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运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来分析和研究中国音乐教育问题,文章针对这一研究,对未来的中国音乐教育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推陈出新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音乐教育,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世界具有重要功用,对于继承和发展优秀的多民族文化传统,并使之与外来先进文化相结合具有重要的实践作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是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作为哲学基础,既吸收了马克思主义产生时代的西方传统文艺理论和美学思想,又根据当时的文艺实践而总结产生。本文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具体作用来推进音乐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马克思文艺理论;音乐教育;科学性;推进发展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的实践相结合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这个曲折的过程大致可以分为马克思主义所指导的中国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时期,文艺作为马克思主义思想或意识形态中国化的重要内容,在中国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牢牢把握了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形成了独立的、完整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文艺实践。中国音乐教育在本质上就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实践的一部分,也就是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实践中国化的重要内容。
一、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对中国音乐教育的指导实践
在当代世界的范围内,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作为一种具有国际规模的文艺思想体系,是人类社会迄今为止的文艺学说发展的伟大成果之一。马克思文艺思想的最根本的质的规定性是马克思主义,亦即善于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考察、审视、研究文艺现象,尽可能地做出完整和准确的理论概括。从1919年到1949年的30年间,中国革命逐步进入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很大程度地影响了当时的音乐创作。首先是新音乐的兴起,新音乐的兴起是在“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对旧音乐的颠覆和革命,随后,以萧友梅和赵元任为代表开创了继学堂乐歌之后的音乐自由创作新时代,体现了反帝反封建的时代要求。其次,中国共产党成立并领导工农革命的艰苦斗争中,在红色革命根据地兴起了群众音乐运动,涌现了很多红色革命音乐,“九一八”事变以后,许多爱国作曲家写出了一些团结抗日、奋起救亡的乐曲,如黄自的《抗敌歌》。第三,左翼音乐运动的兴起。在马克思主义得到进一步传播,并逐渐深入人心后,又涌现了以聂耳、冼星海为代表的革命音乐家,通过开展左翼音乐运动,创作了很多反映阶级压迫、民族危机下的人民群众苦难生活和思想感情,并具有群众性、战斗性的乐曲,对抗日救亡运动起到了极大地促进作用,如《义勇军进行曲》,《大刀进行曲》等。第四、解放区的音乐创作取得了很大发展。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的许多音乐工作者,创作了深刻反映群众生活、多样化艺术形式、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生活气息和鲜明时代特色的乐曲,如洗星海的《黄河大合唱》,贺绿汀的《游击队歌》等。
二、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对推动音乐教育具有科学性和时代性
文艺作品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是我们对生活的主观理解与加工,它是社会的产物,它的产生、存在与发展都离不开社会这个大环境,只有真正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文艺作品才会具有生命力。文艺作品的思想性是文艺作品的深度模式,没有思想性的作品难免会显得肤浅单薄,文艺作品的思想性取决于创作主体的思想深度、思维模式、创作动机以及自我表达的能力。那么这二者的统一就体现在文艺作品的社会认知功能上。文艺作品的社会性要求在内容及表现形式上自觉的适应社会需求。
时代性是指文艺的创作应反映时代的要求,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这是从实践角度和阶级角度得出的结论,因为文艺来源于实践来源于生活,而能真正反映时代精神的内容只能存在于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中。文学艺术的产生及其发展,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不是单纯的主观意识运动,而是在实践和文化相互作用的二元结构中得到发展的,所以不可避免地在这个运动过程中打上时代的铬印,这便形成了各个时期的文艺作品的时代精神和时代特征。
三、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推动音乐教育发展
中国音乐教育在本质上就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实践的一部分,也就是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实践中国化的重要内容。西方音乐教育自从西方传入以来就在马克思主义和风细雨的沐浴之下茁壮成长,音乐教育的民族化历程可以很好地说明马克思主义文艺在中国如何由产生、发展壮大,并为社会主义的民主、文明建设发挥其社会功用和历史作用。音乐教育大体经历了萌芽探索、初步发展、曲折前进、探索开创的四个阶段,通过音乐语汇的民族化、不同时期的结合实践,呈现了多种类型和不同特点,从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文艺民族化理论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上的落脚。通过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对音乐教育的具体指导,当代的音乐教育应遵循现实性、大众性、时代性等民族化的具体原则,应始终围绕构建社会主义构建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宗旨,不断提高自身的艺术境界和审美层次,更好地发挥为社会、人民和时代服务的功能。
结 语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是以时代与人民性的相结合;社会性与思想性的统一;现实性与审美性的和谐融合。马克思文艺理论的三大特点充分展现了音乐教育理念中的源泉和動力。马克思基本原理概念与中国当代音乐教育相连密切,甚至处处指导着音乐教育的发展。并且推动着中国当代音乐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9卷[M].北京:人民出版 社,1974:200.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633-634.
[4] 王国维.人间词话[M].徐调孚,校注.北京:中华书局,2003:29.
