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3-0059-01
为全面了解泸西县农村乡镇中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现状,查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深化思想品德课程教学改革,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提供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我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调查和思想品德课教学实践调查相结合的形式,选取了泸西县5所农村乡镇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师30人、学校领导10人、各级各类初中学生500人,各个学校的家长500人。特针对泸西县农村乡镇中学思想品德课的课程开设情况、课堂教学情况、师资情况、教材情况进行调查。发放问卷1030份,收回问卷987份,问卷回收率为95.83%,收回的问卷中有效问卷943份,问卷有效率为91.56%。通过筛选整理,总结了泸西县农村乡镇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思想品德课课程地位尴尬
新课程改革已经实施了多年,思想品德课的地位和作用已经越来越被社会各界所认同。但在泸西县农村乡镇中学很多学校对思想品德课的认识还没有落到实处,相当一部分学校对思想品德课的重要性认识有余而行动不足。在中考的压力和束缚下,思想品德课是不受重视的学科,无论是社会还是学校仍然把应试教育放在首位,很多教师和家长总是认为思想品德课是副科小科,中考分值所占比例小,期末考试画画背背就行,學好学坏影响都不大,这样与考试关系较小的思想品德课被不同程度的忽视,学校领导也没有对本学校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工作和教学质量进行监督检查,造成思想品德课课程地位尴尬。
二、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法单一
新课程教学是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倡导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地位。新课程改革倡导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倡导学生自主探究式的学习方式。通过调查,笔者发现,泸西县农村乡镇中学大多数思想品德课教师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法单一。在教学过程中,他们把自己当成教学的主角,教学以传统的讲授法进行,把教材当成唯一的课程,教师就教教材,把学生当成教学的配角,以传统的灌输式为主,要求学生就学教材。他们讲课的工具一般就教材、黑板、教参,教学方法主要是传统的讲授法,讲课的内容一般就是教材的内容和考试有可能涉及到的知识,然后叫学生把所谓的重点勾画下来读读背背。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学生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师生间的互动,造成了教学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脱节。
三、考核评价方式不科学
思想品德课是向学生系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主要考查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能力三维目标。在这三方面中,情感态度价值观又是最重要的,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对思想品德课的考查还是只注重知识考查,忽视对能力、行为的考查。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多数学校还是把提高升学率、优化生源作为学校的一切,以期末考试的一张试卷决定学生的一切,学生基本上是死记硬背,许多教师也被所谓的名誉、名次、奖金及职称评选所牵连,想“改”而又不“改不了”。
四、教师队伍专业化程度不高
思想品德课课程是一门集政治学、经济学、哲学、法学等学科在内的综合性学科,教师要求具有扎实的专业功底、广博的知识面、高超的教学技巧、高度的使命感和强烈的责任心。但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这5所学校中具有本科以上学历、本专业任教的教师比例还较低,教师队伍专业化程度不高。泸西地处农村乡镇,相对偏僻落后,由于当地福利待遇低、工作环境差等原因,很难吸引优秀毕业生,泸西籍在外面的毕业生不愿意回来,外地籍贯的思想政治教育类优秀专业毕业生也很难留住。并且学校也有学科偏见,他们认为思想品德课是副科小科,学科地位受到不同程度的忽视,一般安排给教不好主科、教学能力差或者快退休的高龄教师来教,从调查中就可以看出,在思想品德教师队伍中,中青年专职教师少,中老年教师占有很大比例。
五、学生缺乏学习兴趣与热情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不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目的是取得高分让父母满意,不少家长对学生的期待是将来拥有高薪职业,成为有钱有势的人。加之他们普遍性认为思想品德假、大、空,理论性太强,枯燥乏味,缺乏实用性,以后用不着,学好学坏影响都不大。在这种家庭观念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下,特别是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下,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重要性认识不清,对思想品德课缺乏兴趣,很多学生在上课时开小差、看课外书或是做其他科作业。学生是在应试教育的束缚下来学习思想品德的,学生缺乏兴趣就更谈不上教学目标的实现了。
六、教学资源缺乏
