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全面发展素质人才是应对社会发展的应有之义,在新课改的背景之下,笔者以社会需求及高等教育中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为出发点,剖析二者出现分离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对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必然趋势与可行性进行探析。
关键词:高教;科学教育;人文教育;融合
随着社会的发展,思想观念也经历了深刻的变革,逐步走向开放。科学技术的推进及人文思潮的影响,现代人越来越意识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重要性,将二者结合已经成为当今不可扭转的趋势。然而,在现代的高校教育中,对二学科的认知仍然存在偏颇,有关二者的教育仍在存在严重的分裂状态,没有将二者很好的结合起来。虽然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分野于不同的学科领域,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但是二者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随着社会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将二者结合,培养出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已经成为当代高校教育的一大趋势。
一、高教中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分离的原因探析
(一)科技自身的优势和人们对科学的错误的观念
自从英国的工业革命以来,人们对科学技术有了全新的认知,科学技术在生活与生产中的作用日益的加大,生产效率乃至经济结构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因此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科学给生活带来的巨变促使人们对科技的空前重视,人们过分的追求科学技术带来的实用成果,追求科学技术的实用性,对于科学的理解过于片面化,单纯的将科学理解为自然科学,忽视了科学的社会性,导致许多的理工科学院不够重视人文科学,人文与科学的课程设置出现严重的失衡。
(二)人文教育自身不确定性、非功利性与潜移默化性的特点
人文科学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长时间的积淀与钻研,不能快速直接的产生科技成果,正是因为人文学科自身带有非功利和潜移默化性的特点,在很多的高校教育中被忽视。此外,人文科学的理论知识具有相对的抽象性,使得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有效的引导,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着诸多困难。在市场经济的催生下,人文学科教学形式的限制,使得其更加处于一个被忽视的地位,处于教与学的被动地位,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所占的比例长期处于失衡的状态。
二、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必然性分析
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是我们开展高等教育的最终目的,大学不仅要教会学生专业技能,还要丰富学生的人文知识和公共素养。在掌握科技知识的基础上,学校还要注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一)高教发展中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社会的不断发展,竞争的日益激烈,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入到21世纪,人类社会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智能科技越来越发达,各国之间的经济与文化往来也更加的频繁。一个民族要想屹立不倒,保持民族的独立性,继承与发扬自己的文化传统,人文精神是十分必要的。高校作为人才的聚集地,肩负着发扬和继承我国传统文化的历史任务。因此,高校教育要提高重视人文教育的意识,培养出更多适合社会发展的人才。
科学技术在推动社会基进步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诸多的社会问题,环境污染、道德伦理等社会问题得到了空前的挑战,这些问题不仅制约着我国经济的长期发展,还对我国的教育事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在重视科学等专业技能培养的同时,务必要注重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促进学生的素养朝着全方面的方向发展,为社会和国家培养出更多更有用的人才。
(二)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是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必然趋势
高等教育是培养人才一个十分关键的阶段,属于人才培养的中后阶段,能否实现人才培养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培养出高质量、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可以说高等教育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考量更加的全面与多样化,一个健康的人格与正确的价值观是适应当今社会的重要因素,因而在高校里开设人文教育的课程不仅是应对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可以说,高校教育肩负着培养人才、发展科学和服务社会的三大任务,如何能把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两种具有不同思想的学科相结合,既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又能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这也是新课改背景下新的教育改革目标。人文教育注重价值观、道德伦理的培养,科学教育更强调专业知识的掌握,强调科技创新与智能开发等现实成果,将二者结合也是顺应新课改背景下的积极举措。
(三)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要求
大学是人才的集中地与输出地,可以说高校教育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我国人才的质量。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我国教育着重培养德智体美劳的全能型人才,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进入21世纪,我国的科学技术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不同学科之间呈现出相互融合与渗透的趋势,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今社会,只懂科技的单一型人才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学习能力与思维能力成为人才竞争的核心素質,能否保持合作共赢与创新的价值观成为毕业生求职的一大要素,作为高校应该看到社会需求的变化,根据社会的需求培养出更加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变单一型人才为复合型人才,在提高毕业生科学技术的专业硬素质之外,也要注重学生身心的发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三、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可行性分析
