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评价不仅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判、指导,更应该是激励、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由于初中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尚未成熟,他们的行为、态度、兴趣易受外界的影响,来自外界、特别是来自老师的评价,对学生课堂学习效率的影响是巨大的.结合初中数学新教材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及时,更需要恰當.只有恰当的评价,才能发挥出评价的激励性和导向功能.
本文旨在如何恰当地运用激励性评价方面进行探讨.
一、寻找“闪光点”,公正地评价学生
教师都比较喜欢学习好的学生,常常对尖子生肯定,而很少对后进生认可,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其实,这是课堂评价中最大的忌讳.我们要用公正的眼睛和宽容的心态去对待每一个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发现自己无限的潜力.
我班里有个女生,偏科现象非常严重,语文、英语是尖子生,但数学却是名副其实的后进生.数学课堂上她学习也很认真,我发现她最大的缺点是不自信,对数学没有兴趣却又很想学好.和她聊天时我说:“你是一个很聪明的学生,你的学习习惯很好,所以能把语文和英语学得这么棒.”她说:“可我数学就是学不好,从小学开始就这样.”上课时我对症下药,先让她回答比较简单的问题,对她的评价也围绕帮她找回自信展开,“你思考问题很全面”,“你的思维很敏捷”,“你很有数学头脑”,“你的作业写得真清楚,大家要向你学习”,等等.她课后很不确定地问我:“老师,你认为我真的能把数学学好吗?”“是啊,你的解题思路很清晰也很特别,你应该是可以学好的.”渐渐地,我发现她回答问题不再东张西望求助别人了,即使答错了她也会积极地找原因,她举手回答问题也积极了.
从这一事例我感受到,教师在对学生的课堂评价不应以一个法官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而应该是一个合作者、鼓舞者,对学生的学习活动作出的评价,应该是真挚的、诚恳的,评价要有充分的依据.夸大赞赏会加重学生的负担,使他们感到压力;过分贬低则会挫伤学生的自尊,使学生失去信心,失去不断进取的动力源泉.因此,对学生的学习活动作出的评价,要能引起学生心灵的同感,才能更好地实现课堂评价的激励目的.学生才能从教师激励性的评价中找回自尊与自信,获得前进的动力与勇气.
二、鼓励学生相互评价,使学生学会互相欣赏
以往,教师评价只注重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而在新课程、新理念下,课堂评价中融入了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在实施过程中有同桌互评,小组评议或自由评议等.在学生之间互评时,刚开始我发现学生评价对方时,老是挑毛病,找缺点,使被评价的学生打不起精神.面对这种情况,我就慢慢地引导学生评价一个人要从两方面着手:首先,找出同学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其次,帮助同学找出需要改正的地方.同时每个同学要学会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这样才能达到共同进步.渐渐地,同学之间的评价变了,“我同桌虽然答错了,但他刚才听课很认真”,“某某同学的计算结果是错了,但他合并同类项做得很好”,“某某同学的字写得真好”,“他考虑得比较周到,能否可以再补充一点”等.在课堂小结时,他们还能加上自己的评价“这节数学课谁表现得好,谁表现有进步,谁还需要加油”等语句.
学生互评.同一题目,同一个问题,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不同,学生的解答方法多种多样,通过学生互评,不同的解题思路、解题方法不断地对学生原有的认识进行补充、调整,使学生原来较模糊的认识明朗化、条理化,思路更开阔,求异创新的欲望更强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导评的作用,结合教学实际教给学生评价的方法.要注意的是,学生互评要淡化等级和分数,淡化学生之间的互相比较,强调关注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强调自我反思.这样不但营造了互帮互学、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而且也培养了将来立足于社会的一种为人处世的原则和生存能力.
三、学会自己评价自己,敢于正确对待自我
在实施新课程评价过程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评价方式:自己评价自己.刚开始自评时,大多数学生只是说缺点,不好意思说优点,特别是后进生更是如此.基本上是“我很粗心”,“我还不够认真”,“我总要半天才明白的”之类的话语.我帮助他们肯定自己,正确评价自己,“你虽然是有些粗心,但你做事情的效率还是挺高的,以后要提高质量,好吗?”,“我觉得比起上节课你已经进步了,不过要继续努力”.我欣喜地看到,学生慢慢地学会了自我评价,坚定了学习的信心,并学会了自我欣赏,敢于正确对待自己.
总之,科学的、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即时评价,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适当的激励性评价,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以让学生重拾自我,明确自己在学习中的地位,发挥自己的优势,健康成长.一句恰当的评价,让学生受益终生,课堂教学需要的是完善的教育,不仅仅是让学生获得一种知识,更是让学生拥有一种精神,一种立场,一种态度,一种不懈的追求.
