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儿童美术教育只有从儿童特点出发,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儿童的创造性思维,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才会与素质教育相适应。
关键词:美术教育;创造;培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新的教学评价改变了以往只重结果不重过程,只重教师不重学生的教育观念。我们可以采用采用了师生互评,生生互评等评价手段。这样有助于学生自主意识的培养。我们尤其应该注意到了学生的自我评价活动,引导学生通过一堂课的活动后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从自身的发展需要出发,自己主动找出自身的不足之处。在自我评价中弱化了评价的甄别于选拔,激励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从真正意义上促进了学生的发展。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素质教育的提出和实施,小学美术教学正在日益受到重视。然而很多教师却因受“应试教育”的制约,都比较重视技能训练和学生的模仿能力的培养。而对其创造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以下我就少儿美术教学中创造能力的培养谈谈自己的看法。
首先,由于儿童自身潜意识的童趣、稚拙的造型特点,学生往往会把果子画成人面,并赋予表情,把画一个人侧面的眼睛可以画成正面人的眼睛,人物手脚可以随意安排,全身比例也没有一定的规律。在他们眼中,观察到的不只是自然形态的模拟,也不受固定程式的束缚,随意性的人物夸张变形,表现童趣稚拙,他们习惯用线条去绘画自己的生活。因此,在我们教学时应极积引导儿童这种自然古朴、单纯的审美意蕴和思维现象,顺其自然,培养其创造能力。
其次,儿童在美术表现中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喜欢画自己最亲近的人、最喜欢的玩具、最喜爱的食品,总之喜欢画自己的所思所好。虽然有时画得不像、不美,但却具有他们独特的个性,成人不要限制他们画什么或画成什么样子,更不要轻易作出否定评价。要积极的对儿童的作品做出及时的肯定。如果对儿童作出种种限制,就容易抑制其美术兴趣,说不定一个美术天才在无形中就被成人的要求和限制所扼杀。美术教育者应最大限度的保护儿童的天性。充分发挥他们在某一方面的特别爱好,保护儿童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强烈的求知欲望。
再次,美术活动始终离不开想象,没有想象就无法进行创作。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美术作品中呈现儿童的聪明才智和富有个性的创造,充分发挥其想像,对培养儿童的创新思维十分重要。教师要提高儿童的创造性,启发式教学是最有效的途径之一。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的理性思维得到挖掘和发展,从而拓宽他们的思路,使其创造力得以诱发和培养。由于儿童的控制力弱,想说就说,想做就做,喜欢用好奇的眼光看世界,想象世界,有著天生的探索欲,我们应启发他们,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高尔基说过:“一个艺术家在其艺术加工的各种手段中,想象力是重要的环节,想象是创造形象的技术中最本质的技术。”培养儿童想象力,发挥学生的表现才能,使儿童多思,多想,多问,自觉养成比较和概括的思维习惯,同时让学生夸张想象,极积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吸取素材,从生活中学习,要把瞬息变化,美丽多姿的生活反映到艺术作品中去。观察是重要的前提,通过观察,学生能够直接认识和理解,再描绘想象,建立起明晰的知觉形象。对物体的质感,形状构造的了解程度直接影响学生的造型能力,因此我们应尽量提供机会,让儿童观察周围的一切,了解所要表现的物体的形状,质感,颜色等,训练他们的眼睛,调动他们的观察兴趣,让自然界来陶冶其情操。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根据学生实际和教材安排,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观察和写生,积累表象材料,从而拓宽想象,创造出与众不同的作品。
最后,增加小学生的美术知识。小学美术教师有意识地将美育教育贯穿在教学过程中,对小学生开展以“美”为主要理念的教学工作,不仅使得美术教育真正成为培养小学生美好品格以及提升其鉴赏能力的有效策略,还能够通过基础的美术理论教育,帮助小学生获得相关的美育知识。比如,小学美术美育教育的开展,不仅可以帮助小学生有效地掌握不同的配色方法以及油画棒、蜡笔等上色工具的应用,还可以引导他们认识水墨画、水粉画等不同画作风格的线条以及色彩美等,使小学生达到对基础美术知识的深度积累。
小学美术教师对学生展开美育教育,对于小学生的思想品德、审美鉴赏能力、美术知识积累等都发挥着极其显著的作用,同时,美育教育在这几个方面作用的实现,还能够最终引导小学生拓宽心胸,帮助他们实现与他人的友好沟通及和谐共存。
总之,教学是一门艺术,艺术就得不断地去探索,艺术是永无止境的。我们要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美术学科教育肩负的教学目标。我们的教学活动始终要让学生有一种期待,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有一种无法抗拒的吸引,那么这肯定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美术有效性课堂教学呼唤创新精神的课,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才能去掌握教学这门艺术的真谛。
