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主义哲学思想对重构师生关系的启示

来源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3607915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后现代主义是二十世纪后半叶在西方社会流行的一种哲学、文化思潮。严格来说,后现代主义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思想体系,它相当复杂,呈现出多元性,也因此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得出一个被人们普遍接受的后现代主义的概念。但总的来说,它是对“现代主义”或“现代性”的一种反思;是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是后工业时代的社会生产、生活方式。后现代主义涉及的范围非常广,对建筑、美术、传媒等各方面都产生了不小的影响,教育领域也不能例外,它也接受着来自后现代主义的影响。
  后现代主义对教育目的、课程设置等方面产生影响的同时,也对师生关系做出了探讨,然而,后现代主义学者们在对师生关系问题的探讨时,表达的观点并不相同。由于“除利奥塔外,其他学者对后现代教育的研究,主要是通过对几位后现代主义思想大师的经典著作的理解,并把后现代主义主要思想观点引入教育理论中而进行的。”所以,本文主要通过介绍后现代主义哲学思想的主要特征,并用这种后现代的视角重新审视现在的师生关系。
  
  一 后现代主义哲学思想的主要观点
  
  后现代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福柯、拉康、德里达和利奥塔,他们的后现代主义思想各不相同,但他们的思想还是有一些共同点,这也就是后现代主义哲学思想的主要观点:
  
  (一)反基础主义
  所谓基础主义是指一切认为人类知识和文化都必有某种可靠的理论基础的学说。学术研究的目的就是发现这些,这里的“基础”是独立于人的中性客观的东西,它保证了知识的确定性和统一性。这些都是传统哲学的特点,后现代主义对这些哲学观点是持批判态度的,“认为自启蒙以来西方世界孜孜以求的现代性追求不过是一种梦想,历史发展的经验事实证明了现代性信念——人靠理性把握世界的终极真理、设计和支配自己的命运、人类社会必定走向进步和解放是行不通的。一般而言,后现代主义正是由对现代性和启蒙神话的失望、反思、质疑与否定开始的。”后现代主义肯定了世界的多样性和丰富性,肯定了人在认识万事万物时差异性的一面。后现代强调的是多元性、多样性、差异性和他者性。在后现代主义看来,人对现实世界的认识只能是多样的和歧义的,人应该从多视角出发认识和理解世界。
  后现代主义者反基础主义的表现有:抛弃反映论,提出应重视认知活动中人的主动参与,不存在绝对客观、中立的知识;崇尚多元论,主张寻求差异性和多样性,倡导和推崇多元论;主张宽容性,后现代主义者提倡打破思想歧视,主张不同话语、不同文化之间的平等对话。
  
  (二)反本质主义
  从认识论和方法论上说基础主义往往表现为现象与本质、外在和内在分裂或对立起来的本质主义。本质主义强调本质是事物的固有属性,现象是固有属性的外在表现,人总是透过现象认识本质。这种传统的认识论也是后现代主义者反对的物件。
  后现代主义者首先对本质进行了消解;然后指出人们可以从现实的平常现象与其它现象的相互关系中寻求现象的意义,否认本质的存在;另外,后现代主义反对唯科学倾向,认为自然科学的方法只是我们认识世界方式中的一种,社会科学的方法也有自身的优势,不应该被忽视。
  
  (三)反理性主义
  对现代性进行反思和批判是后现代主义众多思潮的共同点,而理性主义是现代主义的核心和信条。因此,反理性主义也是后现代主义哲学思想的一个基本特征。后现代主义者从人的生活和经验永远是个别的、杂乱的、不协调的观念出发,倡导一种非统一的、个别的价值认识。反对科学理性,终极性的价值理性。在后现代主义者眼中,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和人类灾难,都是由于理性主义的泛滥所引起的,所以他们批判理性主义,推崇非理性。后现代主义反理性主义主要表现在:从非理性的角度解释真理;重建非理性的主体;摒弃以理论为中心;历史感的消失。
  