由于泸西县地理位置相对偏僻,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农村乡镇中学教学经费严重不足,在所调查的5所乡镇中学中,学校只有国家扶贫提供的寥寥几套多媒体设备,教师上课的载体基本就是课本、黑板、教参,由于缺乏教学资源网,仅有的几套多媒体还成了摆设,教学资源缺乏,没有其他先进的教学设备和仪器,设施相对薄弱,根本不能满足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这将直接影响到思想品德教学改革的成效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为全面了解泸西县农村乡镇中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现状,查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深化思想品德课程教学改革,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提供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我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调查和思想品德课教学实践调查相结合的形式,选取了泸西县5所农村乡镇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师30人、学校领导10人、各级各类初中学生500人,各个学校的家长500人。特针对泸西县农村乡镇中学思想品德课的课程开设情况、课堂教学情况、师资情况、教材情况进行调查。发放问卷1030份,收回问卷987份,问卷回收率为95.83%,收回的问卷中有效问卷943份,问卷有效率为91.56%。通过筛选整理,总结了泸西县农村乡镇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思想品德课课程地位尴尬
新课程改革已经实施了多年,思想品德课的地位和作用已经越来越被社会各界所认同。但在泸西县农村乡镇中学很多学校对思想品德课的认识还没有落到实处,相当一部分学校对思想品德课的重要性认识有余而行动不足。在中考的压力和束缚下,思想品德课是不受重视的学科,无论是社会还是学校仍然把应试教育放在首位,很多教师和家长总是认为思想品德课是副科小科,中考分值所占比例小,期末考试画画背背就行,學好学坏影响都不大,这样与考试关系较小的思想品德课被不同程度的忽视,学校领导也没有对本学校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工作和教学质量进行监督检查,造成思想品德课课程地位尴尬。
二、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法单一
新课程教学是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倡导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地位。新课程改革倡导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倡导学生自主探究式的学习方式。通过调查,笔者发现,泸西县农村乡镇中学大多数思想品德课教师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法单一。在教学过程中,他们把自己当成教学的主角,教学以传统的讲授法进行,把教材当成唯一的课程,教师就教教材,把学生当成教学的配角,以传统的灌输式为主,要求学生就学教材。他们讲课的工具一般就教材、黑板、教参,教学方法主要是传统的讲授法,讲课的内容一般就是教材的内容和考试有可能涉及到的知识,然后叫学生把所谓的重点勾画下来读读背背。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学生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师生间的互动,造成了教学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脱节。
三、考核评价方式不科学
思想品德课是向学生系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主要考查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能力三维目标。在这三方面中,情感态度价值观又是最重要的,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对思想品德课的考查还是只注重知识考查,忽视对能力、行为的考查。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多数学校还是把提高升学率、优化生源作为学校的一切,以期末考试的一张试卷决定学生的一切,学生基本上是死记硬背,许多教师也被所谓的名誉、名次、奖金及职称评选所牵连,想“改”而又不“改不了”。
四、教师队伍专业化程度不高
思想品德课课程是一门集政治学、经济学、哲学、法学等学科在内的综合性学科,教师要求具有扎实的专业功底、广博的知识面、高超的教学技巧、高度的使命感和强烈的责任心。但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这5所学校中具有本科以上学历、本专业任教的教师比例还较低,教师队伍专业化程度不高。泸西地处农村乡镇,相对偏僻落后,由于当地福利待遇低、工作环境差等原因,很难吸引优秀毕业生,泸西籍在外面的毕业生不愿意回来,外地籍贯的思想政治教育类优秀专业毕业生也很难留住。并且学校也有学科偏见,他们认为思想品德课是副科小科,学科地位受到不同程度的忽视,一般安排给教不好主科、教学能力差或者快退休的高龄教师来教,从调查中就可以看出,在思想品德教师队伍中,中青年专职教师少,中老年教师占有很大比例。
五、学生缺乏学习兴趣与热情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不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目的是取得高分让父母满意,不少家长对学生的期待是将来拥有高薪职业,成为有钱有势的人。加之他们普遍性认为思想品德假、大、空,理论性太强,枯燥乏味,缺乏实用性,以后用不着,学好学坏影响都不大。在这种家庭观念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下,特别是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下,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重要性认识不清,对思想品德课缺乏兴趣,很多学生在上课时开小差、看课外书或是做其他科作业。学生是在应试教育的束缚下来学习思想品德的,学生缺乏兴趣就更谈不上教学目标的实现了。
六、教学资源缺乏
由于泸西县地理位置相对偏僻,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农村乡镇中学教学经费严重不足,在所调查的5所乡镇中学中,学校只有国家扶贫提供的寥寥几套多媒体设备,教师上课的载体基本就是课本、黑板、教参,由于缺乏教学资源网,仅有的几套多媒体还成了摆设,教学资源缺乏,没有其他先进的教学设备和仪器,设施相对薄弱,根本不能满足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这将直接影响到思想品德教学改革的成效和教学质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