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提要:德国哲学家尼采也是一位颇具影响力的教育家,他有关教育一些理念对当下我国教育不无借鉴作用。本文简要阐述尼采相关教育思想、特别是其《论我们教育机构的未来》,评析其合理与不合理因素,论述尼教育观对当下中国教育的一些启示。
关键词:尼采 教育观 中国教育 启示
德国著名哲学家尼采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哲学家,也是一位颇具影响力的教育家,他有《论我们教育机构的未来》教育论著一部,全面体现其教育观。尼采教育观的核心是追求一种“真正的自我”,这也与其基本哲学思想相契合。作为时代的产物,尼采的教育哲学反映并超越了时代,具有合理性,值得我们借鉴;同时,其学说也无法完全摆脱时代的局限性,其教育观也包含一些不合理成分。
一、尼采教育观中的积极成分
第一,尼采反对功利主义教育观,认为教育是为更好地实现自我的生命价值。他认为“教育机构”应与“生计机构”区别,虚名、金钱等仅是接受教育后所带来的附属品,而非终极目标;一个更丰富、更崇高、更高品位的富于社会意义的自我价值实现,既是人生价值的实现,也是人接受教育的终极意义。此观点鼓舞人们接受教育以求得丰富的知识、获得尽可能高的人生境界和生活品质,而不是以受教育作为物质欲求之手段,对于教育主体和教育受众两方面都如此。尼采的此种教育理念对过度强调物质利益的当下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第二,尼采认为教育应当重视个人文化底蕴的培养、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尼采谴责那种“只潜心于某一领域,而对其余领域不闻不问”[1]的做法,认为学者应当“博学”、普通人也应具有尽可能广博的知识及文化涵养。就学者而言,想要在某一学术领域有更大建树,除了本学科领域的研究外,也须涉足、关注甚至研究其他邻近学科领域,譬如,经济学家莫不精通数学,哲学家要了解历史,否则在当代学术情境下不可能有更高的学术建树。就普通社会公民而言,一个涉猎广泛、知识丰富的人,必然思维敏捷、眼界开阔、境界高远,这有益于其职业及人生取得辉煌成就。
第三,尼采强调教育的“纯洁性”,即教育应当免受政治、宗教等意识形态因素的影响。尼采倡导“大学自由”,反对“通过将一切教育努力从属于国家目的” [2]。尼采认为,只有当教育坚持其纯洁性,才能更好地实现其价值,而教育若一味地为政治、宗教服务,或太多附加这类因素或色彩,则不益于教育本质目的的实现。
第四,尼采认为,教育应重视对一个人古典人文知识与精神的培养,他也特别强调对“语言艺术”的掌握。在尼采看来,提高古典人文主义修养的最好途径是对经典作品的深入阅读、思考。具体到文学领域,他指出学习经典著作的首要目标并非仅止于文学素养提高,还在于发现更广阔、更深邃的精神源地:历史的思考、艺术的感觉、哲学的悟性等。强调对“语言艺术”,因为它是打开经典著作之门、获得精神源泉的钥匙,要做到这点,一个人理应受到严格而长期的语言方面的训练。
二、尼采教育观中的不合理成分
第一,尼采反对扩大教育,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反扩招”,他认为教育应向面向少数有天赋的人群,甚至还认为,大多数人应自觉地“为天才的诞生和其作品的创造做准备”[3]。这种“精英教育”理念或许有利于为极少数天才提供成长的土壤,但显得过于偏激,在当今社会中不应提倡。教育的扩大普及,有利于社会文明进步,也是对每一个人天赋人权——包括接受知识、接受教育的基本权利——的尊重,科学健康的教育普及是我们国家繁荣发展的一个保障。
第二,尼采教育观对自然科学重视不足。他曾说:“第一是他对哲学的需要,第二是他在艺术方面的本能,第三是希腊罗马古典文化。”[4]由于青年尼采的个人偏好以非自然科学方面(哲学、艺术、文学等)为主,其教育观念很大程度上受此影响,因此显得比较片面。从社会文明发展进程层面讲,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均不得偏废。于当下社会而言,仅强调社会科学教育显然不全面。
三、尼采教育观对当今教育的启示
1、改变教育内容、形式单一化局面,实现人才择取多元化