  二 后现代主义哲学思想对重构师生关系的启示
  
   传统教育中教师处于绝对的权威地位,学生能做的就是绝对的服从。老师与学生之间基本不存在什么交流,老师的话就是圣旨,学生不能对老师的话产生任何质疑,只能完全接受。后现代主义哲学思想对教育的影响也涉及到师生关系的问题,并批判了传统教育中的师生关系,并试图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笔者通过对后现代主义观点、主张的理解,认为后现代主义的哲学思想对重构师生关系有很大的启示:
  
  (一)师生之间应该是民主平等的关系
  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老师之所以为老师并不是说学生一定不如老师,只是“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学生来到学校主要是向老师来学习的,无论是老师的知识还是社会经验都是学生学习的对象,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就比老师要低一等,老师和学生的应该是民主平等的关系。
  
  (二)师生之间应该是合作对话的关系
  我国古代的教育家们早就在《学记》中提出了教学相长的观点。这也就很明确地指出了学生与老师之间不应该是老师单方面的教授,其实,通过合作对话,教师与学生之间完全是可以互相学习的。从事过多年教育工作的教师,也许就会发现,每个学生身上都有闪光点,即使是我们经常说的“差生”也不是一无是处,他们同样有自己的特长与优点。教师也不是完人,有些地方是完全需要向学生学习的。师生之间只有建立了这种合作对话的关系,才能改变现有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更好地促进教师的教,学生的学。
  
  (三)师生之间应该相互尊重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尊重是单方面的,只是学生对老师的尊重,但是在后现代主义者眼中,尊重应该是相互的,学生也有其经验、情感和价值,学生需要向教师学习,教师也同样需要向学生学习。学生尊重教师,教师同样要尊重每一个学生。弗莱雷指出:“只有建立在尊重、爱护、谦恭、相信他人的基础上,对话双方才是一种平等的关系,彼此才会产生信任。如果没有尊重也就失去了对话的条件。”所以,教师应该尊重差异,尊重他者。
  
  (四)重视师生之间的非理性因素
  在现代教育中,师生之间是一种纯粹的知识传授关系,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学生如果在学习上有困难就找老师,而要是人际交往、情感等方面的困惑学生就只会向身边的同学、朋友述说,绝大多数情况下就是自己承受。这种现象的出现就说明了师生之间的关系缺失非理性的因素,这也就导致了本来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顺利解决的问题经常得不到及时的指导,有些问题甚至会产生非常严重的后果。“现代教育远离了师生真实的生活,造成学生思想的困惑和人格的分裂。”“其实,师生之间应该是一种生命的体验,师生之间除了知识的授受,还应该有非理性情感的交流与碰撞,也只有在这样的师生关系中,才可能真正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做到不仅教书还要育人。
  
  三 重建师生关系
  
  上面我们探讨了后现代主义哲学思想对重建师生关系的启示,后现代主义为我们提供了重建师生关系的一个很好的切入点。下面我们再来看看在后现代主义视野下如何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一)改变学生的角色
  学生应从以往单纯被动接受的角色中摆脱出来,转变到一个与教师平等对话的角色位置上,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角色是积极的学习者和知识的探究者,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其与教师和其他学生建立一种学习的共同体,在共同的对话、交流、探究中来学习。
  
  (二)改变教师的角色
  在课堂中教师不再是权力的中心,学生也拥有积极参与选择课堂活动的权利,成为平等的知识创造者。“多尔认为,教师与学生同是学习者团体的一个平等的成员,只是教师承担着‘平等中的首席’(first among equals)角色。作为‘平等中的首席’,教师成为了内在于情景的领导者,而不是外在的专制者。”在《学会生存》中也有这样一段话: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成为一个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他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互相影响、讨论、激励、了解、鼓舞。这也就是说,教师要从传统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引导者、启发者,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
  
