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被动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显然不适合当前的教学需求,而随着教学改革的进行,问题导向法开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问题导向法致力于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实践证明,这种方法可以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果。针对小学数学目前的教学特点,对问题导向法的具体实施过程进行分析如下。
关键词:问题导向法;小学数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0)-25-128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的作用非常大,通过合理的问题能够让学生更好更有效地学习。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问题是“向导”,能够引领学生探究和思考;问题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内驱力,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果;问题是学习的路标,让学生的已有经验得以唤醒。因此,“问题导学”在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一、问题导学法的含义
问题导学法是随着新课标对小学数学要求不断提高而提出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使得小学数学教学课堂更加具有个性化和素质教育的特征,问题导学法相比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来说,更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学习热情,使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思维来加深对相关知识点的印象,并且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运用问题导学法时,应当对自身的教学语言进行精心的设计,从而使每个学生可以调动自身的学习积极性来对课堂所讲授知识内容进行全面的分析,并且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教师在运用问题导学法进行教学时,主要是要求学生能够将课堂中所学校的知识点运用于实际生活中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养。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运用问题导学法时,教师应当注重对学生思考方向的引导,从而使得整个教学课堂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也会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到显著的提高。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导学法的合理应用
(一)问题导学法要结合学生的实际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先试着提出一个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再围绕这一问题的解决,对学生进行启发式、互动式的教育。对于低年级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多以卡通形象举例,例如:一个小兔子种了三块地,它从每块地里挖一个胡萝卜,一共挖了几个胡萝卜?或者是吉吉有五个菠萝,被毛毛吃掉了两个,还剩几个?类似于这种有启发性的问题,尽量结合学生知道的卡通形象提问,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的兴趣。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同样适用这种方法。例如:学习计算面积的时候教师可以这么举例。小牛有一块三米宽六米长的地,小马有一块三米宽五米长的地,它们的面积分别是多少?谁的面积大?这样一来就把枯燥抽象的数字变成有具体的身边的例子。
(二)确定学习目标
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起到引导的作用,教师可以为学生制定一个目标,让学生知道重点和难点。带着目标进行教学和学习,让课堂授课的目的性更强,让课堂時间得到充分利用。教师可以用实际的教学模具去分解抽象的知识点。例如:在讲解三角形的稳定性时,可以将四边形和圆形作为对比,让学生自己动手去感受稳定性是怎么样的,为什么说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再比如,在讲解锐角、直角、钝角的概念时,通过两支铅笔的变化让学生区分不同的角的概念,要比大于九十度或者小于九十度的说法更有效果,学生也能一目了然。在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进度,结合学生本身确定一个教学目标和任务。通过目标去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并将知识点与生活中的实例结合,久而久之,这种问题导学法将会被教师和学生习惯,使教学和学习效率大幅提高。
(三)解决思维困惑
通过问题导学能够让教学中“重教轻学”的问题得到改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思维困惑,这个时候教师就要加以合理引导,学生思维困惑的地方往往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步的着力点。基于学生的思维困惑来导学,能够让学生由浅入深地学习,获得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再以“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一课的教学为例,一位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在一个游乐场里面,有摩天飞轮、游船、滑滑梯三个项目,一位老师带着学生来此处游玩,每一名学生游玩的项目数量最少是1,最多是3,可以选择的方法有多少种呢?学生在解题的时候会产生困惑:应该怎样列举呢?是通过字母来表示呢?还是通过文字来表述呢?还是通过列表打钩来解决呢?学生的脑海中是不存在先分类后列举这一意识的,他们一开始便列举,所以会出现思维混乱。教师在发现了学生的困惑之后,通过问题来启发学生,让他们找到问题的关键,学会使用先分类后列举的方法。教师指出了关键句———“项目数量最少是1,最多是3”,基于此来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1)“最少是1”的意思是什么?(2)“最多是3”的意思是什么?(3)“项目数量最少是1,最多是3”的意思又是什么呢?它涵盖的情况有哪些?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展开深入的思考和探究,活跃学生思维。在探究过程中,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了进来,思路也慢慢变得清晰,让难点得到了解决。
(四)不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传统的教学是教与学的关系,教师在教学中占据主体地位。教师单向的传授知识,让学生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缺少独立思考的空间。在问题导学法中,让学生主动的进行探究,并按照自己的思维模式去掌握知识是很重要的突破。例如在学习乘法时,教师可以这样举例,小明有两块地,两块地中分别种了三棵苹果树,三棵苹果树上分别结了五个苹果,一共有几个苹果?学生可以用画图的方法得到答案,也可以先算出一块地上的苹果乘以二得到答案,也可以先算出有几棵树乘以五得到答案。
结束语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问题导学法存在的弊端和优点也在逐步地展现。教师要从自身和学生的实际出发,不断改进教学策略,将不实用的教学方法逐步淘汰,大力推进利于学生的问题导学法。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将提高学生兴趣为己任,加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教师要做好学生的引路人,为学生创建一个高效的课堂,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掌握知识。
参考文献
[1]张春金.浅析问题导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7(36):59-60.