由于初中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尚未成熟,他们的行为、态度、兴趣易受外界的影响,来自外界、特别是来自老师的评价,对学生课堂学习效率的影响是巨大的.结合初中数学新教材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及时,更需要恰當.只有恰当的评价,才能发挥出评价的激励性和导向功能.
本文旨在如何恰当地运用激励性评价方面进行探讨.
一、寻找“闪光点”,公正地评价学生
教师都比较喜欢学习好的学生,常常对尖子生肯定,而很少对后进生认可,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其实,这是课堂评价中最大的忌讳.我们要用公正的眼睛和宽容的心态去对待每一个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发现自己无限的潜力.
我班里有个女生,偏科现象非常严重,语文、英语是尖子生,但数学却是名副其实的后进生.数学课堂上她学习也很认真,我发现她最大的缺点是不自信,对数学没有兴趣却又很想学好.和她聊天时我说:“你是一个很聪明的学生,你的学习习惯很好,所以能把语文和英语学得这么棒.”她说:“可我数学就是学不好,从小学开始就这样.”上课时我对症下药,先让她回答比较简单的问题,对她的评价也围绕帮她找回自信展开,“你思考问题很全面”,“你的思维很敏捷”,“你很有数学头脑”,“你的作业写得真清楚,大家要向你学习”,等等.她课后很不确定地问我:“老师,你认为我真的能把数学学好吗?”“是啊,你的解题思路很清晰也很特别,你应该是可以学好的.”渐渐地,我发现她回答问题不再东张西望求助别人了,即使答错了她也会积极地找原因,她举手回答问题也积极了.
从这一事例我感受到,教师在对学生的课堂评价不应以一个法官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而应该是一个合作者、鼓舞者,对学生的学习活动作出的评价,应该是真挚的、诚恳的,评价要有充分的依据.夸大赞赏会加重学生的负担,使他们感到压力;过分贬低则会挫伤学生的自尊,使学生失去信心,失去不断进取的动力源泉.因此,对学生的学习活动作出的评价,要能引起学生心灵的同感,才能更好地实现课堂评价的激励目的.学生才能从教师激励性的评价中找回自尊与自信,获得前进的动力与勇气.
二、鼓励学生相互评价,使学生学会互相欣赏
以往,教师评价只注重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而在新课程、新理念下,课堂评价中融入了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在实施过程中有同桌互评,小组评议或自由评议等.在学生之间互评时,刚开始我发现学生评价对方时,老是挑毛病,找缺点,使被评价的学生打不起精神.面对这种情况,我就慢慢地引导学生评价一个人要从两方面着手:首先,找出同学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其次,帮助同学找出需要改正的地方.同时每个同学要学会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这样才能达到共同进步.渐渐地,同学之间的评价变了,“我同桌虽然答错了,但他刚才听课很认真”,“某某同学的计算结果是错了,但他合并同类项做得很好”,“某某同学的字写得真好”,“他考虑得比较周到,能否可以再补充一点”等.在课堂小结时,他们还能加上自己的评价“这节数学课谁表现得好,谁表现有进步,谁还需要加油”等语句.
学生互评.同一题目,同一个问题,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不同,学生的解答方法多种多样,通过学生互评,不同的解题思路、解题方法不断地对学生原有的认识进行补充、调整,使学生原来较模糊的认识明朗化、条理化,思路更开阔,求异创新的欲望更强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导评的作用,结合教学实际教给学生评价的方法.要注意的是,学生互评要淡化等级和分数,淡化学生之间的互相比较,强调关注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强调自我反思.这样不但营造了互帮互学、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而且也培养了将来立足于社会的一种为人处世的原则和生存能力.
三、学会自己评价自己,敢于正确对待自我
在实施新课程评价过程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评价方式:自己评价自己.刚开始自评时,大多数学生只是说缺点,不好意思说优点,特别是后进生更是如此.基本上是“我很粗心”,“我还不够认真”,“我总要半天才明白的”之类的话语.我帮助他们肯定自己,正确评价自己,“你虽然是有些粗心,但你做事情的效率还是挺高的,以后要提高质量,好吗?”,“我觉得比起上节课你已经进步了,不过要继续努力”.我欣喜地看到,学生慢慢地学会了自我评价,坚定了学习的信心,并学会了自我欣赏,敢于正确对待自己.
总之,科学的、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即时评价,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适当的激励性评价,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以让学生重拾自我,明确自己在学习中的地位,发挥自己的优势,健康成长.一句恰当的评价,让学生受益终生,课堂教学需要的是完善的教育,不仅仅是让学生获得一种知识,更是让学生拥有一种精神,一种立场,一种态度,一种不懈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