  (三)转变教学方法,搭建师生交流的平台
  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讲授法,在这种教学方法下,很容易造成教师的“一言堂”,不利于学生主动的学习。因此,要改变以往的讲授法,提倡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学生在这种教学方法下,可以运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主动、积极的学习,教师只是作为引导者促进学生的学习,这种教学方法也有利于师生之间建立一种民主平等、交流合作、互相尊重的良好师生关系。
  除了转变教学方法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其它多种渠道与学生沟通,使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多元化,这样更有利于搭建师生交流的平台,更好地转变师生关系。
  总之,后现代主义哲学思想对教育形成了巨大的冲击,用后现代主义视角来审视师生关系,确实给我们以很大的启发,它打破了以往师生关系的局限性,使人们能在更大、更广的层面上来理解师生关系。建立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也恰恰是我们许多教育问题的症结所在,这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处理许多教育问题。
其他文献
近年来,大学生中的偏差行为、暴力犯罪或者自杀自伤事件不断发生。大学生要走出这种困境,高校就要加强生命价值教育,要帮助大学生超越自身的有限性,通过明确自己的人生目的、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注重自己的人生体验,以创造性活动赋予生命以无限意义。笔者认为,科学发展观视域下的大学生生命价值教育至少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 坚持以人为本,帮助大学生全面理解生命的特征    大学生作为社会生命,具有一个不断社
暑假开头,心里就暗自盘算,上哪儿旅游呢?因为,这是中考前最后一个长假,就决定不出省了.“峨眉天下秀”,于是剑指“峨眉山”.rn下车来到峨眉山报国寺,只身寻到一家旅馆,休整一
当代大学生是振兴祖国科技事业、迎接新技术革命挑战的中坚力量,所以说大学生的培养问题,是目前高校教育中亟待解决的中心问题。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关注大学生的价值,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已经成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切实做到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这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也是以人为本原则的贯彻落实。做好新时期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随着高校的扩招,少数民族大学生人数越来越多,成为高校中一个独特的群体。他们在民族文化等许多方面都与汉族学生有些差异,从而冲突与矛盾也时常有之。处理好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之间的矛盾,是高校政治思想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是马克思主义对民族问题的根本看法,是处理民族问题的纲领和政策,也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在民族问题上的表现和反映。    一 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含义    科学理解“民族”的
一 高校德育对生命解读的主要范域    1 生命存在的过程解读  生命是一个过程,或者说是人改造世界、改造自我的历程。在此过程中会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教育大学生,生命过程不可能一帆风顺,因为人是有追求的生物体,人在满足生理需要的基础上会追求更高的心理满足。所以,只要有追求就会有困难,经历困难获得的成就会更显珍贵。所以说,生命存在于传承生命和文化的过程中,在于体验人生成功的快乐和失败的痛苦、如意
一 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内涵rn关于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内涵,学者们对其进行了不同的阐述.广东商学院的马明华、江传月认为就业竞争力是选择和从事职业所需要的各种能力的总和.
目的:通过应用颈动脉斑块的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nography,CEUS)检查技术,观察并比较联合应用阿托伐他汀与普罗布考和单独应用阿托伐他汀两种治疗方法对缺血性
一 事件陈述    某高校大一女生张某,因不满舍友李某和郑某对其进行多次语言上的讥讽和嘲笑,趁其熟睡之际,操起早已准备好的菜刀,对李某和郑某连砍数刀,致李某面部、郑某胳膊多处严重刀伤。张某则被刑事立案。    二 事件反思    本是同学间的琐碎小事,却引发了严重的恶性事件,追其根本,仍是宿舍人际关系处理欠妥。据统计,甘肃省一所高校,有35%的学生感到压力过大,其中14%源于宿舍关系不和谐。因此,
在距离中考仅100天的紧张日子里,我参加了由学校组织的和新加坡淡宾尼中学的交流学习活动。在匆匆忙忙的四天里,我紧张并快乐地感受了新加坡。  不一样的校园  早上7点15分,来到校园,同学们陆陆续续走到操场,坐在地上,等待着升旗礼(周一至周五每天都有)。升旗礼结束后,我无意间发现每个人的裤子都干干净净,不由得赞叹新加坡的干净整洁。  走进教室,开始感受异国的教育,作为学生最重要的事业——学习,他们外
一 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心理困惑的主要表现rn1 自大与自卑心理rn由于大学生在我国人口中所占比例较低,大学生毕竟还是受用人单位欢迎的,很多岗位还是需要有专业知识的大学生