[2]王璠.问题导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略谈[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22):24.
关键词:问题导向法;小学数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0)-25-128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的作用非常大,通过合理的问题能够让学生更好更有效地学习。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问题是“向导”,能够引领学生探究和思考;问题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内驱力,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果;问题是学习的路标,让学生的已有经验得以唤醒。因此,“问题导学”在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一、问题导学法的含义
问题导学法是随着新课标对小学数学要求不断提高而提出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使得小学数学教学课堂更加具有个性化和素质教育的特征,问题导学法相比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来说,更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学习热情,使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思维来加深对相关知识点的印象,并且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运用问题导学法时,应当对自身的教学语言进行精心的设计,从而使每个学生可以调动自身的学习积极性来对课堂所讲授知识内容进行全面的分析,并且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教师在运用问题导学法进行教学时,主要是要求学生能够将课堂中所学校的知识点运用于实际生活中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养。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运用问题导学法时,教师应当注重对学生思考方向的引导,从而使得整个教学课堂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也会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到显著的提高。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导学法的合理应用
(一)问题导学法要结合学生的实际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先试着提出一个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再围绕这一问题的解决,对学生进行启发式、互动式的教育。对于低年级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多以卡通形象举例,例如:一个小兔子种了三块地,它从每块地里挖一个胡萝卜,一共挖了几个胡萝卜?或者是吉吉有五个菠萝,被毛毛吃掉了两个,还剩几个?类似于这种有启发性的问题,尽量结合学生知道的卡通形象提问,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的兴趣。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同样适用这种方法。例如:学习计算面积的时候教师可以这么举例。小牛有一块三米宽六米长的地,小马有一块三米宽五米长的地,它们的面积分别是多少?谁的面积大?这样一来就把枯燥抽象的数字变成有具体的身边的例子。
(二)确定学习目标
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起到引导的作用,教师可以为学生制定一个目标,让学生知道重点和难点。带着目标进行教学和学习,让课堂授课的目的性更强,让课堂時间得到充分利用。教师可以用实际的教学模具去分解抽象的知识点。例如:在讲解三角形的稳定性时,可以将四边形和圆形作为对比,让学生自己动手去感受稳定性是怎么样的,为什么说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再比如,在讲解锐角、直角、钝角的概念时,通过两支铅笔的变化让学生区分不同的角的概念,要比大于九十度或者小于九十度的说法更有效果,学生也能一目了然。在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进度,结合学生本身确定一个教学目标和任务。通过目标去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并将知识点与生活中的实例结合,久而久之,这种问题导学法将会被教师和学生习惯,使教学和学习效率大幅提高。
(三)解决思维困惑
通过问题导学能够让教学中“重教轻学”的问题得到改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思维困惑,这个时候教师就要加以合理引导,学生思维困惑的地方往往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步的着力点。基于学生的思维困惑来导学,能够让学生由浅入深地学习,获得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再以“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一课的教学为例,一位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在一个游乐场里面,有摩天飞轮、游船、滑滑梯三个项目,一位老师带着学生来此处游玩,每一名学生游玩的项目数量最少是1,最多是3,可以选择的方法有多少种呢?学生在解题的时候会产生困惑:应该怎样列举呢?是通过字母来表示呢?还是通过文字来表述呢?还是通过列表打钩来解决呢?学生的脑海中是不存在先分类后列举这一意识的,他们一开始便列举,所以会出现思维混乱。教师在发现了学生的困惑之后,通过问题来启发学生,让他们找到问题的关键,学会使用先分类后列举的方法。教师指出了关键句———“项目数量最少是1,最多是3”,基于此来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1)“最少是1”的意思是什么?(2)“最多是3”的意思是什么?(3)“项目数量最少是1,最多是3”的意思又是什么呢?它涵盖的情况有哪些?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展开深入的思考和探究,活跃学生思维。在探究过程中,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了进来,思路也慢慢变得清晰,让难点得到了解决。
(四)不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传统的教学是教与学的关系,教师在教学中占据主体地位。教师单向的传授知识,让学生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缺少独立思考的空间。在问题导学法中,让学生主动的进行探究,并按照自己的思维模式去掌握知识是很重要的突破。例如在学习乘法时,教师可以这样举例,小明有两块地,两块地中分别种了三棵苹果树,三棵苹果树上分别结了五个苹果,一共有几个苹果?学生可以用画图的方法得到答案,也可以先算出一块地上的苹果乘以二得到答案,也可以先算出有几棵树乘以五得到答案。
结束语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问题导学法存在的弊端和优点也在逐步地展现。教师要从自身和学生的实际出发,不断改进教学策略,将不实用的教学方法逐步淘汰,大力推进利于学生的问题导学法。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将提高学生兴趣为己任,加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教师要做好学生的引路人,为学生创建一个高效的课堂,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掌握知识。
参考文献
[1]张春金.浅析问题导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7(36):59-60.
[2]王璠.问题导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略谈[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