应试教育所具有的公平性是其最大的优点,但不可否认的是,当前应试教育模式下受教育者也相当程度上缺乏创造力和独立思考、探索的精神及能力,因此对应试教育的逐步改革是必需的。中国的大学入学考试应当逐步走向多元化,注重对人综合素养、特长、创造力等的考察。同时应当形成更为合理、全面的招生体制机制,严密的监督系统,以维护教育的公平性。
2、大众教育和精英教育并重
大众教育的发展,对于提高国民素质、增强综合国力意义重大。与此同时,精英教育也不能忽视,这关系到国家尖端人才的培养。高端人才培养更要讲求质量,而非一味追求数量指标。只有将大众教育的普及、精英教育的提高同时进行,教育体系才是健康合理的,受教育个体才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尊重。
3、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育应当重视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其中,身体、心理的健康尤为重要。当今我国各层次教育都缺乏对身体、心理健康的呵护,中日学生身体素质差距巨大的新闻常抢头条,大学生杀人、自杀的恶性事件亦不鲜见。身体、心理健康是人的生命基石,我国教育体系应当将其摆在比学习社会、自然科学更加重要的地位。
注释:
[1](德)尼采《论我们教育机构的未来》第四讲,南京:译林出版社,2014年版。
[2](德)尼采《论我们教育机构的未来》第三讲。
[3](德)尼采《论我们教育机构的未来》第三讲。
[4](德)尼采《论我们教育机构的未来》第五讲。
参考文献:
(德)尼采《论我们教育机构的未来》,南京:译林出版社,2014年版。
(德)尼采《作为教育家的叔本华》,南京:译林出版社,2014年版。
(德)尼采《悲劇的诞生》,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年版。
(德)尼采《尼采全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周国平《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南京:译林出版社,2012年版。
关键词:尼采 教育观 中国教育 启示
德国著名哲学家尼采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哲学家,也是一位颇具影响力的教育家,他有《论我们教育机构的未来》教育论著一部,全面体现其教育观。尼采教育观的核心是追求一种“真正的自我”,这也与其基本哲学思想相契合。作为时代的产物,尼采的教育哲学反映并超越了时代,具有合理性,值得我们借鉴;同时,其学说也无法完全摆脱时代的局限性,其教育观也包含一些不合理成分。
一、尼采教育观中的积极成分
第一,尼采反对功利主义教育观,认为教育是为更好地实现自我的生命价值。他认为“教育机构”应与“生计机构”区别,虚名、金钱等仅是接受教育后所带来的附属品,而非终极目标;一个更丰富、更崇高、更高品位的富于社会意义的自我价值实现,既是人生价值的实现,也是人接受教育的终极意义。此观点鼓舞人们接受教育以求得丰富的知识、获得尽可能高的人生境界和生活品质,而不是以受教育作为物质欲求之手段,对于教育主体和教育受众两方面都如此。尼采的此种教育理念对过度强调物质利益的当下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第二,尼采认为教育应当重视个人文化底蕴的培养、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尼采谴责那种“只潜心于某一领域,而对其余领域不闻不问”[1]的做法,认为学者应当“博学”、普通人也应具有尽可能广博的知识及文化涵养。就学者而言,想要在某一学术领域有更大建树,除了本学科领域的研究外,也须涉足、关注甚至研究其他邻近学科领域,譬如,经济学家莫不精通数学,哲学家要了解历史,否则在当代学术情境下不可能有更高的学术建树。就普通社会公民而言,一个涉猎广泛、知识丰富的人,必然思维敏捷、眼界开阔、境界高远,这有益于其职业及人生取得辉煌成就。
