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少年强则国家强。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是新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学做人的关键时期,生理和心理发育尚未成熟,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低,对外界的不良誘因容易产生冲动,会误入歧途,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加强未成年人道德与法治教育,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是推进依法治国进程,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的重要保证。
一、中小学生法治教育问题令人堪忧
法治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民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一种养成教育,需要从小抓起,通过不间断地教育、灌输、逐步形成遵纪守法、恪守规范的行为习惯,使青少年自尊自爱,自强自律,才能从根本上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中小学生大部分的时间是在学校度过,大部分的学习内容是在学校里获得,学校具有对学生具体而全面的道德、法制教育责任,应该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重视。
当前,中小学校在法治教育方面存在弊端。主要表现在:一是教育部门缺乏对学校法制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受升学率评价标准以及片面的社会舆论的影响,一些省市对学业水平考试改革,淡化思想品德课教学,减少课时,使得仅有的能对学生进行道德和法治教育的思想品德课都难于保证教学课时和教学质量,目前很多学校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只能在学校安排的两节周课时完成教材“任务”。二是多数学校受升学考试评价指挥棒影响“重智育轻德育”,法治教育成为可有可无的课程。三是学校法治教育没有统一、规范的教材。仅仅依靠思想政治课中极少量法律知识外,小学到高中法治教育内容不够全面、系统。四是中小学缺少法学专业教师。目前中小学校基本上没有法学教师上法治教育课,政治课教师的法律素养和综合素质也是参差不齐,直接影响到法治教育质量和效果。五是法治教育形式单一,局限于课堂,局限于说教,造成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脱节,形成家长把教育责任推给学校,学校把教育功能定位在升学率上,而道德法治教育都被忽视的局面。六是心理健康教育与性教育的缺失。据北大精神卫生研究所提供的数据,我国17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大约有3亿4千万,其中有各类学习、情绪、行为障碍者3000万人,未成年人行为有心理问题的百分率为12.9%,表现为忧郁症、恐怖症、焦虑症等。中小学生心理障碍患病率为21.6%至32.1%,大学生则有16.1%至25.4%的心理障碍患病者。中小学生心理障碍突出表现为人际关系不良、情绪稳定性差和学习适应不良、焦虑不安、神经衰弱、强迫症等等方面。而现在我们的许多学校仍是没有重视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教育,很少有学校实实在在地开设了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心理健康课程成了“课程表上的课程”。这使得学生的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而正确的疏导。另外,随着生理上的发育成熟,未成年人开始萌发性意识,产生性冲动,这时候他们渴望了解有关性的知识。但是由于获得正确性知识和性教育的渠道不畅通,得不到及时、正确的引导,使得他们把对性问题的好奇目光投向了色情网站及淫秽录像制品。在这些不良因素的影响下,一部分未成年人很可能走向违法犯罪。
二、加强中小学生法制教育的一些思考
(一)教育部门要修订课程标准,制定和落实中小学校法制教育方案
1.尽快修订中小学的课程标准
把法治素养作为中小学生必备的核心素养写进课程标准,融入到课程教学中,增加大量的法制教育内容,或者设置专门的法制教育教材和课程,打破“重智育,轻德育”,盲目追求升学率的办学思想。
2.制定和落实中小学校法治教育方案
推进中小学校法治教育。让中小学校的法治教育有括囊系统法律内容的教材、专职的法治教育教师、足够的课时、和专项的督导检查,使法治教育确实得以落实。
3.加强中小学生的道德和法治教育离不开教育部门的重视
中、高考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指挥棒,教育部门的考试改革方向直接影响着学校的教育教学方向和办学倾向。改变中小学校“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关键还是教育部门的政策、评价的方向和督导检查。
4.加强教师培训和法治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努力培养一批专职的法治教育教师队伍
(二)中小学校要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育人,落实国家的教育方针
1.贯彻落实国家的教育方针,重视德育教育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学校要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要按照教育部规定的课程标准、课时安排统筹做好各学科的教育教学工作,让各门课程的教师各尽所能、各司其职、各得其所,共同对学生进行教育。
2.学校要以人为本,科学管理
建立和健全学生行为约束奖惩机制,综合运用教育、法律、行政、舆论等手段,规范学生行为。建立必要的学生道德、纪律评价档案,对表现良好的未成年人定期给予奖励;对有不良行为记录的未成年人给予一定的惩处,使未成年人远离不良行为。
3.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开展青春期性教育
学校要开设一些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展对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正确的对待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学会调控情绪,释放压力,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校要关注特殊学生,对学生进行特定心理辅导,对离异家庭、缺损型家庭孩子的心理问题往往更为突出。学校要开展系统的性知识教育,开展有针对性、现实性的性道德教育,帮助未成年人杜绝因性道德扭曲而引发犯罪问题。