(一)当代大学为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提供了基础
发展全面型人才一直是高教的目标,而拥有健全的人文精神与积极的科学精神是人才全面发展的两大要素,高校作为社会人才的培养基地,也在积极的缓解二者之间的对立,均衡二者之间的关系。作为高校教师,要意识到自身肩负的重要任务,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以渊博的学识、积极的人格与个人魅力影响学生。在日常的授课中,教师要有意将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相结合,注重从两方面来培养学生。总之,高校的师资设备为两者的结合教育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二)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二者之间具有内在关联性,为二者的结合提供了可能
虽然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隶属于不同的学科领域,但是二者并不是绝对对立的,仍然存在一定的关联性,追溯至二学科的起源不难发现,科学教育中包含着人文精神,而人文精神的发展也是在科学教育发展的基础之上实现的,在最初的发展阶段,二者一直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最终目标都是培养全面型人才,可以说二者存在共同的发展目标,这也为二者的融合提供了一定的可能。以人为目标,以人才输出为最终目的,科学教育着重培养人的专业技能与知识,人文教育把重点放在对人价值观与人格的培养上,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全面人才。因此,最终目标的一致性成为二者融合的重要保障。
四、结束语
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祖国建设人才的伟大使命,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如何更好的将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相结合也成为应有之义。长期以来,高校将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相分离的做法是十分不妥的,有些高校要么重科学,要么轻人文,两学科失衡的教育问题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毕业及今后的就业问题。高校要积极革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将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上升为一种教学模式,在发展高校科学理论与实践的同时,营造高校独特的文化氛围,培养出更多对社会对国家有益的可用之才。
参考文献:
[1]詹木生.高校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J].中国冶金教育,2015(4):5-7.
[2]陈放,朱莉.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途径[J].教育现代化,2016(4):20.
[3]周俊.融合维度下的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5(4):152-153.
[4]马元清.探究大学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J].现代交际,2016(3):255-256.
作者简介:
张力(1984.07—),性别:女;籍贯:四川广元;学历:大学本科;专业:教育学专业;现任职称:讲师;工作单位:广元广播电视大学。
关键词:高教;科学教育;人文教育;融合
随着社会的发展,思想观念也经历了深刻的变革,逐步走向开放。科学技术的推进及人文思潮的影响,现代人越来越意识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重要性,将二者结合已经成为当今不可扭转的趋势。然而,在现代的高校教育中,对二学科的认知仍然存在偏颇,有关二者的教育仍在存在严重的分裂状态,没有将二者很好的结合起来。虽然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分野于不同的学科领域,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但是二者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随着社会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将二者结合,培养出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已经成为当代高校教育的一大趋势。
一、高教中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分离的原因探析
(一)科技自身的优势和人们对科学的错误的观念
自从英国的工业革命以来,人们对科学技术有了全新的认知,科学技术在生活与生产中的作用日益的加大,生产效率乃至经济结构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因此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科学给生活带来的巨变促使人们对科技的空前重视,人们过分的追求科学技术带来的实用成果,追求科学技术的实用性,对于科学的理解过于片面化,单纯的将科学理解为自然科学,忽视了科学的社会性,导致许多的理工科学院不够重视人文科学,人文与科学的课程设置出现严重的失衡。
(二)人文教育自身不确定性、非功利性与潜移默化性的特点
人文科学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长时间的积淀与钻研,不能快速直接的产生科技成果,正是因为人文学科自身带有非功利和潜移默化性的特点,在很多的高校教育中被忽视。此外,人文科学的理论知识具有相对的抽象性,使得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有效的引导,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着诸多困难。在市场经济的催生下,人文学科教学形式的限制,使得其更加处于一个被忽视的地位,处于教与学的被动地位,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所占的比例长期处于失衡的状态。
二、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必然性分析
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是我们开展高等教育的最终目的,大学不仅要教会学生专业技能,还要丰富学生的人文知识和公共素养。在掌握科技知识的基础上,学校还要注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一)高教发展中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社会的不断发展,竞争的日益激烈,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入到21世纪,人类社会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智能科技越来越发达,各国之间的经济与文化往来也更加的频繁。一个民族要想屹立不倒,保持民族的独立性,继承与发扬自己的文化传统,人文精神是十分必要的。高校作为人才的聚集地,肩负着发扬和继承我国传统文化的历史任务。因此,高校教育要提高重视人文教育的意识,培养出更多适合社会发展的人才。