第三,尼采强调教育的“纯洁性”,即教育应当免受政治、宗教等意识形态因素的影响。尼采倡导“大学自由”,反对“通过将一切教育努力从属于国家目的” [2]。尼采认为,只有当教育坚持其纯洁性,才能更好地实现其价值,而教育若一味地为政治、宗教服务,或太多附加这类因素或色彩,则不益于教育本质目的的实现。
第四,尼采认为,教育应重视对一个人古典人文知识与精神的培养,他也特别强调对“语言艺术”的掌握。在尼采看来,提高古典人文主义修养的最好途径是对经典作品的深入阅读、思考。具体到文学领域,他指出学习经典著作的首要目标并非仅止于文学素养提高,还在于发现更广阔、更深邃的精神源地:历史的思考、艺术的感觉、哲学的悟性等。强调对“语言艺术”,因为它是打开经典著作之门、获得精神源泉的钥匙,要做到这点,一个人理应受到严格而长期的语言方面的训练。
二、尼采教育观中的不合理成分
第一,尼采反对扩大教育,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反扩招”,他认为教育应向面向少数有天赋的人群,甚至还认为,大多数人应自觉地“为天才的诞生和其作品的创造做准备”[3]。这种“精英教育”理念或许有利于为极少数天才提供成长的土壤,但显得过于偏激,在当今社会中不应提倡。教育的扩大普及,有利于社会文明进步,也是对每一个人天赋人权——包括接受知识、接受教育的基本权利——的尊重,科学健康的教育普及是我们国家繁荣发展的一个保障。
第二,尼采教育观对自然科学重视不足。他曾说:“第一是他对哲学的需要,第二是他在艺术方面的本能,第三是希腊罗马古典文化。”[4]由于青年尼采的个人偏好以非自然科学方面(哲学、艺术、文学等)为主,其教育观念很大程度上受此影响,因此显得比较片面。从社会文明发展进程层面讲,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均不得偏废。于当下社会而言,仅强调社会科学教育显然不全面。
三、尼采教育观对当今教育的启示
1、改变教育内容、形式单一化局面,实现人才择取多元化
应试教育所具有的公平性是其最大的优点,但不可否认的是,当前应试教育模式下受教育者也相当程度上缺乏创造力和独立思考、探索的精神及能力,因此对应试教育的逐步改革是必需的。中国的大学入学考试应当逐步走向多元化,注重对人综合素养、特长、创造力等的考察。同时应当形成更为合理、全面的招生体制机制,严密的监督系统,以维护教育的公平性。
2、大众教育和精英教育并重
大众教育的发展,对于提高国民素质、增强综合国力意义重大。与此同时,精英教育也不能忽视,这关系到国家尖端人才的培养。高端人才培养更要讲求质量,而非一味追求数量指标。只有将大众教育的普及、精英教育的提高同时进行,教育体系才是健康合理的,受教育个体才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尊重。
3、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育应当重视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其中,身体、心理的健康尤为重要。当今我国各层次教育都缺乏对身体、心理健康的呵护,中日学生身体素质差距巨大的新闻常抢头条,大学生杀人、自杀的恶性事件亦不鲜见。身体、心理健康是人的生命基石,我国教育体系应当将其摆在比学习社会、自然科学更加重要的地位。
注释:
[1](德)尼采《论我们教育机构的未来》第四讲,南京:译林出版社,2014年版。
[2](德)尼采《论我们教育机构的未来》第三讲。
[3](德)尼采《论我们教育机构的未来》第三讲。
[4](德)尼采《论我们教育机构的未来》第五讲。
参考文献:
(德)尼采《论我们教育机构的未来》,南京:译林出版社,2014年版。
(德)尼采《作为教育家的叔本华》,南京:译林出版社,2014年版。
(德)尼采《悲劇的诞生》,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年版。
(德)尼采《尼采全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周国平《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南京:译林出版社,201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