4.开展系统的法治教育
建立完整的法治教育课程体系,使学生从小学到高中,甚至大学都能接受系统的法治教育。教师要明确法治教育的教学指导思想,着重培养学生法治意识和能力。学校要激励教师学习,提高教师法律素质。教师要自觉学习具备较高的法律素质,改进教育教学方法,使法治教育形式多样、生动活泼,体现系统性、现实性、新颖性、实践性、参与性。
一、中小学生法治教育问题令人堪忧
法治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民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一种养成教育,需要从小抓起,通过不间断地教育、灌输、逐步形成遵纪守法、恪守规范的行为习惯,使青少年自尊自爱,自强自律,才能从根本上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中小学生大部分的时间是在学校度过,大部分的学习内容是在学校里获得,学校具有对学生具体而全面的道德、法制教育责任,应该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重视。
当前,中小学校在法治教育方面存在弊端。主要表现在:一是教育部门缺乏对学校法制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受升学率评价标准以及片面的社会舆论的影响,一些省市对学业水平考试改革,淡化思想品德课教学,减少课时,使得仅有的能对学生进行道德和法治教育的思想品德课都难于保证教学课时和教学质量,目前很多学校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只能在学校安排的两节周课时完成教材“任务”。二是多数学校受升学考试评价指挥棒影响“重智育轻德育”,法治教育成为可有可无的课程。三是学校法治教育没有统一、规范的教材。仅仅依靠思想政治课中极少量法律知识外,小学到高中法治教育内容不够全面、系统。四是中小学缺少法学专业教师。目前中小学校基本上没有法学教师上法治教育课,政治课教师的法律素养和综合素质也是参差不齐,直接影响到法治教育质量和效果。五是法治教育形式单一,局限于课堂,局限于说教,造成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脱节,形成家长把教育责任推给学校,学校把教育功能定位在升学率上,而道德法治教育都被忽视的局面。六是心理健康教育与性教育的缺失。据北大精神卫生研究所提供的数据,我国17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大约有3亿4千万,其中有各类学习、情绪、行为障碍者3000万人,未成年人行为有心理问题的百分率为12.9%,表现为忧郁症、恐怖症、焦虑症等。中小学生心理障碍患病率为21.6%至32.1%,大学生则有16.1%至25.4%的心理障碍患病者。中小学生心理障碍突出表现为人际关系不良、情绪稳定性差和学习适应不良、焦虑不安、神经衰弱、强迫症等等方面。而现在我们的许多学校仍是没有重视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教育,很少有学校实实在在地开设了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心理健康课程成了“课程表上的课程”。这使得学生的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而正确的疏导。另外,随着生理上的发育成熟,未成年人开始萌发性意识,产生性冲动,这时候他们渴望了解有关性的知识。但是由于获得正确性知识和性教育的渠道不畅通,得不到及时、正确的引导,使得他们把对性问题的好奇目光投向了色情网站及淫秽录像制品。在这些不良因素的影响下,一部分未成年人很可能走向违法犯罪。
二、加强中小学生法制教育的一些思考
(一)教育部门要修订课程标准,制定和落实中小学校法制教育方案
1.尽快修订中小学的课程标准
把法治素养作为中小学生必备的核心素养写进课程标准,融入到课程教学中,增加大量的法制教育内容,或者设置专门的法制教育教材和课程,打破“重智育,轻德育”,盲目追求升学率的办学思想。
2.制定和落实中小学校法治教育方案
推进中小学校法治教育。让中小学校的法治教育有括囊系统法律内容的教材、专职的法治教育教师、足够的课时、和专项的督导检查,使法治教育确实得以落实。
3.加强中小学生的道德和法治教育离不开教育部门的重视
中、高考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指挥棒,教育部门的考试改革方向直接影响着学校的教育教学方向和办学倾向。改变中小学校“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关键还是教育部门的政策、评价的方向和督导检查。
4.加强教师培训和法治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努力培养一批专职的法治教育教师队伍
(二)中小学校要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育人,落实国家的教育方针
1.贯彻落实国家的教育方针,重视德育教育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学校要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要按照教育部规定的课程标准、课时安排统筹做好各学科的教育教学工作,让各门课程的教师各尽所能、各司其职、各得其所,共同对学生进行教育。
2.学校要以人为本,科学管理
建立和健全学生行为约束奖惩机制,综合运用教育、法律、行政、舆论等手段,规范学生行为。建立必要的学生道德、纪律评价档案,对表现良好的未成年人定期给予奖励;对有不良行为记录的未成年人给予一定的惩处,使未成年人远离不良行为。
3.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开展青春期性教育
学校要开设一些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展对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正确的对待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学会调控情绪,释放压力,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校要关注特殊学生,对学生进行特定心理辅导,对离异家庭、缺损型家庭孩子的心理问题往往更为突出。学校要开展系统的性知识教育,开展有针对性、现实性的性道德教育,帮助未成年人杜绝因性道德扭曲而引发犯罪问题。
4.开展系统的法治教育
建立完整的法治教育课程体系,使学生从小学到高中,甚至大学都能接受系统的法治教育。教师要明确法治教育的教学指导思想,着重培养学生法治意识和能力。学校要激励教师学习,提高教师法律素质。教师要自觉学习具备较高的法律素质,改进教育教学方法,使法治教育形式多样、生动活泼,体现系统性、现实性、新颖性、实践性、参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