法:患者术后常规給予抗菌素静滴,20%的甘露醇(0.5g/kg,1次/8h或1次/12h)治疗时间不超过5天,治疗组在给予对照组同样治疗的基础上,在20%的甘露醇停用或减量的同时,给于吡拉西坦注射液,100ml/次,静脉点滴,10min内输完,一次/8h,疗程为3~5天。两组患者均进行相应对症支持治疗。
1.2.3 疗效评定标准:(1)基本痊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病残程度0级;(2) 显著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残疾程度1~3级,(3) 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生活能自理;(4)无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7%以下;(5) 恶化:功能缺损评分增加18%以上;(6) 死亡。以基本痊愈和显著进步作为显效。
统计学方法采用x±s和t检验。
2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肿体积、血肿周围低密度区体积变化见表1。两组治疗前后疗效的变化见表2。
3 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病人颅内占位效应除脑内血肿外还有血肿周围的脑水肿,也是引起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有效的控制颅内压、减轻脑水肿是脑出血患者的关键环节。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住院早期,脑内的血肿由固态、半固态、液态组成〖3〗,往往液态血肿较多。经微创手术治疗,将血肿腔内的液态、半固态血抽出部分后,有效的了降低颅内压。残留的积血经引流管注入尿激酶溶解后,经引流管排出颅外,颅内压逐渐降低。早期给予脱水药物静滴的目的在于脑水肿高峰期来临之前,有效降低颅内压,减轻血肿对周围脑组织的压迫,阻断引起脑组织进一步损害的恶性循环,最大限度地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的损伤〖4〗。目前临床上用于降低颅内压的药物归为以下几类:(1)高渗类降颅压药物,以20%甘露醇为代表,效果确切、价廉,静脉快速滴注后,1h左右疗效达到高峰,持续2h左右,4h后逐渐无效;(2)利尿性降颅压药:速尿为代表,作用温和,但引起电解质紊乱。另外还有(3)冬眠降温药、(4)类固醇类药物、(5)血清白蛋白、血浆蛋白等。由上可知,众多降药物中,价廉、疗效确切、副作用小等很难在一种药物中体现。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肿体积和血肿周围低密度区
体积的变化(x±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1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治疗组与对照组比有显著差异p<0.01
本文探讨了在锥颅置管血肿抽吸、尿激酶注入溶解血肿引流清除脑内血肿、降低颅内压的基础上,术后将吡拉西坦注射液和甘露醇联合应用。结果表明:联合应用好于单独应用。吡拉西坦作为GABA的环状衍生物除有明显的降低颅内压的作用,对肝肾功能无损害,比甘露醇更能适合老年或有肝肾功能损伤的急性肾功能损害。另外还能促进脑细胞能量代谢,增加脑皮层对缺氧、缺血的耐受,对卒中等引起的记忆和思维障碍均有一定的疗效,并能促进昏迷病人的意识改善。
参考文献
[1] Liu M,Wu B, Wang WZ,et al.Stroke in Ching:epidemiology,prevention,and management strategies 〖J〗. Lancet Neurol,2007,6:456-464
[2] 梁子聪,曾松等不同术式对高血压脑出血老年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国临神经外科杂志,2010,15(7)372~622
[3] 刘庆新,张苏明.急性脑出血继发缺血半暗带的研究进展.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2,10:352-357
[4] 王克仁,黄秀华.两种术式在高血压脑出血中的选择体会〖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0,15,(12)750~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