儿童美术教育只有从儿童特点出发,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儿童的创造性思维,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才会与素质教育相适应。
关键词:美术教育;创造;培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新的教学评价改变了以往只重结果不重过程,只重教师不重学生的教育观念。我们可以采用采用了师生互评,生生互评等评价手段。这样有助于学生自主意识的培养。我们尤其应该注意到了学生的自我评价活动,引导学生通过一堂课的活动后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从自身的发展需要出发,自己主动找出自身的不足之处。在自我评价中弱化了评价的甄别于选拔,激励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从真正意义上促进了学生的发展。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素质教育的提出和实施,小学美术教学正在日益受到重视。然而很多教师却因受“应试教育”的制约,都比较重视技能训练和学生的模仿能力的培养。而对其创造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以下我就少儿美术教学中创造能力的培养谈谈自己的看法。
首先,由于儿童自身潜意识的童趣、稚拙的造型特点,学生往往会把果子画成人面,并赋予表情,把画一个人侧面的眼睛可以画成正面人的眼睛,人物手脚可以随意安排,全身比例也没有一定的规律。在他们眼中,观察到的不只是自然形态的模拟,也不受固定程式的束缚,随意性的人物夸张变形,表现童趣稚拙,他们习惯用线条去绘画自己的生活。因此,在我们教学时应极积引导儿童这种自然古朴、单纯的审美意蕴和思维现象,顺其自然,培养其创造能力。
其次,儿童在美术表现中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喜欢画自己最亲近的人、最喜欢的玩具、最喜爱的食品,总之喜欢画自己的所思所好。虽然有时画得不像、不美,但却具有他们独特的个性,成人不要限制他们画什么或画成什么样子,更不要轻易作出否定评价。要积极的对儿童的作品做出及时的肯定。如果对儿童作出种种限制,就容易抑制其美术兴趣,说不定一个美术天才在无形中就被成人的要求和限制所扼杀。美术教育者应最大限度的保护儿童的天性。充分发挥他们在某一方面的特别爱好,保护儿童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强烈的求知欲望。
再次,美术活动始终离不开想象,没有想象就无法进行创作。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美术作品中呈现儿童的聪明才智和富有个性的创造,充分发挥其想像,对培养儿童的创新思维十分重要。教师要提高儿童的创造性,启发式教学是最有效的途径之一。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的理性思维得到挖掘和发展,从而拓宽他们的思路,使其创造力得以诱发和培养。由于儿童的控制力弱,想说就说,想做就做,喜欢用好奇的眼光看世界,想象世界,有著天生的探索欲,我们应启发他们,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高尔基说过:“一个艺术家在其艺术加工的各种手段中,想象力是重要的环节,想象是创造形象的技术中最本质的技术。”培养儿童想象力,发挥学生的表现才能,使儿童多思,多想,多问,自觉养成比较和概括的思维习惯,同时让学生夸张想象,极积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吸取素材,从生活中学习,要把瞬息变化,美丽多姿的生活反映到艺术作品中去。观察是重要的前提,通过观察,学生能够直接认识和理解,再描绘想象,建立起明晰的知觉形象。对物体的质感,形状构造的了解程度直接影响学生的造型能力,因此我们应尽量提供机会,让儿童观察周围的一切,了解所要表现的物体的形状,质感,颜色等,训练他们的眼睛,调动他们的观察兴趣,让自然界来陶冶其情操。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根据学生实际和教材安排,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观察和写生,积累表象材料,从而拓宽想象,创造出与众不同的作品。
最后,增加小学生的美术知识。小学美术教师有意识地将美育教育贯穿在教学过程中,对小学生开展以“美”为主要理念的教学工作,不仅使得美术教育真正成为培养小学生美好品格以及提升其鉴赏能力的有效策略,还能够通过基础的美术理论教育,帮助小学生获得相关的美育知识。比如,小学美术美育教育的开展,不仅可以帮助小学生有效地掌握不同的配色方法以及油画棒、蜡笔等上色工具的应用,还可以引导他们认识水墨画、水粉画等不同画作风格的线条以及色彩美等,使小学生达到对基础美术知识的深度积累。
小学美术教师对学生展开美育教育,对于小学生的思想品德、审美鉴赏能力、美术知识积累等都发挥着极其显著的作用,同时,美育教育在这几个方面作用的实现,还能够最终引导小学生拓宽心胸,帮助他们实现与他人的友好沟通及和谐共存。
总之,教学是一门艺术,艺术就得不断地去探索,艺术是永无止境的。我们要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美术学科教育肩负的教学目标。我们的教学活动始终要让学生有一种期待,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有一种无法抗拒的吸引,那么这肯定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美术有效性课堂教学呼唤创新精神的课,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才能去掌握教学这门艺术的真谛。
儿童美术教育只有从儿童特点出发,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儿童的创造性思维,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才会与素质教育相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