科学技术在推动社会基进步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诸多的社会问题,环境污染、道德伦理等社会问题得到了空前的挑战,这些问题不仅制约着我国经济的长期发展,还对我国的教育事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在重视科学等专业技能培养的同时,务必要注重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促进学生的素养朝着全方面的方向发展,为社会和国家培养出更多更有用的人才。
(二)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是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必然趋势
高等教育是培养人才一个十分关键的阶段,属于人才培养的中后阶段,能否实现人才培养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培养出高质量、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可以说高等教育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考量更加的全面与多样化,一个健康的人格与正确的价值观是适应当今社会的重要因素,因而在高校里开设人文教育的课程不仅是应对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可以说,高校教育肩负着培养人才、发展科学和服务社会的三大任务,如何能把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两种具有不同思想的学科相结合,既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又能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这也是新课改背景下新的教育改革目标。人文教育注重价值观、道德伦理的培养,科学教育更强调专业知识的掌握,强调科技创新与智能开发等现实成果,将二者结合也是顺应新课改背景下的积极举措。
(三)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要求
大学是人才的集中地与输出地,可以说高校教育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我国人才的质量。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我国教育着重培养德智体美劳的全能型人才,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进入21世纪,我国的科学技术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不同学科之间呈现出相互融合与渗透的趋势,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今社会,只懂科技的单一型人才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学习能力与思维能力成为人才竞争的核心素質,能否保持合作共赢与创新的价值观成为毕业生求职的一大要素,作为高校应该看到社会需求的变化,根据社会的需求培养出更加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变单一型人才为复合型人才,在提高毕业生科学技术的专业硬素质之外,也要注重学生身心的发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三、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可行性分析
(一)当代大学为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提供了基础
发展全面型人才一直是高教的目标,而拥有健全的人文精神与积极的科学精神是人才全面发展的两大要素,高校作为社会人才的培养基地,也在积极的缓解二者之间的对立,均衡二者之间的关系。作为高校教师,要意识到自身肩负的重要任务,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以渊博的学识、积极的人格与个人魅力影响学生。在日常的授课中,教师要有意将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相结合,注重从两方面来培养学生。总之,高校的师资设备为两者的结合教育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二)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二者之间具有内在关联性,为二者的结合提供了可能
虽然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隶属于不同的学科领域,但是二者并不是绝对对立的,仍然存在一定的关联性,追溯至二学科的起源不难发现,科学教育中包含着人文精神,而人文精神的发展也是在科学教育发展的基础之上实现的,在最初的发展阶段,二者一直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最终目标都是培养全面型人才,可以说二者存在共同的发展目标,这也为二者的融合提供了一定的可能。以人为目标,以人才输出为最终目的,科学教育着重培养人的专业技能与知识,人文教育把重点放在对人价值观与人格的培养上,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全面人才。因此,最终目标的一致性成为二者融合的重要保障。
四、结束语
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祖国建设人才的伟大使命,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如何更好的将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相结合也成为应有之义。长期以来,高校将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相分离的做法是十分不妥的,有些高校要么重科学,要么轻人文,两学科失衡的教育问题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毕业及今后的就业问题。高校要积极革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将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上升为一种教学模式,在发展高校科学理论与实践的同时,营造高校独特的文化氛围,培养出更多对社会对国家有益的可用之才。
参考文献:
[1]詹木生.高校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J].中国冶金教育,2015(4):5-7.
[2]陈放,朱莉.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途径[J].教育现代化,2016(4):20.
[3]周俊.融合维度下的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5(4):152-153.
[4]马元清.探究大学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J].现代交际,2016(3):255-256.
作者简介:
张力(1984.07—),性别:女;籍贯:四川广元;学历:大学本科;专业:教育学专业;现任职称:讲师;工作单位:广元广播电视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