[5]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6] 米学军.马克思不平衡理论探析[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7(2).
作者简介:刘聪聪,女,1991年8月出生,山东日照人,聊城大学2015级研究生,艺术硕士声乐方向。
【关键词】:马克思文艺理论;音乐教育;科学性;推进发展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的实践相结合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这个曲折的过程大致可以分为马克思主义所指导的中国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时期,文艺作为马克思主义思想或意识形态中国化的重要内容,在中国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牢牢把握了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形成了独立的、完整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文艺实践。中国音乐教育在本质上就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实践的一部分,也就是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实践中国化的重要内容。
一、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对中国音乐教育的指导实践
在当代世界的范围内,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作为一种具有国际规模的文艺思想体系,是人类社会迄今为止的文艺学说发展的伟大成果之一。马克思文艺思想的最根本的质的规定性是马克思主义,亦即善于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考察、审视、研究文艺现象,尽可能地做出完整和准确的理论概括。从1919年到1949年的30年间,中国革命逐步进入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很大程度地影响了当时的音乐创作。首先是新音乐的兴起,新音乐的兴起是在“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对旧音乐的颠覆和革命,随后,以萧友梅和赵元任为代表开创了继学堂乐歌之后的音乐自由创作新时代,体现了反帝反封建的时代要求。其次,中国共产党成立并领导工农革命的艰苦斗争中,在红色革命根据地兴起了群众音乐运动,涌现了很多红色革命音乐,“九一八”事变以后,许多爱国作曲家写出了一些团结抗日、奋起救亡的乐曲,如黄自的《抗敌歌》。第三,左翼音乐运动的兴起。在马克思主义得到进一步传播,并逐渐深入人心后,又涌现了以聂耳、冼星海为代表的革命音乐家,通过开展左翼音乐运动,创作了很多反映阶级压迫、民族危机下的人民群众苦难生活和思想感情,并具有群众性、战斗性的乐曲,对抗日救亡运动起到了极大地促进作用,如《义勇军进行曲》,《大刀进行曲》等。第四、解放区的音乐创作取得了很大发展。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的许多音乐工作者,创作了深刻反映群众生活、多样化艺术形式、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生活气息和鲜明时代特色的乐曲,如洗星海的《黄河大合唱》,贺绿汀的《游击队歌》等。
二、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对推动音乐教育具有科学性和时代性
文艺作品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是我们对生活的主观理解与加工,它是社会的产物,它的产生、存在与发展都离不开社会这个大环境,只有真正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文艺作品才会具有生命力。文艺作品的思想性是文艺作品的深度模式,没有思想性的作品难免会显得肤浅单薄,文艺作品的思想性取决于创作主体的思想深度、思维模式、创作动机以及自我表达的能力。那么这二者的统一就体现在文艺作品的社会认知功能上。文艺作品的社会性要求在内容及表现形式上自觉的适应社会需求。
时代性是指文艺的创作应反映时代的要求,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这是从实践角度和阶级角度得出的结论,因为文艺来源于实践来源于生活,而能真正反映时代精神的内容只能存在于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中。文学艺术的产生及其发展,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不是单纯的主观意识运动,而是在实践和文化相互作用的二元结构中得到发展的,所以不可避免地在这个运动过程中打上时代的铬印,这便形成了各个时期的文艺作品的时代精神和时代特征。
三、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推动音乐教育发展
中国音乐教育在本质上就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实践的一部分,也就是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实践中国化的重要内容。西方音乐教育自从西方传入以来就在马克思主义和风细雨的沐浴之下茁壮成长,音乐教育的民族化历程可以很好地说明马克思主义文艺在中国如何由产生、发展壮大,并为社会主义的民主、文明建设发挥其社会功用和历史作用。音乐教育大体经历了萌芽探索、初步发展、曲折前进、探索开创的四个阶段,通过音乐语汇的民族化、不同时期的结合实践,呈现了多种类型和不同特点,从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文艺民族化理论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上的落脚。通过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对音乐教育的具体指导,当代的音乐教育应遵循现实性、大众性、时代性等民族化的具体原则,应始终围绕构建社会主义构建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宗旨,不断提高自身的艺术境界和审美层次,更好地发挥为社会、人民和时代服务的功能。
结 语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是以时代与人民性的相结合;社会性与思想性的统一;现实性与审美性的和谐融合。马克思文艺理论的三大特点充分展现了音乐教育理念中的源泉和動力。马克思基本原理概念与中国当代音乐教育相连密切,甚至处处指导着音乐教育的发展。并且推动着中国当代音乐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9卷[M].北京:人民出版 社,1974:200.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633-634.
[4] 王国维.人间词话[M].徐调孚,校注.北京:中华书局,2003:29.
[5]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6] 米学军.马克思不平衡理论探析[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7(2).
作者简介:刘聪聪,女,1991年8月出生,山东日照人,聊城大学2015级研究生,艺术硕士声乐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